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尼龙网包抛石护面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4437发布日期:2019-08-16 21:26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尼龙网包抛石护面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及航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尼龙网包抛石护面体。



背景技术:

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经常采用潜坝、丁坝和顺坝等整治措施,坝身护面多用大块石和混凝土预制块体,大块石开采和施工有较大困难,且工程价格受材料市场影响波动较大;预制构件施工工序多,综合价格高。在发挥整治效果的同时,因大块石和混凝土预制块体难以规则安放、护面孔隙率大,防护堤身效果不理想,且美观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潜坝、丁坝和顺坝护面结构对大块石和混凝土预制块体的依赖,护面结构难以规则安放、孔隙率大,防护堤身效果不理想,且美观性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尼龙网包抛石护面体,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尼龙网包抛石护面体,包括尼龙网体、编织块、卡扣环和填充石块;所述尼龙网体包括竖向拉绳、横向拉绳、网体底面和顶部环形拉绳;所述竖向拉绳设置有多条,竖向拉绳一端固定在网体底面,另一端与顶部环形拉绳固定连接,且沿着网体底面与顶部环形拉绳均匀固定;所述横向拉绳为闭合环形绳索,且设置有多条,相邻的横向拉绳之间间隔相同,横向拉绳与竖向拉绳交叉编织;所述编织块设置有多个,设置在竖向拉绳、横向拉绳的交叉处;在顶部环形拉绳上设置有卡扣环,尼龙网体整体呈倒圆台状,内部设置有填充石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编织块包括竖向拉绳固定管、横向拉绳固定管、连接杆;竖向拉绳固定管、横向拉绳固定管之间夹角为90°,所述竖向拉绳设置在竖向拉绳固定管中,横向拉绳设置在横向拉绳固定管中;竖向拉绳固定管、横向拉绳固定管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通过连接杆连接;且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相对面设置有卡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块内部中空,连接杆套装在第二安装块中,连接杆底部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在连接杆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安装块底部;且连接杆边沿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具有相同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网体底面包括底部环形拉绳、加强绳、底板、绳扣和平结;所述底部环形拉绳设置有多条,环形设置在底板周围,所述底板是圆形固定板,底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绳扣,加强绳一端固定在绳扣上,另一端固定在最外层的底部环形拉绳上,且底部环形拉绳与加强绳交汇处打有平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扣环包括边耳块、边耳槽、卡扣环安装块和绳槽;所述卡扣环两侧设置有边耳块,边耳块内设置有边耳槽,两侧的边耳槽之间距离等于卡扣环的外径;卡扣环固定有卡扣环安装块,卡扣环安装块内设置有绳槽,顶部环形拉绳设置在绳槽中。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护面体由尼龙网包和填充块石组成,为散体聚合结构,变形能力强,相互间咬合性好,形成的护面结构整体稳定性好,对差异沉降适应性好。单组护面体为聚丙烯尼龙绳编制而成的尼龙网包,内部填充块石形成,具有制作安放简便、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特点,且单组护面体可通过调整尼龙网包尺度满足设计不同护面厚度的要求,稳定性好,可适应不同水流、波浪条件下的筑坝需要。能减少对大块石和混凝土预制块体的依赖,充分利用小规格级配块石,工程造价较低,使用期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编织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安装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网体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扣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尼龙网体;11、竖向拉绳;12、横向拉绳;13、网体底面;131、底部环形拉绳;132、加强绳;133、底板;134、绳扣;135、平结;14、顶部环形拉绳;2、编织块;21、竖向拉绳固定管;211、第一安装块;22、横向拉绳固定管;221、和第二安装块;23、连接杆;231、限位块;232、弹簧;24、卡齿;3、卡扣环;31、边耳块;32、边耳槽;33、卡扣环安装块;34、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 “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 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尼龙网包抛石护面体,包括尼龙网体1、编织块2、卡扣环3和填充石块;所述尼龙网体1包括竖向拉绳11、横向拉绳12、网体底面13和顶部环形拉绳14;所述竖向拉绳11设置有多条,竖向拉绳11一端固定在网体底面13,另一端与顶部环形拉绳14固定连接,且沿着网体底面13与顶部环形拉绳14均匀固定;所述横向拉绳12为闭合环形绳索,且设置有多条,相邻的横向拉绳12之间间隔相同,横向拉绳12与竖向拉绳11交叉编织;所述编织块2设置有多个,设置在竖向拉绳11、横向拉绳12的交叉处;在顶部环形拉绳14上设置有卡扣环3,尼龙网体1整体呈倒圆台状,内部设置有填充石块。

进一步的,所述编织块2包括竖向拉绳固定管21、横向拉绳固定管22、连接杆23;竖向拉绳固定管21、横向拉绳固定管22之间夹角为90°,所述竖向拉绳11设置在竖向拉绳固定管21中,横向拉绳12设置在横向拉绳固定管22中;竖向拉绳固定管21、横向拉绳固定管22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块211和第二安装块221;第一安装块211和第二安装块221通过连接杆23连接;且第一安装块211和第二安装块221相对面设置有卡齿24。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块221内部中空,连接杆23套装在第二安装块221中,连接杆23底部设置有弹簧232,弹簧232一端连接在连接杆23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安装块221底部;且连接杆23边沿处设置有限位块231;所述第一安装块211与第二安装块221具有相同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网体底面13包括底部环形拉绳131、加强绳132、底板133、绳扣134和平结135;所述底部环形拉绳131设置有多条,环形设置在底板133周围,所述底板133是圆形固定板,底板133的边缘处设置有绳扣134,加强绳132一端固定在绳扣134上,另一端固定在最外层的底部环形拉绳131上,且底部环形拉绳131与加强绳132交汇处打有平结135。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环3包括边耳块31、边耳槽32、卡扣环安装块33和绳槽34;所述卡扣环3两侧设置有边耳块31,边耳块31内设置有边耳槽32,两侧的边耳槽32之间距离等于卡扣环3的外径;卡扣环3固定有卡扣环安装块33,卡扣环安装块33内设置有绳槽34,顶部环形拉绳14设置在绳槽34中。

具体的:通过多根竖向拉绳11、横向拉绳12的均匀的交叉编织构成尼龙网体1的侧面,与网体底面13和顶部环形拉绳14共同构成尼龙网体1;竖向拉绳11、横向拉绳12连接处设置有编织块2,编织块2包括竖向拉绳固定管21、横向拉绳固定管22,竖向拉绳固定管21、横向拉绳固定管22之间夹角固定为90°,竖向拉绳11设置在竖向拉绳固定管21中,横向拉绳12设置在横向拉绳固定管22中。

竖向拉绳固定管21、横向拉绳固定管22通过连接杆23连接,连接杆23两端分别套装在第一安装块211和第二安装块221中,且连接有弹簧232,第一安装块211和第二安装块221相对面设置有卡齿24;第一安装块211和第二安装块221能够沿着连接杆23的方向贴近或者远离,且当越贴近时,卡齿卡的越紧,越不容易发生相对转动;改变了传统的固定连接方式,破损难以更换,新的方式便于出现破损进行更换,同时在工作时随着内部填充石块的变多,第一安装块211和第二安装块221贴近,卡齿24啮合锁死。

网体底面13设置有底板133,外侧设置有多层底部环形拉绳131,底部环形拉绳131与底板133之间连接有加强绳132;加强绳1322一端固定在绳扣134上,另一端固定在最外层的底部环形拉绳131上,加强绳132将多层底部环形拉绳131连接起来同时增加相互的连接能力;同时,底部环形拉绳131与加强绳132交汇处打有平结135,难以打开。

边耳块31内设置有边耳槽32,卡扣环3可以从边耳槽32中穿过,之后旋转卡扣环3将其与边耳槽32错开便能够固定两个卡扣环32。卡扣环32设置有卡扣环安装块33,卡扣环安装块33设置绳槽34,用于通过顶部环形拉绳14。

在尼龙网体1内填充石块,使得编织块2受挤压,卡齿24咬合,之后将顶部的卡扣环3固定起来,形成一个尼龙网包抛石护面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