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8937发布日期:2019-05-15 22:1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中的漂浮垃圾是河道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故河道中漂浮垃圾的清理对于河道清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河道垃圾可通过人员配置沿途打捞等来清理,但中小流域等流经城郊、乡村的河道由于监管力度不强,经常造成河道垃圾聚集,严重影响城乡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以实现垃圾自动清理、垃圾存储以备人员定期清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包括垃圾收集系统、浮力系统及垃圾存储系统;

垃圾收集系统包括收集软管,收集软管为1/8开口圆形管道,收集软管内侧为垃圾收集槽,收集软管一侧开口边缘设有一圆孔索道,收集软管一端经由穿过圆孔索道的固定绳系于设在河岸的固定桩上,另一端地埋式连接垃圾存储系统;

浮力系统包括浮筒,浮筒固定在收集软管上;

垃圾存储系统包括垃圾收集井和控制阀门,垃圾收集井与收集软管连接,控制阀门设于收集软管与垃圾收集井的连接端,垃圾收集井内设有细格栅挡板、垃圾收集网袋及提升泵,细格栅挡板设于垃圾收集井下部,垃圾收集网袋设于细格栅挡板之上,并与垃圾收集井可拆卸连接,提升泵设于垃圾收集井底部。

进一步地,垃圾收集井内还设有用于支撑细格栅挡板的格栅托板,格栅托板镶嵌于垃圾收集井的井体之中。

进一步地,垃圾收集井内还设有固定槽,收集网袋通过固定槽与垃圾收集井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格栅托板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细格栅挡板的间隙为1~4cm。

进一步地,垃圾收集井顶部设有盖板。

进一步地,收集软管为PU钢丝软管,内管壁为聚酯型聚氨酯。

进一步地,收集软管的孔径为30~60cm。

借由上述方案,通过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能够实现垃圾自动清理、垃圾存储以备人员定期清理。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垃圾收集系统侧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收集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1-收集软管;12-圆孔索道;13-固定桩;14-垃圾收集槽;

21-浮筒;

31-垃圾收集井;32-控制阀门;33-提升泵;34-细格栅挡板;35-格栅托板;36-垃圾收集网袋;37-固定槽;3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包括垃圾收集系统、浮力系统及垃圾存储系统;

垃圾收集系统包括收集软管11,收集软管11为1/8开口圆形管道,收集软管11内侧为垃圾收集槽14,收集软管11一侧开口边缘设有一圆孔索道12,收集软管11一端经由穿过圆孔索道12的固定绳系于设在河岸的固定桩13上,另一端地埋式连接垃圾存储系统;

浮力系统包括浮筒21,浮筒21固定在收集软管上;

垃圾存储系统包括垃圾收集井31和控制阀门32,垃圾收集井31与收集软管11连接,控制阀门32设于收集软管11与垃圾收集井31的连接端,垃圾收集井31内设有细格栅挡板34、垃圾收集网袋36及提升泵33,细格栅挡板34设于垃圾收集井31下部,垃圾收集网袋36设于细格栅挡板34之上,并与垃圾收集井31可拆卸连接,提升泵33设于垃圾收集井底部。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河道垃圾自动清除系统,能够实现垃圾自动清理、垃圾存储以备人员定期清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垃圾收集系统

垃圾收集系统包括收集软管11、圆孔索道12和固定桩13。

收集软管11为1/8开口圆形管道,材质为PU钢丝软管,内管壁为聚酯型聚氨酯,有较高的耐磨损性能。孔径约30-60cm。软管内侧为垃圾收集槽14,收集河道垃圾和河水的混合物。

收集软管11的下开口边缘有一圆孔索道12,绳子穿越圆孔索道12一端系于河岸的固定桩13上,用于稳定收集软管11。收集软管11的另一端地埋式连接到垃圾存储系统中。

2、浮力系统

浮力系统包括浮筒21,浮筒21固定在收集软管11上,主要作为为提供浮力,稳定收集软管11,保证收集软管11在较重垃圾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不被河水淹没。

3、垃圾存储系统

垃圾存储系统包括垃圾收集井31和控制阀门32。垃圾收集井31用于存储河道垃圾和垃圾定期清理。控制阀门32在平常时间关闭,收集软管11收集垃圾,在观测到垃圾量存储到一定程度后,打开控制阀门32,由于水位差影响,收集软管11中的垃圾随河水流动一并进入垃圾收集井31。

垃圾收集井31内,设有细格栅挡板34,尺寸(间隙)为1-4cm,作用是阻隔河水中的垃圾,实现垃圾和河水的自动分离。细格栅挡板34置于格栅托板35之上,格栅托板35为不锈钢材质,镶嵌于垃圾收集井31的井体之中。垃圾收集网袋36置于细格栅挡板34之上,用于收集上层的河道垃圾。垃圾收集网袋36四周上端固定于垃圾收集井31井体上部的固定槽37上,此固定为可拆卸固定,人工清理垃圾时,固定槽37打开,可由2-3人将垃圾收集网袋36提出,进行垃圾清理。垃圾收集井31底部设置一提升泵33,用于将井底的河水提升至原河道中。垃圾收集井顶部设置盖板3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