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82889发布日期:2020-01-14 17:3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上面板堆石坝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施工新技术在水布垭等几个大型面板堆石坝的应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以其施工简便,造价低,工期短等优势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新技术的采用大大降低并减少了,上游坡面施工的干扰,但是,大坝坝体填筑参数的选择依然是大坝防渗的关键,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一期防护面板混凝土的施工,而防护面板混凝土的施工高差更大,斜坡更长,将对面板混凝土施工及下部趾板工作面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我们提供一种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如今大坝防护面板混凝土的施工高差更大,斜坡更长,将对面板混凝土施工及下部趾板工作面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测量大坝顶部尺寸、建立混凝土模板、扎钢筋骨架、安装支撑钢筋架、组装连接筋、摆放竹跳板、浇注混凝土、振捣混凝土以及安装插筋,具体步骤包括:

s1测量大坝顶部尺寸:通过测量尺测量大坝填筑顶部的尺寸,确定防护面板施工填筑的层厚以及防护面板的尺寸;

s2建立混凝土模板:根据s1测量的尺寸以及防护面板的尺寸,通过模板组装围成浇注防护面板的基础外壳;

s3扎钢筋骨架:在防护面板的基础外壳内建立钢筋骨架;

s4安装支撑钢筋架:在防护面板的钢筋骨架上搭建若干排与水平地面垂直的支撑钢筋架;

s5组装连接筋:每排支撑钢筋架上安装有若干组均匀等距呈线性排列的连接筋;

s6摆放竹跳板:将竹跳板依次横向放置于支撑钢筋架上,并通过铁丝捆绑于支撑钢筋架上;

s7浇注混凝土:向防护面板的混凝土模板内浇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与防护面板的顶面齐平;

s8振捣混凝土:通过振捣机将混凝土捣实,通过整平机或人工对坝面进行整平;

s9安装插筋:在混凝土整平5-10min内在每个连接筋与钢筋骨架的交叉处安装一根插筋,插筋与竹跳板平行,待混凝土成型后,取下模板。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钢筋架采用三道与防护面板顶面平行的连接钢筋以及若干组均匀等距呈线性排列且与连接钢筋垂直的纵向筋组装而成,且纵向筋与连接钢筋的交叉处通过焊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筋的数量与纵向筋的数量相等,且连接筋连接于纵向筋的中心处,且交接处焊接,连接筋远离纵向筋的一端部与防护面板的钢筋骨架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中的水泥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采用粗、中砂,细度模数大于2.5,粗沙采用耐久的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大于15mm。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筋的直径为水平间距为2m。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钢筋架上的钢筋直径为长度为1.5m,水平间距2m,纵向筋插入混凝土的部分为0.3m,外露部分为1.2m。

作为优选,所述插筋的直径为长度为0.3m,水平间距为2m,插筋插入混凝土的部分为0.1m,外露部分为0.2m。

作为优选,所述竹跳板的尺寸为3m*1.2m*0.2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通过设置的竹跳板进行安全防护,提高安全度,通过设置的支撑钢筋架可以提高竹跳板的安装强度,设置的连接筋可以提高支撑钢筋架的安装强度,多个加强钢筋的配合,提高竹跳板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竹跳板安全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浇注混凝土后的防护面板施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浇注混凝土前的防护面板施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浇防护面板侧面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测量大坝顶部尺寸、建立混凝土模板、扎钢筋骨架、安装支撑钢筋架、组装连接筋、摆放竹跳板、浇注混凝土、振捣混凝土以及安装插筋,具体步骤包括:

s1测量大坝顶部尺寸:通过测量尺测量大坝填筑顶部的尺寸,确定防护面板施工填筑的层厚以及防护面板的尺寸;

s2建立混凝土模板:根据s1测量的尺寸以及防护面板的尺寸,通过模板组装围成浇注防护面板的基础外壳;

s3扎钢筋骨架:在防护面板的基础外壳内建立钢筋骨架;

s4安装支撑钢筋架:在防护面板的钢筋骨架上搭建若干排与水平地面垂直的支撑钢筋架;

s5组装连接筋:每排支撑钢筋架上安装有若干组均匀等距呈线性排列的连接筋;

s6摆放竹跳板:将竹跳板依次横向放置于支撑钢筋架上,并通过铁丝捆绑于支撑钢筋架上;

s7浇注混凝土:向防护面板的混凝土模板内浇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与防护面板的顶面齐平;

s8振捣混凝土:通过振捣机将混凝土捣实,通过整平机或人工对坝面进行整平;

s9安装插筋:在混凝土整平5-10min内在每个连接筋与钢筋骨架的交叉处安装一根插筋,插筋与竹跳板平行,待混凝土成型后,取下模板。

进一步的,支撑钢筋架采用三道与防护面板顶面平行的连接钢筋以及若干组均匀等距呈线性排列且与连接钢筋垂直的纵向筋组装而成,对竹跳板进行限位,增加竹跳板安装的强度,且纵向筋与连接钢筋的交叉处通过焊接固定,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的,连接筋的数量与纵向筋的数量相等,且连接筋连接于纵向筋的中心处,且交接处焊接,连接筋远离纵向筋的一端部与防护面板的钢筋骨架焊接,通过设置的连接筋使得支撑架安装更加牢固,支撑强度更高。

值得注意的,混凝土中的水泥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采用粗、中砂,细度模数大于2.5,粗沙采用耐久的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大于15mm,使得混凝土成型速度快。

本实施例中连接筋的直径为水平间距为2m。支撑钢筋架上的钢筋直径为长度为1.5m,水平间距2m,纵向筋插入混凝土的部分为0.3m,外露部分为1.2m。插筋的直径为长度为0.3m,水平间距为2m,插筋插入混凝土的部分为0.1m,外露部分为0.2m。竹跳板的尺寸为3m*1.2m*0.2m。

本实施例的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通过设置的竹跳板进行安全防护,提高安全度,通过设置的支撑钢筋架可以提高竹跳板的安装强度,设置的连接筋可以提高支撑钢筋架的安装强度,多个加强钢筋的配合,提高竹跳板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竹跳板安全防护性能。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钢筋在坝顶钢筋加工场按要求尺寸切割完成后,由人工配合面板施工的运料车运输至施工部位,如图2所示,在el.1555m高程利用防滑面板顶部的预留钢筋,焊接l=2m钢筋,钢筋在面板体型钢筋以上1.5m,水平间距2m,并用l=1m的斜拉筋使钢筋与面板体型筋进行固定;完成后再焊接三道连接钢筋,间距为0.3m,形成“钢筋网”;钢筋设置完成后,在上面铺设竹跳板,并用铁丝将竹跳板与钢筋进行绑扎固定;如图1所示,当每块的防护面板混凝土浇筑到el.1558m高程后,在混凝土终凝前沿铅垂方向插进l=1.5m钢筋,钢筋入混凝土0.3m,外露1.2m,水平间距2m布置,为主钢筋;并在上部预埋l=0.3m钢筋入混凝土0.1m,外露0.2m的插筋,最后用的斜拉筋与主钢筋焊接;如图3所示,完成后再焊接三道连接钢筋,间距为0.3m,形成“钢筋网”;钢筋设置完成后,在上面铺设竹跳板,并用铁丝将竹跳板与钢筋进行绑扎固定。

在大坝面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将设置面板上的安全防护进行人工拆除作业,将多余钢筋进行割除,割除位置采用环氧砂浆进行抹平,最后将拆除后的材料人工搬运至自卸车上,运至生产营地。

此外,施工安全措施:

1、对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班组及有关人员应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焊工的劳动保护,防止发生烧伤,触电,火灾以及烧坏焊接设备等事故;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严格按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在高边坡危岩地段施工时应设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安全,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3、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完备,安全警示标志和信号装置齐全。严格现场用电管理,机电设备由专职工种人员操作管理,认真遵守用电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使用导线,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压不高于24v,漏水地段使用防水灯罩。防止超负荷运转,所有机电设备都良好接地,并安装触电保护装置;

4、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服从安全管理员的指挥,在施工中切实做到不伤及他人,不伤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本发明的大坝填筑顶部防护面板的施工方法通过设置的竹跳板进行安全防护,提高安全度,通过设置的支撑钢筋架可以提高竹跳板的安装强度,设置的连接筋可以提高支撑钢筋架的安装强度,多个加强钢筋的配合,提高竹跳板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竹跳板安全防护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