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1525发布日期:2019-08-09 21:4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属于变电站结构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GIS设备以其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安装方便且维护工作少等特点在变电站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电力行业变电站GIS设备基础比较常用的形式是“整体钢筋砼厚板式基础”和“钢筋砼筏板+支墩基础”两种。整体钢筋砼厚板式基础混凝土用量大,且一次浇筑混凝土的面积大,将引起较大的表面收缩应力,若控制措施不力,极易产生各种裂缝。钢筋砼筏板+支墩基础整体性相对较差,不利于调节地基不均匀沉降,且在顶面埋件排列复杂时,支墩种类较多、形状各异,施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目前传统变电站GIS设备基础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困难、荷载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能有效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利于GIS设备的灵活布置,有助于大幅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并且能够降低基底附加应力,控制沉降。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GIS设备基础主体、空腔、基础底板、基础顶板及基础侧壁;

所述GIS设备基础主体内提前浇筑出空腔;所述基础底板、基础顶板及两个基础侧壁形成空间箱形结构,整体刚度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长度14000mm,宽度12000mm,高度2150mm,其中埋深200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共有三个,沿GIS设备基础长度方向通长均匀提前浇筑;三个空腔并列布置在同一水平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宽度3650mm,高度1300mm,空腔上表面距GIS设备基础的顶部350mm,空腔下表面距GIS设备基础的底部35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基础顶板及基础侧壁厚度均为35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GIS设备套管基础,所述GIS设备套管基础设置在GIS设备基础主体的一侧,沿GIS设备基础主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GIS设备套管基础中也预留有空腔,GIS设备套管基础的空腔与GIS设备基础主体的空腔垂直布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能够同时作为GIS设备电缆敷设的通道。无须单独设置电缆沟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传统电力行业变电站GIS设备基础存在着混凝土用量过大、整体性较差等问题。本结构体系能够通过采用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可以通过准确计算后,合理确定基础埋深值,使得基底附加应力为零,能有效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并且通过合理规划,基础内空腔可以作为配电装置区域内电缆敷设的通道,可取消该区域内的电缆沟槽,节省占地。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电力行业中变电站内GIS设备基础,采用补偿式空腔型结构形式。2)通过计算合理确定基础埋深后,使得基底压力P与Pc相同,基底附加应力P0为零,有效控制沉降。3)基础内空腔作为配电装置场区电缆敷设的通道,无须单独设置电缆沟槽。4)基础底板、顶板及侧壁组成箱型基础,整体刚度大,共体抵抗不均匀沉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单位mm);

图中:1-GIS设备基础,2-空腔,3-基础底板,4-基础顶板,5-基础侧壁、6-GIS设备套管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1000kV变电站加装隔震装置的主变基础,包括GIS设备基础1、空腔2、基础底板3、基础顶板4及基础侧壁5;所述GIS设备基础1内提前浇筑出空腔2;所述基础底板3、基础顶板4及基础侧壁5形成空间箱形,整体刚度大。

进一步的,所述补偿式空腔型GIS设备基础长度14000mm,宽度12000mm,高度2150mm,其中埋深2000mm。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2共有三个,沿GIS设备基础长向均匀提前浇筑,空腔高度1450mm,上下各距GIS设备基础350mm。空腔2作为GIS设备电缆敷设的通道。基础内空腔作为配电装置场区电缆敷设的通道,无须单独设置电缆沟槽。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底板3、基础顶板4及基础侧壁5厚度均为350mm,并形成空间箱形,整体刚度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GIS设备套管基础6,所述GIS设备套管基础设置在GIS设备基础主体的一侧,沿GIS设备基础主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GIS设备套管基础中也预留有空腔,GIS设备套管基础的空腔与GIS设备基础主体的空腔垂直布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电力行业变电站GIS设备基础比较常用的形式是“整体钢筋砼厚板式基础”、“钢筋砼筏板+支墩基础”两种。整体钢筋砼厚板式基础混凝土用量大,且一次浇筑混凝土的面积大,将引起较大的表面收缩应力,若控制措施不力,极易产生各种裂缝。钢筋砼筏板+支墩基础整体性相对较差,不利于调节地基不均匀沉降,且在顶面埋件排列复杂时,支墩种类较多、形状各异,施工不便。

在本实施例中,GIS设备基础1长度14000mm,宽度12000mm,高度2150mm,其中埋深2000mm。基础内提前浇筑出三个通长的空腔2,空腔高度1450mm,上下各距GIS设备基础350mm。空腔能够减小混凝土的体积,降低水泥水化热,同时可以增大表面积,有利于散热,减小基础内外温度差。基础底板3、基础顶板4及基础侧壁5厚度均为350mm,三者之间形成空间箱形,整体刚度大,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强。并且基础顶板表面平整,有利于GIS设备灵活布置,埋件可任意排列,无基础支墩限制,极大方便现场安装。

本实用新型基础的采用能够有效改变目前变电站GIS设备基础存在的混凝土用量过大、整体性相对较差的缺点,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基础沉降。同时本基础可推广到其他采用类似GIS设备基础的变电结构之中。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电力行业中变电站内GIS设备基础,采用补偿式空腔型结构形式。2)通过计算合理确定基础埋深后,使得基底压力P与Pc相同,基底附加应力P0为零,有效控制沉降。3)基础内空腔作为配电装置场区电缆敷设的通道,无须单独设置电缆沟槽。4)基础底板、顶板及侧壁组成箱型基础,整体刚度大,共体抵抗不均匀沉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