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体集雨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3873发布日期:2019-03-30 08:43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体集雨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雨窖,具体涉及一种软体集雨窖。



背景技术:

在一些偏远山区或者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灌溉往往需要从很远的地方取水,铺设管道又不切实际,从而收集雨水成为了一种经济适用的办法。传统的雨水收集是在地面开挖池体,在池壁加盖混凝土,形成水坑收集雨水。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混凝土,造价高,而且防渗透性差,水质容易变异。

专利号CN207003536U,专利名称“一种柔性水窖”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水窖,包括柔性容纳腔和集雨罩,容纳腔的顶部设有若干个配有滤网的集雨预留进口,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的容纳腔设置有固定在地面的连接装置。该软体水窖设置有连接装置,将柔性容纳腔固定在池体边缘,使容纳腔扩展开来,提高集雨效率,同时防止大雨冲压和泥土积压而坍塌滑落到池底。同时,容纳腔顶部还设置有抽水口,在不开挖取水坑的时候,也可以从抽水口通入管道抽水,在不使用抽水口的时候,可以用遮挡板遮挡。但该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缺陷:①表面集雨预留进口太小,过滤网容易堵塞,导致进水不畅,表面聚集的雨水过多,由于雨水的重力会压垮整个柔性水窖;②由于柔性水窖为全封闭上表面过滤式,在集雨的过程中很难将雨水中的细小泥沙过滤干净,导致窖体内长年沉淀大量泥沙,无法人工或者器械清淤;③只能收集产品集雨面的雨水,每次收集的雨水容量非常有限不能满足灌溉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体集雨窖,采用储水和过滤相分离的设计。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软体集雨窖,包括窖体,所述的窖体内腔由隔墙分割成沉淀腔和储水腔,所述的沉淀腔上端设置一个可打开的预留盖,所述的隔墙上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的储水腔顶部设置集雨面,所述的窖体和集雨面由聚氯乙烯涂层布料制成。

优选的是,集雨面和隔墙的连接处为朝向向下的第一弧形。

优选的是,集雨面将过滤网分为上过滤网和下过滤网,所述的集雨面和过滤网的连接处为朝向向下的第二弧形。

具体地,第二弧形的最低点到隔墙上端的高度是隔墙高度的3%-6%。

优选的是,沉淀腔外壁设置集雨预留进口,用来收集地表雨水。

优选的是,集雨面在远离隔墙处设置取水口,用于连接取水装置。

优选的是,隔墙下部设置第一球阀。

优选的是,集雨面在远离隔墙处设置取水口,用于连接取水装置。

优选的是,储水腔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二球阀,用于和其它集雨窖并联连接。

优选的是,储水腔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二球阀,用于和其它储水窖串联连接。

优选的是,窖体边沿设置若干定位环。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储水和过滤相分离的设计,集雨面上的雨水先通过导流槽进入沉淀腔沉淀,然后在通过侧部过滤网进行侧过滤溢出的方式流入储水腔进行储存。

(2)具有收集其他地表雨水的功能,通过地面上各种导流槽将集雨面以外的雨水收集到沉淀腔内进行沉淀和过滤,然后在通过侧部过滤网溢出的方式流入储水腔进行储存。

(3)将储水腔体设计成全封闭式,确保储存水的干净无外接污染;设计沉淀腔为可打开的半封闭腔体,平时正常使用时是遮盖封闭的,避免外界污染和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在需要清理沉淀腔淤泥时,可以方便的打开沉淀腔的预留盖进行清淤。

(4)设计集雨预留进口为侧面进水,避免集雨面集雨预留进口堵塞而造成进水不畅,避免集雨窖被集雨面上的雨水给压垮。

(5)在储水腔的外壁底部设计了球阀,方便不同方向的集雨窖进行串联和并联,以此扩大集雨储水能力。同时在沉淀腔外壁预留集雨预留进口,方便收集集雨面以外的地表雨水。

(6)本实用新型有收集其他地表雨水和串并联其他储水容器的功能,一次降雨可收集的雨水更多可以满足灌溉的需求。

(7)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分子符合新材料,抗撕裂;适合高寒高温等恶劣环境;密封性强,不渗漏,抗地震;安全卫生,储存的水体不易变质,无异味;抗紫外线,防老化;保护环境,不硬化土地,不破坏植被;适用于各种地形地貌,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易安装,施工简单便捷;成本低、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沿A-A线剖视图;

图4为隔墙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隔墙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窖体;2.沉淀腔;3.储水腔;4.预留盖;5.过滤网;51.上过滤网;52.下过滤网;6.集雨面;7.第一弧形;8.集雨预留进口;9.取水口;10.第一球阀;11.第二球阀;13.第二弧形;14.定位环;15.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3所示,一种软体集雨窖,包括窖体1,所述的窖体1内腔由隔墙15分割成沉淀腔2和储水腔3,所述的沉淀腔2上端设置一个可打开的预留盖4,所述的隔墙15上部设有过滤网5,所述的储水腔3顶部设置集雨面6,所述的窖体1和集雨面6由聚氯乙烯涂层布料制成。

窖体1可以是由聚氯乙烯涂层布料用高频焊接的方式焊接成带边沿的长方体,高频焊接的方式使得窖体1更结实。集雨面6也可以是由聚氯乙烯涂层布料用高频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储水腔3顶部。

该实施例采用储水和过滤相分离的设计,让集雨面6上的雨水通过自然重力使集雨面6形成一个导流槽,将雨水引流进沉淀腔2内,然后再通过隔墙15的过滤网5进行侧过滤溢出的方式流入储水腔3进行储存。

窖体1和集雨面6采用聚氯乙烯涂层布料制成,材料轻便,不易损坏,隔墙15、预留盖4和集雨面6也可由聚氯乙烯涂层布料制成,整体外形美观、轻便,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

具体地,窖体1可以是长方体,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将储水腔3体设计成全封闭式,确保储存水的干净无外接污染。

该预留盖4的设置方式可以是使用聚氯乙烯涂层布料制成预留盖4焊接在沉淀腔2上部,预留盖4可以活动,平时预留盖4是闭合在沉淀腔2上,以防杂物落入沉淀腔2和阳光的直射导致水质的变化,在需要清理沉淀腔2内的淤泥时,可以方便的打开上部的预留盖4。为了让预留盖4闭合时和集雨面6没有间隙,预留盖4闭合时和集雨面6的重叠10-20cm。

为了让预留盖4闭合时和沉淀腔2没有间隙,预留盖4的横向宽度比沉淀腔2横向宽度要宽,可以设在在3-10cm。

过滤网5设置在隔墙15的顶部,随着沉淀腔2里的雨水水位不断的升高,再经过隔墙15上端过滤网5将沉淀好的雨水通过高位侧过滤方式流入储水腔3进行储存。该设置方式使得自然雨水在沉淀腔2自然沉积分层,雨水包含的泥沙沉积在下层,沉积后上层的雨水再经过过滤网5进行侧过滤溢出的方式流入储水腔3进行储存,避免泥沙堵塞过滤网5。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集雨面6和隔墙15的连接处为朝向向下的第一弧形7。为了更好地让雨水从集雨面6侧面进入沉淀腔,集雨面6和隔墙15的连接处设计成了第一弧形7,形成隔墙15位置的第一弧形7是整个集雨面6的最低点,利用雨水自然重力就流入了沉淀腔。集雨面6上不需要设计导流槽,本实施例形状规则,加工方便。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集雨面6将过滤网5分为上过滤网51和下过滤网52,所述的集雨面6和过滤网5的连接处为朝向向下的第二弧形13。集雨面6上的雨水通过自然重力使集雨面6形成一个导流槽,在进入沉淀腔2之前,集雨面6上的雨水沿着导流槽最后沿着朝向向下的第二弧形13经过上过滤网51进行初级过滤进入沉淀腔2,随着进入沉淀腔2的雨水水位不断的升高,再经过下过滤网52将沉淀好的雨水通过下过滤网52高位侧过滤方式流入储水腔3进行储存。一次沉积两次过滤,尽可能让过滤后的雨水干净无污染。为防止堵塞上过滤网51,上过滤网51的滤眼可以设计成是2-3mm。

具体地,第二弧形13的最低点到隔墙15上端的高度是隔墙15高度的3%-6%。以1.3米的窖体1为例,第二弧形13的最低点到隔墙15上端的高度可设计成5cm。太高,有可能上过滤网51沉积的淤泥会让集雨面6压垮,太低,初过滤的效果一般,上过滤网51即使堵塞,集雨面6在上过滤网51处积聚的雨水随着水位不断的升高直接溢过隔墙15进入沉淀腔,该设计高度不会影响集雨面6雨水的沉淀和过滤,也不会造成集雨面6在上过滤网51处的雨水过多压垮整个软体雨窖。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沉淀腔2外壁设置集雨预留进口8,用来收集地表雨水。当需要通过地表的沟渠来收集地表雨水时,可以将沟渠和集雨预留进口8连通,地表沟渠的雨水通过集雨预留进口8进入沉淀腔2进行沉淀,沉淀后上层的雨水再经过过滤网5进行侧过滤溢出的方式流入储水腔3进行储存。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隔墙15下部设置第一球阀10。沉淀腔2内沉淀的淤泥细沙,人工或器械清淤后,打开第一球阀10,储水腔3内的水通过第一球阀10进入沉淀腔2将粘附在沉淀腔2内壁的淤泥细沙用水清理干净。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集雨面6在远离隔墙15处设置取水口9,取水口9可用于连接取水装置。取水装置可以是水泵,储水腔3的水通过取水口9进入水泵,再通过水泵进行用水比如灌溉作物。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储水腔3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二球阀11,用于和其它集雨窖并联连接,扩大了储水能力。储水腔3的后侧也可设置第二球阀11,用于和其它集雨窖并联连接,扩大储水能力。所述的第二球阀可以是1个以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储水腔3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二球阀11,用于和其它储水窖串联连接。储水腔3的后侧也可设置第二球阀11,用于和其它储水窖串联连接。串联储水窖时,可以将集雨预留进口8打开,地表沟渠的雨水通过集雨预留进口8进入沉淀腔2公用一个沉淀腔2进行过滤沉淀。所述的第二球阀可以是1个以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窖体1边沿设置有若干定位环14。使用软体集雨窖时,采用固定装置穿过定位环14将窖体1固定在地面上。固定装置可以是钢钉或铝合金钉,钢钉或铝合金钉可以是T型、L型或其它形状,只要能实现穿过定位环14将窖体1固定在地面上即可。定位环14的数量以窖体1的大小确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