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方向排水的线性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3192发布日期:2019-05-07 22:28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多方向排水的线性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多方向排水的线性排水沟。



背景技术:

线性排水沟是近年来成熟的场地排水技术,广泛用于建筑广场,小区道路及景观铺装等工程,其优点为排水能力强,有自洁功能,与铺装材料结合紧密,景观效果图好,满足了建筑对美学、功能和承载的要求。

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5577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线性排水沟,包括沟体和盖体,所述沟体呈“U”型设置,所述盖体覆于所述沟体开口处,所述沟体底部设有一“U”型过滤网。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排水沟呈直线状态,如遇到复杂的地势,则不可避免需要改变水流方向,现有技术大多是在两排水沟之间额外增加三通或者四通,造成线性排水沟在使用过程中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方向排水的线性排水沟,可实现灵活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方向,有利于适应不同的施工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多方向排水的线性排水沟,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两侧壁相对设有用于与不同排水槽连通的连通口,所述排水槽两外侧壁上且位于连通口处设有用于与不同排水槽连接的连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沿着排水槽流动,当需要将水流引向不同方向时,将排水槽与连接部连接,利用排水槽两侧壁的连通口,从而可以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排水槽,以此可以实现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方向,有利于满足不同的施工要求,增加排水沟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槽包括开口向上的U型槽体、一体成型于U型槽体外侧壁的加强筋以及与加强筋连接的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底座支撑U型槽体,从而可以增加U型槽体在排水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在底座和U型槽体之间设置的加强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线性排水沟的稳定性,也可以使排水槽形成一个整体,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体靠近连通口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有开口向上的U型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内侧壁上沿其宽度方向均布有两开口向上的U型的卡槽,所述U型槽体远离凸台的一端设有与卡槽卡合的U型的两卡片,所述卡片由U型槽体的内侧壁向外侧壁方向弯折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安装不同长度的线性排水沟时,将两卡片插入卡槽中,有利于方便快捷的安装线性排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口呈开口向上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内侧壁上预留有可供破坏的活动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水流向不同方向引流时,将活动片破坏后,从而可以将水流引向所需要的方向,有利于增加线性排水沟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U型槽体两外侧壁沿其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的U型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供卡片卡合的U型的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两外侧壁设有用于固定螺栓的螺栓孔,所述U型槽体靠近卡片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腰型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方向时,利用U型槽体的卡片卡入连接槽中,通过螺栓穿过开口并固定在螺栓孔中,从而可以将线性排水槽与线性排水槽相互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方向,由于通过线性排水槽的卡片与线性排水槽的连接槽相配合,线性排水槽的适配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外底壁和第二连接片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的竖板,从而有利于加强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靠近卡片的一端上对称设有用于固定螺栓的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当需要安装不同高度的线性排水沟时,通过在固定孔内安装不同高度的螺栓,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要求,有利于增加线性排水沟的适应性;也可以利用排水槽两端的高度差,有利于水流更加顺畅的流动,也可以减少排水槽中的积水。

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体两侧壁顶端的中部相对设有用于承托横梁的凵字形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槽底设有用于螺栓通过的通孔,所述固定槽外底壁向U型槽体底部延伸设有承托架,所述承托架远离排水槽的一侧设有供人手伸入的矩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螺栓穿过横梁与通孔,并伸入矩形槽中将螺母与螺栓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将横梁锁定在U型槽体上,防止横梁被盗。

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体两侧壁上且靠近卡片的一端以及底部均连通设有管道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管道接头,从而可以顺利将水流引入或引出线性排水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体的底壁以及两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渗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渗排孔可将雨水渗入至土层下部,从而提升地下水位,符合海绵城市的“渗”字标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在U型槽体的侧壁上的连通口,通过连接槽与卡片卡合,从而可以实现将水流引向其他方向,有利于增加线性排水沟的适用范围;

2、利用U型槽体的卡片与卡槽卡合,从而可以灵活快捷方便的将线性排水沟相互连接;

3、通过在底座上螺栓孔内安装不同高度的螺栓,从而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施工要求,有利于增加线性排水沟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实施例中U型槽体、加强筋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实施例中凸台和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实施例中卡片、渗排孔、固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实施例中管道接头、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螺栓孔、腰型缺口和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体现实施例中固定槽、限位板和承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体现实施例与横梁、盖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排水槽;11、U型槽体;12、加强筋;13、底座;14、凸台;15、卡槽;16、卡片;17、固定孔;18、固定槽;19、通孔;191、矩形槽;2、连通口;21、活动片;3、连接部;30、第一连接片;31、第二连接片;32、连接槽;33、螺栓孔;34、腰型缺口;4、管道接头;5、渗排孔;6、承托架;7、矩形通孔;8、横梁;9、盖板;90、限位板;10、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可多方向排水的线性排水沟,包括排水槽1,排水槽1两侧壁相对设有用于与不同排水槽1连通的连通口2,排水槽1两外侧壁上且位于连通口2处设有用于与不同排水槽1连接的连接部3;在施工时,需要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方向时,将排水槽1连接在连接部3上,通过连通口2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方向,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要求。

参照图2,排水槽1包括开口向上的U型槽体11、一体成型于U型槽体11外侧壁的加强筋12以及与加强筋12连接的底座13;利用底座13支撑U型槽体11,可以有利于增加排水槽1安装的稳定性,利用加强筋12可以加强排水槽1的强度。

参照图2,连通口2呈开口向上的U型状,连通口2的内侧壁上预留有可供破坏的活动片21;利用连通口2和活动片21,当水流向需要的方向流动时,破坏活动片21,从而可以从连通口2中流出,以此可以实现不同方向的水流流通。

参照图3,U型槽体11靠近连通口2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有开口向上的U型的凸台14,凸台14的内侧壁上沿其宽度方向均布有两开口向上的U型的卡槽15,U型槽体11远离凸台14的一端设有与卡槽15卡合的U型的两卡片16(参照图4),卡片16由U型槽体11的内侧壁向外侧壁方向弯折形成;利用卡片16与凸台14卡合,有利于方便快捷的将排水槽1连接,增加施工的便利性。

参照图4,底座13靠近卡片16的一端上对称设有用于固定螺栓的固定孔17;在固定孔17内安装螺栓可自由调节高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也可以利用两端的高度差,从而可以便于水流更加顺畅的流动;U型槽体11的底壁以及两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渗排孔5,底壁上有10个渗排孔5,两侧壁各开2个渗排孔5;水流在排水槽1中流过时,利用渗排孔5可将雨水导入到处于路面下方的渗流系统中,提升地下水位,响应海绵城市“渗”字标准;底座13上设有14个矩形通孔7,可以减轻底座13的重量,方便运输和安装。

参照图5,U型槽体11两侧壁上且靠近卡片16的一端以及底部均连通设有管道接头4,底部的管道接头4直径小于侧壁上的管道接头4的直径;利用U型槽体11侧壁上的管道接头4从而可以与管道连通,以此可以将水从管道中引入或将水流排入管道中。

参照图5,连接部3包括U型槽体11两外侧壁沿其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的U型的第一连接片30和第二连接片31,第一连接片30和第二连接片31之间形成供卡片16卡合的U型的连接槽32,第二连接片31的两外侧壁设有用于固定螺栓的螺栓孔33,U型槽体11靠近卡片16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腰型缺口34,第一连接片30外底壁和第二连接片31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竖板10;当需要将水流向不同方向流通时,将卡片16卡入连接槽32中,再通过螺栓穿过腰形槽34插入螺栓孔33中,从而可以将排水槽1安装在排水槽1的侧壁上,以此可以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方向。

参照图6,U型槽体11两侧壁顶端的中部相对设有用于承托横梁8(参照图7)的凵字形的固定槽18,固定槽18的槽底设有用于螺栓通过的通孔19,固定槽18外底壁向U型槽体11底部延伸设有承托架6,承托架6远离排水槽1的一侧设有供人手伸入的矩形槽191;U型槽体11的两侧壁顶端沿其长度方向向上延伸设有两个用于限定盖板9(参照图7)的限位板90;在安装时,利用螺栓穿过盖板9、横梁8和通孔19伸入承托架6中,操作人员伸入矩形槽191中将螺母与螺栓螺纹连接,以此可以方便将横梁8和盖板9固定在U型槽体11上,同时也可以防盗。

工作原理如下:在施工时,当需要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方向时,将排水槽1连接在连接部3处,从而可以将连通口2将水流引向不同的方向,以此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