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9353发布日期:2019-07-24 08:54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固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



背景技术:

斜坡一般是指在原始地貌中,地面线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地貌区,夹角一般为10-30°,它包括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两种。前者是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山坡、海岸、河岸等。后者则是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的,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

现有的工路施工形成斜坡后都是用尼龙网将坡体进行覆盖固定,避免避免泥土下滑,每个斜坡的宽度不同,需要对固定网进行裁剪,在裁剪后的一端都是直接用钢筋进行固定于地表,钢筋直接将固定网固定于地表造成固定网对泥土的固定效果差,容易造成滑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冷却后铸件表面水垢的的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包括:固定网;卷边机构,所述卷边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网的侧面;孔洞,所述孔洞形成于所述固定网的表面;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网的一端,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板、下夹板、连接板、转轴、扭力弹簧及扩张板,所述固定网的顶面、底面相对设有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所述上夹板的底面、所述下夹板的表面边沿处相对设有所述连接板,所述上夹板底面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下夹板表面边沿处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位于所述上夹板底面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下夹板表面边沿处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缠绕所述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夹板的底部,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夹板的表面,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的一端均焊接截面呈弧形结构的所述扩张板;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于两个所述扩张板之间,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压板、固定板、压柱、支撑板及弹簧,所述上夹板底部的所述扩张板的底部焊接侧面呈“L”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板,呈倒“T”形结构的所述压柱贯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侧面呈平行四边形结构的所述压板焊接,所述压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所述压柱的侧壁缠绕所述弹簧,所述下夹板一端的所述扩张板的表面相对所述压柱的底部焊接有所述支撑板;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板,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压板的顶部抵触。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卡齿,所述上夹板的底面、所述下夹板的顶面等距交错设有呈三棱柱形结构的所述卡齿。

优选的,所述卷边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布、若干第二固定布、固定环及连接孔,所述固定网的侧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布的内部,所述固定网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布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布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布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布、所述第二固定布的表面均等距开设所述连接孔,若干所述固定环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布、所述第二固定布表面的所述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柱及螺杆,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推柱的截面呈“十”字形结构,位于所述压板顶部的所述螺杆的端部焊接呈圆台形结构的所述推柱,所述推柱的底面与所述压板的顶面平行且抵触。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螺帽、固定球、固定孔及绳索,所述螺杆背离所述推柱的一端焊接所述固定球,所述固定球的侧壁开设所述固定孔,所述绳索贯穿所述固定孔的内部,位于所述固定球一侧的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帽。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长方体结构,且所述支撑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压柱的底部直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之间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相对加压所述扩张板实现了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张开,将所述固定网固定于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之间,呈三棱柱形结构的所述卡齿增加了对所述固定网的固定效果,顺时针转动所述螺杆实现所述推柱将所述压板进行抵触,由于所述压板的顶部与所述推柱的底部平行,转动所述螺杆实现所述压板向所述支撑板的方向转动,进一步实现所述压柱将所述支撑板抵触,所述弹簧收缩,实现了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被限位,避免了所述固定网在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之间之间脱落,解决了传统的用钢筋直接将所述固定网固定于地面固定效果差的弊端,节省所述固定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螺杆、推柱及推动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上夹板、下夹板、转轴及扭力弹簧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1、孔洞,2、卷边机构,21、第一固定布,22、第二固定布,23、固定环,24、连接孔,3、固定网,4、夹持机构,41、卡齿,42、上夹板,43、下夹板,44、连接板,45、转轴,46、扭力弹簧,47、扩张板,5、推动机构,51、压板,52、固定板,53、压柱,54、支撑板,55、弹簧,6、驱动机构,61、推柱,62、螺杆,63、螺帽,64、固定球,65、固定孔,66、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螺杆、推柱及推动机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上夹板、下夹板、转轴及扭力弹簧连接示意图。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包括:固定网3;卷边机构2,所述卷边机构2固定于所述固定网3的侧面;孔洞1,所述孔洞1形成于所述固定网3的表面;夹持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4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网3的一端,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上夹板42、下夹板43、连接板44、转轴45、扭力弹簧46及扩张板47,所述固定网3的顶面、底面相对设有所述上夹板41、所述下夹板43,所述上夹板42的底面、所述下夹板43的表面边沿处相对设有所述连接板44,所述上夹板42底面的两个所述连接板44位于所述下夹板43表面边沿处的两个所述连接板44之间,所述位于所述上夹板42底面的两个所述连接板44与所述下夹板43表面边沿处的两个所述连接板44之间通过所述转轴45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5的表面缠绕所述扭力弹簧46,所述扭力弹簧4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夹板42的底部,所述扭力弹簧46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夹板43的表面,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的一端均焊接截面呈弧形结构的所述扩张板47;推动机构5,所述推动机构5设于两个所述扩张板47之间,所述推动机构5包括压板51、固定板52、压柱53、支撑板54及弹簧55,所述上夹板42底部的所述扩张板47的底部焊接侧面呈“L”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板52,呈倒“T”形结构的所述压柱53贯穿所述固定板52的底部与侧面呈平行四边形结构的所述压板52焊接,所述压板51与所述固定板52之间的所述压柱53的侧壁缠绕所述弹簧55,所述下夹板43一端的所述扩张板47的表面相对所述压柱53的底部焊接有所述支撑板54;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安装于所述固定板52,所述驱动机构6的一端与所述压板51的顶部抵触。

所述夹持机构4还包括卡齿41,所述上夹板42的底面、所述下夹板43的顶面等距交错设有呈三棱柱形结构的所述卡齿41,将所述上夹板42与所述下夹板43固定于所述固定网3的表面边沿处,位于所述上夹板42与所述下夹板43之间的所述卡齿41将所述固定网3固定的更加紧固,增加了固定的面积。

所述卷边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布21、若干第二固定布22、固定环23及连接孔24,所述固定网3的侧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布22的内部,所述固定网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布21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布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布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布21、所述第二固定布22的表面均等距开设所述连接孔24,若干所述固定环23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布21、所述第二固定布22表面的所述连接孔24,在需要连接更多的所述固定网3时将若干所述固定网3的侧面、侧壁的所述连接孔24固定在一起即可,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高度的的斜坡的泥土固定。

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推柱61及螺杆62,所述固定板52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杆62,所述螺杆62与所述推柱61的截面呈“十”字形结构,位于所述压板51顶部的所述螺杆62的端部焊接呈圆台形结构的所述推柱61,所述推柱61的底面与所述压板51的顶面平行且抵触,顺时针转动所述螺杆62实现所述推柱61将所述压板51向所述支撑板54方向移动,所述弹簧55收缩,进一步的所述压柱53将所述支撑板54抵触,最终实现了所述支撑板54、所述压柱53将两个所述扩张板47进行扩张、施力,增加了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对所述固定网3的固定效果。

所述驱动机构6还包括螺帽63、固定球64、固定孔65及绳索66,所述螺杆62背离所述推柱61的一端焊接所述固定球64,所述固定球64的侧壁开设所述固定孔65,所述绳索66贯穿所述固定孔65的内部,位于所述固定球64一侧的所述螺杆62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帽63,将所述螺杆62将顺时针转动后实现所述推柱61将所述压板51下压,将所述螺帽63转动于所述固定板52抵触,避免所述螺杆62转动导致所述固定网3在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之间掉落。

所述支撑板54长方体结构,且所述支撑板54的宽度大于所述压柱53的底部直径,在所述压柱53将所述支撑板54抵触时,所述上夹板42与所述下夹板43不可张开,实现了对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的固定,便于所述压柱52的底部抵触到所述支撑板51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所述固定网3张提铺设到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斜坡的表面,若是斜坡的宽度较小需要对所述固定网3进行裁剪,若是所述固定网3的面积小于斜坡的面积时通过若干所述固定网3边沿所述第一固定布21、所述第二固定布22表面的所述连接孔24用铁丝过着钢丝绳进行链接一起;然后,确定好所述固定网3的面积后将所述螺杆62逆时针转动实现所述推柱61向所述固定球64的方向移动,所述推柱61与所述压板51的顶部分离,进一步的所述压柱53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54的顶面分离,此时相对挤压所述扩张板47实现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张开,将所述固定网3嵌入到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之间,松开两个所述扩张板47实现所述上夹板42底部的所述卡齿41、所述下夹板43顶面的所述卡齿41将所述固定网3进行固定;最后,将所述螺杆62顺时针转动,进一步的实现所述螺杆62将所述推柱61向所述卡齿41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实现所述推柱61将所述压板51向所述支撑板54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实现所述压柱53的底部抵触到所述支撑板54的表面,进而实现所述压柱53将与所述支撑板54将两个所述扩张板47进行抵触,避免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张开导致所述固定网3在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之间掉落;最终,顺时针转动所述螺帽63将所述螺帽63与所述固定板52的侧壁抵触,进一步的实现了对所述螺杆62的固定,避免所述螺杆62转动导致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张开,将所述绳索66穿过所述固定孔65进行固定,将所述绳索66的另一端固定于地面,实现了对所述固定网3的固定,解决了传统的用钢筋将所述固定网3固定于地面固定效果差、容易扯破所述固定网3的弊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区公路施工用斜坡加固网,所述上夹板42与所述下夹板43之间通过所述转轴45转动连接,相对加压所述扩张板47实现了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张开,将所述固定网3固定于所述上夹板42与所述下夹板43之间,呈三棱柱形结构的所述卡齿41增加了对所述固定网3的固定效果,顺时针转动所述螺杆62实现所述推柱61将所述压板51进行抵触,由于所述压板51的顶部与所述推柱61的底部平行,转动所述螺杆62实现所述压板51向所述支撑板54的方向转动,进一步实现所述压柱53将所述支撑板抵触,所述弹簧55收缩,实现了所述上夹板42、所述下夹板43被限位,避免了所述固定网3在所述上夹板42与所述下夹板43之间之间脱落,解决了传统的用钢筋直接将所述固定网3固定于地面固定效果差的弊端,节省所述固定网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