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7340发布日期:2020-03-03 03:58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排水弯管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排水弯管。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排水构造、淋浴房的排水构造、洗衣机用防水底座(日文:洗濯機用防水パン)的排水构造。在该排水构造中,将淋浴的地板面配置于比排水弯管的上端低的位置。由此,能够实现淋浴的低地板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96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谋求更进一步的低地板化的情况下,考虑应用管道的直径与以往的坡度管道相比较小的虹吸排水管,但即使将以往的构造的排水弯管应用于虹吸排水管,为了在排水弯管内积存水封,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高度,需要与该高度相应地确保地板下空间。因此,难以实现进一步的低地板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低地板化的排水弯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水弯管具有:弯管主体部,其为大致管状,设于在用水器具的底部设置的排水部的下游侧,具有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和自该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的下端向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以及凸部,其设于所述弯管主体部内的上壁,该凸部以其顶端部与其他部位相比靠近所述弯管主体部的底壁的方式朝向下方侧突出。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水弯管,排水弯管具有弯管主体部及凸部。弯管主体部设为如下结构,即,该弯管主体部形成为大致管状,设于在用水器具的底部设置的排水部的下游侧,且具有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和自该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的下端向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凸部设于弯管主体部内的上壁,并且凸部以其顶端部与其他部位相比靠近弯管主体部的底壁的方式朝向下方侧突出。因而,对于排水弯管,与凸部向下方侧突出的量相应地,在内部积存的水封不易被破坏。也就是说,能够利用排水弯管自身的简单的形状,预先在排水弯管的内部有效地积存水封,因此,能够简化排水弯管的构造,能够减少设置排水弯管所需的空间。此外,凸部以靠近底壁的方式突出。也就是说,抑制弯管主体部的底壁向下方侧突出。因而,能够控制弯管主体自身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减少设置所需的地板下空间。

技术方案2的排水弯管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水弯管的基础上,具有溢流部,该溢流部设于所述弯管主体部内的底壁的比所述凸部靠下游侧的部位,该溢流部以其顶端部与其他部位相比靠近所述弯管主体部的上壁的方式朝向上方侧突出,且位于高于所述凸部的顶端部的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水弯管,溢流部设于弯管主体部内的底壁的比凸部靠下游侧的部位,并且溢流部以其顶端部与其他部位相比靠近弯管主体部的上壁的方式朝向上方侧突出,位于高于凸部的顶端部的位置。因而,排水弯管能够预先在位于比溢流部靠下方侧的位置的部位积存水封,并且,与凸部向下方侧突出的量相应地,水封不易被破坏。也就是说,能够利用排水弯管自身的简单的形状,预先在排水弯管的内部有效地积存水封,因此,能够简化排水弯管的构造,能够减少设置排水弯管所需的空间。此外,溢流部以靠近上壁的方式突出。也就是说,抑制弯管主体部的上壁向上方侧突出。因而,能够控制弯管主体自身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设置所需的地板下空间。

技术方案3所述的排水弯管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水弯管的基础上,在所述弯管主体部内的所述凸部与所述溢流部之间设有相对于所述弯管主体部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的底壁向斜上方侧延伸设置的倾斜部。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排水弯管,在弯管主体部内的凸部与溢流部之间设有相对于弯管主体部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的底壁向斜上方延伸设置的倾斜部,因此,也包含该倾斜部在内地形成在内部积存水封的水封积存处。由此,能够在不使排水弯管大型化的情况下确保水封量,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设置排水弯管所需的空间。

技术方案4所述的排水弯管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排水弯管的基础上,在所述弯管主体部中,所述溢流部的顶端部与所述弯管主体部的上壁之间的流路的宽度形成得比所述排水部的宽度大。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排水弯管,弯管主体部中的溢流部的顶端部与上壁之间的流路的宽度形成得比排水部的宽度大,由此,在设有溢流部的部位也能够确保流量。因而,能够顺利地进行排水。

技术方案5所述的排水弯管在技术方案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弯管的基础上,在所述弯管主体部的比所述溢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大致水平地连接有通气管。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排水弯管,在弯管主体部的比溢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连接有通气管,因此,通气管在距水封积存处较远的位置连接于排水弯管。也就是说,能够在地板下空间中的具有水封积存处的地方以外的、空间有富余的地方将通气管连接于排水弯管。此外,通气管大致水平地连接,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地板下空间的高度。

技术方案6所述的排水弯管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弯管的基础上,在所述弯管主体部中,所述凸部的顶端部与所述弯管主体部的底壁之间的流路的宽度形成得比所述排水部的宽度大。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排水弯管,弯管主体部中的凸部的顶端部与底壁之间的流路的宽度形成得比排水部的宽度大,由此,在设有凸部的部位也能够确保流量。因而,能够顺利地进行排水。

技术方案7所述的排水弯管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弯管的基础上,所述凸部形成为向下方侧的突出量随着自所述弯管主体部中的上游侧去向下游侧而逐渐变大。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排水弯管,凸部设定为向下方侧的突出量随着自弯管主体部中的上游侧去向下游侧而逐渐变大,因此,能够在排水流动时顺畅地向凸部的顶端部引导与凸部碰撞的排水。也就是说,能够抑制排水时的阻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弯管,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低地板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虹吸排水系统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中自浴缸排水时的初始阶段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产生虹吸力后的排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中自淋浴排水的排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第1排水弯管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第1排水弯管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中浴缸的裙边可装卸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第1排水弯管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第1排水弯管的俯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参考例1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参考例2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第1排水弯管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第1排水弯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浴缸(用水器具);12、淋浴(用水器具);18、第1旁路管(通气管);21、第1排水弯管(排水弯管);21b、弯管主体部;21ba、上壁;21bb、底壁;21cb、向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21cc、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21d、第2流路部(倾斜部);22、第2排水弯管;23、下侧突出部(凸部);23a、顶端部;27、上侧突出部(溢流部);27a、顶端部;41、排水部;64、突出部;132ed、第1弯管壁(溢流部);132cd、第2弯管壁(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虹吸排水系统10具有排水立管14和排水构造16。

排水立管14贯穿建筑物15的楼板24的贯通孔25。在该排水立管14设有连结后述的竖管31b、32b的排水接头28,构成为使来自上部的排水立管14的排水和来自后述的浴缸11、淋浴12等用水器具的排水合流。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管道构造,对于管接头等、各管道、各管道的连接部分的结构及管道的方向等,进行了适当省略及简化来进行表示。

(排水构造)

排水构造16具有作为用水器具的一例的浴缸11、作为用水器具的一例的淋浴12、作为排水弯管的第1排水弯管21、第2排水弯管22、作为通气管的第1旁路管18、第1虹吸排水管31和第2虹吸排水管32。

浴缸11是贮存水20来进行使用的第1用水器具的一例,其排水为贮水后进行排水的积流排水。淋浴12是第2用水器具的一例,其排水为没有贮水的连续排水。浴缸11与淋浴12空开间隙s地彼此相邻。浴缸11与淋浴12既可以如图示那样彼此一体,此外,也可以彼此独立。

第1排水弯管21和第2排水弯管22是用于防止汚臭、气体等的逆流的所谓的水封式弯管。第1排水弯管21设于浴缸11的排水部41。第2排水弯管22设于淋浴12的排水部42。

如图2所示,第1旁路管18是将作为第1排水弯管21的下游侧部位的一例的排水管51和作为第2排水弯管22的下游侧部位的一例的排水管52连接的管体。第1旁路管18设于浴缸11与淋浴12之间的间隙s(参照图1),并且设置为在通常使用时使用者看不到。通过将第1旁路管18设于间隙s,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另外,也可以将第1旁路管18设于浴室与建筑物的墙壁之间等(未图示)其他部位。

如图3所示,第1旁路管18中的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最上部18h位于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在此,“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指的是,比第1排水弯管21的顶面21a靠上方且是比第2排水弯管22的顶面22a靠上方。第1旁路管18例如形成为倒字母u状,具有第1排水弯管21侧的纵管部18a、第2排水弯管22侧的纵管部18b以及纵管部18a与纵管部18b的连接部18d。连接部18d例如沿水平方向延伸。最上部18h指的是该连接部18d中的管路的底面,该底面位于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在连接部18d中的管路的底面的高度不为恒定的情况下,最高的位置为最上部18h。另外,作为第1旁路管18的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举出了最上部18h,但也可以是,最上部18h以外的部位位于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

排水管51具有上横管部51a、纵管部51b和下横管部51c,该上横管部51a自第1排水弯管21沿横向延伸,并与第1旁路管18的纵管部18a合流,该纵管部51b自纵管部18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该下横管部51c自纵管部51b的下端沿横向延伸。同样,排水管52具有上横管部52a、纵管部52b和下横管部52c,该上横管部52a自第2排水弯管22沿横向延伸,并与第1旁路管18的纵管部18b合流,该纵管部52b自纵管部18b的下端向下方延伸,该下横管部52c自纵管部52b的下端沿横向延伸。另外,排水管51、5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分别自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排水的结构即可。

在第1旁路管18设有吸气阀30。该吸气阀30是用来使来自外部的空气向第1旁路管18通过,并且使排水和空气不自第1旁路管18向外部通过的部件。吸气阀30例如设于纵管部18a的延长部18c的上端。若包含该延长部18c在内的话,则可以说第1旁路管18形成为使字母h翻转了的镜像文字的形状。若自相反侧观察第1旁路管18的话,则第1旁路管18为字母h形。另外,吸气阀30也可以设于第1旁路管18中的连接部18d。此外,也可以将延长部18c及吸气阀30设于纵管部18b的上方。

期望的是,第1旁路管18中的管路的最上部18h的高度位置与贮存于浴缸11中的水20的标准的水头h的高度位置相同或者为高于该水头h的高度位置的位置。水头h的基准例如为浴缸11的底。标准的水头h是指,相当于在人入浴时贮存于浴缸11内的热水的量,例如相当于人在浴缸11内坐下时不会自浴缸11溢出来的程度的热水的量。最上部18h是不会在第1旁路管18中的纵管部18a、18b之间产生溢流的最大的高度,相当于连接部18d的底面的高度。

在图2中,第1虹吸排水管31连接于第1排水弯管21及第1旁路管18的下游侧。此外,第2虹吸排水管32连接于第2排水弯管22及第1旁路管18的下游侧。

具体而言,第1虹吸排水管31连接于排水管51的下横管部51c的末端。此外,在图1中,第1虹吸排水管31具有使排水向横向流动的横引管31a和连接于排水立管14并使来自横引管31a的排水向下方流动的竖管31b。此外,第2虹吸排水管32具有使排水向横向流动的横引管32a和连接于排水立管14并使来自横引管32a的排水向下方流动的竖管32b。竖管31b的下端、竖管32b的下端连接于排水接头28。另外,第1虹吸排水管31与第2虹吸排水管32并列地配置在第2虹吸排水管32的里侧。

如图6所示,第1排水弯管21具有设于排水部41的下游侧并且形成为管状的弯管主体部21b。弯管主体部21b具有第1流路部21c、作为倾斜部的第2流路部21d、第3流路部21e和第4流路部21f。第1流路部21c设于与排水部41相对应的位置即排水部41的下方侧,并且,包含自排水部41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21cc和自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21cc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也就是说,弯管主体部21b在设于与排水部41相对应的位置即排水部41的下方侧并且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流路的中途向水平方向折弯。第1流路部21c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置于楼板24(参照图1)上。也就是说,第1流路部21c设为自第1排水弯管21中的浴缸11侧的端部21ca到水平地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与第2流路部21d的交界b1之间的范围。

第2流路部21d与第1流路部21c相邻接地设于第1流路部21c的下游侧,相对于第1流路部21c的下游侧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向斜上方延伸设置。也就是说,第2流路部21d设为自交界b1到第2流路部21d与第3流路部21e的交界b2之间的范围。

第3流路部21e与第2流路部21d相邻接地设于第2流路部21d的下游侧,自第2流路部21d的下游侧端部朝向斜下方侧即朝向楼板24侧延伸设置。也就是说,第3流路部21e设为自交界b2到第3流路部21e与第4流路部21f的交界b3的范围。

第4流路部21f与第3流路部21e相邻接地设于第3流路部21e的下游侧,自第3流路部21e的下游侧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置于楼板24(参照图1)上。也就是说,第4流路部21f设为自交界b3到连接有第1虹吸排水管31的端部的范围。此外,第2流路部21d的下端与第4流路部21f设为相同的高度,分别置于楼板24上。换言之,第1排水弯管21设为一体设有排水管51的结构。另外,第2流路部21d的下端与第4流路部21f设为相同的高度,但并不限于此,在第2流路部21d的下端与第4流路部21f设为不同的高度的情况下,只要至少第4流路部21f置于楼板24上即可。

第1排水弯管21的浴缸11侧的开口的上方侧(上游侧)相对于下方侧(下游侧)扩径。换言之,第1排水弯管21的浴缸11侧的开口相对于该开口以外的部位向径向外侧伸出。

在弯管主体部21b内设有作为凸部的下侧突出部23。具体而言,下侧突出部21由第1流路部21c的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21cc的侧壁及水平地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的上壁21ba侧形成,并且,下侧突出部23以其顶端部23a靠近弯管主体部21b的第1流路部21c中的底壁21bb的方式沿着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21cc的侧壁向下方侧突出。也就是说,顶端部23a与底壁21bb相面对。另一方面,第1流路部21c中的底壁21bb水平地延伸设置,因此,换言之,设有下侧突出部23的部位处的流路的高度低于其他部位处的流路的高度。

在第1排水弯管21中的下侧突出部23的下游侧设有作为溢流部的上侧突出部27。上侧突出部27设于弯管主体部21b的底壁21bb中的第2流路部21d与第3流路部21e的交界b2,上侧突出部27以其顶端部27a靠近上壁21ba的方式朝向上方侧突出,且位于高于下侧突出部23的顶端部23a的场所。也就是说,顶端部27a与上壁21ba相面对。另一方面,第2流路部21d中的与上侧突出部27相对应的部位的上壁21ba水平地延伸设置,因此,换言之,设有上侧突出部27的部位处的流路的高度高于其他部位处的流路的高度。

此外,上侧突出部27设于相对于第1流路部21c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向斜上方侧延伸设置的第2流路部21d的底壁21bb中的顶点。换言之,在下侧突出部23与上侧突出部27之间设有相对于第1流路部21c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中的底壁21bb向斜上方侧延伸设置的作为倾斜部的第2流路部21d。在该弯管主体部21b的第1流路部21c与第2流路部21d中的低于上侧突出部27的部位形成水封积存处21g。另外,下侧突出部23及上侧突出部27各自的突出量设定为能够确保所需的水封的量的程度。

如图7所示,在第1排水弯管21中的与下侧突出部23和上侧突出部27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形成有扩宽部29。该扩宽部29为俯视时向第1排水弯管21的径向外侧扩径的部位,下侧突出部23与底壁21bb之间的流路的宽度及上侧突出部27与上壁21ba(参照图6)之间的流路的宽度形成得比排水部41(参照图6)的宽度(直径)大。另外,优选的是,下侧突出部23与底壁21bb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及上侧突出部27与上壁21ba(参照图6)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与排水部41(参照图6)的截面积相同或者大于排水部41(参照图6)的截面积。

如图6所示,第1旁路管18水平地连接于弯管主体部21b的第3流路部21e中的比水封积存处21g靠上方的部位。具体而言,第1旁路管18以自第3流路部21e的上方侧朝向第1排水弯管21的下游侧水平地延伸设置的状态连接。

如图8所示,在排水构造16中,也可以构成为,构成淋浴12的浴缸11侧的侧面的裙边40可装卸。在该情况下,通过卸下裙边40,能够容易地对排水构造16进行维护。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3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16中,来自浴缸11的排水为贮水后进行排水的积流排水,因此,与来自淋浴12的排水相比较,许多排水一下子排出。来自浴缸11的排水经由第1排水弯管21从排水管51的上横管部51a、纵管部51b、下横管部51c通过,向第1虹吸排水管31流去(箭头a方向)。在第1虹吸排水管31中产生虹吸力之前,剩余的排水流入第1旁路管18(箭头b方向)。第1旁路管18内的空气随着排水的流入被向第2排水弯管22侧挤出(箭头c方向)。

第1旁路管18形成为倒字母u状,管路的最上部18h位于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因此,流入第1旁路管18的排水不易流向第2排水弯管22侧。尤其是在第1旁路管18中的管路的最上部18h的高度位置与贮存于浴缸11中的水的标准的水头h的高度位置相同的情况下,不易产生自纵管部18a向纵管部18b的溢流。另外,也可以产生不会破坏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的程度的溢流。

在图4中,当在第1虹吸排水管31产生虹吸力时,来自浴缸11的排水及流入第1旁路管18的排水经由第1虹吸排水管31被迅速地排出(箭头a方向),浴缸11的水位下降(箭头d方向)。此时,自吸气阀30向第1旁路管18引入外部空气(箭头e方向),因此,抑制负压作用于第2排水弯管22侧。因此,不会破坏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

如此,根据排水构造16,即使不使用以往那样的临时贮存槽,也能够抑制来自浴缸11的积流排水向淋浴12溢出。

另一方面,在图5中,来自淋浴12的排水为没有贮水的连续排水。来自淋浴12的排水经由第2排水弯管22从排水管52的上横管部52a、纵管部52b、下横管部52c通过,向第2虹吸排水管32流去(箭头f方向)。第1旁路管18中的管路内的空气经由第1旁路管18被向第1排水弯管21侧挤出(箭头g方向),因此,自淋浴12顺利地进行排水。在连续排水的情况下几乎没有水头,因此,排水不会流入第1旁路管18的纵管部18b。当在第2虹吸排水管32产生虹吸力时,来自淋浴12的排水经由第2虹吸排水管32被迅速地排出(箭头f方向)。此时,如果是仅来自淋浴12的排水,则几乎不会在第1旁路管18产生负压,而在与浴缸11同时进行排水时等在第1旁路管18产生了负压的情况下,由于自吸气阀30引入外部空气,因此不会破坏第1排水弯管21的水封和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

在图1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虹吸排水系统10中,能够使来自浴缸11的排水经由第1虹吸排水管31所具有的横引管31a及竖管31b流向排水立管14。此外,在该虹吸排水系统10中,能够使来自淋浴12的排水经由第2虹吸排水管32所具有的横引管32a及竖管32b流向排水立管14。

如图6所示,第1排水弯管21具有弯管主体部21b、下侧突出部23及上侧突出部27。弯管主体部21b设为如下结构,即,该弯管主体部21b形成为大致管状,设于在浴缸11的底部设置的排水部41的下游侧,且具有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21cc和自该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21cc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下侧突出部23设于弯管主体部21b内的上壁21ba,并且下侧突出部23以其顶端部23a与其他部位相比靠近弯管主体部21b的底壁21bb的方式朝向下方侧突出。上侧突出部27设于弯管主体部21b内的底壁21bb的比下侧突出部23靠下游侧的部位,并且上侧突出部27以其顶端部27a与其他部位相比靠近弯管主体部21b的上壁21ba的方式朝向上方侧突出,位于高于下侧突出部23的顶端部23a的位置。因而,第1排水弯管21能够预先在位于比上侧突出部27靠下方侧的位置的部位积存水封,并且,与下侧突出部23向下方侧突出的量相应地,水封不易被破坏。也就是说,能够利用第1排水弯管21自身的简单的形状,预先在第1排水弯管21的内部有效地积存水封,因此,能够简化第1排水弯管21的构造,能够减少设置第1排水弯管21所需的空间。此外,下侧突出部23以靠近底壁21bb的方式突出。也就是说,抑制弯管主体部21b的底壁21bb向下方侧突出。并且,上侧突出部27以靠近上壁21ba的方式突出。也就是说,抑制弯管主体部21b的上壁21ba向上方侧突出。因而,能够控制弯管主体部21b自身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减少设置所需的地板下空间。由此,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低地板化。

此外,在弯管主体部21b内的下侧突出部23与上侧突出部27之间设有相对于弯管主体部21b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中的底壁21bb向斜上方延伸设置的第2流路部21d,因此,也包含该第2流路部21d在内地形成在内部积存水封的水封积存处21g。由此,能够在不使第1排水弯管21大型化的情况下确保水封量,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设置第1排水弯管21所需的空间。

并且,弯管主体部21b内的下侧突出部23的顶端部23a与底壁21bb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形成为与排水部41的截面积相同或者大于排水部41的截面积,由此,在设有下侧突出部23的部位也能够确保流量,从这一点来看更加优选。因而,能够顺利地进行排水。

并且,弯管主体部21b内的上侧突出部27的顶端部27a与上壁21ba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形成为与排水部41的截面积相同或者大于排水部41的截面积,由此,在设有上侧突出部27的部位也能够确保流量,从这一点来看更加优选。因而,能够顺利地进行排水。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16及虹吸排水系统10,无需以往那样的临时贮存槽,因此,能够使进行积流排水的浴缸11等的设置场所更进一步低地板化。

另外,上述的下侧突出部23应用于第1排水弯管21,但并不限于此,第2排水弯管22也可以设为与第1排水弯管21相同的结构。

此外,在第1排水弯管21设有上侧突出部27,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设置上侧突出部27而仅设有下侧突出部23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60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形成有设于第1排水弯管62的弯管主体部62a内部的作为凸部的突出部64,该突出部64形成为向下方侧的突出量随着自第1排水弯管62的上游侧去向下游侧而逐渐变大。即,突出部64由第1流路部21c的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21cc的侧壁及水平地延伸设置的部位21cb的上壁21ba形成,并且具有向底壁21bb侧的突出量随着自第1排水弯管62的上游侧去向下游侧而变大的弯曲面64a。

如图10所示,在第1排水弯管62中的突出部64与上侧突出部27之间的部位形成有扩宽部65。该扩宽部65为俯视时在突出部64与上侧突出部27之间大致恒定地向第1排水弯管62的径向外侧扩径的部位,突出部64与底壁21bb之间的流路的宽度及上侧突出部27与上壁21ba之间的流路的宽度形成得比排水部41(参照图9)的宽度(直径)大。另外,优选的是,突出部64与底壁21bb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及上侧突出部27与上壁21ba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与排水部41(参照图9)的截面积相同或者大于排水部41(参照图9)的截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结构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突出部64设定为其突出量随着自第1排水弯管62中的上游侧去向下游侧而逐渐变大,因此,能够在排水流动时顺畅地向突出部64的顶端部64b引导与突出部64碰撞的排水。也就是说,能够抑制排水时的阻力。

此外,扩宽部65形成为俯视时在突出部64与上侧突出部27之间大致恒定地向第1排水弯管62的径向外侧扩径,因此,能够增加第1排水弯管62内的水封的量。由此,能够使排水的流动顺畅。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3实施方式]

在图11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26在第1排水弯管21的下游侧部位及第2排水弯管22的下游侧部位中的至少一者例如这两者具有辅助腔室71、72。辅助腔室71设于第1排水弯管21的下游侧部位。辅助腔室72设于第2排水弯管22的下游侧部位。

辅助腔室71、72例如是分别设于排水管51、52的大径部(内径扩大部)。辅助腔室71、72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以往的临时贮存槽小,设为能够配置于配置第1排水弯管21、第2排水弯管22及排水管51、52所需的空间内的大小。因而,不会为了设置辅助腔室71、72而额外需要地板下空间。

在图示的例子中,辅助腔室71、72均配置于第1旁路管18的上游侧,但也可以是,辅助腔室71、72中的任一者或者辅助腔室71、72这两者配置于第1旁路管18的下游侧。

在该排水构造26中,能够利用辅助腔室71、72接收超出了第1旁路管18的容量的剩余的排水。在淋浴12(图1)使用了自浴缸11(图1)汲上来的水的情况下,自淋浴12排出与通常情况相比大量的水。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辅助腔室71、72来接收排水,从而抑制来自淋浴12的排水滞留。此外,能够应对来自浴缸11的更大量的积流排水。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4实施方式]

在图12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36中,在第1旁路管18连接有作为吸气阀30(图2)的替代的通气管74。通气管74例如延伸至建筑物的屋外,其末端74a向大气开放。

在该排水构造36中,设有通气管74来替代吸气阀30(图2),因此,无需吸气阀30的配置空间。

在第1虹吸排水管31产生了虹吸力时,自通气管74向第1旁路管18引入外部空气,因此,不会破坏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在第2虹吸排水管32产生了虹吸力时,也自通气管74向第1旁路管18引入外部空气,因此,不会破坏第1排水弯管21的水封。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5实施方式]

在图13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46具有其他排水弯管83、84、虹吸排水管93、94、独立通气管103、104、集管80以及合流通气管90。

其他排水弯管83相对于作为其他用水器具的一例的洗衣机的排水部(未图示)设置。其他排水弯管84相对于作为其他用水器具的一例的洗漱台设置。其他排水弯管83、84是用于防止汚臭、气体等的逆流的所谓的水封式弯管。

在其他排水弯管83的下游侧连接有排水管113。虹吸排水管93连接于排水管113的下游侧。此外,在其他排水弯管84的下游侧连接有排水管114。虹吸排水管94连接于排水管114的下游侧。

独立通气管103的一端连接于其他排水弯管83的下游侧部位(排水管113)。此外,独立通气管104的一端连接于其他排水弯管84的下游侧部位(排水管114)。独立通气管103、10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集管80。

集管80是连接有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的管接头。合流通气管90连接于集管80并且向大气开放。具体而言,合流通气管90例如延伸至建筑物的屋外,其末端90a向大气开放。

在该排水构造46中,设有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来替代吸气阀30(图2),因此,无需吸气阀30的配置空间。此外,形成为使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集合于集管80,并经由合流通气管90向大气开放的结构。因而,无需使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分别延伸至屋外。由此,能够一并地进行吸气排气,并且与使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分别向大气开放地进行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参考例1]

在图14中,在本参考例的排水构造56中,在自第1排水弯管21延伸的排水管51的下游侧连接有第1虹吸排水管31。此外,在自第2排水弯管22延伸的排水管52的下游侧连接有第2虹吸排水管32。也就是说,自第1排水弯管21起的排水路径与自第2排水弯管22起的排水路径彼此独立。

因而,即使自第1排水弯管21进行积流排水,其排水也不会向第2排水弯管22侧流入。因此,能够抑制来自浴缸11的积流排水向淋浴12溢出。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参考例2]

在图15中,本参考例的排水构造66在参考例1的基础上还设有吸气阀111、112。在排水管51连接有向上方延伸的分支管121。吸气阀111设于该分支管121的上端。此外,在排水管52连接有向上方延伸的分支管122。此外,吸气阀112设于该分支管122的上端。吸气阀111、112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吸气阀30相同。

在本参考例中,与参考例1相同,即使自第1排水弯管21进行积流排水,其排水也不会向第2排水弯管22侧流入。因此,能够抑制来自浴缸11的积流排水向淋浴12溢出。

在排水管51追加了吸气阀111,因此,在自第1排水弯管21排水时,自吸气阀111引入外部空气。此外,在排水管52追加了吸气阀112,因此,在自第2排水弯管22排水时,自吸气阀112引入外部空气。因而,来自第1排水弯管21的排水及来自第2排水弯管22的排水均易于流动。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或参考例1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6实施方式]

在图16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86具有第2旁路管218。该第2旁路管218在比第1旁路管18的最上部低的位置将第1旁路管18中的第1排水弯管21侧和第1旁路管18中的第2排水弯管22侧连接起来。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第2排水弯管22的顶面22a低。此外,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排水管52的上横管部52a的底面52d高。

第2旁路管218例如沿横向延伸。另外,也可以是,第2旁路管218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弯曲。在像这样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的高度不为恒定的情况下,底面中最高的位置配置得比第2排水弯管22的顶面22a低,且比上横管部52a的底面52d高。

在第1旁路管18中的例如连接部18d设有第1止回阀19。第1止回阀19构成为,允许自第2排水弯管22侧向第1排水弯管21侧的流动,但不允许自第1排水弯管21侧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另外,第1止回阀19的位置不限于连接部18d,也可以是,例如设于纵管部18b。此外,第1止回阀19也可以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自第1排水弯管21侧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的结构。

在第2旁路管218设有第2止回阀219。第2止回阀219构成为,允许自第2排水弯管22侧向第1排水弯管21侧的流动,但不允许自第1排水弯管21侧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另外,第2止回阀219也可以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自第1排水弯管21侧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的结构。

即使在来自淋浴12的排水无法完全进入第2排水弯管22而成为满水这样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剩余的排水也经由第2旁路管218从排水管51的纵管部51b、下横通管51c通过向第1虹吸排水管31(图1)流去(箭头h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排水管52的上横管部52a的底面52d高。因而,来自淋浴12的排水不会经常流向第2旁路管218,第2虹吸排水管32能迅速成为满流,因此,不会导致虹吸启动延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第2排水弯管22的顶面22a低。因而,在排水要自第2排水弯管22溢出的情况下排水流向第2旁路管218,因此,能够抑制排水自第2排水弯管22溢出。

并且,在第2旁路管218设有第2止回阀219,因此,抑制自第1排水弯管21侧经由第2旁路管218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此外,在第1旁路管18的连接部18d设有第1止回阀19,因此,在自浴缸11排水时,更加不易产生自第1排水弯管21侧经由第1旁路管18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即自纵管部18a向纵管部18b的溢流。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7实施方式]

在图17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76形成为省略了第6实施方式中的第1旁路管18的第1止回阀19的结构。在第1旁路管18中,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叙述的那样,通过适当地对最上部18h的高度进行设定,从而能够不在第1旁路管18中的纵管部18a、18b之间产生溢流。因而,通过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省略第1止回阀19,能够简化结构,实现低成本化。

[第8实施方式]

在图18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130具有第1排水弯管132。第1排水弯管132具有设于排水部41的下游侧并且形成为管状的弯管主体部132a。弯管主体部132a具有第1流路部132c、第2流路部132d、第3流路部132e和第4流路部132f。第1流路部132c在与排水部41相对应的位置即排水部41的下方侧向下方侧延伸设置,并且,在中途向水平方向折弯。具体而言,第1流路部132c由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132cc和自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132cc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cb构成,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cb置于楼板24(参照图1)上。也就是说,第1流路部132c设为自第1排水弯管132中的浴缸11侧的端部132ca到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cb与第2流路部132d的交界b1之间的范围。

第2流路部132d与第1流路部132c相邻接地设于第1流路部132c的下游侧,相对于第1流路部132c的下游侧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cb)向斜上方延伸设置。也就是说,第2流路部132d设为自交界b1到向斜上方延伸设置的部位与第3流路部132e的向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的交界b2之间的范围。

第3流路部132e与第2流路部132d相邻接地设于第2流路部132d的下游侧,具有部位132eb和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ea,该部位132eb相对于自第2流路部132d的下游侧端部延伸设置的第3流路部132e中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ea向斜下方侧延伸设置。第3流路部132e中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ea自与第2流路部132d的交界b2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相对于楼板24(参照图1)隔有间隔。第3流路部132e中的向斜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132eb自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ea朝向斜下方侧即朝向楼板24侧延伸设置。也就是说,第3流路部132e设为自交界b2到向斜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132eb与第4流路部132f的交界b3的范围。

第4流路部132f与第3流路部132e相邻接地设于第3流路部132e的下游侧,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置于楼板24(参照图1)上。也就是说,第4流路部132f设为自交界b3到连接有第1虹吸排水管31的端部的范围。此外,第2流路部132d的下端与第4流路部132f设为相同的高度,分别置于楼板24上。换言之,第1排水弯管132设为一体设有排水管51的结构。另外,第2流路部132d的下端与第4流路部132f设为相同的高度,但并不限于此,在第2流路部132d的下端与第4流路部132f设为不同的高度的情况下,只要至少第4流路部132f置于楼板24上即可。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1排水弯管132局部具有朝向上方侧的凸部134。在该凸部134内的第1流路部132c侧形成水封积存处136。

第1排水弯管132中的第1流路部132c的浴缸11侧的开口的上方侧(上游侧)相对于下方侧(下游侧)扩径。换言之,第1排水弯管132的浴缸11侧的开口相对于该开口以外的部位向径向外侧伸出。

在第1排水弯管132的凸部134中的位于底壁132bb的向上方延伸设置的部位即第2流路部132d的顶点的、第3流路部132e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ea处的底壁132bb形成有作为溢流部的第1弯管壁132ed。该第1弯管壁132ed以自上游侧去向下游侧的方向为板厚方向,并且在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132ea内朝向上方侧突出。

另一方面,在第1排水弯管132的上壁132b的比第1弯管壁132ed靠上游侧的部位形成有作为凸部的第2弯管壁132cd。该第2弯管壁132cd以自上游侧去向下游侧的方向为板厚方向,并且自上部朝向下方侧突出。另外,第1弯管壁132ed及第2弯管壁132cd各自的突出量设定为能够确保所需的水封的量的程度。

第1旁路管18连接于第1排水弯管132的凸部134中的比水封积存处136靠上方的部位。具体而言,在第1排水弯管132的凸部134中的、第3流路部132e的向斜下方侧延伸设置的部位132eb的上方侧大致水平地连接有第1旁路管18。该第1旁路管18以随着远离第1排水弯管132而变高的方式缓缓地倾斜,这样的结构从进行排水这一观点来看更加优选。第1旁路管18从淋浴12与楼板24(参照图1)之间穿过向间隙s(参照图1)配设。

此外,第1排水弯管132的直径设定为比通常的排水管51的直径大,对此并未图示,因此,能够使形成有第2弯管壁132cd的部位处的流路的面积和形成有第1弯管壁132ed的部位处的流路的面积比通常粗细的管道中的流路的面积大。由此,能够抑制堵塞。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结构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9实施方式]

在图19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140设为第8实施方式中的连接于第1排水弯管132的凸部134的第1旁路管18与贯穿壁部12a的第4流路部132f垂直地连接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结构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通过将第1旁路管18设于壁部12a内,能够更进一步地实现低地板化。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用水器具的一例举出了浴缸11,但用水器具也可以是洗衣机等排水为积流排水的器具。此外,作为另一用水器具的一例举出了淋浴12,但另一用水器具也可以是洗漱台、厨房、餐具清洗机等排水为连续排水的器具。

在第1旁路管18设有吸气阀30,但是,如果不会破坏第1排水弯管21、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则也可以省略吸气阀3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