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便桥用管路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5698发布日期:2019-04-05 19:2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便桥用管路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便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便桥用管路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钢便桥是桥梁建设的基础,是桥梁上部构造中钢筋、混凝土和模板等材料运输的通道,钻机、吊车和施工车辆等机械设备进场或转场也均采用钢便桥作为通道。

在桥梁施工结束后,需对钢便桥进行拆除,所拆除的材料绝大部分均可重复利用。其中,由于钢便桥桩基的钢管深入地下,在钢管拆除后其内部会淤积大量的泥土,需要后续对钢管内的泥土进行清除,费时费力。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钢便桥用管路清理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便桥用管路清理装置,能够在钢管拔出前,将钢管内淤积泥土进行软化清理,使钢管的后续处理更加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便桥用管路清理装置,包括:

旋杆组件,所述旋杆组件转动进入管路内部;

推进组件,所述推进组件带动所述旋杆进行轴向移动;

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经水管通入高压水,所述高压水经旋杆组件进入管路内部;

所述旋杆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源、移动支撑部、定位支撑部以及旋杆;

所述第一动力源安装于所述移动支撑部上,所述第一动力源带动所述旋杆转动;

所述定位支撑部与所述推进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撑部与所述移动支撑部滑移连接;

所述进水组件设于旋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支撑部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侧固接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动力源固接于所述齿轮箱上方,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固接,所述旋杆与所述第二齿轮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支撑部包括若干定位架和导向杆;

相邻所述定位架之间设有固定所述定位架的连接柱,所述导向杆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外周;

所述定位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导向槽适配的导向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液压缸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定位架上端固接,所述液压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齿轮箱上侧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杆下部表面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远离旋杆的一端设有刃部。

进一步的,所述旋杆下端设有尖锥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回水管;

所述旋杆包括内轴与外轴,所述内轴与外轴的内部为空腔且下端向连通,所述螺旋叶片与外轴连通;

所述螺旋叶片呈中空,所述螺旋叶片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

所述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与内轴连通,所述回水管通过旋转接头与外轴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管路清理装置在管路被拔出前,能够对淤积在其内部的泥土进行清理,通过旋杆组件沿管路轴向送入管路内,通过推进装置,旋杆组件通过自身的旋转和推进使得泥土松动,在旋杆组件旋转时,进水组件通过水泵提供高压水,并通过螺旋叶片的出水孔将管路内的泥土软化润湿,螺旋叶片搅拌后形成泥浆,使泥土不易粘附在管路内部,在管路拔出时,泥浆不会随着管路上升而带出,减少拔出的管路内部泥土的淤积,使管路的后续处理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向槽与导向滚轮之间的连接关系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旋杆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1、第一动力源;12、移动支撑部;121、固定座;13、定位支撑部;131、定位架;1311、连接柱;1312、导向槽;132、导向杆;1321、导向滚轮;14、旋杆;141、螺旋叶片;1411、刃部;1412、出水孔;142、尖锥部;143、内轴;144、外轴;2、齿轮箱;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31、液压缸;32、安装座;41、进水管;42、回水管;5、旋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钢便桥用管路清理装置,包括旋杆组件、推进组件以及进水组件,旋杆组件转动进入管路内部,用于管路内部的清理;推进组件,推进组件为旋杆组件进行轴向移动提供动力;进水组件经水管通入高压水,高压水经旋杆组件进入管路内部,用于管路内泥土的软化润湿。

如图1所示,旋杆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源11、移动支撑部12、定位支撑部13以及旋杆14,其中,第一动力源11为电机,第一动力源11安装于移动支撑部12上,第一动力源11用于带动旋杆14转动。定位支撑部13用于该管路清理装置的支撑,定位支撑部13上侧与推进组件固定连接,定位支撑部13与移动支撑部12滑移连接,进水组件设于旋杆14上。在工作过程中,第一动力源11带动旋杆14转动,移动支撑部12沿着定位支撑部13作轴向移动,从而保证第一动力源11动力传输的稳定性以及旋杆14运动方向的准确性,降低旋杆14发生轴向偏移而对第一动力源11和管路内壁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移动支撑部12包括固定座121,固定座121上侧固接有齿轮箱2,齿轮箱2内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以实现动力传输。第一动力源11固接于齿轮箱2上方,第一动力源11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21固接,旋杆14与第二齿轮22固接。在工作时,第一动力源1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22转动,最终将动力传输至旋杆14,带动旋杆14转动。通过齿轮箱2的设置,能够对电机的转速进行减速,避免因转速太快而对旋杆14造成损伤。

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支撑部13包括若干定位架131和导向杆132,相邻定位架131之间设有固定定位架131的连接柱1311,若干定位架131形成三角稳定支撑结构,通过连接柱1311使定位架131的连接更加稳定。导向杆132均匀间隔设置于固定座121外周,定位架13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312,导向杆132远离固定座1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导向槽1312适配的导向滚轮1321。通过导向滚轮1321和导向槽1312的设置,能够使旋杆14沿管路轴线竖直上下运动,保证第一动力源11动力传输的稳定性以及旋杆14运动方向的准确性,降低旋杆14发生轴向偏移而对第一动力源11和管路内壁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推进组件包括液压缸31和安装座32,安装座32与定位架131上端固接,液压缸31安装于安装座32,液压缸31的活塞杆与齿轮箱2上侧固接。推进组件能够在旋杆14遇到坚硬的岩石时提供强大的直线动力,使旋杆14获得瞬间较大的推进动力,从而突破清理过程的硬物,通过液压缸31和第一动力源11的结合使得整个管路清理装置的工作范围更广。

如图1所示,旋杆14下部表面设有螺旋叶片141,螺旋叶片141远离旋杆14的一端设有刃部1411,旋杆14下端设有尖锥部142。刃部1411能够对硬物提供剪切力,使硬物能够被螺旋叶片141粉碎,使旋杆14推进更容易。尖锥部142有利于旋杆14的贯入和推进。

如图1所示,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41和回水管42,旋杆14包括内轴143(参见图3)与外轴144(参见图3),内轴143与外轴144的内部为空腔且下端向连通,螺旋叶片141与外轴144连通,螺旋叶片141呈中空,螺旋叶片141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1412,进水管41通过旋转接头5与内轴143连通,回水管42通过旋转接头5与外轴144连通。高压水经水泵打入进水管41,高压水经内轴143流入外轴144,并流入螺旋叶片141,然后经出水孔1412喷出,对管路内的泥土进行软化润湿,旋杆14转动,将润湿后的泥土进行搅拌形成泥浆,当管路内的泥土形成泥浆后,再将管路振动拔出,在管路拔出时,泥浆不会随着管路上升而带出,减少拔出的管路内部泥土的淤积,使管路的后续处理更加简单方便。回水管42的设置,可将来不及从出水孔1412排出的高压水从回水管42流回水箱。通过旋转接头5的设置,进水管41和回水管42不会随着旋杆14转动而转动。

具体实施过程:将该管路清理装置安装至工作区域,确保旋杆14的轴线与管路的轴线重合,驱动第一动力源11工作,旋杆14转动,利用自重向下贯入管路内,对管路内的泥土松动,在驱动第一动力源11的同时,启动进水组件的阀门,高压水经水泵打入进水管41,高压水经内轴143流入外轴144,并流入螺旋叶片141,然后经出水孔1412喷出,对管路内的泥土进行软化润湿,旋杆14转动,将润湿后的泥土进行搅拌形成泥浆,最后将管路振动拔出。

当旋杆14贯入遇到坚硬石块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动力源11停止转动,驱动液压缸31工作,为旋杆14提供一个向下的推进力,突破硬物,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31停止工作,控制第一动力源11转动,使旋杆14正常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