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回填土土工加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1209发布日期:2020-01-10 15:36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回填土土工加固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以及岩土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地下构筑体,具体是指一种地基回填土土工加固体。适用于置换传统基坑工程的回填土。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发展,现代建筑中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普遍,深基坑或地下室的开挖施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当前,建筑行业对施工工期的要求日益严格,大型地下室结构通常采用基坑作为开挖模式。

常见顺作法基坑工程施工工序如下:①:根据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文情况,采取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坑开挖和施工面达到无水状态,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②采用机械挖土的方式进行土方开挖,开挖深度需依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基底标高以上30cm,随后进行人工或机械捡底、修边;③垫层以及换填部位的施工,如需要还有防水层以及防水保护层的施工;④基础筏板的施工地下室柱、墙、梁、板的浇筑,墙体以及顶板的防水施工;⑤最后,进行墙体外围基坑的回填施工。出于经济因数及施工场地的考虑,回填一般都采用就近取土的原则,回填的材料包括开挖时掘出的土、建筑垃圾、外购砂石等。回填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分成多次夯实工序,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沉降,在沉降后的回填面上再次回填压实,然后才可以进行地面装饰施工。

然而,受限于施工工期的严格要求,回填土缺少或根本没有自然沉降过程,可用于自然沉降的时间越来越少,为了早日交付使用,许多工程不得不提前结束沉降工序。如果不经过加固处理,经过短暂时间的使用后,受新近填土自重固结及场地振动、地面压力、渗水影响,场地地面沉降严重,致使局部已完成的地面装饰、道路开裂,严重影响回填部位的面层使用,有的甚至导致安全隐患,必须加以治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回填土土工加固体,解决现有技术中回填后回填土因自重固结及场地振动、地表压力等因素导致的沉降及面层破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回填土土工加固体,包括土工格栅和土工板材作为加固体骨架和采用掺加碱渣和粉煤灰胶凝材料的回填土的加固体主体部分;夯实后的回填土间水平铺设有土工格栅,竖向布设有网状土工板材;以钢筋混凝土板层作为加固体面层,竖向网状土工板材顶端与钢筋混凝土板层内的钢筋连接。

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层下方铺设有褥垫层,褥垫层由级配砂石构成,其厚度为10cm~20cm。

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层的厚度不低于25cm。

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层内设有两层钢筋网,钢筋直径不小于中φ16,填充料为c30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工业废料碱渣及粉煤灰作为回填土添加材料,被证明可以得到有效加固的回填土部分。可在有效利用工业废料的同时,起到加固回填土,提供回填土强度及变形模量的目的,绿色环保。

2、采用土工格栅及土工板材作为回填土结构性材料,可有效提高回填土的整体性。在提供结构支撑的同时,达到有效控制回填土沉降变形的目的。且土工格栅与土工板材为绿色环保材料,不会对环境场地造成污染。

3、碱渣、粉煤灰、土工格栅及土工板材等材料成本低廉,便于施工。与传统回填土加固方法比较,可有效降低经济成本,缩短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回填土土工加固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其中:1-土工格栅,2-加固土体,3-竖向土工板材,4-褥垫层,5-钢筋混凝土板材,6-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回填土土工加固体,首先在于回填土材料的改性。首先通过在原状回填土中掺加加固材料,提供回填土自身胶结性能,以达到提高回填土强度及自身变形模量的目的。通过在原状回填土中添加碱渣及粉煤灰,制作一种新型加固回填土。碱渣是以caco3、caso4、cacl2等钙盐为主要组分的废渣,还含有sio2等成分,碱渣溶液偏碱性,ph值在10左右,碱渣粒度很细,使得碱渣比表面积很大,因此活性较高,可用于水泥等建筑工程材料。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我国火电厂粉煤灰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feo、fe2o3、cao、tio2等。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成为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本技术将碱渣与粉煤灰按质量比3:2均匀混合可形成类水泥性胶凝材料。将该碱渣/粉煤灰胶凝材料与土按比例混合后用制作一种加固回填土,使用加加固体回填施工,达到控制回填土工后沉降的目的。

同时,通过在分层夯实的回填土中加入土工格栅,并通过竖向土工板材拉结,其顶端与钢筋混凝土板内的钢筋连接,形成本加固体骨架结构,达到制造回填土结构性与整体性的目的。采用掺加碱渣/粉煤灰胶凝材料的回填土进行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后,在回填土间铺设一层土工格栅,随后采用网状土工板材布设与回填土顶部,继续进行下一层的回填夯实。回填至顶层后,将竖向网状土工板材顶端与钢筋混凝土面板内的钢筋连接,形成本加固体顶部面层结构。本土工加固体可替代传统回填土,具有较高的竖向刚度及很好的整体性。

如图1所示,首先制作本加固体中主体部分,将碱渣与粉煤灰按3:2均匀混合后与土按比例混合后形成如图1所示的回填土2;随后,完成本加固体骨架制作,在基层上首先敷设土工格栅1,并架设竖向土工板材3,后将回填土2回填至超过标高5cm,夯实;继续敷设土工格栅1,架设竖向土工板材3,并重复以上分层夯实施工步骤至回填土顶褥垫层4标高。最后,完成加固体面层部分的制作,当回填土2回填夯实至褥垫层4设计标高后,敷设褥垫层2。褥垫层4由级配砂石构成,其最大粒径小于2.5cm,含泥量小于4%,其厚度为10cm~20cm。在褥垫层4上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板层5,钢筋混凝土板层5的厚度一般不低于25cm。钢筋混凝土板层5内具有两层钢筋网6,钢筋直径不小于中φ16,填充料为c30混凝土。竖向土工板材3与底部与土工格栅1连接,顶部穿透褥垫层4后,与钢筋混凝土板层5内的两层钢筋网6搭接后固定。如此,制作完成本回填土土工加固体,层间间隙部位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填充,浆液质量配比为水:水泥:粉煤灰:水玻璃:膨润土=1:0.6:0.4:0.88:0.0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若干改进或变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