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6004发布日期:2019-05-11 00:23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及植被给水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200立方米,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为明显。城市人口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浪费严重,水源污染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多个城市水质性缺水或资源型缺水。现在我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个城市严重缺水。雨水收集利用工程使城市建立起自己的备用水源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城市缺水状况。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道路、建筑群等不透水面积的增大。大雨时径流迅速汇集造成地面积水,导致城市道路水浸街,内涝,局部洪灾。这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城市排水压力。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可收集、储存雨水,从而有效防止城市性洪水。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不少城市过度开发地下水。而且目前由于地面硬化雨水难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导致城市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国已有46个城市地面下沉。雨水由于其水质好、价格低廉成为回灌地下水的最佳选择。由此来看,雨水收集利用是解决城市地面沉降的有效途径。

一直以来,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县级单位,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并不高,大多采用雨水管道直排,直接流入河道或湖泊。水源的白白流走,这是对资源的浪费现象。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出现的水资源短缺,雨水灾害等问题和人们环保概念和节水意识的增强,应运而生了一些雨水收集及利用的理念及措施。现有的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有浅沟渗透和集中储水涵水等,这些方法虽然被普遍利用,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1)占地面积大,例如水处理站储水和公园洼地储水,设施的修建都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城市中大量修建显然不够现实;(2)地域局限性,修建此类设施都是在政府规划范围的指定位置,要想实现雨水收集,就要依靠地下排水管网,但是当暴雨来临时,水量比较集中,地表径流较大,排水管网也就面临相当大的压力,雨水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出现雨水浸街、城市内涝、甚至水灾;(3)投入资金高,现有雨水收集利用措施修建,投入技术、处理设备较多,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4)雨水的二次利用需要能源的输出,现有措施在收集了雨水之后的利用中,要伴随着电能和运输机械对油料能源的利用。

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节约了水源、能源、土地资源,缓解了水害,降低了成本,且能够大范围推广,同时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地面沉降,强化城市自然水系的循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包括设置在绿化带下面的雨水绿化浇灌系统和设置在路面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与所述雨水绿化浇灌系统相连,所述路面与所述绿化带之间设置有路缘石;

所述雨水绿化浇灌系统包括虹吸桶和与所述虹吸桶底部相连的灌溉水主管,所述灌溉水主管上设置有若干根灌溉水支管,所述灌溉水支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水源喷头;

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路面上的路边排水井、与所述路边排水井相连接的排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连接的沉沙检查井和与所述沉沙检查井相连接的雨水存储罐,所述雨水存储罐通过出水管与所述虹吸桶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市政排水管网连接;

所述雨水存储罐上连接有溢流管和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另一端与市政绿化给水管网连接,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市政排水管网连接。

优选的,所述雨水存储罐通过雨水存储罐进水管与所述沉沙检查井连接,所述沉沙检查井通过沉沙检查井进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沉沙检查井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门。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上水泵,所述上水泵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绿化带表面的高度,所述出水管的底端伸入到所述雨水存储罐的底部偏上20-30cm,防止雨水存储罐中沉淀沙堵塞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顶端连接所述虹吸桶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灌溉水主管上设置有灌溉水阀门,所述灌溉水阀门靠近所述虹吸桶一端。

优选的,若干根所述灌溉水支管并列均匀等距设置,且均与所述灌溉水主管垂直。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具有以下优势:

(1)节约能源:本申请的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能够将雨水进行收集,完全利用水体径流汇聚到储水罐,每季初次使用,利用水泵给虹吸桶供水,之后完全利用虹吸原理达到上水、灌溉的一体化绿色运行,无需能源二次输出;

(2)缓解水害:当暴雨来临时,可以极大地分担雨水地表径流量,减轻市内排水管网的压力,使地表雨水快速分流消解,从而避免了雨水浸街、城市内涝及城市雨水灾害现象的出现;

(3)占用地表面积小:该新系统埋入绿化带或一些城市辅助景观设施地下,达到对土地资源的垂直利用,充分利用大面积市内道路网络进行雨水收集,节约土地面积;

(4)资金投入低:本系统在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所需资金都不高,适合大面积推广,同时,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强化城市自然水系的循环,解决了城市缺水难题,保障了城市水安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包括设置在绿化带1下面的雨水绿化浇灌系统2和设置在路面3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4,雨水收集系统4与雨水绿化浇灌系统2相连,路面3与绿化带1之间设置有路缘石5。

雨水绿化浇灌系统2包括虹吸桶21和与虹吸桶21底部相连的灌溉水主管22,灌溉水主管22上设置有若干根灌溉水支管23,灌溉水支管23上设置有若干个水源喷头24,灌溉水主管22上设置有灌溉水阀门25,灌溉水阀门25靠近虹吸桶21一端,若干根灌溉水支管23并列均匀等距设置,且均与灌溉水主管22垂直。在每个灌溉季初次使用时,先由上水泵将雨水存储罐中的雨水抽入虹吸桶中,后期则由虹吸桶自身能力完成上水、供水;雨水进入虹吸桶后经过灌溉水主管进入埋入地表下面20-30cm深的灌溉水支管内,再由水源喷头向土壤周围喷射,以供应植被对水分的吸收,通过间歇性开关灌溉水阀门,达到对植被所需水分量的调节作用,在水源喷头外加装过滤网罩,防止喷头被淤泥杂物堵塞。

雨水收集系统4包括设置在路面3上的路边排水井41、与路边排水井41相连接的排水管42、与排水管42连接的沉沙检查井43和与沉沙检查井43相连接的雨水存储罐44,雨水存储罐44通过出水管6与虹吸桶21连接,排水管42的另一端与市政排水管网7连接;雨水存储罐44上连接有溢流管45和补水管46,补水管46的另一端与市政绿化给水管网连接,溢流管45的另一端与市政排水管网7连接,雨水存储罐44通过雨水存储罐进水管47与沉沙检查井43连接,沉沙检查井43通过沉沙检查井进水管48与排水管42连接,沉沙检查井进水管48上设置有进水阀门49,出水管6上设置有上水泵8,上水泵8的设置高度高于绿化带1表面的高度,出水管6的底端伸入到雨水存储罐44的底部偏上20-30cm,防止雨水存储罐中沉淀沙堵塞出水管,出水管6的顶端连接虹吸桶21的顶端。在降雨时,路面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汇聚到路面排水井中,然后通过排水管流入到沉沙检查井内,雨水在沉沙检查井内经过短期沉淀将雨水中携带的大部分泥沙留在井中,然后流入到雨水存储罐中,如果遇到连续降雨,雨水存储罐中收集的过多雨水可以通过溢流管流入到市政排水管网,同时溢流管也起到了雨水存储罐排空的作用;在旱季来临时,雨水存储罐中收集的雨水不能满足绿化带的浇灌需求时,可以通过补水管向雨水存储罐及时补水,以满足绿化带中植被的需水要求;在冰雪季来临之前,将进水阀门关闭,避免将道路撒盐除雪产生的高含盐量雪水收集到雨水存储罐中,在灌溉季影响植被生长。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雨水收集与恒压自渗植被补水网,节约了水源、能源、土地资源,缓解了水害,降低了成本,且能够大范围推广,同时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地面沉降,强化城市自然水系的循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