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060发布日期:2019-04-17 00:14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不仅仅会造成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在山区雨季时的水土流失往往会伴随着泥石流发生,这一自然灾害不仅对人与牲畜是一大危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而水土流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坡面植被较少或者植被较为薄弱、固土锁水能力较差,而当坡面上的土壤被冲走之后,坡面就会变得更为贫瘠,更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现有对坡面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通常是在坡面上设置防止水土流失网,而现有的防止水土流失网吸水和保水能力差,不利于被雨水携带至防止水土流失网的野草种子生根发芽,更不利于坡面土壤的恢复与营养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不仅利于水流经坡面时的下渗,还有利于滞留在本实用新型处的植物种子的生根发芽与成长,同时利用吸水渗水织物层减缓流经坡面水流速度的增大速度,有利于水流中泥土的沉淀以及减少水流携带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包括引水构件和坡面覆盖构件,所述引水构件与所述坡面覆盖构件的左侧边或/和右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坡面覆盖构件包括覆盖织物层、吸水渗水织物层和挡水织物板体,所述覆盖织物层上设有贯穿所述覆盖织物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渗水孔;所述挡水织物板体的下端与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的上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的下板面与所述覆盖织物层的上板面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水织物板体和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围成引水槽,所述引水槽位于所述渗水孔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引水构件流体导通连接。

上述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所述挡水织物板体下边沿与水平面的夹角α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25°。

上述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所述挡水织物板体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5cm且小于或等于3cm。

上述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所述引水槽宽度大于所述渗水孔孔径,所述渗水孔孔径大于或等于0.5cm且小于或等于1cm。

上述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所述引水槽宽度为所述渗水孔孔径的1.5~2倍。

上述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所述引水构件为塑胶制引流槽或水泥预制引流槽。

上述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所述覆盖织物层的厚度为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厚度的1.1~1.5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引水槽可以减缓沿坡面向下流动的水流速度的增加速度,从而减少水流携带能力,并有利于水流中密度较大且体积较大的颗粒物沉积,进而有利于土壤的固定。

2.本实用新型利用吸水渗水织物层有利于水的下渗和保持,为生长在坡面上的植物提供足够的水分,从而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在坡面形成一层天然的水土保持网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引水构件;2-挡水织物板体;3-覆盖织物层;4-渗水孔;5-吸水渗水织物层;6-引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坡面水土保持的构造物,包括引水构件1和坡面覆盖构件,所述引水构件1与所述坡面覆盖构件的左侧边或/和右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坡面覆盖构件包括覆盖织物层3、吸水渗水织物层5和挡水织物板体2,所述覆盖织物层3上设有贯穿所述覆盖织物层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渗水孔4;所述挡水织物板体2的下端与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的上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的下板面与所述覆盖织物层3的上板面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水织物板体2和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围成引水槽6,所述引水槽6位于所述渗水孔4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引水构件1流体导通连接。其中,利用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的吸水能力可以通过水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对水流速度的增加进行减缓,从而有利于水中的泥沙沉积在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的空隙中,进而有利于坡面水土的保持,而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有利于提高坡面的保水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水构件1为塑胶制引流槽,所述覆盖织物层3的厚度为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厚度的1.2倍。

为了进一步减缓沿坡面向下流动水流的增速,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织物板体2下边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不仅可以减缓水流速度的增加,还可以避免挡水织物板体2上侧的流水积聚量过大,从而可以尽可能多的将多余的水流引入所述引水构件1内,减少流水对坡面的冲刷,从而有利于坡面的水土保持,尤其是土壤的保持。其中,所述挡水织物板体2的高度为2.5cm。

而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向下渗水的能力,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渗水能力与所述引水槽6引流能力相匹配,即在保证所述引水槽6内水量在溢出之前通过所述渗水孔4单位时间内向下渗水量可以达到最大,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水槽6宽度为所述渗水孔4孔径的2倍,所述渗水孔4孔径为1cm。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在坡面上选一个位置将所述引水构件1埋设并固定好,然后将所述坡面覆盖构件自坡面顶端铺设至坡面底部,然后用固定件(如铁制锚杆或者混凝土固结块)将所述坡面覆盖构件与坡面的上石块或者土壤固定在一起即可。在平时,所述覆盖织物层3和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可以防止风将裸露的土壤吹走,同时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不会直接被蒸发走。而在下雨时候,所述覆盖织物层3和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可以减少流经坡面的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同时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的吸水和渗水作用有利于流经坡面的水流保持在所述吸水渗水织物层5内,并经所述渗水孔4向土层内渗透,有利于提高坡面土壤内含水量,为坡面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而所述引水槽6则可以避免水流沿坡面直接向下流动时流动速度迅速增加,有利于降低水流对坡面的冲刷力,也有利于被水从其他地方携带而来的砂粒沉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