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便时除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5575发布日期:2019-04-24 00:0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家用便时除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便时除臭器,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家中的卫生间是藏污、浊气和细菌最严重的地方,尤其是人们排便后的卫生间,气味难闻,打开传统的排风后,这时会将下水道内的气体通过下水口吸进房间,让人作呕。随着卫生间去臭产品的不断增多,大部分产品采用香料味道掩盖臭味,如空气清新剂和固体清香剂等,过浓的香味也会导致人们的不适,没有从根上去除臭味。臭味本源以氨气和硫化氢为主要源头,本实用新型采用185mm紫外线灯、臭氧、高锰酸钾和竹炭对氨气和硫化氢进行分解,实现多重去臭,使卫生间空气清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用便时除臭器,它是将人们排便时产生的臭味吸进除臭器内,通过紫外线灯、臭氧、高锰酸钾和竹炭多重去臭,进而将经过过滤的气体排放出来,使卫生间空气清新。该除臭器体积较小,固定在马桶盖上,正对臭气源,除臭效率高,避免卫生间臭气弥漫。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用便时除臭器,包括吸气循环系统、过滤系统、供电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的吸气循环系统包括进风管道、进气风扇、增压风腔和回流风道,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下端设有进风口,外壳上端设有出风口,外壳背部设有背板,背板粘贴在马桶盖上,进风管道和进风口相通,进气风扇设在进风管道的入口处;在出风口内部设有增压风腔,增压风腔的两侧通过两个回流风道与进风管道相连。增压风腔顶端设有百叶装置,增压风腔底端设有增压风扇。所述的百叶装置包括格栅板、活动格栅板、连杆、电磁推杆和限位条,增压风腔顶部为格栅板,增压风腔内格栅板下方设有一对限位条,增压风腔内格栅板和限位条间设有能滑动的活动格栅板,活动格栅板底部设有连杆,连杆与固定在增压风腔内的电磁推杆连接。

所述的过滤系统设在增压风腔、回流风道和进风管道围成的区域内;过滤系统包括紫外线灯正极托架、紫外线灯负极托架、紫外线灯管、高锰酸钾过滤膜、竹炭过滤膜和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内部顶端设有环形的紫外线灯正极托架,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内部底端设有环形的紫外线灯负极托架,紫外线灯正极托架和紫外线灯负极托架间连接三根紫外线灯管,在紫外线灯正极托架的内环上设有竹炭过滤膜,在紫外线灯负极托架的内环上设有高锰酸钾过滤膜。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开关和控制箱,外壳前端设有开关,开关旁设有提醒灯,外壳内部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前端设有控制箱,控制箱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单片机,控制箱内设有通过导线与电路板连接的计时器模块和四个继电器,控制箱内的电路板通过导线与开关和提醒灯连接,控制箱内的电路板通过导线与供电装置连接。

所述的供电装置为可拆卸的充电锂电池。

电磁推杆、进气风扇、紫外线灯管、增压风扇分别通过导线与各个继电器连接。

进一步地,外壳体积小于马桶圈,该装置固定在马桶盖上时不影响马桶盖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紫外线灯管为185mm紫外线灯。

综上所述,一种家用便时除臭器,其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臭气被进气风扇吸入进风风道,进入过滤系统;

步骤2:臭气进入过滤系统,通过高锰酸钾过滤膜初级去臭后,进入紫外线灯区域;

步骤3:臭气通过紫外线灯区域,被紫外线灯电离出的臭氧对臭气分子进一步分解除臭;

步骤4:臭气再通过竹炭过滤膜,被增压风扇吸入循环系统中的回流风道,再进入进风管道;

步骤5:一分钟自动开启出风口,对除臭器内部的空气进行泄压,增加除臭器内部的空气流量,进一步吸气除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直接将排便时产生的臭味,吸进除臭器内,通过吸附、分解等进行过滤除臭,实现快速去臭的目的,效率高,使用方便,不占用空间,不影响便姿,根除臭气源,是适合居家生活使用的新型小家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气循环系统和过滤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增压风腔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的流程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系统连续循环去臭气体循环原理图。

图中标号:

1、外壳,2、开关,3、背板,4、出风口,5、进风口,6、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7、增压风腔,8、进风管道,9、进气风扇,10、控制箱,11、回流风道,12、紫外线灯正极托架,13、紫外线灯负极托架,14、紫外线灯管,15、格栅板,16、活动格栅板,17、连杆,18、电磁推杆,19、增压风扇,20、限位条,21、锂电池,22、提醒灯,23、导线,24、电路板,25、计时器模块,26、单片机,27、继电器,28、高锰酸钾过滤膜,29、竹炭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一种家用便时除臭器,包括吸气循环系统、过滤系统、供电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的吸气循环系统包括进风管道8、进气风扇9、增压风腔7和回流风道11,本实用新型的外壳1下端设有进风口5,外壳1上端设有出风口4,外壳1背部设有背板3,背板3粘贴在马桶盖上,进风管道8和进风口5相通,进气风扇9设在进风管道8的入口处;在出风口4内部设有增压风腔7,增压风腔7的两侧通过两个回流风道11与进风管道8相连。增压风腔7顶端设有百叶装置,增压风腔7底端设有增压风扇19。所述的百叶装置包括格栅板15、活动格栅板16、连杆17、电磁推杆18和限位条20,增压风腔7顶部为格栅板15,增压风腔7内格栅板15下方设有一对限位条20,增压风腔7内格栅板15和限位条20间设有能滑动的活动格栅板16,活动格栅板16底部设有连杆17,连杆17与固定在增压风腔7内的电磁推杆18连接。

所述的过滤系统设在增压风腔7、回流风道11和进风管道8围成的区域内;过滤系统包括紫外线灯正极托架12、紫外线灯负极托架13、紫外线灯管14、高锰酸钾过滤膜28、竹炭过滤膜29和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6,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6内部顶端设有环形的紫外线灯正极托架12,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6内部底端设有环形的紫外线灯负极托架13,紫外线灯正极托架12和紫外线灯负极托架13间连接三根紫外线灯管14,在紫外线灯正极托架12的内环上设有竹炭过滤膜29,在紫外线灯负极托架13的内环上设有高锰酸钾过滤膜28。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开关2和控制箱10,外壳1前端设有开关2,开关2旁设有提醒灯22,外壳1内部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6前端设有控制箱10,控制箱10内设有电路板24,电路板24上设有单片机26,控制箱10内设有通过导线23与电路板24连接的计时器模块25和四个继电器27,控制箱10内的电路板24通过导线与开关2和提醒灯22连接,控制箱10内的电路板24通过导线23与供电装置连接。

所述的供电装置为可拆卸的充电锂电池21。

电磁推杆18、进气风扇9、紫外线灯管14、增压风扇19分别通过导线23与各个继电器27连接。

进一步地,外壳1体积小于马桶圈,该装置固定在马桶盖上时不影响马桶盖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的紫外线灯管14为185mm紫外线灯。

使用时,打开开关2后,提醒灯22亮起,进气风扇9、增压风扇19、紫外线灯管14和电磁推杆18在单片机26的控制下通过继电器27打开,其中,打开后的电磁推杆18控制活动格栅板16使增压风腔7密封,排便的臭气通过进风管道8进入,臭味本源以氨气和硫化氢为主要源头,该装置的功能是将臭味中主要气体分子进行分解过滤,先通过高锰酸钾过滤膜28初步过滤后(高锰酸钾与氨气反应式: 2KMnO4+2NH3===N2+2MnO2+2H2O+2KOH,高锰酸钾与硫化氢反应式:2KMn04+3H2S==2MnO2+2KOH+3S+2H20),部分气体进行氧化去味。进入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6内,紫外线灯管14在照射时,其射线外围会产生不均匀的电离子,这样就可以使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发生电离,使其重组转化为臭氧,利用臭氧和竹炭对硫化氢等臭源气体分子成分进行分解和吸附(臭氧与硫化氢反应:4O3+H2S=H2SO4+4O2),再通过竹炭过滤膜29进入增压风腔7,增压风扇19将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6内气体抽入,增压后通过回流风道11再次让气体进入进风管道8,再次进行分解和过滤,在计时器模块25的控制下,该装置工作一分钟后,电磁推杆18控制活动格栅板16打开,使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6的气体从出风口4排出,10秒后电磁推杆18控制活动格栅板16关闭,反复循环工作,直至臭气消除即可。

高锰酸钾过滤膜28和竹炭过滤膜29需要定期更换。

过滤系统双层保护筒6是为防止185mm紫外线灯电离出的臭氧对人体的伤害。其材料是乙丙橡胶(EPM\\EPDM)、乙烯和丙烯的共聚体,一般分为二元乙丙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特点是抗臭氧、耐紫外线、耐天候性和耐老化性优异,电绝缘性、耐化学性、冲击弹性很好,耐酸碱,比重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