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泥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3914发布日期:2019-05-21 21:38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生态水泥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水泥布。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利沟渠、道路及山体护坡使用水泥砂浆、浆砌石等混凝土制品铺设,沟渠以及护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需要做绿化处理,而现有的混凝土制品预留绿化位置后,会造成整体性变差,容易造成垮塌、断裂、滑坡等问题,并且绿化部位需要二次施工种植各种植物,工期长,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在水利沟渠、道路及山体护坡在施工及绿化施工过程中,整体性变差,容易造成垮塌、断裂、滑坡等问题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水泥布,包括柔性纤维复合层,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包括由织造而成的三维立体的柔性纤维织物层,以及填充于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之间的土壤及种子混合物。

在沟渠及护坡绿化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所述生态水泥布的整体稳定性,同时还能保证绿化效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还包括填充于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之间部分区域的胶凝材料,所述土壤及种子混合物填充于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之间其余区域,所述胶凝材料包括与水进行水化反应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水泥基复合材料。

为保证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在施工过程中易于存水,避免因漏水造成施工过程中持续且多次喷水的情况,同时为减少水资源浪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生态水泥布还包括接设置于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一表面上的附加层,所述附加层为防水层或增强复合材料层。

为了保证所述纤维复合层和所述附加层更好的粘连为一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和所述附加层之间设有抗拉伸增强粘接层。

为保证所述柔性限位织物层的牢固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包括两层表面纤维织物层以及连接于两层所述表面纤维织物层之间的支撑纤维织物层;所述土壤及种子混合物填充于两层表面纤维织物层之间。

为保证所述柔性限位织物层的牢固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纤维织物层包括连接于两层所述表面纤维织物层之间的纵向纤维织物层,所述纵向纤维织物与所述表面纤维织物层通过纺织工艺编织形成一整体三维立体结构,所述表面纤维织物层的上下空间距离可在5mm~50mm之间调整。

由于所述生态水泥布需进行铺设施工,在拼接位置很容易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为减少拼接部位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的一端延伸设有夹片端,另一端延伸设有夹层端;所述夹片端包括第一夹片层和第二夹片层,所述第二夹片层设在所述第一夹片层的下方。

所述第一夹片层的下方设有卡扣,所述夹层端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相互配合设置,并用于将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进行拼接固定。

为便于将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进行拼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的下方设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设在所述附加层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层供多个所述生态水泥布拼接固定为一体。

为进一步便于将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进行拼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层设为可焊接材料,供多个所述生态水泥布拼接固定为一体。

为保证所述增强复合材料层能够结实耐用并易于制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聚芳基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PVC、HDPE、LLDPE、LDPE中任意几种材料复合而成;

所述抗拉伸增强粘接层可由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制备而成。

为加强所述生态水泥布的整体结构为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和所述附加层之间设有连接紧固层,所述连接紧固层包括加固层和多个紧固爪,各所述紧固爪均一一设在所述加固层的上下两表面,所述加固层上方的各所述紧固爪均一一插入并连接在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内;所述加固层下方的各所述紧固爪均一一插入并连接在所述附加层内。

进一步加强所述生态水泥布的一体性,减少所述附加层脱开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固层的上下两表面均设有抗拉伸增强粘接层。

为便于上方的植物种子发芽并能够汲取水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固层内设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底部设有吸水层,所述紧固爪也设为空腔结构,所述紧固爪的周向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孔,所述加固层的侧边间隔设有多个开口,各所述开口内均设有堵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内填充土壤及种子混合物,并形成柔性纤维复合层,施工前为成卷储存运输,在现场按照工程要求裁剪成任意大小并进行铺设;使用时,将所述生态水泥布铺设在地面上,并对铺设在地面上的所述生态水泥布进行浇水,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内还含有干混凝土,当水与所述生态水泥布充分水合反应后,会在一段时间后其凝固成型,并由柔软状态硬化形成具有足够硬度和强度的状态,因此起到整形、护坡的作用。而填充的土壤和种子,经过浇水养护后,经过一段时间会长出绿植,起到绿化效果,由此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比现有混凝土砂浆及浆砌石方法施工速度快数十倍以上;由于复合了土壤、植物种子等,能够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而同时不损坏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大大提高了护坡和沟渠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减少了传统施工过程中耗时耗工的情况,现场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混凝土调配及搅拌,减少了施工工人数量,并且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量,通过柔性纤维织物层加强了所述水泥布的整体结构牢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表面纤维织物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土壤及种子混合物和胶凝材料填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夹片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紧固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吸水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连接层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合装置中可调移动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生态水泥布的槽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柔性纤维复合层,2-抗拉伸增强粘接层,3-附加层,4-表面纤维织物层,5-支撑纤维织物层,6-土壤及种子混合物,7-胶凝材料,9-夹片端,10-夹层端,11-第一夹片层,12-第二夹片层,13-紧固层,14-加固层,15-紧固爪,16-吸水层,17-孔,18-堵头,19-卡扣,20-卡槽,21-连接层,22-底板,23-立柱,24-横梁,25-滑套,26-液压缸,27-压板,28-第一压力传感器,29-第一显示器,30-导线,31-T型结构槽口,32-固定杆,33-地基,34-地下,35-环形凸起,36-包覆层,37-第一贯穿孔,38-第二贯穿孔,39-定位杆,40-伸缩杆,41-空腔体,42-弹簧,43-电磁铁,44-凹槽,45-移动板,46-轴承,47-螺杆,48-第二螺纹孔,49-转动把手,50-导向杆,51-导向孔,52-第二压力传感器,53-线孔,54-第二显示器,55-槽体,56-盖体,57-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根据图1所示,一种生态水泥布,包括柔性纤维复合层1,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包括由织造而成的三维立体的柔性纤维织物层,以及填充于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之间的土壤及种子混合物6。通过在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内填充土壤及种子混合物,并形成柔性纤维复合层,施工前为成卷储存运输,在现场按照工程要求裁剪成任意大小并进行铺设;使用时,将所述生态水泥布铺设在地面上,并对铺设在地面上的所述生态水泥布进行浇水,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内还含有干混凝土,当水与所述生态水泥布充分水合反应后,会在一段时间后其凝固成型,并由柔软状态硬化形成具有足够硬度和强度的状态,因此起到整形、护坡的作用。而填充的土壤和种子,经过浇水养护后,经过一段时间会长出绿植,起到绿化效果,由此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比现有混凝土砂浆及浆砌石方法施工速度快数十倍以上;由于复合了土壤、植物种子等,能够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而同时不损坏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大大提高了护坡和沟渠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减少了传统施工过程中耗时耗工的情况,现场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混凝土调配及搅拌,减少了施工工人数量,并且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量,通过柔性纤维织物层加强了所述水泥布的整体结构牢固度。所述干混凝土遇水前呈颗粒紧密堆积状态,遇水后水化,形成具有极高强度,结构紧密的水化产物,使水泥生态布具备优秀的加固、整形、保护等作用。所述干混凝土为水泥材料,根据不同水泥种类的选择,可以达到不同要求的强度、抗冻融性、抗腐蚀性、耐火性能等性能。水泥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普通硅酸盐水泥、各种特种水泥、以及复合各种改性材料的混合物。

在沟渠及护坡绿化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所述生态水泥布的整体稳定性,同时还能保证绿化效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3所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还包括填充于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之间部分区域的胶凝材料7,所述土壤及种子混合物6填充于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之间其余区域,所述胶凝材料7包括与水进行水化反应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水泥基复合材料,所述水泥基复合材料和水成浆后,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具体如硅酸盐水泥及其他特种水泥等。

为保证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在施工过程中易于存水,避免因漏水造成施工过程中持续且多次喷水的情况,同时为减少水资源浪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1和图3所示,所述生态水泥布还包括接设置于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一表面上的附加层3,所述附加层3为防水层或增强复合材料层。所述附加层3可优选为防水材料或抗拉伸增强材料,并具有良好拉伸强度、耐腐蚀、环保性好的有机合成或天然材料,达到防水或增加抗拉伸强度的目的。

为保证所述增强复合材料层能够结实耐用并易于制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聚芳基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PVC、HDPE、LLDPE、LDPE中任意几种材料复合而成;

所述抗拉伸增强粘接层可由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制备而成。

为了保证所述纤维复合层和所述附加层更好的粘连为一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1和图3所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和所述附加层3之间设有抗拉伸增强粘接层2。所述抗拉伸增强粘接层可以优选为天然环保粘接材料,保证将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和所述附加层牢固的粘接为一体,还可保证所述生态水泥布增加整体抗拉伸强度、控制渗水的作用。

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保证所述柔性限位织物层的牢固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柔性纤维织物层包括两层表面纤维织物层4以及连接于两层所述表面纤维织物层4之间的支撑纤维织物层5;所述土壤及种子混合物6填充于两层表面纤维织物层4之间。

为保证所述柔性限位织物层的牢固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纤维织物层5包括连接于两层所述表面纤维织物层4之间的纵向纤维织物层,所述纵向纤维织物与所述表面纤维织物层4通过纺织工艺编织形成一整体三维立体结构,所述表面纤维织物层4的上下空间距离为5mm~50mm之间。

使用时,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可设为多层,如,顶部填充土壤及种子混合物6,下方填充胶凝材料,所述胶凝材料为干混凝土材料。也可设为中心填充土壤及种子混合物6,四周填充胶凝材料。

当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四周填充干混凝土,中心区域填充土壤及种子混合物6时,遇水后,干混凝土遇水后水合反应使其硬化,起到加固、整形、保护的作用,中心区域内土壤中的种子则发芽生长,穿透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的表层,在生态布表面形成植物覆盖层。能够在整体强度很好的条件下,起到加固与美化生态的作用。

当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全部填充土壤及植物种子混合物时;或是底部填充胶凝材料,上方填充土壤及植物种子混合物时;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植物种子发芽生长,穿透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的表层,在生态布表面形成植物覆盖层,达到美化生态的作用。此种结构具备一定的加固、整形、保护能力和生态美化作用。土壤及植物种子混合物中还可加入化肥等物质,种子的选取涵盖各种草本、木本等植物种子。其种子发芽的温湿度条件具体根据使用环境和种子类型决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由于所述生态水泥布需进行铺设施工,在拼接位置很容易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为减少拼接部位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4和图7所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的一端延伸设有夹片端9,另一端延伸设有夹层端10;所述夹片端9包括第一夹片层11和第二夹片层12,所述第二夹片层12设在所述第一夹片层11的下方,所述第一夹片层11的下方设有卡扣19,所述夹层端10设有卡槽20,所述卡扣19和所述卡槽20相互配合设置,并用于将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进行拼接固定。

所述生态水泥布卷设在卷轴上,当出现拼接时,将所述夹层端10置入所述第一夹片层和所述第二夹片层之间,并进行浇水,使所述第一夹片层、夹层端和所述第二夹片层经水进行水合反应,并粘连在一起,由此可保证粘接位置为平面,不会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

为加强所述生态水泥布的整体结构为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5所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和所述附加层3之间设有连接紧固层13,所述连接紧固层13包括加固层14和多个紧固爪15,各所述紧固爪15均一一设在所述加固层14的上下两表面,所述加固层14上方的各所述紧固爪15均一一插入并连接在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内;所述加固层14下方的各所述紧固爪15均一一插入并连接在所述附加层3内。进一步加强所述生态水泥布的一体性,减少所述附加层脱开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固层14的上下两表面均设有抗拉伸增强粘接层2。

通过设置的紧固爪,可有效将所述附加层和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紧固为一体,当所述抗拉伸增强粘接层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导致粘贴失效时,由于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内填充有混凝土,遇水则凝固为固体,因此,使用状态则始终为固体状态,所述加固层上方的所述紧固爪依然可牢牢固定在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保证所述紧固爪不会轻易脱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所述加固层下方的紧固爪则牢牢固定在所述附加层的上方,由此即可保证所述生态水泥布的整体牢固度。

为便于上方的植物种子发芽并能够汲取水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6所示,所述加固层14内设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底部设有吸水层16,所述紧固爪15也设为空腔结构,所述紧固爪15的周向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孔17,所述加固层14的侧边间隔设有多个开口,各所述开口内均设有堵头18。当对所述生态水泥布进行铺设时,将所述堵头从所述加固层的侧边开口处取出,所述生态水泥布则铺设在地面,当铺设好进行浇水并进行水合反应时,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的水通过孔17渗入所述加固层的空腔结构内,由此可加快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的水合反应时间。在浇水进行水合反应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浇水以保证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不会出现缺水而导致干混凝土未能完全水合的情况,而所述加固层的空腔结构内底部设置的吸水层16则可通过所述加固层14侧壁的各开口和所述加固层上方的紧固爪15上设置的孔进行集水,并用于浸润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减少工人忘记多次浇水或是环境温度过高水分蒸发过快导致的浇水不及时时导致柔性纤维复合层水合反应不完全的情况。

同时,当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内填充有土壤及种子的情况下,所述加固层内的空腔结构还可进行集水用于给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内的种子提供足够的湿润度,促进种子的发芽,以及发芽后植物的汲水并促进其健康成长。

为便于将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进行拼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8所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的下方设有连接层21,所述连接层21设在所述附加层3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层21供多个所述生态水泥布拼接固定为一体。为进一步便于将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进行拼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层21设为可焊接材料,供多个所述生态水泥布拼接固定为一体;或通过螺栓锚固、热熔、冷压等工艺利用所述连接层21将多个所述生态水泥布拼接固定为一体。

施工时,先将路面或沟渠的地基打好,再将所述生态水泥布铺设在地基上,最后通过浇水使所述生态水泥布进行水合反应并凝固为固体的路面或沟渠,但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是土壤结构疏松的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其地基会因为雨水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由此则导致其路面或沟渠易出现塌方,或是导致路面或沟渠出现位移的情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9所示,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1的表面间隔设有多个T型结构槽口31,所述T型结构槽口内用于安装固定杆32,所述固定杆一端贯穿地基,并插入地下,另一端设为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端设为柔性纤维织物层,并填充有胶凝材料。施工时,将所述生态水泥布铺设在地基表面,并在所述T型结构槽口处利用打孔器进行打孔,再将所述固定杆插入所述T型结构槽口内,使所述固定杆贯穿所述地基并插入地下,使所述环形凸起的上表面与所述生态水泥布的上表面为同一水平面;此时对所述生态水泥布和所述环形凸起进行浇水,即可使得所述生态水泥布与所述环形凸起水合反应并固定连接为一体,当雨水冲刷地基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地基塌方后,所述固定杆可保证其路面或沟渠不会出现移位情况。所述固定杆为横向和纵向间隔分布在路面或沟渠下方,同时还贯穿地基,当雨水冲刷时,还可起到巩固地基的目的,进一步减少因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情况。

所述固定杆为间隔设在所述生态水泥布的下方,当路面下方的地基出现水土流失后会造成路面下方空洞,当路面承重后则易导致塌方而造成事故,而通过所述固定杆的支撑,可减少其路面塌方的情况,从而减少因塌方导致的事故。所述固定杆可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法施工得到,也可设为环形结构的柔性纤维复合层,利用浇水得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还可设为金属材料。

为进一步保证所述固定杆将所述路面或沟渠固定的更牢固,同时还可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固定杆32的周向外侧设有一环形结构的包覆层36,所述包覆层36设为增强复合材料层或防水层,所述固定杆32的轴向中心设有第一贯穿孔37,所述固定杆32的周向外侧设有固定孔列,所述固定孔列沿所述固定杆的轴向中心线对称并贯穿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孔列包括多个垂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38。

所述第一贯穿孔37内还设有定位杆39,所述定位杆39的周向外侧对称设有伸缩连杆列,所述伸缩连杆列包括多个沿垂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伸缩杆40,所述伸缩杆40包括依次套合并可伸缩设置的多连杆单元,所述伸缩杆40中心设为空腔体41,所述空腔体41内设有弹簧42,使用时所述弹簧42弹开,则所述伸缩杆40的多连杆单元伸开。所述第二贯穿孔38供所述伸缩杆40来回活动,所述伸缩杆40伸出所述第二贯穿孔38后,则插入所述地下的横向平行面或地基的横向平行面,一组横向对称的所述伸缩杆40之间均设有电磁铁43,所述电磁铁43嵌设在所述定位杆39内,且所述电磁铁43通过导线30连接并引出所述定位杆39的顶部。施工时,将所述地基施工好之后,将所述生态水泥布铺设在所述地基上表面,利用打孔器在所述生态水泥布的T型结构槽口处打孔,将所述包覆层插入打孔器打的孔内,再将所述固定杆置入所述包覆层的中心,将所述定位杆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37置入所述固定杆内;此时,所述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当所述定位杆完全置入所述第一贯穿孔后,将所述伸缩杆的轴向中心线对准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轴向中心线,并将所述电磁铁的电源断开,此时,所述弹簧由于没有电磁铁的磁性,则所述弹簧弹开,所述弹簧弹开即可带动所述伸缩杆40分别向左和向右伸出,即可将所述伸缩杆插入所述地基和地下,且与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的表面平行设置。由此即可保证所述固定杆能够更牢固的固定在所述地基和所述地下,即可减少因雨水或洪水过大造成水土流失而导致道路地基塌陷的情况,由于所述固定杆垂直于所述生态水泥布的表面并横向和纵向间隔设置,而所述伸缩杆则平行设置在所述生态水泥布的下方,并沿所述固定杆垂直方向间隔设有多列,由此可将所述地基和地下土分格为一个个的方形,而分格为方形结构后,则有利于加固土壤和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因雨水或洪水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当道路或沟渠使用一段时间需要重新维修或是废弃不用时,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可通过拆除所述生态水泥布铺设的道路或沟渠,拆除时,先将表层的生态水泥布形成的道路或沟渠拆除,由于施工时,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生态水泥布通过水合反应融为一体,拆除道路或沟渠表面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和所述附加层后,地面剩余的固定杆和包覆层,通过将所述导线再次通电,所述电磁铁产生磁性,即可将所述空腔体内的弹簧收回,所述弹簧收回的同时,带动所述伸缩杆收缩,所述收缩杆收缩后,即可将所述固定杆拔出所述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可进行土壤填埋或是植物种植,通过种植植物可进一步保护拆除后的道路或沟渠复原自然生态。

所述导线嵌设在所述定位杆内,当所述电磁铁通过所述导线断电后,所述伸缩杆内的弹簧伸缩并弹出,随后带动所述伸缩杆伸缩,所述伸缩杆即可贯穿所述第二贯穿孔38,并插入地下或地基内。而当所述伸缩杆伸缩后,即可对所述环形凸起进行浇水,使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浇筑为一体。所述伸缩杆的端部设为锥形结构,可保证所述伸缩杆迅速插入所述地下或地基内,同时还可减小插入的阻力。

而当对所述环形凸起进行浇水时,所述导线则外漏在所述定位杆和所述环形凸起之间,由此可导致拆卸所述路面或沟渠后,所述导线则因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浇筑为一体后对所述导线造成破坏,从而影响所述电磁铁的二次通电使用,为此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根据图13所示,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环形凸起之间设有开口朝上的槽体,所述槽体内用于放置所述导线的引脚端,即所述导线的端部,所述槽体的开口部设有盖体56,所述盖体用于扣合在所述槽体的顶部开口端,并用于闭合所述槽体,使所述导线的端部能够安全的置于所述槽体内,不会因为对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柔性纤维复合层进行浇水凝固时造成损坏的情况,从而保证所述导线能够二次使用的目的。所述盖体的下方设有环形结构的支腿57,所述支腿可保证所述盖体与所述槽体之间形成一个腔体,所述腔体内供所述导线安全放置的目的。

所述生态水泥布在未浇水前具有良好的柔性,可进行随意拼接,为了实现快速的拼接,并保证良好的平整度,因此,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压合装置,这种压合装置应用于多个生态水泥布的卡扣和卡槽的快速压合,并提供预设的压力,使得接缝处能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如图11所示,包括底板22、立柱23、横梁24、滑套25、液压缸26、压板27、第一压力传感器28、第一显示器29,所述底板22的上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两个立柱23,两个所述立柱23之间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横梁24,所述横梁24上设置有滑套25,所述滑套25上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上安装有拧紧螺钉,所述滑套25的下方设置有液压缸26,所述液压缸26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延伸,并安装有水平方向的压板27。将需要压合的生态水泥布依次摆好,并将接缝部位的卡扣一一套入各自对应的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可设为自锁子扣和母扣的结构,由此可加强连接紧固的目的,为了强化连接可在拼接处加入粘胶,然后启动液压缸26,使得液压缸26的活塞杆推动压板27,将摆放好的生态水泥布压紧拼接好。通过压板一次就能实现多个生态水泥布的快速拼接,提高了拼接的效率,通过滑套25可以在横梁24移动,实现对压板27的水平方向位置的调整,以便能与需要拼接的生态水泥布相对准,提高了压板的灵活性。

为了对压紧力进行精确控制,本申请还进一步设计了:所述压板27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8,所述压板27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显示器29,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8与所述第一显示器29电性连接。通过压板27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8能测量压紧力,并通过第一显示器29显示压力值,以便能对压紧力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生态水泥布的压合质量和平整度。

当需要拼接的多个生态水泥布的拼接处厚度不一,通过压板27的下压就很难保证提供相通的压紧力,可能厚度大的拼接处都已经被压环了,而厚度低的地方还没有压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设计了局部可调节的移动板,如图12所示,所述压板27的底端端面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凹槽44,所述凹槽44内设置有移动板45,所述移动板45与所述凹槽44开口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移动板45的上端内安装有轴承26,所述轴承26外圈与所述移动板45固定连接,所述压板27上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孔48,所述第二螺纹孔48与所述凹槽44连通,螺杆47安装在所述第二螺纹孔48内,所述螺杆47下端与所述轴承26内圈固定连,所述螺杆47上端延伸出所述压板27上方,所述螺杆47上端设置有转动把手49,所述移动板45上位于所述螺杆47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杆50,所述压板27上位于所述螺杆47的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导向孔51,所述导向杆50一端与所述移动板45的上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50一端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51向上延伸,所述移动板45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52,所述压板27上贯穿设置有线孔53,所述压板27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显示器54,所述导线30一端与所述第二显示器54电性连接,所述导线30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孔53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2电性连接。对于局部的生态水泥布拼接处厚度差异比较大(相对于其它生态水泥布拼接处),将移动板45调整到其上方,然后启动液压缸26,使得压板27对所有的接缝处进行统一压合,通过第一显示器29显示压合时的压力值,对与局部厚度差异比较大的地方,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52能测量压紧力,并经导线30传输给第二显示器54,通过压力值的比较,旋转转动把手49,带动螺杆47旋转,通过螺杆47与第二螺纹孔48的螺纹配合,使得移动板45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改变施加的压紧力,导向杆50随着移动板45在导向孔51内上下移动,防止轴承26的内圈转动带动移动板45发生旋转,通过不断调整移动板45的高度,来改变压紧力,当第二显示器54显示的压力值与所述第一显示器29显示的压力值相近时,就保证了整个生态水泥布的拼接处的压合质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