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坝内廊道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88787发布日期:2020-03-13 06:38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坝内廊道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坝内廊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坝内廊道设置要兼顾基础灌浆、排水、安全监测、检查维修、运行操作、坝内交通、施工期的需要等多种用途。

现有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736625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卡扣连接的碾压混凝土坝内预制廊道结构及其实现方法。该发明的方案中通过将廊道预制件的连接块放置在另一个廊道的预制件的第二凹槽内,将两块廊道预制件拼接在一起,并通过膨胀止水条将配合缝隙处进行密闭。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通过廊道预制件搭建斜坡段廊道时,需要将预制件起吊,然后放置在斜坡段的钢支架上。起吊预制件时由于重力关系只能呈水平起吊或竖直起吊。当竖直起吊,而斜坡段的倾斜角度大于45度时,预制件放置在斜坡段上时会导致预制件与钢支架的接触面较小而受压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坝内廊道施工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避免预制件安装时损坏。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坝内廊道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吊运廊道预制件;

步骤二、浇筑底部平台;

步骤三、测量放线;

步骤四、搭建廊道底部的钢筋、模板;

步骤五、浇筑廊道底部;

步骤六、搭建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

步骤七、搭建引导钢架;

步骤八、安装第一斜坡段廊道;

步骤九、拆除引导钢架;

步骤十、浇筑第一层坝体;

步骤十一、搭建安全段廊道的钢筋、模板;

步骤十二、浇筑安全段廊道;

步骤十三、搭建第二斜坡段支撑钢架;

步骤十四、搭建引导钢架;

步骤十五、安装第二斜坡段廊道;

步骤十六、拆除引导钢架;

步骤十七、浇筑第二层坝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廊道底部后搭建第一斜坡段支撑架来作为第一斜坡段廊道安装时的支撑与引导。之后通过设置引导钢架来使得廊道预制件可以先放在引导钢架水平的部分,再沿着引导钢架滑移进入第一斜坡段支撑架,避免廊道预制件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一中所述的廊道预制件包括平直的底板、位于底板两侧垂直于底板的壁板以及连接于两块壁板上方的半圆环形顶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预制件包括底板、壁板和半圆形顶板来直接直接形成完整的廊道截断面,使得直接用相同的多个廊道预制件拼接就能够直接形成廊道,不需要再有顶部预制件与底部预制件在大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形成配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六中,在底部平台上通过角钢和支撑槽钢搭建形成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包括两条平行的支撑槽钢,两条支撑槽钢的凹槽侧相向设置,且两条支撑槽钢的倾斜角度均与第一斜坡段的设计倾斜角度相同,两条支撑槽钢上端的下侧均连接有沿竖直方向的竖直支撑角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倾斜度与第一斜坡段廊道的倾斜角度相同的第一斜坡段支撑架来作为支撑廊道预制件的基底。通过竖直支撑角钢对倾斜支撑槽钢起到支撑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条支撑槽钢其他位置的下方间隔设置有多根垂直于支撑槽钢长度方向的垂直支撑角钢,两根支撑槽钢上相对的竖直支撑角钢和垂直支撑角钢之间通过角钢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廊道预制件放置在支撑槽钢上时对支撑槽钢施加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支撑槽钢长度方向的压力和沿支撑槽钢长度方向的摩擦力。由于支撑槽钢下端是抵住地面和已浇筑成型部分的,因此可以承担沿其长度方向的作用力。设置与支撑角钢长度方向垂直的垂直支撑角钢来避免支撑槽钢在垂直作用力下弯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七中,在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的侧面搭建引导钢架,引导钢架包括两条引导槽钢,两条引导槽钢分别与两根支撑槽钢的上端对接,两根引导槽钢之间安装有沿引导槽钢运动的活动引导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动引导架来沿着引导槽钢和支撑槽钢的凹槽运动,使得位于活动引导架上的廊道预制件可以通过活动引导架顺利送至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活动引导架包括第一轮轴以及转动连接在第一轮轴两端的第一支撑轮,两个第一支撑轮卡入两个引导槽钢的凹槽内,第一轮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远离第一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轮轴平行的空心管,空心管内的中部焊接有分隔板,空心管内位于分隔板两侧的位置各固定安装有一个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空心管同轴线,且活塞杆的端部从空心管内伸出,活塞杆伸出空心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轮;当活塞杆完全伸出缸体外时,两个第二支撑轮的间距与第一支撑轮的间距相等,当活塞杆收入缸体内时,两个第二支撑轮相背侧的距离小于两条引导槽钢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缸伸缩控制第二支撑轮是否位于凹槽内。当第二支撑轮不位于凹槽内时,活动引导架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翻转脱离廊道预制件,廊道预制件被放置在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上。然后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操作人员重新将第二支撑轮部分放入凹槽内以待安装下一块廊道预制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引导槽钢经弯折后形成与支撑槽钢相切的弧形段以及远离支撑槽钢一端的水平段,两根引导槽钢的下方间隔设置有多根竖直引导角钢,两根引导槽钢上相对的竖直引导角钢之间通过水平引导角钢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导槽钢弯折形成弧形段来与支撑槽钢对接,使得活动引导架在引导槽钢上可以平缓过渡进入支撑槽钢内。这样也可以将活动引导架的高度设置跟支撑槽钢上表面间距较小,以使得活动引导架向下翻转时廊道预制件不会有过大的下移行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八中,在引导钢架和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的侧面搭建操作平台,使操作人员可以站在操作平台上辅助进行操作;将活动引导架运动至引导槽钢远离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的一端;吊车通过吊绳拉住廊道预制件的顶板位置将廊道预制件起吊,廊道预制件起吊至活动引导架上方后,操作人员辅助廊道预制件落在活动引导架上;之后吊车带动廊道预制件和活动引导架一起向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上运动;事先在与廊道预制件配合的已施工部位刷上防水泥浆,廊道预制件沿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运动贴合在防水泥浆面上,与已施工部分形成防水密封面;之后控制气缸的活塞杆收缩,第二支撑轮脱离支撑槽钢后,活动引导架向下翻转,抵接板与廊道预制件分离;通过拉绳将活动引导架拉至引导槽钢远离第一斜坡段;重复上述过程完成第一斜坡段的廊道预制件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活动引导架完成一次输送廊道预制件的工作后将活动引导架送至原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九中,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层坝体,第一层坝体的浇筑高度低于第一斜坡段最上端底面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层坝体浇筑高度不高于第一斜坡段上端底面高度使得混凝土不会进入廊道内,同时浇筑好的第一层坝体方便后续廊道部分施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引导钢架与活动引导架配合来使得廊道预制件可以先放在引导钢架水平的部分,再沿着引导钢架滑移进入第一斜坡段支撑架,避免廊道预制件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廊道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廊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和引导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活动引导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活动引导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廊道预制件;2、底板;3、壁板;4、顶板;5、廊道底部;6、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7、支撑槽钢;8、竖直支撑角钢;9、垂直支撑角钢;10、引导槽钢;11、竖直引导角钢;12、活动引导架;13、第一轮轴;14、第一支撑轮;15、支撑板;16、空心管;17、分隔板;18、气缸;19、第二支撑轮;20、支撑柱;21、抵接板;22、拉绳;23、第一斜坡段廊道;24、安全段廊道;25、第二斜坡段廊道;26、引导钢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坝内廊道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吊运廊道预制件1

如图1所示,廊道预制件1包括平直的底板2、位于底板2两侧垂直于底板2的壁板3以及连接于两块壁板3上方的半圆环形顶板4。通过吊车吊运廊道预制件1至规定位置。

步骤二、浇筑底部平台

使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底部平台作为施工时的基础平台。

步骤三、测量放线

测量后,根据设计图位置拉线抹灰饼,灰饼见方尺寸为60*60mm。

步骤四、搭建廊道底部5的钢筋、模板

根据放线位置搭建钢筋骨架和模板。

步骤五、浇筑廊道底部5

如图2所示,按石子、水泥、砂、水的顺序投料搅拌均匀形成混凝土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廊道底部5。

步骤六、搭建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6

如图3所示,在底部平台上通过角钢和支撑槽钢7搭建形成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6。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6包括两条平行的支撑槽钢7,两条支撑槽钢7的最高点等高且两条支撑槽钢7的四个端点构成长方形的四个顶点。两条支撑槽钢7的凹槽侧相向设置,且两条支撑槽钢7的倾斜角度均与第一斜坡段的设计倾斜角度相同。两条支撑槽钢7上端的下侧均连接有沿竖直方向的竖直支撑角钢8,两条支撑槽钢7其他位置的下方间隔设置有多根垂直于支撑槽钢7长度方向的垂直支撑角钢9,两根支撑槽钢7上相对的竖直支撑角钢8和垂直支撑角钢9之间通过角钢相连接。

步骤七、搭建引导钢架26

如图3所示,在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6的侧面搭建引导钢架26。引导钢架26包括两条引导槽钢10,两条引导槽钢10分别与两根支撑槽钢7的上端对接。引导槽钢10经弯折后形成与支撑槽钢7正对的弧形段以及远离支撑槽钢7一端的水平段,弧形段与支撑槽钢7相切。两根引导槽钢10的下方间隔设置有多根竖直引导角钢11,两根引导槽钢10上相对的竖直引导角钢11之间通过水平引导角钢相连接。

如图3所示,两根引导槽钢10的凹槽朝向相向侧,两条引导槽钢10通过凹槽配合安装有活动引导架12。如图4和图5所示,活动引导架12包括第一轮轴13以及转动连接在第一轮轴13两端的第一支撑轮14,两个第一支撑轮14卡入两个引导槽钢10的凹槽内。第一轮轴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远离第一轮轴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轮轴13平行的空心管16,空心管16内的中部焊接有分隔板17,空心管16内位于分隔板17两侧的位置各固定安装有一个气缸18,气缸18的活塞杆与空心管16同轴线,且活塞杆的端部从空心管16内伸出,活塞杆伸出空心管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轮19。当活塞杆完全伸出缸体外时,两个第二支撑轮19的间距与第一支撑轮14的间距相等。当活塞杆收入缸体内时,两个第二支撑轮19相背侧的距离小于两条引导槽钢10的间距。支撑板15的上侧均布焊接有多根支撑柱20,所有支撑柱20的上端与同一块抵接板21焊连,抵接板21的宽度小于两条引导槽钢10之间的间距,抵接板21的长度小于第一轮轴13和空心管16轴线的间距,抵接板21的上端面略超出引导槽钢10的最上端。空心管16上连接有方便施工人员操作的拉绳22。

步骤八、安装第一斜坡段廊道23

在引导钢架26和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6的侧面搭建操作平台,使操作人员可以站在操作平台上辅助进行操作。将活动引导架12运动至引导槽钢10远离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6的一端。吊车通过吊绳拉住廊道预制件1的顶板4位置将廊道预制件1起吊,廊道预制件1起吊至活动引导架12上方后,操作人员辅助廊道预制件1落在活动引导架12上。之后吊车带动廊道预制件1和活动引导架12一起向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6上运动。事先在与廊道预制件1配合的已施工部位刷上防水泥浆,廊道预制件1沿第一斜坡段支撑钢架6运动贴合在防水泥浆面上,与已施工部分形成防水密封面。之后控制气缸18的活塞杆收缩,第二支撑轮19脱离支撑槽钢7后,活动引导架12向下翻转,抵接板21与廊道预制件1分离。通过拉绳22将活动引导架12拉至引导槽钢10远离第一斜坡段。重复上述过程完成第一斜坡段的廊道预制件1安装。

步骤九、拆除引导钢架26

将引导钢架26和操作平台拆除。

步骤十、浇筑第一层坝体

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层坝体,第一层坝体的浇筑高度低于第一斜坡段最上端底面的位置。

步骤十一、搭建安全段廊道24的钢筋、模板

在第一斜坡段的最上端位置按照设计铺设钢筋结构和浇筑模板。

步骤十二、浇筑安全段廊道24

在搭建好模板的位置浇筑混凝土形成安全段廊道24。

步骤十三、搭建第二斜坡段支撑钢架

按照步骤六中相同的方式搭建第二斜坡段支撑钢架。

步骤十四、搭建引导钢架26

按照步骤七中相同的方式搭建引导钢架26。

步骤十五、安装第二斜坡段廊道25

按照步骤八中相同的方式安装第二斜坡段廊道25。

步骤十六、拆除引导钢架26

步骤十七、浇筑第二层坝体

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二层坝体。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