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隔式洗碗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3737发布日期:2019-06-19 02:0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隔式洗碗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隔式洗碗盆。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洗碗盆,通常具备两个洗碗腔,两个洗碗腔均设置有排出口,排出口均设置有滤网。洗碗时,通常都是在一个洗碗腔对碗筷进行初步清洗、清洗较大的残渣,较大的残渣进入一个排出口的滤网;在另一个洗碗腔对碗筷进行冲洗、清洗洗洁精以及较小的残渣,洗洁精以及较小的残渣进入另一个排出口的滤网;导致清洗碗筷后需要清理两个排出口的滤网,比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隔式洗碗盆,清洗碗筷后仅需清理一次设置在排出口的滤网,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一种分隔式洗碗盆,其包括设置有第一槽腔的槽体,第一槽腔的底端面设置有排出口,第一槽腔的深度为第一槽腔深A,槽体还设置有第二槽腔,第二槽腔的深度为第二槽腔深B,则满足第一槽腔深A大于第二槽腔深B,第二槽腔与第一槽腔联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槽腔与第一槽腔通过管道联通,或者第二槽腔与第一槽腔之间设置有将第二槽腔与第一槽腔完全分隔开的隔离壁;隔离壁的底端设置有贯穿孔。

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二槽腔与第一槽腔直接联通。

在第一槽腔清洗完的碗筷等可直接平移放置到第二槽腔的底端面上、不会被第二槽腔与第一槽腔之间的隔离物阻挡,比较方便。

优选地,第一槽腔深A减去第二槽腔深B为五厘米到二十厘米。

第二槽腔深B的底端面不被污水浸泡的同时,第一槽腔深A内仍可储存足够深度的水、供初步洗刷碗筷用。

优选地,第二槽腔的底端面设置有倾斜角β,且第二槽腔与第一槽腔深A的结合边比第二槽腔的另一边低,倾斜角β大于零度且小于九十度。

经过初步清洗的碗筷等放置在第二槽腔进行沥水、冲洗时,沥水、冲洗后产生的相对脏污的水在自重的作用下流入第一槽腔、不会再次污染碗筷,比较方便。

优选地,倾斜角β为一度到五度。

可以防止倾斜角β过大、导致放置在第二槽腔的碗筷等滑入第一槽腔。

进一步地,第一槽腔的底端面设置有两个聚污台阶,两个聚污台阶位于一条直线上,使第一槽腔的底端面分为第一槽腔的较高面、第一槽腔的较低面。

从清洗水管口流出水流冲击第一槽腔的较高面、使残渣进入第一槽腔的较低面,使残渣比较集中,便于清理残渣。

进一步地,还包括置筷件,置筷件与槽体连接,置筷件设置有筷子沥水槽,筷子沥水槽的底端设置有贯穿的沥水孔;筷子沥水槽的顶端设置有置筷挡片。

可以将筷子横放在置筷挡片之间,便于对筷子进行沥水。

进一步地,置筷件还设置有置物槽。

以便在置物槽内放置刷子等洗碗工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清洗碗筷后仅需清理一次设置在排出口的滤网,比较方便;2、经过初步清洗的碗筷等放置在第二槽腔进行沥水、冲洗时,沥水、冲洗后产生的相对脏污的水在自重的作用下流入第一槽腔、不会再次污染碗筷,比较方便;3、从清洗水管口流出水流冲击第一槽腔的较高面、使残渣进入第一槽腔的较低面,使残渣比较集中,便于清理残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分隔式洗碗盆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分隔式洗碗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分隔式洗碗盆的俯视示意图。图3中,粗虚线表示俯视时清洗水管口3可旋转的轨迹,粗实线表示清洗水管口3。

图4是图3的Ⅰ-Ⅰ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Ⅱ-Ⅱ剖面的示意图。

槽体1;第一槽腔11;排出口111;聚污台阶112;第一槽腔深A;第二槽腔12;倾斜角β;第二槽腔深B;置筷件2;筷子沥水槽21;沥水孔211;置筷挡片212;置物槽22;清洗水管口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隔式洗碗盆,其包括设置有第一槽腔11的槽体1,第一槽腔11的底端面设置有排出口111,第一槽腔11的深度为第一槽腔深A。通常,排出口111用于与污水管道【附图未画出】联通,自来水等清洗水冲洗碗筷后形成的污水、可经过排出口111进入污水管道【附图未画出】流入下水道。

槽体1还设置有第二槽腔12,第二槽腔12的深度为第二槽腔深B,则满足第一槽腔深A大于第二槽腔深B。

第二槽腔12与第一槽腔11联通。比如,第二槽腔12与第一槽腔11通过管道联通【附图未画出】,或者第二槽腔12与第一槽腔11之间设置有将第二槽腔12与第一槽腔11完全分隔开的隔离壁【附图未画出】;隔离壁的底端设置有贯穿孔。

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二槽腔12与第一槽腔11直接联通,即,第二槽腔12与第一槽腔11之间无隔离物。在第一槽腔11清洗完的碗筷等可直接平移放置到第二槽腔12的底端面上、不会被第二槽腔12与第一槽腔11之间的隔离物阻挡,比较方便。

优选地,第一槽腔深A减去第二槽腔深B为五厘米到二十厘米。第二槽腔深B的底端面不被污水浸泡的同时,第一槽腔深A内仍可储存足够深度的水、供初步洗刷碗筷用。

优选地,第二槽腔12的底端面设置有倾斜角β【第二槽腔12的底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且第二槽腔12与第一槽腔深A的结合边比第二槽腔12的另一边【第二槽腔12与第一槽腔深A的结合边相对的边】低,倾斜角β大于零度且小于九十度。经过初步清洗的碗筷等放置在第二槽腔12进行沥水、冲洗时,沥水、冲洗后产生的相对脏污的水在自重的作用下流入第一槽腔11、不会再次污染碗筷,比较方便。

优选地,倾斜角β为一度到五度。可以防止倾斜角β过大、导致放置在第二槽腔12的碗筷等滑入第一槽腔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隔式洗碗盆的工作原理为:使用前,用排出口塞【附图未画出】将排出口111堵住,然后通过清洗水管口3向第一槽腔11放水,使第一槽腔11内存水且第一槽腔11内水的液面低于第二槽腔12的底端面。

清洗碗筷时,将碗筷等放置在第一槽腔11并浸泡在水中,然后在水中加入洗洁精后对碗筷进行擦洗,即对碗筷等进行初步清洗,碗筷等经过初步清洗后,此时,较大颗粒的残渣残留在第一槽腔11的水中、且不会进入到第二槽腔12【第一槽腔11内水的液面低于第二槽腔12的底端面】;经过初步清洗后的碗筷放置在第二槽腔12内。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一批【通常为二十个左右】碗筷完成初步清洗并放置在第二槽腔12内后,取出排出口塞【附图未画出】,较大颗粒的残渣在水流的带动下流入设置在排出口111的滤网内【附图未画出】,然后用水冲洗该批碗筷、将该批碗筷上的洗洁精以及较小颗粒的残渣冲掉,较小颗粒的残渣以及洗洁精流入第一槽腔11、并随水流流入设置在排出口111的滤网内【附图未画出】;经过冲洗的碗筷可以放置在第二槽腔12内进行沥水。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隔式洗碗盆,清洗碗筷后仅需清理一次设置在排出口111的滤网,比较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槽腔11的底端面设置有两个聚污台阶112,两个聚污台阶112位于一条直线上,使第一槽腔11的底端面分为第一槽腔11的较高面【附图未标出】、第一槽腔11的较低面【附图未标出】。通常,第一槽腔11的较高面、第一槽腔11的较低面之间的高度差为2-5cm。使用前,将可旋转移动的清洗水管口3设置在分隔式洗碗盆的上方,旋转清洗水管口3使清洗水管口3正对第一槽腔11的较高面,然后通过清洗水管口3放水,从清洗水管口3流出水流冲击第一槽腔11的较高面、使残渣进入第一槽腔11的较低面,使残渣比较集中,便于清理残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隔式洗碗盆,还包括置筷件2,置筷件2与槽体1连接,置筷件2设置有筷子沥水槽21,筷子沥水槽21的底端设置有贯穿的沥水孔211;筷子沥水槽21的顶端设置有置筷挡片212。可以将筷子横放在置筷挡片212之间,便于对筷子进行沥水。

通常,置筷件2还设置有置物槽22;以便在置物槽22内放置刷子等洗碗工具。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