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地连墙结构及基于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40005发布日期:2019-05-22 03:4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地连墙结构及基于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连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制地连墙结构及基于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就是用专用设备沿着深基础或地下构筑周边采用泥浆护壁开挖出一条具有一定宽度与深度的沟槽,在槽内设置钢筋笼,采用导管法在泥浆中浇筑混凝土,筑成一单元墙段,依次顺序施工,以某种接头方法连接成的一道连续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以便基坑开挖时防渗、挡土,作为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支护以及直接成为承受直接荷载的基础结构的一部分。

地下连续墙具有结构刚度大、整体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好的特点,可作为永久性的挡土挡水和承重结构;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可紧靠已有建筑物施工,施工时基本无噪音、无震动,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影响较小。

现有技术中的地下连续墙在地下制作,不仅施工工艺复杂,而且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需要不断地进行养护,施工速度缓慢,施工成本较高。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预制地连墙结构及相关的施工方法,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地连墙结构及基于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地连墙结构,包括数个预制地连墙块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地连墙块的一端设置有阴式钢板接头,预制地连墙块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阴式钢板结构相互配合的阳式钢板接头;所述预制地连墙块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若干纵向连接螺栓孔,纵向连接螺栓孔位于预制地连墙块的一端设置有螺栓手孔,螺栓手孔上设置有纵向连接螺栓,纵向连接螺栓的一端通过张拉端螺帽与螺栓手孔固定连接,纵向连接螺栓的另一端通过张拉端螺帽与纵向相邻的预制地连墙块内部的螺栓手孔固定连接,相邻两块预制地连墙块块横向连接,阳式钢板接头与阴式钢板接头卡接,相邻两块预制地连墙块块在纵向连接,两块预制地连墙块的接头对齐、压紧,在两块接头钢板周围设置一圈焊缝,所述预埋手孔穿进纵向连接螺栓对称通过张拉端螺帽锁紧;

所述阴式钢板接头为凹槽结构。

所述阳式钢板接头与相邻的阴式钢板接头之间设有注浆孔。

所述纵向连接螺栓孔为长条结构。

所述纵向连接螺栓的端头处设置有螺栓垫板。

所述预制地连墙块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空腹。

所述预制地连墙块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纵向连接的纵向接头钢板,纵向结构钢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纵向连接螺栓穿过的通孔,纵向结构钢板的凹槽上还粘贴有橡胶止水带。

一种基于上述预制地连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定位

s2、导墙制作

s3、成槽,成槽设备与传统工艺相似,采用铣槽机成槽,或冲机、旋挖机辅助抓斗成槽,成槽的尺寸比设计传统连续墙幅宽一边大5cm;

槽段开挖时,抓斗中心面要与导墙中心面相吻合,成槽一般采用间隔式开挖,标准槽段应采取三序成槽,先挖两边,再挖中间隔墙,中间隔墙的长度应小于抓斗张开长度,使抓斗能受力均匀套住隔墙挖掘,保证成槽垂直度,成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测斜仪器的动向,及时纠正垂直度偏差;

液压抓斗成槽至岩面后,如不能达到设计终孔标高,则采用冲击桩机进行入岩处理,具体方法为先用圆锤成孔后,再用方锤修边成槽;

在挖槽过程中要控制好抓斗的提升和下降速度,以减少对槽壁的冲击,避免碰塌槽壁和减少泥浆的大幅度波动;成槽的尺寸比设计连续墙幅宽一边大5cm;

s4、护壁,其于放置预制地连墙构件时,用水泥与膨润土或黏土拌和的混合浆液代替泥浆;

s5、按上述预制地连墙结构的结构预制构件制作

1)预制构件分段原则,根据预制构件重量结合项目槽段划分特点,可以分为1.5m、3m长为一段,长度不超过12m,可以在现场制作或工厂预制;

2)预制地连墙空心结构,为大幅降低预制地连墙的重量,预制地连墙采用空心结构,为提高连续墙的抗剪能力,采用空腹式先张法高强混凝土预制;

3)钢板阴阳接头和钢筋笼焊接预埋,竖向连接螺栓孔采用pvc管预埋,连接螺栓孔外侧套螺旋筋加强,螺栓施工手孔采用钢板一次成型预埋;

4)按先张法高强预应力混凝土养护标准,符合要求后方可吊装;

s6、预制地连墙的连接

1)纵向连接,纵向连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连接:

方法一:在预埋的接头钢板凹槽上采用粘贴工艺粘上橡胶止水带,然后上下两墙段钢板接头对齐、压紧,在两块接头钢板周围一圈满焊,待焊缝冷却后,在预埋手孔穿进纵向连接螺栓,然后对称锁紧螺帽;

方法二:用预应力锚索连接;

2)横向连接,阴阳接头扣接后慢慢下沉,当达到与相邻墙段齐平时,在注浆孔下袖伐管,然后双液注浆进行接头止水,对于防渗要求较高或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一部分的情况,在接头处旋喷,增强止水效果;

s7、预制地连墙的墙底处理;

1)对于不入岩的,利用水泥与膨润土或黏土拌和的混合浆液的悬浮能力,直接清楚孔底沉渣,接头预埋止水橡胶处理,达到止水效果;

2)对于入岩的,底部先放入水泥砂浆,用量约为预制混凝土空腹体积的1.2倍,在预制连续墙安装时,在重力作用下水泥与膨润土或黏土拌和的混合浆液急剧翻升,携带岩渣上浮,清除墙底沉渣若,施工中发现有异常的,可适量增减水泥砂浆用量,残余岩渣也可以与混合浆液以及混凝土最终凝固在一起,强度符合要求;

3)水泥砂浆的作用,水泥砂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悬浮携渣能力,在受到预制连续墙下放的巨大重力时,砂浆携带沉渣向上流动,能保证底部无沉渣,向上涌动的砂浆最终可以填满空腹部位,增强整体受力能力和止水效果;

s8、预制连续墙混凝土浇筑

完成预制连续墙拼装后,即可以进行混凝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不低于预制连续墙的强度,且符合设计抗渗要求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同时两根使用¢250mm的导管从连续墙两侧对称向中心浇筑,导管距孔底30-50cm,浇筑过程中按要求转对导管,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保证浇筑质量,使纵横预制连续墙成为整体。

所述的步骤s1测量定位包括如下:

1)、利用建设单位移交的控制点,将坐标点和高程引入施工现场,在不易碾压的位置固定保留,以备后期放线及内部闭合校验。对引进施工现场的坐标点和高程定期进行复核,以防坐标点沉降引起偏差,确保引进现场坐标点的准确性;

2)、施工前,首先根据图纸中给定的坐标点计算出坐标点和导墙之间的关系,用全站仪和钢尺定出导墙的轴线和内边线,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导墙的控制线;

3)、以引进现场的固定高程点为基础,测量现场地面标高,确定墙顶标高;

4)、根据图纸要求和现场的已知点坐标,放地下连续墙导墙的开挖控制线。

所述的步骤s2导墙制作包括以下:

1)、导墙分段施工,分段长度根据模板长度和规范要求控制;

2)、导墙开挖前根据测量放样成果、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及外放尺寸,实地放样出导墙的开挖宽度,并切割边线点;

3)、沟槽开挖前先进行管线挖探,未发现管线位置及时回填,并预留导墙施工位置,人工修边;

4)、在平面上导墙施工接头与地下连续墙接头错开;

5)、钢筋绑扎前,认真做好弹线工作,保证钢筋位置截面尺寸准确,认真做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定位钢筋的支垫工作,消除钢筋位移通病;

6)、钢管与方木间利用承托调紧并保证钢管垂直于模板面;

7)、两边对称浇筑且分层,层厚不超过40cm,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须做到快插慢拔,保证浇筑质量,做好养护;

8)、导墙侧壁段模板拆除后,同时对内墙采用80mm方木分层支撑,以防止导墙向内挤压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预制地连墙结构简单,方便连接,预制地连墙的墙段在地面预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可以保证,墙面的平整度和渗漏问题也可得到控制。

2、成槽完毕后即可连续吊放墙段,无需养护,其施工速度不仅远快于现浇预制地连墙,还减少了槽壁的不稳定性。

3、预制时可采用不同的构造措施,来改善和加强预制地连墙受力的整体性。

4、预制地连墙作为主体结构时,其墙体与底板和梁连接的预埋筋的位置准确,通过构造措施满足结构自防水要求。

5、结构用于施工工艺方便,施工成本较低,且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制地连墙结构中预制地连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地连墙结构横向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制地连墙结构中预制地连墙的俯视图。

图4为预制地连墙结构中纵向接头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预制地连墙结构中纵向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预制地连墙结构中纵向连接时纵向连接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7为预制地连墙结构中纵向连接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地连墙块、2-空腹、3-阴式钢板接头、4-阳式钢板接头、5-注浆孔、6-纵向连接螺栓孔、7-纵向接头钢板、8-橡胶止水带、9-螺栓手孔、10-纵向连接螺栓、11-焊缝、12-螺栓垫板、13-张拉端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和图5-7,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预制地连墙结构,由数个预制地连墙块1连接构成,所述预制地连墙块1的一端设置有阴式钢板接头3,阴式钢板接头3为凹槽结构,预制地连墙块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阴式钢板结构3相互配合的阳式钢板接头4,相邻两块预制地连墙1在横向连接时,阳式钢板接头4与阴式钢板接头3卡接,且阳式钢板接头4与相邻的阴式钢板接头之间形成有注浆孔5;

所述预制地连墙块1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若干纵向连接螺栓孔6,纵向连接螺栓孔6为长条结构,且纵向连接螺栓孔6位于预制地连墙块1的一端设置有螺栓手孔9,螺栓手孔9上设置有纵向连接螺栓10,纵向连接螺栓10的一端通过张拉端螺帽13与螺栓手孔9固定连接,纵向连接螺栓10的另一端通过张拉端螺帽13与纵向相邻的预制地连墙块1内部的螺栓手孔9固定连接,相邻两块预制地连墙块1在纵向连接时,先将上下两块预制地连墙1的接头对齐、压紧,然后在两块接头钢板周围一圈满焊,待钢板接头焊缝11冷却后,在预埋手孔9穿进纵向连接螺栓10然后对称锁紧张拉端螺帽13;

为了提高纵向连接螺栓10与螺栓手孔9连接时的稳定性和紧密性,所述纵向连接螺栓10的端头处设置有螺栓垫板12;

为了降低预制地连墙块1的重量,预制地连墙1采用空心结构,预制地连墙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空腹2。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7,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预制地连墙结构,由数个预制地连墙块1连接构成,所述预制地连墙块1的一端设置有阴式钢板接头3,阴式钢板接头3为凹槽结构,预制地连墙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阴式钢板结构3相互配合的阳式钢板接头4,相邻两块预制地连墙1在横向连接时,阳式钢板接头4与阴式钢板接头3卡接,且阳式钢板接头4与相邻的阴式钢板接头之间形成有注浆孔5;

所述预制地连墙块1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若干纵向连接螺栓孔6,纵向连接螺栓孔6为长条结构,且纵向连接螺栓孔6位于预制地连墙1的一端设置有螺栓手孔9,螺栓手孔9上设置有纵向连接螺栓10,纵向连接螺栓10的一端通过张拉端螺帽13与螺栓手孔9固定连接,纵向连接螺栓10的另一端通过张拉端螺帽13与纵向相邻的预制地连墙1内部的螺栓手孔9固定连接,相邻两块预制地连墙1在纵向连接时,先将上下两块预制地连墙1的接头对齐、压紧,然后在两块接头钢板周围一圈满焊,待钢板接头焊缝11冷却后,在预埋手孔9穿进纵向连接螺栓10然后对称锁紧张拉端螺帽13;

为了提高纵向连接螺栓10与螺栓手孔9连接时的稳定性和紧密性,所述纵向连接螺栓10的端头处设置有螺栓垫板12;

为了降低预制地连墙1的重量,预制地连墙块1采用空心结构,预制地连墙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空腹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预制地连墙1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纵向连接的纵向接头钢板7,纵向结构钢板7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纵向连接螺栓10穿过的通孔,纵向结构钢板7的凹槽上还粘贴有橡胶止水带8。

所述预制地连墙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定位

1)、利用建设单位移交的控制点,将坐标点和高程引入施工现场,在不易碾压的位置固定保留,以备后期放线及内部闭合校验。对引进施工现场的坐标点和高程定期进行复核,以防坐标点沉降引起偏差,确保引进现场坐标点的准确性;

2)、施工前,首先根据图纸中给定的坐标点计算出坐标点和导墙之间的关系,用全站仪和钢尺定出导墙的轴线和内边线,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导墙的控制线;

3)、以引进现场的固定高程点为基础,测量现场地面标高,确定墙顶标高;

4)、根据图纸要求和现场的已知点坐标,放地下连续墙导墙的开挖控制线。

s2、导墙制作

1)、导墙分段施工,分段长度根据模板长度和规范要求控制;

2)、导墙开挖前根据测量放样成果、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及外放尺寸,实地放样出导墙的开挖宽度,并切割边线点;

3)、沟槽开挖前先进行管线挖探,未发现管线位置及时回填,并预留导墙施工位置,人工修边;

4)、在平面上导墙施工接头与地下连续墙接头错开;

5)、钢筋绑扎前,认真做好弹线工作,保证钢筋位置截面尺寸准确,认真做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定位钢筋的支垫工作,消除钢筋位移通病;

6)、钢管与方木间利用承托调紧并保证钢管垂直于模板面;

7)、两边对称浇筑且分层,层厚不超过40cm,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须做到快插慢拔,保证浇筑质量,做好养护;

8)、导墙侧壁段模板拆除后,同时对内墙采用80mm方木分层支撑,以防止导墙向内挤压变形。

s3、成槽,成槽设备与传统工艺相似,采用铣槽机成槽,或冲机、旋挖机辅助抓斗成槽,成槽的尺寸比设计传统连续墙幅宽一边大5cm;

槽段开挖时,抓斗中心面要与导墙中心面相吻合,成槽一般采用间隔式开挖,标准槽段应采取三序成槽,先挖两边,再挖中间隔墙,中间隔墙的长度应小于抓斗张开长度,使抓斗能受力均匀套住隔墙挖掘,保证成槽垂直度,成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测斜仪器的动向,及时纠正垂直度偏差;

液压抓斗成槽至岩面后,如不能达到设计终孔标高,则采用冲击桩机进行入岩处理,具体方法为先用圆锤成孔后,再用方锤修边成槽;

在挖槽过程中要控制好抓斗的提升和下降速度,以减少对槽壁的冲击,避免碰塌槽壁和减少泥浆的大幅度波动;成槽的尺寸比设计连续墙幅宽一边大5cm;

s4、护壁,其于放置预制地连墙构件时,用水泥与膨润土或黏土拌和的混合浆液代替泥浆;

s5、按上述预制地连墙结构的结构预制构件制作

1)预制构件分段原则,根据预制构件重量结合项目槽段划分特点,可以分为1.5m、3m长为一段,长度不超过12m,可以在现场制作或工厂预制;

2)预制地连墙空心结构,为大幅降低预制地连墙的重量,预制地连墙采用空心结构,为提高连续墙的抗剪能力,采用空腹式先张法高强混凝土预制;

3)钢板阴阳接头和钢筋笼焊接预埋,竖向连接螺栓孔采用pvc管预埋,连接螺栓孔外侧套螺旋筋加强,螺栓施工手孔采用钢板一次成型预埋;

4)按先张法高强预应力混凝土养护标准,符合要求后方可吊装;

s6、预制地连墙的连接

1)纵向连接,纵向连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连接:

方法一:在预埋的接头钢板凹槽上采用粘贴工艺粘上橡胶止水带,然后上下两墙段钢板接头对齐、压紧,在两块接头钢板周围一圈满焊,待焊缝冷却后,在预埋手孔穿进纵向连接螺栓,然后对称锁紧螺帽;

方法二:用预应力锚索连接;

2)横向连接,阴阳接头扣接后慢慢下沉,当达到与相邻墙段齐平时,在注浆孔下袖伐管,然后双液注浆进行接头止水,对于防渗要求较高或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一部分的情况,在接头处旋喷,增强止水效果;

s7、预制地连墙的墙底处理;

1)对于不入岩的,利用水泥与膨润土或黏土拌和的混合浆液的悬浮能力,直接清楚孔底沉渣,接头预埋止水橡胶处理,达到止水效果;

2)对于入岩的,底部先放入水泥砂浆,用量约为预制混凝土空腹体积的1.2倍,在预制连续墙安装时,在重力作用下水泥与膨润土或黏土拌和的混合浆液急剧翻升,携带岩渣上浮,清除墙底沉渣若,施工中发现有异常的,可适量增减水泥砂浆用量,残余岩渣也可以与混合浆液以及混凝土最终凝固在一起,强度符合要求;

3)水泥砂浆的作用,水泥砂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悬浮携渣能力,在受到预制连续墙下放的巨大重力时,砂浆携带沉渣向上流动,能保证底部无沉渣,向上涌动的砂浆最终可以填满空腹部位,增强整体受力能力和止水效果;

s8、预制连续墙混凝土浇筑

完成预制连续墙拼装后,即可以进行混凝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不低于预制连续墙的强度,且符合设计抗渗要求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同时两根使用¢250mm的导管从连续墙两侧对称向中心浇筑,导管距孔底30-50cm,浇筑过程中按要求转对导管,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保证浇筑质量,使纵横预制连续墙成为整体。

可实现如下效果:

1、本预制地连墙结构简单,方便连接,预制地连墙的墙段在地面预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可以保证,墙面的平整度和渗漏问题也可得到控制。

2、成槽完毕后即可连续吊放墙段,无需养护,其施工速度不仅远快于现浇预制地连墙,还减少了槽壁的不稳定性。

3、预制时可采用不同的构造措施,来改善和加强预制地连墙受力的整体性。

4、预制地连墙作为主体结构时,其墙体与底板和梁连接的预埋筋的位置准确,通过构造措施满足结构自防水要求。

5、结构用于施工工艺方便,施工成本较低,且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