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89110发布日期:2020-05-19 22:5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地下室的平面尺度、深度均越来越大。新浇混凝土梁板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混凝土梁板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为了减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水化热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地下室的水平梁板上会设置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在主楼结顶后方可封闭,伸缩后浇带需要在混凝土浇筑2个月后方可封闭。

逆作基坑围护系统中的水平支撑结构,一般由地下室水平梁板和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组成,其中,地下室水平梁板位于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内,用于支撑和传递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承受的水土压力。由于地下室水平梁板需要承担水土压力,但后浇带将水平梁板分隔成若干独立区块,使得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传递过来的水土压力难以有效传递。目前常规的方法是在后浇带中设置钢支撑,用于传递各独立区块间的水土压力。目前的这种基坑支撑结构,一方面,深基坑围护支挡的水土压力巨大;另一方面,由于地下室平面尺度长,地下室水平梁板结构收缩等原因,导致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在基坑外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基坑内的形变过大,对基坑安全以及坑外管线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问题;同时,地下室水平梁板结构收缩在桩基和地下室墙柱等竖向构件内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也将影响地下室主体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方法及装置,其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的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在基坑外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基坑内的形变过大,对基坑安全以及基坑外管线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装置,包括沿基坑边缘设置的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及设置在基坑内的水平梁板,水平梁板用以对支撑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进行支撑,以承担由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传递过来的水土压力,所述水平梁板上设置有后浇带,将水平梁板分隔成若干区域,所述后浇带内设有变形主动控制装置,所述变形主动控制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及设置在后浇带内用于传递水土压力的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所述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包括若干插片;当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基坑内的形变超过设定值时,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外回顶,并通过插片插入所述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内,以消除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上的各插片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支撑在后浇带内,用于传递水土压力。如此,可以避免基坑围外护桩或基坑围护墙在基坑外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基坑内的形变过大,对基坑安全以及基坑外管线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问题。

作为优选,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滑套,所述伸缩滑套的伸缩方向与液压千斤顶的伸缩方向相平行,伸缩滑套包括内滑套及套在内滑套外的外滑套,所述外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后浇带的一侧面上,所述内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后浇带的另一侧面上,所述内滑套与外滑套的腔体构成插片放置槽,且插片放置槽的开口朝上,所述插片插设在插片放置槽,且各插片沿伸缩滑套的伸缩方向依次分布。如此,方便实际工作中将插片插入插片放置槽,以消除片式补偿变形锁定装置上的各插片之间的间隙。

作为优选,变形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上压板、位于上压板下方的下支撑板、连接上压板的下支撑板连接板、位于下支撑板上方的浮动板、设置在下支撑板上的竖直导向孔、滑动设置在竖直导向孔内的竖向导杆、套设在竖向导杆上的压缩弹簧、固定在液压千斤顶的顶出杆上的竖直支撑杆及设置在竖直支撑杆的下端的滚轮,所述竖向导杆的上端与浮动板相连,竖向导杆的下端设有下限位块,所述压缩弹簧位于下支撑板与浮动板之间,所述浮动板位于滚轮的下方,浮动板的上表面为支撑斜面,所述滚轮支撑在所述支撑斜面上,所述插片包括若干支撑在插片放置槽的底面上的内插片及若干补偿插片,任意相邻两个内插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楔紧槽,楔紧槽的相对两侧面均为内斜楔面,且楔紧槽的两内斜楔面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逐渐增大,所述补偿插片一一对应的插设楔紧槽内,且补偿插片的侧面为与内斜楔面配合的外斜楔面,所述补偿插片的上端位于楔紧槽的上方;所述上压板位于补偿插片的上方,且上压板支撑于各补偿插片的上端上。

本方案的插片结构,在液压千斤顶将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外回顶的过程中,液压千斤的顶出杆向外伸出,滚轮随顶出杆一同往外移动,这个过程中,滚轮将通过支撑斜面将浮动板下压,从而通过压缩弹簧带动下支撑板下压,下支撑板通过连接板带动上支撑板下压,从而将补偿插片压入楔紧槽内,以避免补偿插片因长时间受到基坑外部土压力的作用,粘附在某一内插片上,无法落下的问题;同时,通过上支撑板下压将补偿插片压入楔紧槽内,能够消除各插片之间的间隙,并使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紧靠在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上;如此,不仅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在插板之间插入新的插板,而且可以有效的能够消除各插片之间的间隙,并使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紧靠在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上,以使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能够在后浇带内形成可靠、稳定的支撑,以传递水土压力。

作为优选,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的倾斜角度α小于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与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之间对应的当量摩擦角。如此,在将补偿插片压入楔紧槽内,并使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紧靠在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上后,补偿插片与内插片之间具有自锁功能,在液压千斤顶泄压后,使得各插片能够可靠的支撑和传递基坑外部的水土压力,避免补偿插片因受到基坑外部水土压力,而沿内斜楔面向上滑移。

作为优选,同一条后浇带内均设有若干所述的变形主动控制装置。

作为优选,后浇带呈十字交错分布,且每条后浇带内均设有若干所述的变形主动控制装置。

作为优选,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水平梁板内的钢筋伸入后浇带内,并且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水平梁板上伸入后浇带内的钢筋相互不连接。

作为优选,后浇带的一侧壁上设有与变形主动控制装置一一对应的支撑墩,所述变形主动控制装置位于对应的支撑墩与后浇带的另一侧壁之间。

作为优选,同一变形主动控制装置包括两个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液压千斤顶位于两个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之间。

一种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施工地下室外围的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

第二,进行地下室范围的土体开挖,并同步监测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基坑内的形变;当开挖至设计地下一层标高时,浇筑地下一层的水平梁板,水平梁板用以对支撑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进行支撑,以承担由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传递过来的水土压力,在浇筑水平梁板的同时,在水平梁板上设置后浇带,将水平梁板分隔成若干区域;

第三,在后浇带内布置变形主动控制装置,所述变形主动控制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及设置在后浇带内用于传递水土压力的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所述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包括若干插片;在进行地下室范围的土体开挖的过程中,当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基坑内的形变超过设定值时,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外回顶,并通过插片插入所述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内,以消除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上的各插片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支撑在后浇带内,用于传递水土压力;

第四,继续向下开挖土体,并实施第二和第三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避免基坑围外护桩或基坑围护墙在基坑外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基坑内的形变过大,对基坑安全以及基坑外管线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变形补偿支撑结构处的后浇带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变形补偿支撑结构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变形补偿支撑结构的内滑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变形补偿支撑结构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b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c-c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基坑外围护桩1;

水平梁板2;

后浇带3;

支撑墩4;

钢筋5;

变形主动控制装置6:

液压千斤顶6.1,

锚板6.2,

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6.3,楔紧槽6.30,插片6.31,内滑套6.32,插片放置槽6.321,外滑套6.33,支撑型钢6.34,内插片6.35,补偿插片6.36,内斜楔面6.37,外斜楔面6.38,上压板6.39,下支撑板6.310,下支撑板连接板6.311,顶出杆6.312,浮动板6.313,竖直支撑杆6.314,滚轮6.315,竖向导杆6.316,压缩弹簧6.317,下限位块6.318,支撑斜面6.31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装置,包括沿基坑边缘设置的基坑外围护桩1、及设置在基坑内的水平梁板2,水平梁板用以对支撑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进行支撑,以承担由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传递过来的水土压力。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基坑外围护桩可以由基坑外围护墙代替。水平梁板上设置有后浇带3,将水平梁板分隔成若干区域。

后浇带内设有变形主动控制装置6,变形主动控制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6.1及设置在后浇带内用于传递水土压力的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6.3,液压千斤顶用于顶开后浇带两侧的水平梁板。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6.3包括伸缩滑套及若干插片6.31。伸缩滑套的伸缩方向与液压千斤顶的伸缩方向相平行。伸缩滑套包括内滑套6.32及套在内滑套外的外滑套6.33。外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后浇带的一侧面上,内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后浇带的另一侧面上。内滑套与外滑套的腔体构成插片放置槽6.321,且插片放置槽的开口朝上。插片插设在插片放置槽,且各插片沿伸缩滑套的伸缩方向依次分布。本实施例中,各插片相互平行,并且同一插片的相对两侧面相互平行;各插片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基坑内的形变超过设定值时,本实施例中,设定值为20厘米;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外回顶,以减小基坑外围护桩向基坑内的水平位移,或者使基坑外围护桩回位;接着,通过插片插入所述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内,具体而言是,在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的各插片之间的间隙内插入一片或多片插片,以消除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上的各插片之间的间隙(锁定基坑外围护桩恢复变形),从而使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能够在后浇带内形成可靠、稳定的支撑,以传递水土压力。如此,可以避免基坑围外护桩或基坑围护墙在基坑外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基坑内的形变过大,对基坑安全以及基坑外管线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同一变形主动控制装置包括两个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液压千斤顶位于两个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之间。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同一条后浇带3内均设有若干所述的变形主动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后浇带3呈十字交错分布,且每条后浇带内均设有若干所述的变形主动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位于后浇带3两侧的水平梁板2内的钢筋5伸入后浇带内,并且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水平梁板上伸入后浇带内的钢筋相互不连接。在后浇带内浇铸混凝土之前,将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水平梁板上伸入后浇带内的钢筋通过焊接相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图3、图4所示,后浇带的一侧壁上设有与变形主动控制装置一一对应的支撑墩4,变形主动控制装置位于对应的支撑墩与后浇带的另一侧壁之间。

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变形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两块锚板6.2,其中一块锚板固定在支撑墩上,另一块固定后浇带的另一侧壁上。外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其中一块锚板上,内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另一块锚板上。如此,便于变形主动控制装置的实际安装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插片放置槽内设有支撑型钢6.34,支撑型钢一端支撑在外滑套端部的锚板上,支撑型钢的另一端伸入内滑套的腔体内。插片位于支撑型钢与内滑套的锚板之间。如此,可以减少插片的数量。

具体实施例二:一种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施工地下室外围的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

第二,进行地下室范围的土体开挖,并同步监测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基坑内的形变;当开挖至设计地下一层标高时,浇筑地下一层的水平梁板,水平梁板用以对支撑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进行支撑,以承担由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传递过来的水土压力,在浇筑水平梁板的同时,在水平梁板上设置后浇带,将水平梁板分隔成若干区域;

第三,在后浇带内布置变形主动控制装置,变形主动控制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及设置在后浇带内用于传递水土压力的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所述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包括若干插片;在进行地下室范围的土体开挖的过程中,当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基坑内的形变超过设定值时,本实施例中,设定值为20厘米;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外回顶,以减小基坑外围护桩向基坑内的水平位移,或者使基坑外围护桩回位;接着,通过插片插入所述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内,具体而言是,在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的各插片之间的间隙内插入一片或多片插片,以消除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上的各插片之间的间隙(锁定基坑外围护桩恢复变形),从而使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能够在后浇带内形成可靠、稳定的支撑,以传递水土压力。如此,可以避免基坑围外护桩或基坑围护墙在基坑外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基坑内的形变过大,对基坑安全以及基坑外管线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变形主动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布置参照具体实施例一中的变形主动控制装置;

第四,继续向下开挖土体,并实施第二和第三步骤。

具体实施例三:如图1所示,一种逆作基坑水平梁板支撑结构变形控制装置,包括沿基坑边缘设置的基坑外围护桩1、及设置在基坑内的水平梁板2,水平梁板用以对支撑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进行支撑,以承担由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传递过来的水土压力。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基坑外围护桩可以由基坑外围护墙代替。水平梁板上设置有后浇带3,将水平梁板分隔成若干区域。后浇带内设有变形主动控制装置6。

如图1、图6所示,变形主动控制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6.1及设置在后浇带内用于传递水土压力的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6.3,液压千斤顶用于顶开后浇带两侧的水平梁板。

如图6、图7所示,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6.3包括伸缩滑套及若干插片6.31。伸缩滑套的伸缩方向与液压千斤顶的伸缩方向相平行。伸缩滑套包括内滑套6.32及套在内滑套外的外滑套6.33。外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后浇带的一侧面上,内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后浇带的另一侧面上。内滑套与外滑套的腔体构成插片放置槽6.321,且插片放置槽的开口朝上。插片插设在插片放置槽,且各插片沿伸缩滑套的伸缩方向依次分布。

如图6、图7、图8所示,变形主动控制装置6还包括上压板6.39、位于上压板下方的下支撑板6.310、连接上压板的下支撑板连接板6.311、位于下支撑板上方的浮动板6.313、设置在下支撑板上的竖直导向孔、滑动设置在竖直导向孔内的竖向导杆6.316、套设在竖向导杆上的压缩弹簧6.317、固定在液压千斤顶的顶出杆6.312上的竖直支撑杆6.314及设置在竖直支撑杆的下端的滚轮6.315。竖向导杆的上端与浮动板相连,竖向导杆的下端设有下限位块6.318。压缩弹簧位于下支撑板与浮动板之间。浮动板位于滚轮的下方,浮动板的上表面为支撑斜面6.319,且支撑斜面在液压千斤顶的顶出杆的伸出方向上往上倾斜。滚轮支撑在所述支撑斜面上。

插片6.31包括若干支撑在插片放置槽的底面上的内插片6.35及若干补偿插片6.36。任意相邻两个内插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楔紧槽6.30。楔紧槽的相对两侧面均为内斜楔面6.37,且楔紧槽的两内斜楔面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楔紧槽的两内斜楔面的倾斜角度相同。补偿插片一一对应的插设楔紧槽内。补偿插片的侧面为与内斜楔面配合的外斜楔面6.38,具体而言是,补偿插片的相对两侧面均为与对应的内斜楔面配合的外斜楔面。外斜楔面与内斜楔面的倾斜角度相同。补偿插片的上端位于楔紧槽的上方。上压板位于补偿插片的上方,且上压板支撑于各补偿插片的上端上。

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的倾斜角度α小于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与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之间对应的当量摩擦角。本实施例中,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与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之间对应的当量摩擦角为15度,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的倾斜角度α为2-5度。

当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基坑内的形变超过设定值时,本实施例中,设定值为20厘米;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外回顶,以减小基坑外围护桩向基坑内的水平位移,或者使基坑外围护桩回位;通过插片插入所述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内,具体而言是,通过补偿插片压入楔紧槽内,使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紧靠在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上,以消除各插片之间的间隙(锁定基坑外围护桩恢复变形);本实施例中,在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基坑外围护桩或者基坑外围护墙向外回顶,液压千斤的顶出杆向外伸出,滚轮随顶出杆一同往外移动,这个过程中,滚轮将通过支撑斜面将浮动板下压,从而通过压缩弹簧带动下支撑板下压,下支撑板通过连接板带动上支撑板下压,从而将补偿插片压入楔紧槽内,以避免补偿插片因长时间受到基坑外部土压力的作用,粘附在某一内插片上,无法落下的问题;同时,通过上支撑板下压将补偿插片压入楔紧槽内,能够消除各插片之间的间隙,并使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紧靠在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上;如此,不仅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在插板之间插入新的插板,而且可以有效的能够消除各插片之间的间隙,并使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紧靠在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上,而使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能够在后浇带内形成可靠、稳定的支撑,以传递水土压力。如此,可以避免基坑围外护桩或基坑围护墙在基坑外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基坑内的形变过大,对基坑安全以及基坑外管线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问题。

接着,液压千斤顶泄压并取出,由于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的倾斜角度α小于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与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之间对应的当量摩擦角,如此,在将补偿插片压入楔紧槽内,并使补偿插片的外斜楔面紧靠在楔紧槽的内斜楔面上后,补偿插片与内插片之间具有自锁功能,在液压千斤顶泄压后,使得各插片能够可靠的支撑和传递基坑外部土压力,避免补偿插片因受到基坑外部土压力,而沿内斜楔面向上滑移。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同一变形主动控制装置包括两个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液压千斤顶位于两个插片式锁定支撑装置之间。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同一条后浇带3内均设有若干所述的变形主动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后浇带3呈十字交错分布,且每条后浇带内均设有若干所述的变形主动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位于后浇带3两侧的水平梁板2内的钢筋5伸入后浇带内,并且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水平梁板上伸入后浇带内的钢筋相互不连接。在后浇带内浇铸混凝土之前,将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水平梁板上伸入后浇带内的钢筋通过焊接相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图6所示,后浇带的一侧壁上设有与变形主动控制装置一一对应的支撑墩4,变形主动控制装置位于对应的支撑墩与后浇带的另一侧壁之间。

进一步的,如图6、图7所示,变形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两块锚板6.2,其中一块锚板固定在支撑墩上,另一块固定后浇带的另一侧壁上。外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其中一块锚板上,内滑套的端部固定在另一块锚板上。如此,便于变形主动控制装置的实际安装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6、图7所示,插片放置槽内设有支撑型钢6.34,支撑型钢一端支撑在外滑套端部的锚板上,支撑型钢的另一端伸入内滑套的腔体内。插片位于支撑型钢与内滑套的锚板之间。如此,可以减少插片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