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脚踏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6387发布日期:2019-05-11 00:24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带脚踏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脚踏的坐便器,属于卫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坐便器坐姿排便时肛肠角约为80~90度,排便不通顺,蹲着时,肛肠角可达到100~110度,下蹲时腹部压力大,可促进排便。现有技术研究表明当直肠肌与直肠形成的角度越大、直肠越直,排便越顺畅。坐便时,脚下踩一个小板凳,来增大肛肠角度和腹压,以达到排便顺畅。但用小板凳,随时需要移动,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脚踏的坐便器,该带脚踏的坐便器让人在坐姿排便的时候,利用脚踏将腿抬高,实现蹲姿效果,而加大直肠肌与直肠形成的角度,使排便顺畅,达到省力、健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脚踏的坐便器,包括水箱、便桶和底座;底座上后部设置的水箱与底座上前部设置的便桶相连接;所述便桶前部设置为方形结构并且便桶前部伸出底座前端,便桶前端的中上部一侧设置有定位弹簧,便桶前端的下部内设置有通孔;

所述便桶的前部设置有脚踏装置,脚踏装置包括踏板和支耳,踏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支耳,两支耳相对位置上设置有过孔,两支耳经过孔与便桶经通孔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踏板经销轴可转动到与便桶底部平行位置亦可转动到与便桶底部垂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转动到与便桶底部平行位置时,踏板伸出便桶前端的长度为15cm-25cm,所述踏板转动到与便桶底部垂直位置时,踏板顶端不高于便桶顶端。

带脚踏的坐便器,包括水箱、便桶和底座;底座上后部设置的水箱与底座上前部设置的便桶相连接;所述底座的前部设置有脚踏装置,脚踏装置包括两个抽拉脚踏,抽拉脚踏设置为一竖板连接两横板的工字型结构,所述抽拉脚踏的下横板长度是上横板长度的1/4-1/3;

所述底座前部设置有两个工字型槽,两个工字型槽下部顶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胶皮塞,抽拉脚踏可在工字型槽内抽拉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脚踏抽出到最大位置时,抽拉脚踏的上横板伸出底座前端的长度为15cm-25cm,抽拉脚踏拉回到最小位置时,抽拉脚踏的前端与工字型槽的前端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工字型槽的中心距离为20cm-30cm;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脚踏的上下横板的宽度为8cm-1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带脚踏的坐便器,利用脚踏装置将腿抬高,实现蹲姿效果,而加大直肠肌与直肠形成的角度,使排便顺畅,达到省力、健康的目的;尤其对老年人和儿童或便秘人群效果极其明显;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坐便器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占用空间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踏板展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踏板收回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抽拉脚踏抽出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抽拉脚踏抽出主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抽拉脚踏抽出左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抽拉脚踏退回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底座,2、水箱,201、通孔,203、定位弹簧,3、踏板,4、支耳,401、过孔A,5、销轴,501、阶梯台,502、定位销孔,6、支耳B,601、过孔B,7、定位销 ,8、工字型槽,9、抽拉脚踏,10、胶皮塞,13、便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脚踏的坐便器,包括水箱2、便桶13和底座1;底座1上后部设置的水箱2与底座1上前部设置的便桶13相连接;所述一种带脚踏的坐便器还包括底座1前部设置的脚踏装置。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便桶13的前部设置有脚踏装置,脚踏装置包括踏板3、支耳4和支耳B 6,踏板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支耳4和支耳B 6,支耳4和支耳B 6相对位置上设置有过孔A 401和过孔B 601;便桶13前部设置为方形结构并且便桶13前部伸出底座1前端,便桶13前端的中上部一侧设置有定位弹簧203,便桶13前端的下部内设置有通孔201;销轴5穿过支耳B 6上的过孔B 601、便桶13上通孔201、支耳4上的过孔A 401将踏板3与便桶13活动连接,销轴5的一端设置为阶梯台501,销轴5的另一端设有带定位销7的定位销孔502。

如图3所示,当踏板3经销轴5转动到与便桶13底部平行位置时,人排便可将脚踩在踏板3上,踏板3顶面与便桶13底面相接触,踏板3一侧与底座1前端相接触,踏板3通过与便桶13底面和底座1前端相接触的相互作用力保持平行位置的稳定性,优选的,踏板3伸出便桶13前端的长度为15cm-25cm,如此设置使人的脚面大部分都踩在踏板3上,保证人体在排便时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当人不排便,踏板3转动到与便桶13底部垂直位置时,踏板3限定在定位弹簧203中,使踏板3稳定的贴合在便桶13上,优选的,踏板3顶端不高于便桶13顶端,保证了坐便器的美观性。

踏板3转动到与便桶13底部垂直位置时,本实施例是采用定位弹簧203对踏板3进行固定,也可以不采用定位弹簧203,而是在便桶13与踏板3相接触的上部便桶13与踏板3内预设有磁性物与吸铁石利用磁力对踏板3进行吸附固定。

实施例2

如图5至图9所示,底座1的前部设置有脚踏装置,脚踏装置包括两个抽拉脚踏9,抽拉脚踏9设置为一竖板连接两横板的工字型结构,底座1前部设置有两个工字型槽8,两个工字型槽8下部顶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胶皮塞10,抽拉脚踏9可在工字型槽8内抽拉滑动,所述抽拉脚踏9的下横板长度是上横板长度的1/4-1/3;胶皮塞10的设置保证了抽拉脚踏9的下横板不能从工字型槽8中滑出,抽拉脚踏9工字型结构的设置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在工字型槽8内更具稳定性;

如图6或图8所示,当抽拉脚踏9抽出到最大位置时,人排便可将脚踩在抽拉脚踏9上,优选的,抽拉脚踏9的上横板伸出底座1前端的长度为15cm-25cm,抽拉脚踏9的上下横板的宽度为8cm-15cm,两个工字型槽8的中心距离为20cm-30cm;如此设置使人的脚面大部分都踩在抽拉脚踏9上并符合人脚的自然摆放,保证人体在排便时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如图9所示,当人不排便,抽拉脚踏9拉回到最小位置时,抽拉脚踏9的前端与工字型槽8的前端平齐,保证了坐便器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坐便器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其水箱和便桶的内部结构均为现有技术。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其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核心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和细节上做任何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