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的外海与内湖水系水体交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44035发布日期:2019-10-23 01:24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优化的外海与内湖水系水体交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体交换试验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优化的外海与内湖水系的水体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开发旅游资源,依据潟湖理念,在沿海旅游区或者海上人工岛内设计与外海连通的内湖水系,强化了旅游区的景观特色,强调环保理念,为了满足使用功能,需要保证内湖水系水质优良。依靠外海涨、落潮动力变化使外海水体和内湖水体进行交换,来保证内湖水质。外海涨潮过程引水,涨潮时外海水位升高,在水位差作用下外海水体通过引水口和连接通道进入内湖,与内湖水体掺混;外海落潮过程排水,落潮时外海水位降低,在水位差的作用下,内湖水体通过排水口和连接通道流向外海。上述为与外海连通内湖水系在自然动力条件下的水体交换过程。

仅依靠外海自然动力水交换有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内湖与外海的链接通道既是引水通道也是排水通道,涨潮引水过程水体通过该通道进入内湖,落潮排水过程水体则再次通过该通道流向外海。这会导致引入的外海水体与内湖水体还没有充分掺混的情况下,很快被再次排向外海,每次引排水过程,水体交换效率较低。相关数学模型试验结果显示,这种仅依靠自然动力水交换的方案,水体交换效率较低,即使设置多个引、排水通道对水体交换效率的提高也非常有限,尤其对于内湖水系面积和水量较大的工况,远离引、排水通道的水体交换效率极低,需要的交换周期较长。二是,内湖水位随外海涨落潮变化,与外海潮位基本一致,内湖水位变化范围较大,尤其是潮差较大的海区,内湖水位会有大起大落,这样不利于内湖中船只的航行,同时水位变化过大景观效果也欠佳。

基于上述问题,亟待有一种优化的外海与内湖水系的水体交换方法,以促进引排水过程,进而提高水体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的外海与内湖水系的水体交换方法,其能够大幅度提高连通外海的内湖水系水与外海的水体的交换效率以及控制内湖水位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发生大起大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外海与内湖水系水体交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外海的潮位历时数据绘制潮位历时曲线,统计出潮位历时曲线中包含大潮、中潮和小潮三种潮型均能达到的高潮位值和低潮位值,并将高潮位值和低潮位值分别作为内湖水系的水位上限值a1和水位下限值a2;

步骤二,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分别设置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以及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的闸口高度h1<a2,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的闸口高度h2<a2;

其中,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的设置方向与外海的潮流方向的夹角70度≤a≤90度,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的设置方向与外海的潮流方向的夹角120度≤b≤180度;

步骤三,在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的内湖水系侧设置第一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内湖水系的当前水位a,在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的内湖水系侧设置第二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内湖水系的当前水位b,在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的外海侧设置第三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外海的当前潮位c和开始涨潮时刻潮位c0,在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的外海侧设置第四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外海的当前潮位d和开始落潮时刻潮位d0;

步骤四、在闸门控制系统的数据库内预存储所述潮位历时数据、以及水位上限值a1和水位下限值a2,其中,所述潮位历时数据还包括一次涨落潮过程中最大潮位e1和最小潮位e2;

闸门控制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实时获取当前水位a、当前水位b、当前潮位c、开始涨潮时刻潮位c0、当前潮位d、开始落潮时刻潮位d0、所述潮位历时数据、水位上限值a1和水位下限值a2,并进行比较分析:

若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涨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c≥当前水位a;e1≤a1,0.5(a1-a2)≤(e1-c0)或者e1>a1,0.5(a1-a2)≤(a1-c0)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开启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开启指令ⅰ,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开启指令ⅰ并控制开启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

若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涨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c<当前水位a;或者a=a1;或者e1≤a1,0.5(a1-a2)>(e1-c0);或者e1>a1,0.5(a1-a2)>(a1-c0)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关闭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关闭指令ⅰ,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关闭指令ⅰ并控制关闭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

若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落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d≤当前水位b,e2≥a2,(d0-e2)≥0.5(a1-a2)或者e2<a2,(d0-a2)≥0.5(a1-a2),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开启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开启指令ⅱ,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开启指令ⅱ并控制开启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若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落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d>当前水位b;或者b=a2;或者e2≥a2,(d0-e2)<0.5(a1-a2);或者e2<a2,(d0-a2)<0.5(a1-a2)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关闭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关闭指令ⅱ,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关闭指令ⅱ并控制关闭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以使得,外海的海水自至少一组引水阀门或引水闸门流入内湖水系,形成以单向流控制的流态,流动至至少一组排水阀门或排水闸门,随后排向外海。

优选的是,若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涨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c<当前水位a;或者a=a1;或者e1≤a1,0.5(a1-a2)>(e1-c0);或者e1>a1,0.5(a1-a2)>(a1-c0)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关闭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关闭指令ⅰ,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关闭指令ⅰ并控制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继续保持关闭状态;

若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落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d>当前水位b;或者b=a2;或者e2≥a2,(d0-e2)<0.5(a1-a2);或者e2<a2,(d0-a2)<0.5(a1-a2)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关闭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关闭指令ⅱ,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关闭指令ⅱ并控制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继续保持关闭状态。

优选的是,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设置在外侧的第一道围堤上;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所在围堤的内侧,靠近内湖水系侧设置第二道围堤;

所述第二道围堤还包括:多个引水管道,其均匀间隔开贯通设置在第二道围堤上,且多个引水管道自外海侧向内湖水系侧倾斜设置;多个单向引水阀门,其分别设置在多个引水管道上。

优选的是,多个引水管道中任一引水管道的直径不超过50cm,且任一引水管道的入口端标高满足h1<a2;任一引水管道的出口端标高满足h2<a2。

优选的是,多个引水管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道围堤的堤身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50度。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与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之间的单向水流方向上,在内湖水系的底部均匀间隔开设置多个促流排管;

在多个促流排管的出水端对应的内湖水系的岸壁上均匀间隔开设置多个导流排槽;

其中,多个促流排管中任一促流排管还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导流管,其中任一导流管包括漏斗状的进水端管和与进水端管的轴向呈一定夹角设置的管本体:且相邻两个促流排管的管本体的出水端分别朝向不同侧的内湖水系的岸壁;

多个导流排槽中任一导流排槽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长条形开口槽体,且任一长条形开口槽体的横切面直径自其进水端向其排水端逐渐减小;且任一促流排管的出水端朝向与其对应设置的导流排槽的进水端设置。

优选的是,任一导流管的进水端管的最大直径为1/2a2,任一导流管的管本体的最大直径为1/3a2;任一促流排管的长度小于10m;相邻两个促流排管之间的间隔至少为30m。

优选的是,任一长条形开口槽体的横切面的最大直径为1/4a2。

优选的是,设置的外侧围堤的底部和内侧围堤的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5a1。

优选的是,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2.5km2,东西向尺度l<1km,在外海与全封闭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以及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2.5km2,东西向尺度1km≤l<4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两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2.5km2,东西向尺度l≥4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三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三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2.5km2<s≤4.5km2,东西向尺度l<1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2.5km2<s≤4.5km2,东西向尺度1km≤l<5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两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2.5km2<s≤4.5km2,东西向尺度l≥5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三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三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6km2,东西向尺度l<3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两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6km2,东西向尺度l≥3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三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三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以及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控制引、排水过程,使内湖水系的水体在引、排水过程形成单向流动,这样涨潮时从外海引入的水体不会在落潮时很快直接流向外海,而是会随着内湖的单向流流向下游的排水通道,引入的外海水体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内湖水体掺混,从而提高水体交换的效率;另外通过阀门或者闸门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内湖的水位;

本发明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连通外海的内湖水系水与外海的水体的交换效率以及控制内湖水位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保证与外海连通的内湖水系水质优良,不发生大起大落;

本发明方法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内湖水系与外海的水体交换效率,还可以控制内湖水位在一定范围内变换,不发生大起大落,有利于内湖船只的航行,同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优化的外海与内湖水系的水体交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次典型的潮位历时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引水闸门位置围堤局部的侧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内侧围堤的俯视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湖水系与外海水交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有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多个促流排管和多个导流排槽;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促流排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导流排槽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导流排槽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的外海与内湖水系水体交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外海的潮位历时数据绘制潮位历时曲线,统计出潮位历时曲线中包含大潮、中潮和小潮三种潮型均能达到的高潮位值和低潮位值,并将高潮位值和低潮位值分别作为内湖水系的水位上限值a1和水位下限值a2;根据外海的潮位历时曲线,确定内湖水系水位上限值a1和水位下限值a2,以此为数据基础,设置引水闸门和排水闸门的闸口高度,以满足稳定内湖水系的水位要求,比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高潮位值为75cm和低潮位值25cm,则水位上限值a1=75cm,水位下限值a2=25cm;

步骤二,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分别设置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以及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的闸口高度h1<a2,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的闸口高度h2<a2;至少一组引水闸门以及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应设置于不同位置;进而在涨潮时开启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在退潮时开启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以促进水体在内湖水系内实现单向流动,促进其与外海水体的充分交换;

其中,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的设置方向与外海的潮流方向的夹角70度≤a≤90度,以利于利用涨潮的水体涌动能量冲入,提高水体的流动速度,促进内湖水系的水体流动;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的设置方向与外海的潮流方向的夹角120度≤b≤180度,以减小落潮对出水堤坝的影响;

步骤三,在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的内湖水系侧设置第一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内湖水系的当前水位a,在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的内湖水系侧设置第二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内湖水系的当前水位b,在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的外海侧设置第三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外海的当前潮位c和开始涨潮时刻潮位c0,在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的外海侧设置第四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外海的当前潮位d和开始落潮时刻潮位d0;

步骤四、在闸门控制系统的数据库内预存储所述潮位历时数据、以及水位上限值a1和水位下限值a2,其中,所述潮位历时数据还包括一次涨落潮过程中最大潮位e1和最小潮位e2;

闸门控制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实时获取当前水位a、当前水位b、当前潮位c、开始涨潮时刻潮位c0、当前潮位d、开始落潮时刻潮位d0、所述潮位历时数据、水位上限值a1和水位下限值a2,并进行比较分析:

若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涨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c≥当前水位a;e1≤a1,0.5(a1-a2)≤(e1-c0)或者e1>a1,0.5(a1-a2)≤(a1-c0)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开启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开启指令ⅰ,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开启指令ⅰ并控制开启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

若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涨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c<当前水位a;或者a=a1;或者e1≤a1,0.5(a1-a2)>(e1-c0);或者e1>a1,0.5(a1-a2)>(a1-c0)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关闭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关闭指令ⅰ,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关闭指令ⅰ并控制关闭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

若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落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d≤当前水位b,e2≥a2,(d0-e2)≥0.5(a1-a2)或者e2<a2,(d0-a2)≥0.5(a1-a2),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开启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开启指令ⅱ,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开启指令ⅱ并控制开启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若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落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d>当前水位b;或者b=a2;或者e2≥a2,(d0-e2)<0.5(a1-a2);或者e2<a2,(d0-a2)<0.5(a1-a2)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关闭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关闭指令ⅱ,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关闭指令ⅱ并控制关闭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以使得,外海的海水自至少一组引水阀门或引水闸门流入内湖水系,形成以单向流控制的流态,流动至至少一组排水阀门或排水闸门,随后排向外海。

在本方案中,根据当地的潮汐周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在合适时机自动启闭,以实现涨潮时,从外海引入的水体不会在落潮时很快直接流向外海,而是会随着内湖的单向流流向下游的排水通道,引入的外海水体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内湖水体掺混,从而提高水体交换的效率,保证与外海连通的内湖水系水质优良;另外通过阀门或者闸门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内湖的水位,不发生大起大落,有利于内湖船只的航行,同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一个优选方案中,若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涨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c<当前水位a;或者a=a1;或者e1≤a1,0.5(a1-a2)>(e1-c0);或者e1>a1,0.5(a1-a2)>(a1-c0)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关闭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关闭指令ⅰ,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关闭指令ⅰ并控制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继续保持关闭状态;若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且经闸门控制系统计算后,判断内湖水系水位高于外海水位,或内湖水系水位等于内湖水系水位设定的最高水位值,或者一次涨潮过程引入水体量小于50%时,保持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不需要引入外海水即可保持内湖水位,以保持内湖水系水位不会过高;

若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外海处于所述潮位历时数据的大潮、中潮或小潮的任一潮型的落潮时间段内,当前潮位d>当前水位b;或者b=a2;或者e2≥a2,(d0-e2)<0.5(a1-a2);或者e2<a2,(d0-a2)<0.5(a1-a2)时,数据分析模块获得分析结果为关闭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并向闸门控制系统发送关闭指令ⅱ,闸门控制系统接收关闭指令ⅱ并控制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继续保持关闭状态。若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且经闸门控制系统计算后,判断内湖水系水位低于外海水位时,或内湖水系水位等于内湖水系水位设定的最低水位值,或者一次落潮过程排出水体量小于50%时,保持关闭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以保持内湖水系水位不会过低。

如图3和图4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设置在外侧的第一道围堤101上;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所在围堤的内侧,靠近内湖水系侧设置第二道围堤102;

所述第二道围堤还包括:多个引水管道1021,其均匀间隔开贯通设置在第二道围堤上,且多个引水管道自外海侧向内湖水系侧倾斜设置;多个单向引水阀门1022,其分别设置在多个引水管道上。在本方案中,第一道围堤的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适时开启后,外海水进入第一道围堤和第二道围堤之间,外海水再自第二道围堤的多个引水管道涌入内湖水系,在此过程中,多个引水管道的出水端朝向内湖水系的底部,以使得外海水促进内湖水系的下半部分水体流动加速,以促进水体的单向流动。此外,多个引水管道自外海侧向内湖水系侧倾斜设置,以实现单向进水,多个单向阀门主要用于控制是否开启所有引水管道。

一个优选方案中,多个引水管道中任一引水管道的直径不超过50cm,且任一引水管道的入口端标高满足h1<a2;任一引水管道的出口端标高满足h2<a2。

如图4和图8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多个引水管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道围堤的堤身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50度。多个引水管道相对于第二堤坝的堤身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通过其流动的外海水呈一定角度进入内湖水系,促进水体呈一定角度冲击岸壁204的底部,通过岸壁的反作用力促进水体流动。

如图4-图6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步骤二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与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之间的单向水流方向上,在内湖水系20的底部203均匀间隔开设置多个促流排管201;在多个促流排管的出水端对应的内湖水系的岸壁上均匀间隔开设置多个导流排槽202;其中,多个促流排管中任一促流排管还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导流管2011,其中任一导流管包括漏斗状的进水端管2011-1和与进水端管的轴向呈一定夹角设置的管本体2011-2:且相邻两个促流排管的管本体的出水端分别朝向不同侧的内湖水系的岸壁;多个导流排槽中任一导流排槽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长条形开口槽体2021,且任一长条形开口槽体的横切面直径自其进水端向其排水端逐渐减小;且任一促流排管的出水端朝向与其对应设置的导流排槽的进水端设置。

在本方案中,多个促流排管的结构促使进入其中的水流加速,且加速后的水流再经其对应的导流排槽的导流作用,进一步加速,进而在内湖水系的下半部分水体形成“s”形的整体单向流动,促进内湖水系的整体水体流动,避免仅仅是上层水体的流动交换,进而提高水体交换效率。

如图7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任一导流管的进水端管的最大直径为1/2a2,任一导流管的管本体的最大直径为1/3a2;任一促流排管的长度小于10m;相邻两个促流排管之间的间隔至少为30m。在实际应用中,任一导流管的规格与水体的水位上限值有直接关系,避免设置多大过多,影响景观美观。

一个优选方案中,任一长条形开口槽体的横切面的最大直径为1/4a2。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设置的外侧围堤的底部和内侧围堤的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5a1。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2.5km2,东西向尺度l<1km,在外海与全封闭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以及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2.5km2,东西向尺度1km≤l<4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两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2.5km2,东西向尺度l≥4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三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三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2.5km2<s≤4.5km2,东西向尺度l<1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2.5km2<s≤4.5km2,东西向尺度1km≤l<5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两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2.5km2<s≤4.5km2,东西向尺度l≥5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三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三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6km2,东西向尺度l<3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两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所述内湖水系面积s≥6km2,东西向尺度l≥3km,在外海与内湖水系的交汇处设置三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三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

在本方案中,根据内湖水系面积以及东西向尺度设置不同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组数,以合理促进水体交换效率。且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对应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设置;且至少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以及至少一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应设置于不同位置,以促进整体水体的有效交换。

实施例1

内湖水系面积3.7km2,东西向尺度4.8km。

采用本发明方法,东西向尺度方向上设置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两组对应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在水动力作用下19天后,内湖水系中间段水系水体交换率基本在90%以上;

对照方案为,在两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或者两组对应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位置设置为自由流动进出水口;

在水动力作用下60天后,内湖水系的中间段水系水体交换率不足10%。

实施例2

内湖水系面积1.3km2,东西向尺度7.8km。

采用本发明方法,东西向尺度方向上设置三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三组对应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在水动力作用下30天后,内湖水系中间段水系水体交换率基本在90%以上;

对照方案为,在三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或排水阀门位置设置为自由流动进出水口;

在水动力作用下60天后,内湖水系的中间段水系水体交换率不足40%。

实施例3

内湖水系面积0.03km2,东西向尺度0.4km,南北向最大尺度0.16km。

采用本发明方法,东西向尺度方向上设置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和一组对应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在水动力作用下15天后,内湖水系中间段水系水体交换率基本在90%以上;

对照方案为,在一组引水闸门或引水阀门或者一组对应的排水闸门或排水阀门位置设置为自由流动进出水口;

在水动力作用下30天后,内湖水系的中间段水系水体交换率约68%。

综上,本发明方法可以较大程度提升内湖水体交换效率,尤其对于面积较大,长度跨度较大的水系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