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萍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6683发布日期:2019-06-05 21:4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萍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浮萍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浮萍是浮萍科植物的统称,并生长在水面,我国很多水域广泛的分布着浮萍,浮萍生长速度,繁衍范围广,在其生长爆发期,可以直接覆盖整个湖面或者塘面,消耗水中的氧气,使鱼虾类大量死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但是传统的浮萍清理常常采用人工打捞方式,即工人携带打捞网,并驱动打捞船在河面上行驶,从而利用打捞网对浮萍进行打捞。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得浮萍的清理过程很不方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萍清理装置,具有方便清理浮萍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浮萍清理装置,包括清理船,所述清理船上设置有收集仓,且侧壁设置有连通所述收集仓下端的排水管,所述清理船的前端还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水平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转轴的外壁均布有若干打捞片,所述打捞片沿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打捞片呈圆弧状,且背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朝向所述收集仓方向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上述装置清理河面的浮萍时,驱动清理船在河面上行驶,同时利用电机驱动转轴朝向收集仓方向旋转,转轴带动打捞片同步运动。此时打捞片将河面的浮萍托起,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浮萍抛至收集仓内,最后再将浮萍从收集仓内取出后,即可完成对浮萍的清理工作。与传统的人工打捞方式相比,采用自动化的清理装置对浮萍进行清理收集,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得浮萍的清理过程更加轻松方便,达到了方便清理浮萍的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捞片包括边框、设置于所述边框上的打捞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边框以及打捞网构成打捞片,使得打捞浮萍的同时,河水可以沿着打捞网的网孔顺利漏下,避免打捞片携带过多的水,从而提高了浮萍的打捞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船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对支撑杆,一对所述支撑杆分布于所述收集仓的两侧,一对所述支撑杆之间倾斜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上位于所述转轴的上方,且下端位于所述收集仓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打捞片将浮萍抛起时,通过设置倾斜的导向板供浮萍撞击,使得浮萍可以顺利的掉入收集仓内,避免浮萍飞溅至清理船上或重新掉回河水中,从而提高了浮萍的打捞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仓内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清理船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板上下往复运动的气缸,所述压板包括供所述气缸驱动的第一板体、铰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侧壁的第二板体,并且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板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收集仓的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导向轮滑移嵌入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包括竖直设置的条形槽以及连通于所述条形槽上端的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浮萍逐渐蓄积在收集仓内时,启动气缸推动第一板体向下滑动,第一板体带动第二板体同步运动,同时第二板体带动导向轮先沿着环形槽内壁滑动,此时第二板体沿着铰接处逐渐向上翻转。直至导向轮运动至环形槽与条形槽的连通处时,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水平状态。此时气缸驱动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共同向下滑动,此时导向轮沿着条形槽内壁向下滑动,进而通过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将蓬松的浮萍压实。当浮萍被压实后,再驱动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向上运动,此时第二板体带动导向轮先沿着条形槽的内壁向上滑动,直至导向轮运动至环形槽与条形槽的连通处后,导向轮沿着环形槽内壁滑动,并且第二板体沿着铰接处逐渐向下翻转,进而使得第二板体上端面的浮萍沿着第二板体上端面滑落至收集仓内,如此反复,实现浮萍的压实。进而利用压板对浮萍进行实时压实,降低了浮萍的占用空间,更加充分的利用收集仓的储料空间,降低了工人从收集仓内清除浮萍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得清理船可以长时间的打捞浮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板体上端面抵触的挡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条抵触于第二板体的上端面,增加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铰接处的结构强度,增大了第二板体的承压能力,进而避免两者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现象,提高了整个压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切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压实浮萍时,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带动切刀同步运动,此时利用切刀将大块的浮萍切碎,进一步降低了浮萍的占用空间,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浮萍从收集仓内取出的次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船侧壁设置有连通所述收集仓内部的排料口,所述清理船外壁设置有覆盖所述排料口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下端铰接于所述清理船外壁,且上端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所述清理船上的锁定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浮萍从收集仓内取出时,将锁定部解除,然后驱动密封板沿着铰接处向下翻转,此时排料口逐渐打开。然后利用钉耙将压实的浮萍钩出,即可实现浮萍的清理。然后再驱动密封板向上翻转,直至将排料口覆盖后,将锁定部锁紧,实现排料口的密封。从而使得浮萍从收集仓内取出的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密封板上端侧壁的锁定板,所述清理船外壁设置有供所述锁定板嵌入的锁定孔,所述锁定板上设置有弹性卡钩,所述锁定孔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弹性卡钩嵌入的锁定槽;所述密封板与所述锁定板之间贯穿有相互连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密封板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拉环,且另一端设置有一对连接杆,一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杆,且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一对弹性卡钩的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打开密封板时,拉动拉环向外运动,拉环带动固定杆向外运动,并驱动连接杆相互靠近,此时连接杆拉动弹性卡钩相互靠近。直至弹性卡钩脱离锁定槽并嵌入锁定孔内时,即可驱动弹性卡钩沿着锁定孔内壁向外滑动,从而实现锁定部的解除以及排料口的开启。当关闭密封板时,按动弹性卡钩相互靠近,并使弹性卡钩嵌入锁定孔内后,然后按动密封板靠近清理船,从而驱动锁定板以及弹性卡钩沿着锁定孔内壁向内滑移。直至密封板抵触清理船外壁时,弹性卡钩脱离锁定孔并弹开嵌入锁定槽内,从而实现锁定部的锁紧以及排料口的关闭。锁定部的结构简洁,并且锁定与解除过程方便快捷,从而使得排料口的启闭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包括供所述连接杆铰接的第一杆体、供所述拉环固定的第二杆体,并且所述第二杆体靠近所述拉环一端外壁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杆滑移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的端部设置有圆形的限位板,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板滑移的限位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定部锁紧时,转动拉环靠近密封板,此时拉环带动第二杆体同步运动,并逐渐旋紧于固定孔。同时限位杆上的限位板沿着限位腔内壁滑移,直至限位板抵触限位腔底壁时,停止转动拉环,此时通过螺纹配合的第二杆体以及固定孔,实现整个固定杆的固定,从而实现弹性卡钩的固定限位,避免弹性卡钩脱离锁定槽,从而使得密封板可以更加稳定的固定于清理船外壁,增大密封板使用时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自动化的清理装置对浮萍进行清理收集,完美的代替了人工打捞,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得浮萍的清理过程更加轻松方便,达到了方便清理浮萍的效果;

2.通过设置压板对浮萍进行实时压实,降低了浮萍的占用空间,更加充分的利用收集仓的储料空间,降低了工人从收集仓内清除浮萍的次数,使得清理船可以长时间的打捞浮萍;

3.通过设置切刀将大块的浮萍切碎,进一步降低了浮萍的占用空间,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浮萍从收集仓内取出的次数;

4.通过设置排料口以及密封板的配合,使得浮萍从收集仓内取出的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5.通过设置结构简洁,且方便操作的锁定部,使得密封板的启闭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打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清理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排料口和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锁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锁定孔和锁定槽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清理船;11、排水管;12、支撑杆;13、导向板;14、气缸;15、排料口;16、密封板;17、锁定孔;18、锁定槽;2、收集仓;3、支撑座;31、转轴;32、电机;4、打捞片;41、边框;42、打捞网;5、压板;51、第一板体;52、第二板体;53、挡条;54、导向轮;6、切刀;7、导向槽;71、条形槽;72、环形槽;8、锁定部;81、锁定板;82、弹性卡钩;9、固定孔;91、固定杆;92、第一杆体;93、第二杆体;94、限位杆;95、限位板;96、限位孔;97、限位腔;98、连接杆;99、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浮萍清理装置,包括清理船1,清理船1上设置有收集仓2,并且清理船1的侧壁还设置有排水管11,排水管11连通收集仓2下端内壁。

如图1、图2所示,清理船1的前端还设置有支撑座3,支撑座3上水平转动连接有转轴31,转轴31的外壁均布有若干打捞片4,并且支撑座3上还设置有驱动转轴31转动的电机32。

如图1、图2所示,打捞片4呈圆弧状,且背离转轴31的一侧朝向收集仓2方向弯曲,并且打捞片4包括边框41、设置于边框41上的打捞网42。

如图1所示,清理船1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对支撑杆12,一对支撑杆12分布于收集仓2的两侧,一对支撑杆12之间倾斜设置有导向板13,导向板13的上位于转轴31的上方,且下端位于收集仓2的上方。

当使用上述清理装置对浮萍进行清理时,驱动清理船1在河面上行驶,同时启动电机32,利用电机32驱动转轴31朝向收集仓2方向旋转,转轴31带动打捞片4同步运动。此时打捞网42将河面的浮萍托起,同时河水沿着打捞网42的网口漏下,然后在打捞网42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浮萍抛至收集仓2上方。

此时浮萍撞击导向板13后,掉落至收集仓2内,从而利用收集仓2对浮萍进行收集储存,同时浮萍上携带的水沿着排水管11排出。当收集仓2内装满浮萍时,驱动清理船1靠岸,最后再将浮萍从收集仓2内取出后,即可完成对浮萍的清理工作。

如图1、图3所示,收集仓2内滑动连接有压板5,清理船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5上下往复运动的气缸14,并且压板5的下端面还设置有多个切刀6。

如图1、图3所示,压板5包括第一板体51、铰接于第一板体51侧壁的第二板体52,第一板体51上还设置有供第二板体52上端面抵触的挡条53,并且第一板体51固定于气缸14的活塞杆,且第二板体52靠近支撑座3。

如图3所示,第二板体52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导向轮54,收集仓2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供导向轮54滑移的导向槽7。导向槽7包括竖直设置的条形槽71以及连通于条形槽71上端的环形槽72。

当收集浮萍时,第一板体51位于收集仓2的上方,同时第二板体52呈向下弯折状,使得收集仓2的上端形成开口。当浮萍掉落至收集仓2内,且逐渐蓄积时,启动气缸14。利用气缸14的活塞杆推动第一板体51向下运动,第一板体51带动第二板体52同步运动。

同时第二板体52带动导向轮54先沿着环形槽72内壁滑动,并且此时第二板体52沿着铰接处逐渐向上翻转。直至导向轮54运动至环形槽72与条形槽71的连通处时,第一板体51与第二板体52呈水平状态,并且第二板体52抵触于挡条53。

此时气缸14驱动第一板体51以及第二板体52共同向下滑动,同时继续收集的浮萍掉落至第二板体52上。以此同时,导向轮54沿着条形槽71内壁向下滑动,第一板体51以及第二板体52带动切刀6同步运动,进而利用切刀6将大块的浮萍切碎,同时通过第一板体51与第二板体52将蓬松的浮萍压实。

当浮萍被压实后,再驱动第一板体51以及第二板体52向上运动,此时第二板体52带动导向轮54先沿着条形槽71的内壁向上滑动。直至导向轮54运动至环形槽72与条形槽71的连通处后,导向轮54沿着环形槽72内壁滑动,并且第二板体52沿着铰接处逐渐向下翻转。此时第二板体52上端面积蓄的浮萍沿着第二板体52上端面滑落至收集仓2内。

如此反复,实现浮萍的切碎压实,降低浮萍的占用空间,更加充分的利用收集仓2的储料空间,降低了工人从收集仓2内清除浮萍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如图4所示,清理船1侧壁设置有排料口15,且外壁设置有覆盖排料口15的密封板16。密封板16的下端铰接于清理船1外壁,且上端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清理船1上的锁定部8。

当清理收集仓2内压实的浮萍时,先将锁定部8解除,然后驱动密封板16沿着铰接处向下翻转,此时排料口15逐渐打开。然后再利用钉耙将压实的浮萍钩出,实现浮萍的清理。

当收集仓2内的浮萍清理完毕后,再驱动密封板16向上翻转,直至密封板16抵触清理船1外壁时,利用密封板16对排料口15进覆盖密封,最后再将锁定部8锁紧,实现密封板16的固定,即可完成浮萍的清理工作。

如图5、图6所示,锁定部8包括设置于密封板16侧壁的锁定板81,锁定板81上设置有一对弹性卡钩82。清理船1外壁设置有供锁定板81以及弹性卡钩82嵌入的锁定孔17,并且锁定孔17内壁设置有供弹性卡钩82嵌入的锁定槽18。

如图5所示,密封板16与锁定板81之间贯穿有相互连通的固定孔9,固定孔9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91。固定杆91包括第一杆体92和第二杆体93,并且第二杆体93的末端形成螺纹连接于固定孔9的螺纹段。

如图5、图7所示,第一杆体9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杆94,限位杆94的端部设置有圆形的限位板95。第二杆体93的端部设置有供限位杆94滑移的限位孔96,并且限位孔96内设置有供限位板95滑移的限位腔97。

如图5所示,第一杆体92的端部铰接有一对连接杆98,一对连接杆98分别铰接于一对弹性卡钩82的内侧壁,并且第二杆体93的端部还设置有拉环99。

当打开密封板16时,转动拉环99向外运动,拉环99带动第二杆体93同步转动,并且设置有螺纹段的端部逐渐脱离固定孔9。同时第二杆体93沿着限位杆94的外壁向外滑动,直至限位板95抵触限位腔97内壁时,第二杆体93上的螺纹段脱离固定孔9。

此时再拉动拉环99向外运动,拉环99带动第二杆体93以及第一杆体92同步向外运动,同时第一杆体92驱动连接杆98相互靠近,连接杆98拉动弹性卡钩82相互靠近。直至弹性卡钩82脱离锁定槽18并嵌入锁定孔17内时,弹性卡钩82沿着锁定孔17内壁向外滑动,从而实现锁定部8的解除以及排料口15的开启。

当关闭密封板16时,按动弹性卡钩82相互靠近,并使弹性卡钩82嵌入锁定孔17内后,然后按动密封板16靠近清理船1,密封板16带动锁定板81以及弹性卡钩82沿着锁定孔17内壁向内滑移。直至密封板16抵触清理船1外壁时,弹性卡钩82脱离锁定孔17并弹开嵌入锁定槽18内。

然后转动拉环99靠近密封板16,此时拉环99带动第二杆体93同步运动,并且第二杆体93外壁的螺纹段逐渐旋紧于固定孔9,同时限位杆94上的限位板95沿着限位腔97内壁滑移。直至限位板95抵触限位腔97底壁时,停止转动拉环99,此时通过螺纹配合的第二杆体93以及固定孔9,实现整个固定杆91的固定,从而实现弹性卡钩82的固定限位,从而实现锁定部8的锁紧以及排料口15的关闭。

工作原理:当清理河面上的浮萍时,驱动清理船1在河面上行驶,同时利用电机32驱动转轴31以及打捞片4转动,同时在打捞片4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浮萍抛至收集仓2内。然后驱动第一板体51以及第二板体52上下往复运动,将收集仓2内的浮萍压实,最后再将密封板16打开,将压实的浮萍从收集仓2内取出,即可实现浮萍的清理。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