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水工预留圆形可拼装套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595发布日期:2019-04-29 12:21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建筑水工预留圆形可拼装套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水工预留洞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建筑水工预留圆形可拼装套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的水工套管预留洞采用PVC或钢管切割成短节预留,或其它预留产品,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在混凝土浇筑后难以拉出,反复使用次数少,费工、费时,难拆除。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提高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组装的新型建筑水工预留圆形可拼装套筒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达到上述目的的:

一种新型建筑水工预留圆形可拼装套筒装置,包括套筒、固定插片和盖板,套筒由三个筒片组成的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三个筒片两端端面为沿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端面;筒片连接处均设有三组两两相对的固定件,固定件包括固定棒和固定棒自由端的固定片,固定片的直径大于固定棒的直径,该些固定件与固定插片上的固定孔相配合使得固定插片将相邻两筒片固定在一起,固定孔包括固定大孔以及与固定大孔下方与固定大孔相连通的固定小孔;固定插片的两端向内侧延伸有直角边,固定插片通过一直角边上的安装孔与套筒顶部的盖板连接在一起,盖板中间设有固定孔。

进一步地说,盖板上设有呈辐射状分布且聚拢靠近固定孔的辐射状肋。

再进一步地说,盖板上设有若干个环形状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套筒非常坚固,不易挤压变形;易拆除,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的侧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插片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和固定插片插装时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筒片,(2)固定棒,(3)固定片,(4)固定插片,(5)固定大孔,(6)固定小孔,(7)直角边,(8)安装孔,(9)盖板,(10)固定孔,(11)辐射状肋,(12)环形状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建筑水工预留圆形可拼装套筒装置,包括套筒、固定插片和盖板,套筒由三个筒片1组成的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三个筒片两端端面为沿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端面;筒片连接处均设有三组两两相对的固定件,固定件包括固定棒2和固定棒自由端的固定片3,固定片3的直径大于固定棒2的直径,该些固定件与固定插片上的固定孔相配合使得固定插片将相邻两筒片固定在一起,固定孔包括固定大孔5以及与固定大孔下方与固定大孔相连通的固定小孔6;固定插片的两端向内侧延伸有直角边7,固定插片通过一直角边上的安装孔8与套筒顶部的盖板9连接在一起,盖板9中间设有固定孔10,套筒底部通过入三个固定插片的直角边的安装孔中与模板固定在一起。

固定孔10的作用是,当三个筒片安装好后,用盖板9盖住,和三个插片固定,下方和木模板用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是由聚氨酯、或尼龙等材料制成,具有耐磨、耐腐蚀、硬度大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将筒片的一边与另一筒片的一边对齐,把固定插片的固定大孔对应于固定片,按到底后,向下插入,使得固定产片的固定小孔与固定棒配合卡住;依次将三个筒片与固定插片合为一体,然后再将盖板固定于套筒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拆装时,拆除盖板后,拉出固定插片的直角边向上提,使得固定棒从固定小孔中拉出,再将固定大孔对应于固定片后,将固定插片轻轻摘下;由于三个筒片的端面都是沿顺时针倾斜的端面,在浇筑完混凝土后,用锤子敲击每个筒片的头部,使得三个筒片互相脱落,便于拆模。

盖板上设有呈辐射状分布且聚拢靠近固定孔的辐射状肋11,使得盖板更加加固耐用。

盖板上设有四个环形状肋12,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套筒。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具有省工、省料、可重复使用、拆除后美观、便于维修等特点,适用于各种材质的模板做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可能利用上述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在此,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容,就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