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施工用后背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2456发布日期:2019-02-10 22:55阅读:5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管施工用后背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管施工用后背墙。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即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主要涉及雨水、污水、电力等行业,顶管施工的主要原理是在基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同时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通常在基坑内远离顶管的一面会设置后背墙,借助后背墙上安放的顶进设备,再通过周转顶铁和护口圈对预制的水泥管进行顶进,周而复始形成管道隧道。

现有工程中的后背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层,制作后背墙时,需要绑扎、支模、浇筑和养护,工序较为繁琐,全部完成后需要较长的制作周期,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管施工用后背墙,其优点是工序简单,制作周期短,同时保证了施工所需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顶管施工用后背墙,包括若干竖直并排设置的H型钢以及固接在所述H型钢一侧翼缘板上的着力钢板,相邻所述H型钢的翼缘板相互抵接且形成空隙,所述空隙内填充有砂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若干H型钢通过提升设备运送至基坑内并排放置,同时使H型钢的一侧紧贴于基坑内壁上,然后在H型钢的另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着力钢板固定在H型钢的翼缘板上,然后向空隙内填充砂石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的后背墙,本实施例中的后背墙,仅需要简单的搬运、焊接、填充砂石即可,制作周期短,成型快,同时还可以保证施工所需的强度和刚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隙内且位于相邻所述H型钢相互抵接的位置还设有对相邻翼缘板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砂石填充于所述支撑组件两侧的空隙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的设置,用于对相邻的四块翼缘板进行刚性支撑,从而提高后背墙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在顶进的过程中,由于翼缘板的两侧没有支撑而使其受力不均,最终导致翼缘板弯折损坏,影响施工进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组件包括两对固定板以及设置在两对固定板之间的支撑块,每对固定板分别固接在相邻两翼缘板靠近腹板的一侧且相互平行,两固定板之间设有供所述支撑块插接的插接间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H型钢安装完毕后,只需要将支撑块插接至插接间隙内即可,操作简单便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着力钢板呈L型,包括固接在所述H型钢的翼缘板上的竖直板以及垂直固接在所述竖直板下端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朝远离所述H型钢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若干对所述着力钢板进行辅助固定的锚栓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锚栓组件的设置,用于对着力钢板进行辅助固定,从而增加后背墙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顶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栓组件包括锚栓单元,所述锚栓单元的一端穿过所述水平板至地面以下,另一端位于所述水平板的上方,位于所述水平板上方的锚栓单元上螺纹连接有对所述锚栓单元进行固定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水平板之间设有垫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锚栓单元的一端穿过水平板并钻入至地下,然后将垫片套接在锚栓的顶端,并通过螺母固定即可;垫片的设置,用于对水平板进行保护,防止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螺母将水平板的表面压出压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栓单元伸入地下的一端为锥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锥形的设置,用于减小锚杆在钻入地下时,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栓单元伸入地下50cm-80c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深度可根据实际施工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用于提高后背墙安装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H型钢远离着力钢板的一侧固接有弹性垫板,所述弹性垫板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H型钢与基坑壁紧贴固定后,弹性垫板压紧在H型钢与基坑壁之间,当基坑壁的某处不平整时,弹性垫板会被压入该处将其填平,用于防止H型钢发生倾斜,对顶管作业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H型钢与所述着力钢板之间为点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点焊的操作难度低,焊接速度快,同时方便后期对后背墙进行拆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的后背墙,仅需要简单的搬运、焊接、填充砂石和固定安装即可,制作周期短,成型快,同时还可以保证施工所需的强度和刚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2、支撑组件的设置,用于对相邻的四块翼缘板进行刚性支撑,从而提高后背墙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在顶进的过程中,由于翼缘板的两侧没有支撑而使其受力不均,最终导致翼缘板弯折损坏,影响施工进度;

3、锚栓组件的设置,用于对着力钢板进行辅助固定,从而增加后背墙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顶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体现锚栓底部呈锥形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体现弹性垫板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H型钢;11、腹板;12、翼缘板;13、空隙;2、基坑壁;3、着力钢板;31、竖直板;32、水平板;4、砂石;5、支撑组件;51、固定板;52、支撑块;53、插接间隙;6、锚栓组件;61、锚栓单元;62、垫片;63、螺母;7、弹性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顶管施工用后背墙,如图1所示,包括由若干竖直并排设置的H型钢1组成的后背墙墙体,H型钢1包括腹板11以及固接在腹板11两端且相互平行的翼缘板12,相邻H型钢1的翼缘板12之间相互抵接且形成空隙13,H型钢1一侧的翼缘板12与基坑壁2抵接,另一侧固接有着力钢板3,用于为顶进设备提供着力面。

为进一步提高后背墙的承载力,在相邻H型钢1之间的空隙13内填充砂石4,使其对翼缘板12进行支撑,当后背墙受力后,力会沿着力钢板3、H型钢1传递到砂石4上,砂石4之间相互摩擦碰撞并将受力均摊,从而使后背墙的整体受力更加均匀。

安装时,将若干H型钢1通过提升设备运送至基坑内并排放置,同时使H型钢1的一侧紧贴于基坑内壁上,然后在H型钢1的另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着力钢板3固定在H型钢1的翼缘板12上,然后向空隙13内填充砂石4即可,焊接时采用点焊,其操作难度低,焊接速度快,同时方便后期对后背墙进行拆卸。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的后背墙,本实施例中的后背墙,仅需要简单的搬运、焊接、填充砂石即可,制作周期短,成型快,同时还可以保证施工所需的强度和刚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实施例2:一种顶管施工用后背墙,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空隙13内且位于相邻H型钢1相抵接的位置均设有支撑组件5,砂石4填充于支撑组件5两侧的空隙13内,支撑组件5的设置,用于对相邻的四块翼缘板12进行刚性支撑,从而提高后背墙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在顶进的过程中,由于翼缘板12的两侧没有支撑而使其受力不均,最终导致翼缘板12弯折损坏,影响施工进度。

如图3所示,支撑组件5包括两对固定板51以及设置在两对固定板51之间的支撑块52,每对固定板51分别固接在相邻两翼缘板12靠近腹板11的一侧且相互平行,两固定板51之间设有插接间隙53,支撑块52插接在插接间隙53内,H型钢1安装完毕后,只需要将支撑块52插接至插接间隙53内即可,操作简单便于拆卸。

着力钢板3呈L型,包括固接在H型钢1的翼缘板12上的竖直板31以及垂直固接在竖直板31下端的水平板32,水平板32铺设在地面上且朝远离H型钢1的方向延伸,水平板32上设置有若干锚栓组件6,用于对着力钢板3进行辅助固定,从而增加后背墙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顶力。

如图3和图4所示,锚栓组件6包括锚栓单元61、垫片62和螺母63,锚栓单元61的一端穿过水平板32至地面以下,另一端位于水平板32的上方,锚栓单元61伸入地下的一端设置为锥形,用于减小锚杆在钻入地下时,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安装效率;螺母63螺纹连接在锚栓单元61上位于水平板32上方的位置,用于将锚杆与水平板32固定在一起,垫片62套接在锚杆单元上且与位于螺母63与水平板32之间,用于对水平板32进行保护,防止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螺母63将水平板32的表面压出压痕。

安装时,将锚栓单元61的一端穿过水平板32并钻入至地下,然后将垫片62套接在锚栓的顶端,并通过螺母63固定即可,为进一步提高后背墙安装后的稳定性,将锚栓单元61伸入地下的部分设置为50cm-80cm,该深度可根据实际施工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如图2和图4所示,H型钢1远离着力钢板3的一侧固接有弹性垫板7,弹性垫板7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当H型钢1与基坑壁2紧贴固定后,弹性垫板7压紧在H型钢1与基坑壁2之间,当基坑壁2的某处不平整时,弹性垫板7会被压入该处将其填平,用于防止H型钢1发生倾斜,对顶管作业造成影响。

工作过程:安装时,首先将若干H型钢1通过提升设备运送至基坑内并排放置,使H型钢1上固接有弹性垫板7的一侧紧贴于基坑内壁上,其次通过点焊的方式,将着力钢板3的竖直板31固定在H型钢1的另一侧,然后将支撑块52插接至插接间隙53内,并向空隙13内填充砂石4,最终将锚栓单元61的一端钻入地下,另一端通过螺母63固定在水平板32上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