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3620发布日期:2019-06-19 02:0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坑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地面面积的利用率,高层建筑慢慢替代了各种较矮的建筑,高楼伴随的问题就是深基坑的挖掘,为了监测基坑的稳定性,基坑的沉降也就成了重点监测对象;基坑的检测离不开各种光学仪器和辅助工具,其中就包括全站仪和棱镜。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7852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棱镜高度调节装置,其包括伸缩结构,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端部,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固定安装于所述伸缩结构的其中一个所述端部,用于与棱镜基座匹配;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安装于所述伸缩结构的另一个所述端部,用于与棱镜匹配。

但是,该棱镜在调节高度时,需要操作人员直接拉动伸缩结构,简单抽拉无法保证棱镜高度调节的准度,且为了将棱镜调节至适当的观测位置,要反复抽拉耗时耗力,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监测装置,其具有提高棱镜高度调节效率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监测装置,包括棱镜,所述棱镜下方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棱镜的一端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内侧壁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套设在伸缩杆上,所述蜗轮与伸缩杆呈螺纹连接;

所述套杆外侧壁设置蜗杆,所述套杆外侧壁对应环槽的位置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蜗杆通过连通孔啮合在蜗轮上;所述套杆外侧壁设置有放置蜗杆的放置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棱镜安放在基坑底壁的监测点,需要调节棱镜高度时,转动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带动伸缩杆上下移动,由于蜗杆和伸缩杆的咬合效果,蜗杆每转动一圈伸缩杆上升或下降的长度是一定的,从而使得伸缩杆的上升或者下降更加可控,进而起到提高棱镜高度调节效率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有摇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摇杆能够增加蜗杆转动时的力臂,转动蜗杆的力矩不变力臂增加,从而起到减少转动蜗杆所要施加的主动力,进而起到提高蜗杆转动效率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摇杆包括连接板和把手杆;所述连接板铰接在蜗杆的一端,所述把手杆铰接在连接板远离蜗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放置把手杆的把手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蜗杆,先将摇杆展开,然后握住把手杆并转动蜗杆即可,在棱镜运输的过程中,将把手杆翻折在把手放置槽内,从而起到减少摇杆占用空间的作用,进而起到防止把手杆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放置槽侧壁开设有卡孔,所述把手杆对应卡孔的位置设置有球头柱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把手杆翻转在把手放置槽内时,把手杆上的球头柱塞卡设在卡孔内,从而起到初步固定把手杆的作用,进而防止把手杆杆在没有主动力的情况下从把手放置槽内脱落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和把手杆连接处设置有供把手杆转动限位的限位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套可以防止把手杆无限制转动,从而防止把手杆因转动量太大,导致摇杆无法正常转动,进而起到方便摇杆转动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杆上套设有转动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杆在转动的情况下,把手杆会和手发生一定的相对转动,而转动筒可以防止操作人员的手直接接触把手杆,从而起到保护操作人员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套杆侧壁设置有放置摇杆的收纳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摇杆放置在收纳壳内,收纳壳能够防止摇杆直接碰撞外界硬物,从而起到保护摇杆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壳截面呈匚型设置,所述收纳壳侧壁远离套杆的一端铰接有卡板,所述卡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卡接在收纳壳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折叠后的摇杆放置在收纳壳内时,翻折卡板将摇杆卡在收纳壳内,卡板的自由端卡接在收纳壳的侧板上,从而起到卡住摇杆的作用,进而起到防止摇杆从收纳壳中脱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蜗轮、环槽和蜗杆,从而产生提高棱镜调节效率的效果;

2、采用了连接板和把手杆,从而产生折叠摇杆的效果;

3、采用了收纳壳和卡板,从而产生固定收纳壳内摇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轮蜗杆啮合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纳壳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棱镜;11、伸缩杆;12、套杆;2、收纳壳;21、卡环;22、卡板;23、卡块;3、蜗杆;31、环槽;32、蜗轮;33、放置壳;34、连通孔;4、摇杆;41、把手杆;42、转动筒;43、球头柱塞;44、连接板;45、把手放置槽;46、限位套;47、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基坑监测装置,参照图1,其包括棱镜1,棱镜1下方连接伸缩杆11,伸缩杆11穿设在套杆12内,套杆12远离棱镜1的一端抵触在地面上;基坑成型后先在基坑底部设置监测点,进行原始的数据记录,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对有初始数据记录的若干监测点进行复测,然后对比现测数据和原始数据即可;若干个需要进行基坑沉降测量时,先将仪器架设在一个固定位置,然后将棱镜1设置在不同的监测点,进行数据监测即可。

参照图1,测量基坑标高时,要先将棱镜1放在监测点处,然后握住伸缩杆11,并上下抽拉伸缩杆11,待棱镜1调节到目标位置后,固定伸缩杆11的位置,然后再用光学仪器开始测量监测点的标高即可。

参照图2,套杆12内侧壁开设环槽31,环槽31内放置蜗轮32,套杆12内穿设伸缩杆11,同时伸缩杆11穿设在套杆12内的蜗轮32中,蜗轮32内设置有内螺纹,伸缩杆11外侧壁设置外螺纹,内螺纹与螺纹咬合在一起;套杆12外侧壁设置有放置壳33,放置壳33内穿设有蜗杆3,套杆12外侧壁对应环槽31的位置开设连通孔34,蜗杆3通过连通孔34与套杆12内的蜗轮32啮合;蜗杆3伸出放置壳33的一端连接摇杆4,摇杆4包括铰接在蜗杆3上的连接板44,连接板44远离蜗杆3的一端铰接把手杆41。

参照图2,手动直接抽拉伸缩杆11,无法控制拉伸量,导致棱镜1在调节高度时,要多次来回抽拉寻找合适的棱镜1高度,棱镜1的调节过程中费时费力;但是蜗杆3每转动一圈,蜗杆3带动蜗轮32的转动量是固定的,同样的蜗轮32带动伸缩杆11的拉伸量也是固定的;此时只有操作人员握住把手杆41转动,就能带动伸缩杆11上下移动,开始调节时可以快速转动,待棱镜1快要接近目标位置时,只要缓慢转动蜗杆3即可,由于整个调节过程中没有往复调节,故能够快速地将棱镜1调节至目标位置,从而起到提高棱镜1高度调节效率的作用。

参照图3,连接板44铰接在蜗杆3一端,连接板44上开设把手放置槽45,把手放置槽45侧壁设置卡孔47,连接板44远离蜗杆3的一端铰接把手杆41,把手杆41外侧壁对应卡孔47的位置设置球头柱塞43,当把手杆41翻折在把手放置槽45内时,球头柱塞43卡在卡孔47内,把手杆41和连接板44铰接处设置限位套46,限位套46可以防止把手杆41翻转量过大。

参照图3,摇杆4不需要使用时,为了避免棱镜1在移动过程中碰撞摇杆4,可以将把手杆41翻折在把手放置槽45内,同时把手杆41上的球头柱塞43会卡在卡孔47内,在没有主动力的情况下把手杆41不会从把手放置槽45内脱落,从而减少摇杆4的收容空间,进而起到保护摇杆4的作用。

参照图3,套杆12侧壁设置有收纳壳2,收纳壳2截面呈匚型设置,收纳壳2侧壁铰接卡板22,卡板2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置卡块23,收纳壳2远离铰接处的侧壁设置卡环21,当把手杆41收纳在连接板44内时,再转动连接板44将连接板44放置在收纳壳2,然后翻转卡板22,卡板22盖合在收纳壳2上,并使卡块23卡在卡环21内,将连接板44固定在收纳壳2内即可。

参照图3,需要使用摇杆4时将卡板22打开,将连接板44翻折出收纳壳2,然后将把手杆41翻折出,最后握住把手杆41转动即可,在整个转动摇杆4的过程中,转动筒42围绕把手杆41转动,转动筒42的设置避免了操作人员的手直接摩擦把手杆41。

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蜗轮32与蜗杆3的配合,能够把控伸缩杆11的伸缩量,则在调节伸缩杆11时,只需把控好目标位置旋转摇杆4即可,因此调节棱镜1的过程中,不需要反复拉伸缩杆11调节棱镜1位置,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提高棱镜1高度调节效率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