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列灌浆模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4649发布日期:2019-08-16 21:2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并列灌浆模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列灌浆模盒。



背景技术:

现有灌浆设备如图1所示,为台板面积较大且环境条件不允许使用贯穿式灌浆模盒时,传统灌浆模盒的施工情况。此种灌浆模盒设置有一灌浆料加入口及一灌浆料溢流口2。施工时灌浆料从入口1加入,为保证灌浆料与设备台板6充分接触,应持续从入口1处加入灌浆料,使得灌浆料上表面高出台板底面,当模盒的溢流口2有灌浆料逸出时,方可停止加入灌浆料,如图2所示。待灌浆料液面稳定后插入分隔板3,以便形成所需的成品形状,如图3所示。

通过该模盒浇筑砂浆垫块时,灌浆料的静置成形完全靠灌浆料的内摩擦力,因此,在溢流口势必会形成一个坡度,坡度的大小与灌浆料的粘度有关,导致浇筑成品在溢流口附近成形不饱满,从而导致浇筑成品与台板的有效基础面积减少,如图4所示。此种浇筑模盒增大了浇筑成品的不合格可能性,同时还浪费了施工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列灌浆模盒,包括2个模盒和1个联通通道;模盒包括底板、分立在底板上的第一竖直侧板、第二竖直侧板、第三竖直侧板、第四竖直侧板和斜板;第一竖直侧板、第二竖直侧板和底板的后半段形成第一收容腔;第三竖直侧板、第四竖直侧板、斜板和底板的前半段形成第二收容腔,第二收容腔与第一收容腔联通,第二收容腔的高度高于第一收容腔;联通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2个模盒的第一收容腔,联通通道的高度与第一收容腔相同。

优选地,第三竖直侧板、第四竖直侧板均为直角梯形。

优选地,第一收容腔和联通通道上方放置设备台板,第一收容腔和设备台板之间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层,联通通道与设备台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还具有弹性。

优选地,密封层为海绵双面胶。

本实用新型制作的承力砂浆垫块上表面均能与设备台良好接触,避免了成形不饱满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灌浆模盒和设备台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传统灌浆模盒的灌浆过程示意图;

图3为传统灌浆模盒的灌浆完成状态图;

图4为传统灌浆模盒的灌浆成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列灌浆模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并列灌浆模盒与设备台板配合使用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插入分隔板的示意图;

图9为图5的浇筑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5-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列灌浆模盒,包括2个模盒4和1个联通通道5;模盒4包括底板46、分立在底板46上的第一竖直侧板41、第二竖直侧板42、第三竖直侧板43、第四竖直侧板44和斜板45。

第一竖直侧板41、第二竖直侧板42和底板的后半段形成第一收容腔47;第三竖直侧板43、第四竖直侧板44、斜板45和底板46的前半段形成第二收容腔48,第二收容腔48与第一收容腔47联通,第二收容腔48的高度高于第一收容腔47;联通通道5的两端分别连接2个模盒的第一收容腔47,联通通道5的高度与第一收容腔47相同。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竖直侧板43、第四竖直侧板44均为直角梯形。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收容腔和联通通道上方放置设备台板6,第一收容腔和设备台板之间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层7,联通通道5与设备台板6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层7,密封层7还具有弹性。

在一个示例中,密封层7为海绵双面胶。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层7并非只能使用海绵双面胶,凡是能起到阻挡灌浆料泄漏的作用,且又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都能用在此处,例如,PP中空板、PVC垫片、3M胶带等。这里需要有弹性的材质,是为了补偿模盒制作过程中的误差,同时也为台板的调平和标高调整提供了让性空间。在灌浆料液面稳定后,插入分隔板3,以便形成所需的成品形状,如图7-9。

连通通道5用于将2个模盒4连通,以保证灌浆料能从其中1个模盒注入后,经连通通道到达另一个模盒,最终能保持2个模盒液面高度一致,这里利用了连通管原理,且高于设备台板6的下底面。待灌浆料硬化成形后,连通通道5内的灌浆料也能形成承力砂浆垫块。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