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系统用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6586发布日期:2019-07-03 03:2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水系统用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水系统用水箱。



背景技术:

在供水领域,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水泵将水井或水池内的水抽取至高处的水箱,然后再由水箱对用户供水,专利号为CN201721167295.7的专利的说明书摘要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给水系统用水箱,涉及供水技术领域。给水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水泵、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控制器分别与水泵、第一液位检测装置以及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水泵和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均设置于水井内,第一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水井内的剩余水量;第二液位检测装置设置于水箱内,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水箱内的剩余水量;控制器用于当水箱内剩余水量过低,且水井内的剩余水量充足时,控制水泵启动以对水箱供水;以及当水箱内剩余水量充足时,控制水泵停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控制系统及给水系统能够实现为水箱自动供水,且能防止水泵干转,可广泛适用于对大规模的高层建筑进行水箱补水。

然而专利号为CN201721167295.7的专利中使用的水箱不具有过滤功能,对水箱中的异物处理不方便,容易造成管道堵塞,且影响水的饮用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给水系统用水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异物处理效果好、异物过滤效果好、使用效果好的给水系统用水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水系统用水箱包括:水箱本体;盖板,所述盖板与用于存储饮用水的所述水箱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水箱本体;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水箱本体背离所述进水管的一侧;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设于所述水箱本体的侧壁;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于所述水箱本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套筒、复位弹簧、滑杆、连接杆、气囊、清理套和驱动块,所述套筒设于所述水箱本体的内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所述滑杆与所述套筒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嵌入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背离所述套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杆,所述滑杆背离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带有存储空间的所述气囊,所述滑杆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滑杆的一端设有环形结构的网格状的所述清理套,所述清理套与所述水箱本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清理套的顶端设于所述驱动块;过滤结构,用于过滤水流中的异物的所述过滤结构与所述驱动块抵触,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挡板、过滤网、固定套、转轴和导流通道,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驱动块抵触,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夹角的最小角度大于5°,所述过滤网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水箱本体之间通过所述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导流通道导通于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背离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设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过滤网抵触;收纳结构,用于收纳异物的所述收纳结构固定于所述水箱本体,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收纳结构。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所述水箱本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流通道为弧形结构,且所述过滤网的底端的所述驱动块的端部为半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收纳结构包括收纳箱、提手和格网,所述收纳箱与所述水箱本体卡合,所述收纳箱靠近所述挡板的一端设有所述格网,所述收纳箱的顶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所述提手。

优选的,所述格网为波浪形结构,所述格网与所述挡板紧密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端盖、安装管和布线孔,所述安装管的底端与所述水箱本体导通,所述安装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盖板,所述端盖与所述盖板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端盖的顶端设有正六边形结构的凹槽,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导通于所述安装管的所述布线孔,所述布线孔设于所述端盖的边缘处。

优选的,所述水箱本体的侧壁设有标示结构,所述标示结构包括标示管和标示球,圆柱体结构的所述标示管与所述水箱本体的底端导通,所述标示管的内部设有球形结构的所述标示球。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水系统用水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水系统用水箱,所述气囊的设置便于根据所述水箱本体的内部存储的水源的多少驱动所述滑杆在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当所述水箱本体的内部的液面存在波动时,所述滑杆配合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套筒的内部往复滑动,从而通过所述滑杆上的所述连接杆配合所述清理套驱动所述驱动块抵触所述过滤网,驱动所述过滤网端部的所述固定套与所述转轴转动,避免了异物在所述过滤网上堆积,然后从所述挡板进入所述收纳结构的内部进行收集,避免了异物堵塞管道,同时提高了用水质量,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端盖之间的夹角的最小角度大于5°,有效防止所述过滤网上聚集异物,大大提高了过滤质量,所述清理套与所述水箱本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清理套为网格状,避免了污垢在所述水箱本体的内部聚集,避免了对所述水箱本体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水系统用水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水箱本体与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排水孔,2、水箱本体,3、进水管,4、盖板,5、收纳结构,51、收纳箱,52、提手,53、格网,6、检测结构,61、端盖,62、安装管,63、布线孔,7、标示结构,71、标示管,72、标示球,8、驱动结构,81、套筒,82、复位弹簧,83、滑杆,84、连接杆,85、气囊,86、清理套,87、驱动块,9、过滤结构,91、挡板,92、过滤网,93、固定套,94、转轴,95、导流通道,9a、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水系统用水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水箱本体与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给水系统用水箱包括:水箱本体2;盖板4,所述盖板4与用于存储饮用水的所述水箱本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连接于所述水箱本体2;排水孔1,所述排水孔1设于所述水箱本体2背离所述进水管3的一侧;检测结构6,所述检测结构6设于所述水箱本体2的侧壁;驱动结构8,所述驱动结构8设于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8包括套筒81、复位弹簧82、滑杆83、连接杆84、气囊85、清理套86和驱动块87,所述套筒81设于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所述滑杆83与所述套筒8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82嵌入所述套筒81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82背离所述套筒8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杆83,所述滑杆83背离所述套筒81的一端设有带有存储空间的所述气囊85,所述滑杆83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连接杆84,所述连接杆84背离所述滑杆83的一端设有环形结构的网格状的所述清理套86,所述清理套86与所述水箱本体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清理套86的顶端设于所述驱动块87;过滤结构9,用于过滤水流中的异物的所述过滤结构9与所述驱动块87抵触,所述过滤结构9包括挡板91、过滤网92、固定套93、转轴94和导流通道95,所述过滤网92与所述驱动块87抵触,所述过滤网92与所述盖板4之间的夹角的最小角度大于5°,所述过滤网92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固定套93,所述固定套93与所述水箱本体2之间通过所述转轴9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导流通道95导通于所述进水管3延伸至所述过滤网92,所述过滤网92背离所述固定套93的一端设有所述挡板91,所述挡板91与所述过滤网92抵触;收纳结构5,用于收纳异物的所述收纳结构5固定于所述水箱本体2,所述挡板91连接于所述收纳结构5。

所述盖板4与所述水箱本体2之间设有密封圈9a,且所述密封圈9a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盖板4与所述水箱本体2之间设有梯形结构的所述密封圈9a,使所述盖板4固定更加方便,便于对设备进行检修。

所述导流通道95为弧形结构,且所述过滤网92的底端的所述驱动块87的端部为半圆柱体结构,所述导流通道95为弧形结构,具有泄压的作用,减小了水流对所述过滤网92的冲击力,进而大大提高了所述过滤网92的过滤效果。

所述收纳结构5包括收纳箱51、提手52和格网53,所述收纳箱51与所述水箱本体2卡合,所述收纳箱51靠近所述挡板91的一端设有所述格网53,所述收纳箱51的顶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所述提手52;所述格网53为波浪形结构,所述格网53与所述挡板91紧密连接,当所述收纳箱51的内部的异物过多时候,关闭水泵,手握所述提手52取出所述收纳箱51,对所述收纳箱51的内部的异物进行清理,所述收纳箱51靠近所述挡板91的一端设有波浪形的所述格网53,增加了所述收纳箱51的过滤效果,有效防止所述格网53堵塞。

所述检测结构6包括端盖61、安装管62和布线孔63,所述安装管62的底端与所述水箱本体2导通,所述安装管62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盖板4,所述端盖61与所述盖板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端盖61的顶端设有正六边形结构的凹槽,所述盖板4上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导通于所述安装管62的所述布线孔63,所述布线孔63设于所述端盖61的边缘处,拧动所述端盖61,将所述端盖61与所述盖板4之间螺纹连接,使液位传感器的导线卡合在所述布线孔63中,使布线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所述安装管62的设置降低了水流对电气元件的压力,避免了电气元件移动,进而大大提高了监测质量。

所述水箱本体2的侧壁设有标示结构7,所述标示结构7包括标示管71和标示球72,圆柱体结构的所述标示管71与所述水箱本体2的底端导通,所述标示管71的内部设有球形结构的所述标示球72,在使用时候操作人员通过观察所述标示球72在所述标示管71的内部的位置直观的观察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的液位,所述标示球7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使所述标示球72漂浮在透明的所述标示管71的内部的液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水系统用水箱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所述进水管3连接至水泵,将所述排水孔1连接至用水管道,将液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安装管62的内部,拧动所述端盖61,将所述端盖61与所述盖板4之间螺纹连接,使液位传感器的导线卡合在所述布线孔63中,使布线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所述安装管62的设置降低了水流对电气元件的压力,避免了电气元件移动,进而大大提高了监测质量,水流从所述进水管3进入,经过弧形结构的所述导流通道95,所述导流通道95为弧形结构,具有泄压的作用,减小了水流对所述过滤网92的冲击力,进而大大提高了所述过滤网92的过滤效果,所述气囊85的设置便于根据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存储的水源的多少驱动所述滑杆83在所述套筒81的内部滑动,当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的液面存在波动时,所述滑杆83配合所述复位弹簧82在所述套筒81的内部往复滑动,从而通过所述滑杆83上的所述连接杆84配合所述清理套86驱动所述驱动块87抵触所述过滤网92,驱动所述过滤网92端部的所述固定套93与所述转轴94转动,避免了异物在所述过滤网92上堆积,然后从所述挡板91进入所述收纳结构5的内部进行收集,避免了异物堵塞管道,同时提高了用水质量,所述过滤网92与所述端盖4之间的夹角的最小角度大于5°,有效防止所述过滤网92上聚集异物,大大提高了过滤质量,所述清理套86与所述水箱本体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清理套86为网格状,避免了污垢在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聚集,避免了对所述水箱本体2进行清理;当所述收纳箱51的内部的异物过多时候,关闭水泵,手握所述提手52取出所述收纳箱51,对所述收纳箱51的内部的异物进行清理,所述收纳箱51靠近所述挡板91的一端设有波浪形的所述格网53,增加了所述收纳箱51的过滤效果,有效防止所述格网53堵塞,在使用时候操作人员通过观察所述标示球72在所述标示管71的内部的位置直观的观察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的液位,所述标示球7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使所述标示球72漂浮在透明的所述标示管71的内部的液面上,所述盖板4与所述水箱本体2之间设有梯形结构的所述密封圈9a,使所述盖板4固定更加方便,便于对设备进行检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水系统用水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所述气囊85的设置便于根据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存储的水源的多少驱动所述滑杆83在所述套筒81的内部滑动,当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的液面存在波动时,所述滑杆83配合所述复位弹簧82在所述套筒81的内部往复滑动,从而通过所述滑杆83上的所述连接杆84配合所述清理套86驱动所述驱动块87抵触所述过滤网92,驱动所述过滤网92端部的所述固定套93与所述转轴94转动,避免了异物在所述过滤网92上堆积,然后从所述挡板91进入所述收纳结构5的内部进行收集,避免了异物堵塞管道,同时提高了用水质量,所述过滤网92与所述端盖4之间的夹角的最小角度大于5°,有效防止所述过滤网92上聚集异物,大大提高了过滤质量,所述清理套86与所述水箱本体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清理套86为网格状,避免了污垢在所述水箱本体2的内部聚集,避免了对所述水箱本体2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