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坝中层廊道翻渣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09891发布日期:2019-10-08 23:0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坝中层廊道翻渣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坝中层廊道翻渣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也可适用于交通,矿山等类似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大坝的中层廊道处于大坝的坝肩的中部,开挖时,常规出渣是修条道路连接至中层廊道出口后运走;然近年来,大坝的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部分坝肩边坡开挖呈现越来越陡的趋势,受地形限制,甚至出现无法修路至中层廊道,以至于无法进行正常运渣,只得翻渣至大坝坡底,与下部交叉作业,这严重的制约了工程进度,加大了施工安全风险,经济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中层廊道开挖时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修路或者修路代价昂贵的难点,向下翻渣影响工程进度的困点,提供一种大坝中层廊道翻渣结构及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坝中层廊道翻渣结构,包括中层廊道,在该中层廊道出口处设有挡渣结构和受力构架;前述的挡渣结构包括包括挡渣铁皮护栏、挡渣铁皮护笼、挡渣栏和缓冲胶皮;前述的受力构架包括包括插筋及立杆。

进一步的,前述的插筋呈半圆u字型结构,两端锚进岩体,裸露在外面的半个圆圈将挡渣铁皮护笼固定在插筋上,插筋布设范围由上至下,间隔一定距离分别布置。前述的立杆布设在插筋两侧,从中层廊道出口处一直布设至出渣口最底部,并与中间的插筋互相连接,使得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整体。

进一步的,前述的挡渣铁皮护栏设置在中层廊道出口,呈圆领型,包络整个中层廊道出口边缘,固定在相应的插筋上。

进一步的,前述的挡渣铁皮护笼设置固定在整个插筋上面,呈半圆形,布设范围从中层廊道出口至底部。

进一步的,前述的挡渣栏设三侧,设置在中层廊道出口底部附近,用以固定出渣范围,留出一侧作为出渣通道。

进一步的,前述的缓冲胶皮的一段固定在插筋上,另一端自由。

这种大坝中层廊道翻渣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大坝边坡工程开挖至中层廊道以下时,根据边坡开挖的形式,自中层廊道起,向下开挖一级,便将翻渣结构施工一级;施工时,首先在沿着中层廊道正下方布设插筋,两边设立杆,直至相应的开挖边坡高层,同时附以挡渣铁皮护栏和挡渣铁皮护笼,挡渣铁皮护笼直至坡底以上一定距离,在底部附以挡渣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在不修道路的情况下,使得中层廊道可以正常翻渣,并且不影响直线工期,安全性较高,解决了常规出渣经济安全性差的缺点。而且该结构还具备简易、安全、经济、易调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三维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的骨架部分三维效果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中层廊道,2-挡渣铁皮护栏,3-挡渣铁皮护笼,4-立杆,5-插筋,6-缓冲胶皮,7-边坡,8-挡渣栏,9-出渣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大坝中层廊道翻渣结构整体大体可分为挡渣结构和受力构架,两者相互相承。

其中,挡渣结构包括挡渣铁皮护栏2、挡渣铁皮护笼3、挡渣栏8、缓冲胶皮6。挡渣铁皮护栏2设置在中层廊道1出口,呈圆领型,包络整个廊道出口边缘,固定在相应的插筋5上,为保证翻渣机在中层廊道1出口翻渣的时候不从边缘漏渣,挡渣铁皮护栏2的顶部高程应尽可能的在中层廊道1的顶部。挡渣铁皮护笼3置固定在整个插筋5上面,呈半圆形,布设范围从廊道出口至底部出渣口,用以防止弃渣在从空中坠落时,贱飞四处。挡渣栏8设三侧,设置在出口底部附近,用以固定出渣范围,留出一侧作为出渣通道9。缓冲胶皮6的一段固定在插筋5上,另一端自由,当弃渣的重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缓冲胶皮6可被压变形,使得弃渣进入下一层缓冲胶皮上,从而降低了高空翻渣的能量及危险。

受力构架包括插筋5及立杆4。插筋5呈半圆u字型结构,两端锚进岩体一定深度,用以固定整个插筋5,裸露在外面的半个圆圈,用以挡渣铁皮护笼3固定在插筋5上,插筋5布设范围由上至下,间隔一定距离分别布置,最后一根插筋5,应距离底部一定距离,用以出渣。立杆4布设在插筋5两侧,从廊道出口处一直布设至出渣口最底部,并与中间的插筋5互相连接,使得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整体。

上述结构,根据现场陡峭地形,顺势布置,巧妙合理出渣,可根据边坡7从上至下的顺序挡渣铁皮护笼3可以依次慢慢加长,挡渣栏进行简易拆除,再布设,从而达到消除翻渣、出渣与边坡7向下开挖互相不影响的目的。

具体实施时,当大坝边坡工程开挖至中层廊道1以下时,根据边坡7开挖的形式,自中层廊道1起,向下开挖一级,便将翻渣结构施工一级,施工时,首先在沿着中层廊道1正下方布设插筋5,两边设立杆4,直至相应的开挖边坡7高程,同时附以挡渣铁皮护栏2及挡渣铁皮护笼3,挡渣铁皮护笼3直至坡底以上一定距离,在底部附以挡渣栏8,挡渣栏8应该符合易拆,易组装,且能挡渣的特点,不宜固定在基础上难以拆除;出渣时,由翻渣机将弃渣倒进挡渣铁皮护栏2,挡渣铁皮护栏2顶部宽,下部窄,使得所有弃渣不外散,直接落入挡渣铁皮护笼3,挡渣铁皮护笼3外部由铁皮包裹,使得弃渣不外撒,内部由多层可转动式缓冲胶皮6组成,当弃渣在每层缓冲胶皮6上累积成一定重量时,缓冲胶皮6边会翻转,弃渣将会落入下一层缓冲胶皮6,起到防冲减能的效果,直至坡底,坡底的挡渣栏8,有效防止弃渣四处滚动,并留出一条通道;当坡底堆积了一定的弃渣时,便可将弃渣从出渣通道9运走,甚至可以就近直接扔入基坑,如此以到达出渣的效果。当边坡继续下挖时,可先将底层的挡渣铁皮护栏2给拆除,当开挖至下一层时,可调整挡渣铁皮护笼3的长度,可将挡渣铁皮护笼3延长,将挡渣铁皮护栏2重新安装上,如此,又可继续翻渣,如此循环,到达连续、快速翻渣的效果,即不影响直线工期,也不交叉作业,甚至加快了出渣速度,安全性可靠,大大节约了工程成本。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坝中层廊道翻渣结构,包括中层廊道,在该中层廊道出口处设有挡渣结构和受力构架;前述的挡渣结构包括包括挡渣铁皮护栏、挡渣铁皮护笼、挡渣栏和缓冲胶皮;前述的受力构架包括包括插筋及立杆。本发明可以在不修道路的情况下,使得中层廊道可以正常翻渣,并且不影响直线工期,安全性较高,解决了常规出渣经济安全性差的缺点。而且该结构还具备简易、安全、经济、易调整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银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8
技术公布日:2019.10.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