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9722发布日期:2019-03-14 00:11阅读:1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马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马桶其电控元件和过水元件往往同时设置在一个底座上,如果过水元件漏水的话,则只能依靠电控元件自身防水性来实现水电分离,而一般电控元件的防水性一般不高,尤其是插接口部位一般都裸露在外的,如果遇水很容易导致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水电分离、安全性较高的智能马桶的排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包括设置在座体后端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前后两端与座体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中部下凹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固定有过水元件,所述底座的后端部设有高于容置腔底壁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固定有插口朝后的电控元件。

本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电控元件包括电源板、强电板、控制板、显示元件、触控元件等元件,过水元件包括进水阀、电磁阀、即热模块、分配阀、清洗器等元件,通过将过水元件和电控元件分离设置,并且将电控元件设置在高于容置腔底壁的安装部上,能够有效减少进入电控元件区域的水汽,增加了电控元件与过水元件排布的安全距离,使电控元件耐高压、抗冲击性能增加,并且电控元件的插口朝后的设置也能够可防止前侧直接水溅,降低短路风险,有利于增强本智能马桶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所述电控元件的前侧设置有将电控元件与容置腔隔开的隔板。上述隔板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将电控元件与过水元件隔离,减少能够进入电控元件区域的水汽,增加本智能马桶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所述安装部呈外高内低的阶梯状,最下侧阶梯的台阶面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设置电控元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后端开口。壳体的设置能够阻挡从前端溅射的水,降低短路风险,同时,安装部阶梯状的设置也有利于将渗入安装部的水顺利导出,使之进入容置腔内;壳体的设计还有利于增加电控元件的安装高度,即使安装部内渗水,也不会影响到电控元件的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本水电分离排布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所述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束线件,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束线件对应的通线孔。束线件高于安装部的上表面且悬空设置,能够在安装部内渗水后避免电线直接与水接触,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所述安装部和容置腔的底壁通过连接板固连,容置腔的底部呈前高后低设置且后端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孔,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第二排水孔。当有过水元件漏水时,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的设计能够迅速的将容置腔内的水排出,使漏水不会影响到电控元件的正常工作,安全性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呈中高两侧低设置,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均设置于容置腔后端的右侧,所述容置腔的左侧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通过有管道。容置腔底部的结构的设计便于更快的排水且能够避免容置腔内积水,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所述安装部上套设有下端与安装部密封连接的密封壳,所述壳体和电控元件均设于所述密封壳内,所述密封壳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显示屏,所述密封壳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所述的隔板固定于密封壳的后侧壁上,并且隔板的上端与密封壳固连。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所述壳体有三个,所述连接板的前侧面上固定有三个与壳体的前端面固连的安装支座,每个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固定壳体的卡接座。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所述安装部与容置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50-70m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过水元件和电控元件分离设置,并且将电控元件设置在高于容置腔底壁的安装部上,能够有效减少进入电控元件区域的水汽,增加了电控元件与过水元件排布的安全距离,使电控元件耐高压、抗冲击性能增加,并且电控元件的插口朝后的设置也能够可防止前侧直接水溅,降低短路风险,有利于增强本智能马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1、座体;2、底座;3、容置腔;4、过水元件;5、安装部;6、电控元件;7、隔板;8、台阶面;9、壳体;10、束线件;11、连接板;12、第一排水孔;13、第二排水孔;14、通孔;15、密封壳;16、显示屏;17、控制面板;18、安装支座;19、卡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

本智能马桶的水电分离排布结构包括设置在座体1后端部的底座2,底座2 的前后两端与座体1固连,底座2的中部下凹形成容置腔3,容置腔3内固定有过水元件4,底座2的后端部设有高于容置腔3底壁的安装部5,安装部5上固定有插口朝后的电控元件6,安装部5与容置腔3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50-70mm;电控元件6的前侧设置有将电控元件6与容置腔3隔开的隔板7,上述隔板7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将电控元件6与过水元件4隔离,减少能够进入电控元件6 区域的水汽,增加本智能马桶的安全性;安装部5的一侧设置有束线件10,隔板7上设置有与束线件10对应的通线孔,束线件10高于安装部5的上表面且悬空设置,能够在安装部5内渗水后避免电线直接与水接触,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安装部5呈外高内低的阶梯状,最下侧阶梯的台阶面8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设置电控元件6的壳体9,壳体9的后端开口。壳体9的设置能够阻挡从前端溅射的水,降低短路风险,同时,安装部5阶梯状的设置也有利于将渗入安装部5的水顺利导出,使之进入容置腔3内;壳体9的设计还有利于增加电控元件6的安装高度,即使安装部5内渗水,也不会影响到电控元件6的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本水电分离排布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安装部5和容置腔3的底壁通过连接板11固连,容置腔3的底部呈前高后低设置且后端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孔12,连接板11的下端设有第二排水孔13。当有过水元件4漏水时,第一排水孔12和第二排水孔13的设计能够迅速的将容置腔3 内的水排出,使漏水不会影响到电控元件6的正常工作,安全性更高;容置腔3 的底壁呈中高两侧低设置,第一排水孔12和第二排水孔13均设置于容置腔3 后端的右侧,容置腔3的左侧设置有通孔14,通孔14内通过有管道。容置腔3 底部的结构的设计便于更快的排水且能够避免容置腔3内积水,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的,安装部5上套设有下端与安装部5密封连接的密封壳15,壳体 9和电控元件6均设于密封壳15内,密封壳15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显示屏16,密封壳1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控制面板17,控制面板17上设置有控制按钮;的隔板7固定于密封壳15的后侧壁上,并且隔板7的上端与密封壳15固连;壳体9有三个,连接板11的前侧面上固定有三个与壳体9的前端面固连的安装支座18,每个壳体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固定壳体9的卡接座19。

本水电分离排布结构中,电控元件6包括电源板、强电板、控制板、显示元件、触控元件等元件,过水元件4包括进水阀、电磁阀、即热模块、分配阀、清洗器等元件,通过将过水元件4和电控元件6分离设置,并且将电控元件6 设置在高于容置腔3底壁的安装部5上,能够有效减少进入电控元件6区域的水汽,增加了电控元件6与过水元件4排布的安全距离,使电控元件6耐高压、抗冲击性能增加,并且电控元件6的插口朝后的设置也能够可防止前侧直接水溅,降低短路风险,有利于增强本智能马桶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