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1780发布日期:2019-04-05 22:0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压块机,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在水利工程中,水闸是常见的河道设备,通过闸门的开闭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但水闸容易受水流的冲击而发生变形,导致使用寿命不长。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226256.5的一种水利设施用安全型闸门,包括一个固定框,固定框内设置有闸门,其特征在于,固定框两侧和底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预埋件,预埋件上设置有倒刺,固定框上端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安装有轴承固定座,轴承固定座上安装有轴承,轴承内设置有旋转螺母,旋转螺母外壁设置有旋转手柄,旋转螺母内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丝杆,丝杆下端通过连接块和闸门连接,闸门上设置有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连接块和竖直加强筋连接;轴承固定座通过螺栓和支撑架固定连接,支撑架上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吻合的滑板,滑板上设置有锁耳,支撑架上也设置有锁耳,滑板和支撑架之间通过插入锁耳内的第一锁连接,支撑架上端还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孔。

上述发明的闸门上虽然设置有加强筋,但是还是无法很好的缓冲水流对闸门持续冲击力,在长期使用中容易造成闸门的变形,不能使得闸门经久耐用,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闸门由于无法很好的缓冲水流对闸门持续冲击力,导致在长期使用中容易造成闸门的变形,从而使得闸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它包括闸板,所述闸板左右两端的内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闸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右侧中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左端穿过所述外壳左侧中部开设有的通孔并且固定安装有皮带轮,所述外壳顶部左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减速器和电机,且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左端,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相固定安装,所述减速器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另一组所述皮带轮,所述转轴上等间距固定安装有三组卷线辊,三组所述卷线辊上卷装有吊绳,三组所述吊绳下端固定安装有系绳端头,三组所述系绳端头下端固定安装有闸门,所述闸门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滑动板,且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部,所述闸门顶部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两组缓冲件,所述闸门前侧中端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滑条上下两端滑动连接有两组滑动块,两组所述滑动块上对称铰接有连杆,两组所述连杆前端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滑条之间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连接块前侧设置有弧形闸板。

优选的,所述减速器为蜗杆减速器,所述电机为抱闸电机。

优选的,所述缓冲件包括应力块、支杆、滑块、拉伸弹簧和底槽,所述底槽固定安装在所述闸门的顶部,所述底槽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所述滑块,两组所述滑块之间固定安装有所述拉伸弹簧,两组所述滑块上对称铰接右两组支杆,两组所述支杆上端铰接有所述应力块。

优选的,所述闸门板前侧上下左右四角对称固定安装有四组限位板,且所述弧形闸板上下两侧与四组所述限位板的内侧相互抵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改进效果:

1、本发明通过减速器的减速传动,带动皮带轮和转轴转动,带动卷线辊转动,从而升降闸门的位置,通过设置有三组吊绳对闸门进行快速升降,保证闸门开启和下落的过程更加稳定。

2、当本发明的闸门快速上升时,应力块挤压外壳的底侧,使得支杆带动滑块朝两端相向滑动,使得设置有的拉伸弹簧伸长,从而缓冲应力块与外壳相互碰撞的冲击力,避免闸门在长期使用的往复提升过程中,造成顶部受挤压而变形。

3、本发明通过在闸门前侧设置有弧形闸板,来有效缓冲水流的冲击力,避免闸门受水流冲击而发生变形,本水利工程用闸门的使用寿命延长了2-3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闸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中:1-闸板、2-滑槽、3-外壳、4-转轴、5-皮带轮、51-传动皮带、6-减速器、7-电机、8-卷线辊、9-吊绳、10-系绳端头、11-闸门、12-滑动板、13-缓冲件、131-应力块、132-支杆、133-滑块、134-拉伸弹簧、135-底槽、14-滑条、15-滑动块、16-连杆、17-连接块、18-缓冲弹簧、19-弧形闸板、20-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它包括闸板1,它还包括外壳2、转轴4、皮带轮5、传动皮带51、减速机6、电机7、闸门11、两组滑动板12、多个水流缓冲件、多组卷线辊8、多个吊绳9、多个系绳端头10和多个缓冲件13;闸板1左右两端的内侧对称开设有滑槽2,闸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3,外壳3内部右侧中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的左端穿过外壳3左侧中部,且转轴4的伸出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5,减速器6和电机7由左至右依次安装在外壳3顶部,电机7的输出端与减速器6的输入端相固定安装,减速器6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另一组皮带轮5,转轴4上的皮带轮5与减速器6输出轴上的皮带轮5之间通过传动皮带51连接;转轴4上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多组卷线辊8,每组卷线辊8上卷装有吊绳9,每个吊绳9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系绳端头10,多组系绳端头10下端固定安装有闸门11,闸门11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滑动板12,且滑动板12滑动连接在滑槽2内部,闸门11顶部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多组缓冲件13,水流缓冲件安装在闸门11的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减速器6为蜗杆减速器,电机7为抱闸电机。如此设置,运行可靠。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缓冲件13包括应力块131、支杆132、滑块133、拉伸弹簧134和底槽135,底槽135固定安装在闸门11的顶部,底槽135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滑块133,两组滑块133之间固定安装有拉伸弹簧134,两组滑块133上对称铰接右两组支杆132,两组支杆132上端铰接有应力块131。如此设置,当闸门快速上升时,应力块挤压外壳的底侧,使得支杆带动滑块朝两端相向滑动,使得设置有的拉伸弹簧伸长,从而缓冲应力块与外壳相互碰撞的冲击力,避免闸门在长期使用的往复提升过程中,造成顶部受挤压而变形。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底槽135的长度两端带有限位凸起。如此设置,便于保证滑块133在底槽135的长度范围内进行滑动,防止闸门快速上升时由于压力块承受的压力过大,造成整个缓冲件失效。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缓冲件13安装在相邻两个系绳端头10之间的弧形闸板19上。如此设置,缓冲效果好。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水流缓冲件包括滑条14、滑动块15、连杆16、连接块17、缓冲弹簧18和弧形闸板19;

闸门11前侧中端固定安装有滑条14,滑条14上下两端滑动连接有两组滑动块15,两组滑动块15上对称铰接有连杆16,两组连杆16前端铰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和滑条14之间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18,连接块17前侧设置有弧形闸板19。如此设置,有效缓冲水流的冲击力,避免闸门受水流冲击而发生变形。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四组限位板20,闸门11前侧上下左右四角对称固定安装有四组限位板20。如此设置,便于保证闸门在快速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不受损坏。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弧形闸板19上下两侧与四组所述限位板20的内侧相互抵接。如此设置,在有效缓冲水流的冲击力的同时,对弧形闸板19进行限位。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进行使用时,电机7通过减速器6的减速传动,带动其输出轴上设置的皮带轮5转动,皮带轮5通过传动皮带51带动下端的另一组皮带轮5和转轴4转动,带动卷线辊8转动,从而升降闸门10的位置,通过设置有三组吊绳9对闸门11进行快速升降,保证闸门开启和下落的过程更加稳定。在闸门11上升触顶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有缓冲件13,当卷线辊8收卷吊绳9带动闸门11快速上升时,应力块131挤压外壳3的底侧,使得支杆132带动下端铰接有的滑块133在底槽135中朝两端相向滑动,使得设置有的拉伸弹簧134伸长,从而缓冲应力块131与外壳3相互碰撞的冲击力,避免闸门11在长期使用的往复提升过程中,造成顶部受挤压而变形。通过在闸门11前侧设置有弧形闸板19,当受到水流冲击,弧形闸板19弧面的造型首先减缓一部分的冲击力,且水流推动弧形闸板19,使得两组连杆16带动另一端铰接有的滑动块15,朝滑条14的上下两端相向滑动,通过缓冲弹簧18的形变,来进一步的缓冲水流的冲击力,有效避免闸门11受水流冲击而变形,大大延长了本水利工程用闸门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