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橡胶腻子止水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96673发布日期:2020-02-11 13:2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橡胶腻子止水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防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橡胶腻子止水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在修建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存在施工缝,施工缝的防水措施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地下建筑的施工缝防水。目前,对施工缝的防水,多是采用内嵌止水带的方式,来构建防水结构,而使用的较多的是钢板型的止水带,通过在钢板上包覆可与混泥土反应的橡胶腻子,使得在构建防水结构的时,止水带的表面与混泥土反应,增强止水带与混泥土的连接性,防止止水带与混泥土分离而导致防水失效。

目前的止水带为带状结构,在浇注混泥土后,仅仅是依靠橡胶腻子的作为连接层,实现止水带与混泥土的连接,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止水带会与混泥土产生相对的位移,进而导致止水带防水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橡胶腻子止水带,用以增加止水带与混泥土的连接性,减缓止水带的位移,延长防水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橡胶腻子止水带,包括带体和包覆于所述带体外侧的橡胶腻子层;所述带体包括主带和至少一支带,所述支带设于所述主带的长边,且所述主带的宽边与所述支带的宽边垂直;所述主带表面设有多个凸起,且多个所述凸起间隔分布于所述主带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带的长边与所述主带的长边平行,且所述主带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支带的长边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支带为两个,两个所述支带位于所述主带的同一长边,且两所述支带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带为四个,其中两所述支带位于所述主带的一长边,另外两所述支带设与所述主带的另一长边。

进一步地,所述支带为多个,多个所述支带设于所述主带的长边,且多个所述支带沿所述主带的长边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带分为两组,一组所述支带间隔设于主带的一长边,另一所述支带间隔设于所述主带的另一长边。

进一步地,所述主带的一宽边还设有搭接头;所述搭接头包括沿所述主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搭接块和第二搭接块,所述第一搭接块和所第二搭接块对称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上述止水带,所述止水带嵌设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带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水带首尾相连,一所述止水带的第一搭接块贴和第二搭接块分别设于另一所述止水带的两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搭建钢筋骨架和混泥土浇注模板;

(b)将如权利要求9止水带竖直放置在钢筋骨架上,将所述止水带的支带固定在钢筋骨架上,并将一所述止水带与另一止水带的搭接头贴合;

(c)向钢筋骨架浇注混泥土,形成第一墙体,使得止水带的下部嵌入到所述第一墙体中;

(d)待第一墙体凝固后,再浇注混泥土,形成第二墙体,使得止水带的上部嵌入到所述第二墙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止水带的侧板设置有支带,支带与主带垂直,在使用的过程中,止水带嵌入到混泥土中,支带起到限位的作用,增加了止水带与混泥土墙体的连接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止水带发生较大的位移。并且在本发明的主带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凸起与支带配合,进一步的增加止水带与混泥土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止水带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提供止水带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3的防水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标:1-带体,11-主带,12-支带,13-凸起,14-搭接头,141-第一搭接块,142-第二搭接块,2-橡胶腻子层,3-第一墙体,4-第二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橡胶腻子止水带,包括带体1和包覆于所述带体1外侧的橡胶腻子层2;如附图1所示,所述带体1包括主带11和四条支带12,所述支带12设于所述主带11的长边,即设置在主带11的两侧,并且所述主带11的宽边与所述支带12的宽边垂直,也就是主带11与支带12相互垂直;所述主带11表面设有多个凸起13,且多个所述凸起13间隔分布于所述主带11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主带11和支带12一体成型,并且在主带11和支带12上均包覆有橡胶腻子层2,该橡胶腻子层2为可以与混泥土反应的橡胶腻子。在使用时,以竖直墙体为例,浇注混泥土之前,将止水带放置在待浇注的钢筋上,使得主带11在竖直平面内,支带12在水平面内,随后浇注混泥土,使得止水带嵌入到混泥土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带12的长边与所述主带11的长边平行,且所述主带11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支带12的长边的长度相等。即支带12与主带11的长度一直,进一步的增加止水带与墙体的连接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带12为多个,多个所述支带12设于所述主带11的长边,且多个所述支带12沿所述主带11的长边间隔分布。即在只带的同一侧,沿着主带11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支带12,若干支带12类似梳子状,将多个支带12排列层梳子状,起到增加止水带与墙体连接性的作用,同时便于该止水带弯折,在墙体的转角处也能正常使用,扩宽止水带的使用场景。较优选的,多个间隔分布的支带12分为两组,一组所述支带12间隔设于主带11的一长边,另一所述支带12间隔设于所述主带11的另一长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带11的一宽边还设有搭接头14,即在主带11的一头设置有搭接头14;所述搭接头14包括沿所述主带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搭接块141和第二搭接块142,所述第一搭接块141和所第二搭接块142对称设置。第一搭接块141和第二搭接块142形成u型,并且该u型的搭接头14与主带11的另一头卡接配合。在使用时,当需要将一止水带与另一止水带连接时,将一止水带未设置搭接头14的一端卡入到另一止水带的搭接头14中,在浇注混泥土后,第一搭接块141、第二搭接块142与另一止水带的主带11贴合,增加了两止水带的连接强度,并且在使用时,直接将一止水带卡入到另一止水带的搭接头14内即可,使用方便。

实施例3

一种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墙体3、第二墙体4和实施例1或2的止水带,激所述止水带嵌设于所述第一墙体3和所述第二墙体4的连接处。所述止水带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水带首尾相连,一所述止水带的第一搭接块141贴和第二搭接块142分别设于另一所述止水带的两侧。

在浇筑混泥土之前,将止水带放置在钢筋结构中,并将多个止水带收尾相连,随后浇筑混泥土,形成第一墙体3,使得下部分的止水带嵌入到第一墙体3中,待第一墙体3凝固后,再浇注混泥土,形成第二墙体4,使得上部分的止水带嵌入到第二墙体4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