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法清理淤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466发布日期:2019-05-11 00:4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法清理淤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淤泥清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干法清理淤泥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清理淤泥方法大致分为湿法清理淤泥和干法清理淤泥两类。湿法清理淤泥是将底泥搅起后再利用抽泥泵将水和泥一同带到塘外,反复重复即可,或者用高压水枪冲刷池底,然后将泥水排水,这种方法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后期对泥水的处理也较为麻烦,工序繁琐,也不方便运输转运,不便于集中处理。相对于湿法清理淤泥,干法清理淤泥在北方得到广泛推广,干法清理淤泥采用的先晒塘底,等淤泥表面龟裂之后再利用人工或者推土机将淤泥移除,推土机适合大规模清理淤泥,人工适合小规模清理淤泥。

由于干法清理淤泥更方便对池塘底部进行修整,所以一些渔业养殖者更青睐干法清理淤泥,但是在中等或者小规模养鱼业中,清理淤泥工作中所付出的设备租金或者成本较为高昂,人工清理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清理淤泥过程中塘底形态容易被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法清理淤泥机构,有效的解决了干法清理淤泥工作中成本高昂,效率较低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底板两侧均有一个竖直的立板,两个立板之间有水平状且能主动转动的转轴,转轴两端贯穿立板且置于立板外侧,立板上端外侧有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中的中心齿轮与转轴同轴固定,行星架固定不动,立板内侧有与行星齿轮机构中的齿圈同轴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能随齿圈转动,每个第一齿轮前侧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前侧有挖泥板,挖泥板与第二齿轮之间有连杆机构,第二齿轮转动经连杆机构带动挖泥板运动且挖泥板下端将前方的淤泥向底板上拨送;

所述的底板下端外侧有能在立板上转动的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能随齿圈转动,不完全齿轮前侧啮合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呈半圆状,底板前端铰接有翻泥板,第三齿轮转动能带动翻泥板绕着底板前端转动,不完全齿轮前端下侧啮合有小齿轮,小齿轮下段前侧有凸起块,当不完全齿轮与小齿轮啮合时,小齿轮转动经凸起块使得第三齿轮恢复原状。

本发明结构巧妙,显著的降低了清理淤泥工作中所用设备的成本,降低了劳动力,提高了清理淤泥效率,利于中小规模清理淤泥的机械化作业,符合国情,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向视图。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挖泥板拨送淤泥的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中翻泥板翻泥时的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齿圈、第一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小齿轮及其上的凸起块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0给出,本发明包括底板1,底板1两侧均有一个竖直的立板2,两个立板2之间有水平状且能主动转动的转轴3,转轴3两端贯穿立板2且置于立板2外侧,立板2上端外侧有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中的中心齿轮4与转轴3同轴固定,行星架固定,立板2内侧有与行星齿轮机构中的齿圈5同轴的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能随齿圈5转动,每个第一齿轮6前侧啮合有第二齿轮7,第二齿轮7前侧有挖泥板8,挖泥板8与第二齿轮7之间连杆机构,第二齿轮7转动经连杆机构带动挖泥板8运动且挖泥板8下端将前方的淤泥向底板1上拨送;

所述的底板1下端外侧有能在立板2上转动的不完全齿轮12,不完全齿轮12能随齿圈5转动,不完全齿轮12前侧啮合有第三齿轮13,第三齿轮13呈半圆状,底板1前端铰接有翻泥板14,第三齿轮13转动能带动翻泥板14绕着底板1前端转动,不完全齿轮12前端下侧啮合有小齿轮15,小齿轮15下段前侧有凸起块,当不完全齿轮12与小齿轮15啮合时,小齿轮15转动经凸起块使得第三齿轮13恢复原状。

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9,第一连杆9左端与挖泥板8中间部分铰接,第一连杆9右端与第二齿轮7非圆心部分铰接,第一连杆9中间部分上铰接有第二连杆10,第二连杆10下端与立板2铰接,第一连杆9上方有第三连杆11,第三连杆11上端与挖泥板8上端铰接,其中第二连杆10与第三连杆11只能来回摆动,第二齿轮7转动经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三连杆11作用下将前方的淤泥向底板1上拨送。

为了实现第一齿轮6能随齿圈5转动,所述的第一齿轮6靠近齿圈5的一侧上固定有与其同轴的圆筒,圆筒贯穿立板2且与齿圈5固定,第一齿轮6、圆筒均套装在转轴3上。

为了减小淤泥对第三齿轮13、不完全齿轮12及小齿轮15的影响,所述的立板2外侧固定有保护壳16,保护壳16与立板2之间组成封闭空间,行星齿轮机构、第三齿轮13、不完全齿轮12、小齿轮15均置封闭空间内。

为了实现不完全齿轮12能随齿圈5转动,所述的齿圈5外圆面上固定有大链轮17,不完全齿轮12上固定有与其同轴的小链轮18,大链轮17与小链轮18之间经链条连接。

为了将拨送到底板1上的淤泥被及时清理,所述的底板1分前后两部分且底板1前后两端均向上倾斜,底板1前半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后半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底板1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之间呈凹陷的圆弧槽,圆弧槽内放置有水平状且能主动转动的第一传动轴19,第一传动轴19上固定有螺旋叶片,位于左侧的立板2上有通孔,螺旋叶片的转动能将淤泥经通孔运送至立板2外侧。

为了防止未被及时清理的淤泥从后方散落,所述的底板1后端上方有竖板,竖板上方前侧有水平状的横板,横板与立板2组成l形板,l形板左右端部与其对应的立板2固定。

为了提高翻泥板14的工作效率,所述的翻泥板14分前后两部分,翻泥板14前半部分呈水平状,翻泥板14后半部分倾斜向上且与底板1端铰接。

为了将淤泥送出池塘,位于左侧的立板2上固定有倾斜向上的输料筒,输料筒内有能主动转动的第二传动轴20,第二传动轴20右端与第一传动轴19左端之间经万向联轴器连接,万向联轴器外侧套装有软管,第二传动轴20上固定有螺旋叶片,输料筒左端下侧上开有出料口。

为了实现第三齿轮13能带动翻泥板14转动,所述的立板2上有弧形槽21,弧形槽21的圆心处于翻泥板14与底板1铰接处,翻泥板14左右两端均有连接块,连接块置于弧形槽21内,连接块另一端与第三齿轮13固定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软管能有效防治淤泥进入到万向联轴器内,提高万向联轴器的使用寿命;所述的转轴3上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能带动转轴3转动,第一电机固定在保护壳16上;所述的输料筒左端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能带动第二传动轴20转动,第二电机固定在固定板上;翻泥板14、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三连杆11及立板2、第二齿轮7组成克兰连杆机构,挖泥板8下端的随着第二齿轮7的转动能将前方的淤泥拨送到底板1上,然后随着螺旋叶片的转动被清理出池塘;翻泥板14与底板1前端铰接处安装有扭簧;小齿轮15中心贯穿有固定轴,固定轴与小齿轮15之间安装有扭簧,固定轴固定在立板2上;挖泥板8与翻泥板14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薄一些,方便作业;每次清理淤泥完成后,都要进行保养,尤其是将保护壳16内的泥污清理干净。

为了方便使用,运送淤泥的车辆上固定有支架,支架上端固定有水平的滑筒22,滑筒22内有能在其内左右滑动的滑杆23,滑筒22上有多个贯穿滑筒22的销孔,滑杆23上有多个与滑杆23配合的定位孔,销孔内插装有销轴,销轴下端插装在定位孔内,滑杆23右端下侧固定有竖直的竖杆24,竖杆24下端套装有矩形筒25,矩形筒25下端与横板固定在一起,竖杆24上有多个贯穿竖杆24左右端面的通孔,矩形筒25上有多个呈上下均布且与通孔配合的卡孔,通孔与卡孔经多个销钉固定在一起;同时输料筒左端的出料口置于运送淤泥车的车兜上方。

为了防止横杆损坏,可以在支架右侧上方安装一个定滑轮,定滑轮上缠绕有绳子,绳子一端与滑筒22左端连接,绳子另一端与滑杆23右端连接,可以有效减小滑杆23的受力,延长滑杆23的使用寿命。

使用本装置前,预先排放塘底的积水并晾晒,使得淤泥表面有龟裂趋势,此时表层淤泥较为干爽,但下层淤泥可能还是较为粘稠,但此时的淤泥相较于晾晒前的淤泥,粘性大大减小,预先在淤泥上挖一个坑,使用时,先将支架固定在车辆上,将滑杆23经多个销轴固定在滑筒22上,然后将本装置上的矩形筒25经多个销钉固定在竖杆24上,此时翻泥板14处于坑的底部,车辆经支架、滑杆23、竖杆24能带动本装置向前缓慢移动,启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带动中心齿轮4转动,中心齿轮4转动能到带动齿圈5转动,齿圈5转动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转动带动第二齿轮7转动,第二齿轮7转动经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三连杆11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挖泥板8下端先斜向下插入淤泥,然后再向后拨送入底板1上,最后斜向上回到原点,继续下一次的挖泥动作;在上述过程中,齿圈5经大链轮17带动小链轮18转动,小链轮18带动不完全齿轮12转动,此时的翻泥板14前端随着车辆向前插入淤泥,当不完全齿轮12上的齿牙与第三齿轮13啮合时,翻泥板14将翻泥板14上方的淤泥向上翻动并使其落入底板1内,当不完全齿轮12与第三齿轮13脱离时,翻泥板14在扭簧的作用下回转,不完全齿轮12继续转动,当不完全齿轮12与小齿轮15啮合时,小齿轮15转动,小齿轮15上的凸起块拨动呈半圆状的第三齿轮13反向转动并恢复原状,继续下一次翻泥动作。

上述过程中,翻泥板14的翻泥频率远远大于挖泥板8的拨送频率,避免淤泥阻止翻泥板14恢复原状,甚至被卡死;翻泥板14与挖泥板8运动轨迹相互不干涉。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及进步:

1.相较于传统的清理淤泥设备,本发明适合于干法清理淤泥,且本装置结构巧妙,易于制造,能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干法清理淤泥过程中设备成本高昂,人工劳动量大,清理淤泥过程中塘底形态容易被破坏的问题。

2.本发明中的挖泥板8随着车辆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将前方的淤泥分割并且拨送入底板1上,底板1前半部分为倾斜状的,利于淤泥的进入到凹陷的圆弧槽内,然后被螺旋叶片被运出池塘并且直接被送入运泥车内,无需人工装车。

3.本发明中的竖杆24与矩形筒25能控制翻泥板14距离塘底的高度,对于淤泥较厚且一次挖不到底的池塘可采用多次分层处理,清理一层,晾晒一段时间,再清理下一层,对于不需要挖到底的池塘,可以有效控制塘底的淤泥量,而且清理淤泥之后塘底较为平整。

4.本发明中的挖泥板8与翻泥板14相互配合能将挖泥板8与翻泥板14之间的淤泥向底板1上翻动,保证清理淤泥效率和清理淤泥质量,效率高,成本低,节省劳动力,适用范围广,易于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