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2486发布日期:2019-05-31 22:53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地下工程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设置变形缝的目的是为了吸收或缓冲地下工程结构由于温差、沉降、振动等因素而产生的应力,以避免地下工程结构发生开裂或破坏。地下结构防水经常出现渗漏现象,且地下工程中变形缝位置又会形成人为的渗漏薄弱区。传统地下工程防渗漏措施是对地下外墙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进行构造处理,以降低渗漏几率。

但以上各种补救措施费钱费力,实施效果也是差强人意;而若在变形缝中填入大量高价防水材料,不但增加造价,而且还会影响工期。

当前亟需一种易于施工建造,节约投资,受力合理,且抗渗漏能力强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以期防水构造达到施工方便、成本低、受力合理、且抗渗漏能力强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变形缝、设在距离变形缝顶部30~70mm处的膨大腔,在膨大腔内及其上方至变形缝空间内填充具有防水作用的密封材料。

优选的:膨大腔的横截面呈圆形,或为椭圆形,或为三角形,或为边数≥4的多边形,或为规则的曲边形。

优选的:在膨大腔下方的变形缝空间内填充有柔性填充物,柔性填充物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异丁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密封材料是丙烯酸酯防水涂料、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构造简单,易于建造,在不影响变形缝自身功能作用的情况下,可有效的防水防渗漏,且造价低,同时不影响施工工期。

2.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构造膨大腔形状多样,便于实施,可有效防水。

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采用柔性填充物和密封材料双层结构,既不改变变形缝的作用,又可防水防渗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搭建的地下工程变形缝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a图变形缝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b图变形缝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c变形缝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d图变形缝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e图变形缝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a图变形缝防水构造的延伸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b图变形缝防水构造的延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a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a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完工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框体,2为变形缝,3为膨大腔,4为密封材料,5为柔性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零部件和结构或单元模块,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1

一种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参见图1、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3和图4,包括变形缝2、设在距离变形缝2顶部30~70mm处的膨大腔3,在膨大腔3内及其上方至变形缝2空间内填充具有防水作用的密封材料4。

实施例2

一种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参见图2-1、图2-2、图2-3、图2-4和图2-5,包括变形缝2、膨大腔3和密封材料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膨大腔3横截面为圆形(如图2-1),或为椭圆形,或为三角形(如图2-2),或为边数≥4的多边形(如图2-3、图2-4和图2-5)。

实施例3

一种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参见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和图2-7,包括变形缝2、膨大腔3和密封材料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膨大腔3横截面为规则的曲边形:膨大腔3横截面为两个半径相同的圆形组成(如图2-6a1),或为多个半径相同的圆形组成(如图2-6a2),或为两个三角形组成(如图2-7)。

实施例4

一种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参见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和图2-7,包括变形缝2、膨大腔3和密封材料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图c、d和e均可按照实施例3中截面数量增加。

实施例5

一种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参见图1、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3和图4,包括变形缝2、膨大腔3和密封材料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膨大腔3下方的变形缝2空间内填充有柔性填充物5。

上述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构造可采用如下的施工建造方法:

施工人员先搭建预制混凝土墙的建筑框体1,并制作好对应形状的膨大腔3模具,在留设的变形缝2位置处标记距离变形缝2顶部30~70mm的截面位置,标记好后,膨大腔3模具放在标记位置处,形成一膨大腔3。

若膨大腔3横截面为圆形,可由外表面构造不同的胶管制成,向框体1灌注钢筋混凝土,膨大腔3位置下方加柔性填充物5。填充好后,胶管密封端朝向膨大腔3里面,拧紧阀门,向胶管内充入压力为0.5~0.8N/mm2的空气,时刻注意查看压力表,待胶管下方的柔性填充物5及框体1钢筋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时,松动阀门,放气降压,胶管体积缩小,待与相邻体自行脱离后,缓慢的抽出胶管,留下已开设好的圆弧状空隙。在圆弧状空隙开设灌浆孔、排气孔和泌水孔,从灌浆孔处灌入密封材料4,直到灌满变形缝顶部。

若膨大腔3横截面为三角形或边数≥4的多边形时,必须先制膨大腔3模具,做好后,且安置好,向框体1灌注钢筋混凝土,膨大腔3位置下方加柔性填充物5,挤压柔性填充物5,然后再灌注具防水功能的密封材料4,在变形缝顶部挤压密封材料4。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