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入户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7365发布日期:2020-04-21 21:46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自来水入户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水系统,特别是涉及为建筑物中用水单位提供自来水的入户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自来水供水系统的结构包括供水管路和设置在供水管路上的若干水龙头,水龙头通过支管与供水管路相通,供水管路作为入户供水的主干线,用于向各用水单元——水龙头供水,供水管路外接到市政供水系统中。水龙头打开后,供水管路通过支管向水龙头输送水源。若水龙头关闭后,支管内会充满水,水龙头被打开前,所对应的支管内的水处于静置状态。一个家庭中的水龙头通常会有好几个,而不同的水龙头使用频率差别较大,如果家庭中的某个水龙头由于使用频率问题,关闭时间相对较长时,则长时间静置的水会滋生细菌或藻类等杂质,而不同的水龙头均与同一个供水管路通过支管相通,滋生的细菌会返向进入到供水管路中,这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饮用水卫生。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209723135u)公开了一种双出水净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控水阀芯、滤芯、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龙头主体内设置有控水空腔,以及与控水空腔连通的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控水阀芯安装在控水空腔内并可调节水流分别流向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一出水通道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嘴,第二出水通道的出水端口安装有连接头,滤芯的一端与连接头插接配合,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套管,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出水嘴,连接套管与出水端口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出水净水龙头,可以实现两种出水功能,同时能够有效的对水中的余氯和漂白粉进行过滤,并且滤芯的安装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更换,使用方便。

这种水龙头虽然设置有双出水结构,但也是通过支管与供水管路相通,也会存在某些水龙头由于使用频率低、关闭时间相对较长,与该水龙头相对应的支管内所贮存的水也易变质,从而会给家庭饮用水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来水入户供水系统,该入户供水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对较为安全的自来水。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自来水入户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路,在供水管路上设有相通的通水管和接头座,接头座用于联接水龙头,其特征在于,通水管串联到供水管路中作为供水管路的一部分;通水管为曲状,在通水管的弯曲部位处设有透水口,透水口贯透通水管的壁体,接头座自透水口处与通水管内部相通。

供水管路是作为家庭供水的入户主干线,所述的通水管作为供水管路的一部分。在进行供水后,打开下游水龙头,水会流经上游水龙头所对应的通水管。在一个家庭的供水设置上,可以把使用频率低的水龙头设置在上游位置处,把使用频率高的水龙头设置在下游位置处,这样在正常用水的情况下,整个家庭供水系统里不会有存水静置时间过长的问题,供水系统不会因此而带来安全隐患。所述的接头座尺寸相对较小,仅需要能够安装水龙头即可,通常情况下,接头座的长度与通水管的内径相比介于0.5—4之间。

进一步地,透水口设置在通水管的低点位置处,通水管上透水口的相对两侧均高于透水口。这使得透水口设置在通水管的最低点位置处,水在通水管中流动时,会扰动水龙头中所存的少量的水,在水龙头关闭后,下游水龙头打开后,上游的水龙头不易长时留存水,进一步保证了饮用水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接头座为圆筒形,通水管呈u形,接头座与通水管之间垂直设置。这使得本接头装置的结构紧凑性好,方便接头装置的设置,能够很好地适应对水龙头的联接固定要求。

进一步地,接头座的后端一体成型有联接板,联接板上设置有联接孔。通过设置有联接板而方便对本接头装置进行固定,能够有效保证安装水龙头后本接头装置的联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接头座通过连接体而与通水管相联接,通水管、接头座、联接板、连接体四者为同质材料一体成型。这使得本接头装置的整体性好,方便设置和安装,接头装置内部的水密封性好。

进一步地,在通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管接头,管接头内设置有卡圈,卡圈的内缘处一体成型有若干卡爪,卡爪斜向向着管接头的内侧伸出,管接头用于和供水管路中供水管的端部相联接,通过卡爪的端部卡接在供水管的外周面上而实现联接固定。通过设置有卡接式的管接头,而能够方便本接头装置与供水管路之间的快速联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管接头内设置有卸圈,卸圈的外端伸出到管接头的外侧,卸圈内端的外周设有倒角面,通过倒角面与卡爪相抵靠而使得卡爪的端部与供水管相脱开;在管接头内于卸圈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通过对卸圈的阻挡而限定卸圈的轴向移动距离。设置有卸圈,能方便本接头装置与供水管路之间的拆卸,方便对水龙头及本接头装置的维修。而限位结构的设置用以对卸圈的轴向移动距离进行限定,使得在保证本接头装置与供水管路之间拆卸方便的基础上,能够减小对卸圈的作业用力。卸圈在拆开接头装置与供水管路的联接过程,卸圈不会过度对卡爪进行抵压,能够有效保证卡爪的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垫圈,垫圈轴向固定地设置在管接头内,在垫圈朝向卸圈的一端面上设有若干限位柱,限位柱沿管接头的轴向设置,限位柱分别插接在相邻两卡爪之间的间隔内,限位柱的端部通过与卸圈的端部相抵触而实现对卸圈的轴向运动进行阻挡。限位柱一般是一体成型在垫圈上,也可以是限位柱通过焊接的方式而联接在垫圈上。限位柱作为限位结构,方便设置,使得限位结构能够很好地适应卡爪的存在,能够把限位柱设置在与卸圈相对应的位置处,限位柱能够为卸圈的轴向运动提供良好的限定作用。

进一步地,在垫圈上还一体成型有支撑环,支撑环与限位柱位于垫圈的同侧,所述卡爪和限位柱位于支撑环内,卡圈抵靠在支撑环的外端部。垫圈、支撑环、限位柱三者的材质通常为硬质塑料,由于不需要经常对卸圈进行操作,它们的材质能够很好地满足际的应用需求,它们三者连为一体,便于制备,制备成本低。

进一步地,通水管的端部于管接头的位置处形成有扩径部,所述的垫圈、支撑环、卡圈位于扩径部内,在扩径部内还设置有压筒,压筒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上凸肩和下凸肩,下凸肩压接在卡圈上,卸圈插接在压筒内,卸圈的外周面上一体成型有外向凸环,外向凸环位于上凸肩的轴向内侧;在垫圈的外缘处形成有环口,压筒的内端部插接在环口内。通过形成扩径部,而便于在通水管的端部设置管接头。在扩径部内设置有压筒,通过在压筒的内壁面上形成所述的凸肩来对相应部件进行压接,以及压筒的端部压接在垫圈上,管接头内的整体结构紧凑性及稳定性好。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接头装置中把通水管串接到供水管路中,在供水过程中,处于上游的水龙头处不易贮存长时间静止的水,从而也不易因此而滋生细菌和杂质。可以在设置家庭供水系统时,把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水龙头设置在上游位置处,而把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水龙头设置在下游位置处,由于下游的水龙头经常打开,整个家庭供水系统中基本上不存在长时间静置的存水,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整个家庭饮用水的清洁卫生。把透水口设置在通水管的折弯处,透水口的设置对通水管中的水流速度影响小。而且,可通过把通水管沿竖直方向上设置,在上游水龙头关闭后,通水管上游侧的水能够自透水口中进入到该水龙头内,而可以把该水龙头中所积存的少量水替换到通水管内,能够有效保证家庭饮用水的清洁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通水管与接头座相联接在一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管接头的纵向剖视放大图。

图5是压筒的纵向剖视放大图。

图6是垫圈、支撑环及限位柱连接在一起的纵向剖视放大图。

图中,1、联接板;2、接头座;3、扩径部;31、台阶;32、压口;33、内环面;4、卸圈;41、凸环;5、通水管;6、连接体;7、联接孔;8、o形密封圈;9、透水口;10、卡圈;11、卡爪;12、垫圈;121、环口;13、限位柱;14、压筒;141、上凸肩;142、下凸肩;15、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自来水入户供水系统的主体结构为供水管路,供水管路是由若干联接在一起的供水管构成的,这些供水管之间彼此相通。

结合图1、2、3,供水管路上设置有若干相通的通水管5和接头座2,通水管5与供水管路相通,接头座2供水龙头的安装设置。在进行实际的安装时,通水管5有别于现有水龙头上普通支管的设置,要求供水管在通水管5的位置处被截断开,通水管5的两端分别联接到供水管的断口上,从而使得通水管5串联到供水管路中,通水管5作为供水管路的一部分而参与到供水管路对水的导流。在进行家庭供水管路的布置时,供水管在断口的相对两侧本身需要被折弯,通常,通水管5和供水管在竖直方向上实现同轴联接。因此,通水管5本身为曲状,而在通水管5的弯曲部位处设有透水口9,透水口9贯透通水管5的壁体,接头座2自透水口9处与通水管5内部相通。在进行供水系统的布置时,可以把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水龙头布置在供水管路的上游位置处。由于水龙头的使用频率与其在室内所处的位置有关,在进行室内供水管路的布置时,可把供水管路的入户端设置到使用频率低的水龙头位置处,供水管路的末端设置使用频率高的水龙头。

图中显示,透水口9设置在通水管5的低点位置处,通水管5上于透水口9的相对两侧均高于透水口9。图中通水管5所处的位置是适应于供水管路在室内沿屋面延伸布置的需求,若供水管路在室内沿地面布置时,则此时的通水管5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偏转180度,以适应与供水管路的联接固定。

图中显示,接头座2为圆筒形,可以在接头座2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加工螺纹来适应与水龙头的螺纹联接固定,也可以是在水龙头上设置卡接式的接头,从而与光滑的接头座2相卡接。通水管5本身被设置成u形,接头座2与通水管5之间垂直设置,具体是指接头座2的轴线与通水管5的轴截面相垂直。

接头座2的后端一体成型有联接板1,按图1所示位置,通水管5位于联接板1的前侧。接头座2的后端位于联接板1的中心位置处,联接板1使得接头座2的后端封闭。在联接板1上还设置有通透的联接孔7,通过联接板1可实现本接头装置的联接固定。在进行固定时,联接板1的背面与墙面贴合固定,通过联接螺栓穿接在联接孔7中联接到墙体内而实现固定。本接头装置为紫铜材质一体成型件,通水管5、接头座2和联接板1为一体成型,在通水管5与接头座之间形成有连接体6,通水管5与接头座2通过相对两侧的连接体6而实现联接固定在一起。

在通水管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管接头,通水管5的端部于管接头的位置处通扩径加工的方法而形成有扩径部3,管接头中的相应功能部件被设置在扩径部3内,在扩径部3的外端部通过压接的方式而形成有内向的压口32,在压口32的作用下,这些功能部件被限定在扩径部3中。

管接头内轴向固定地设置有不锈钢材质的卡圈10,卡圈10的内缘处一体成型有若干卡爪11,卡爪11斜向向着管接头的内侧伸出。在实现联接时,供水管的端部插入到卡圈10中,卡爪11的端部卡接在供水管的外周面上时,而实现通水管5与供水管之间的联接固定。

为便于通水管5与供水管之间的拆卸,或为了方便接头装置与供水之间位置的调整,在管接头内设置有卸圈4,卸圈4的外端伸出到管接头的外侧,卸圈4内端的外周设有倒角面,卸圈4的内端伸入到卡爪11位置处。向着管接头方向对卸圈4的外端施压,卸圈4的内端面与卡爪11相抵靠并向着径向外侧推压卡爪11,从而使得卡爪11的端部与供水管相脱开,供水管与通水管5之间可相对轴向运动,进而达到拆卸或调整位置的目的。

在管接头内于卸圈4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通过对卸圈4的阻挡而限定卸圈4的轴向移动距离。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垫圈12,在扩径部3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内环面33,图4中显示,该内环面33倾斜设置,内环面33是由扩径部3壁体弯曲而形成的,垫圈12搁置在该内环面33上,内环面33对垫圈12提供阻挡作用。在垫圈12朝向卸圈4的一端面上一体成型有若干限位柱13,限位柱13沿扩径部3的轴向设置。限位柱13在垫圈12上的设置位置与卸圈4内端的位置相对应,从而限位柱13分别插接在相邻两卡爪11之间的间隔内。在卸圈4向扩径部3内轴向运动时,限位柱13的端部与卸圈4的内端部相抵触而实现对卸圈4的轴向运动进行阻挡。

在垫圈12上还一体成型有支撑环15,支撑环15与限位柱13位于垫圈12的同侧,所述卡爪11和限位柱13位于支撑环15内,卡圈10抵靠在支撑环15的外端部上。支撑环15的内周面为截头锥面,该内周面的大头端朝向卡圈10,从而能够适应卡爪11的运动。

在扩径部3内还设置有压筒14,压筒14为橡胶或塑料材质,在压筒1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上凸肩141和下凸肩142。下凸肩142压接在卡圈10上,在下凸肩142和支撑环15的限定作用下,卡圈10在扩径部3的轴向上保持固定。卸圈4插接在压筒14内,卸圈4的外周面上一体成型有外向凸环41,外向凸环41位于上凸肩141的轴向内侧,上凸肩141使得卸圈4保持在扩径部3内。在垫圈12的外缘处形成有环口121,压筒14的内端部插接在环口121内,通过压筒14和上述的内环面33,而使得垫圈12在扩径部3内轴向固定。压筒14在扩径部3内保持稳定,扩径部3的压口32压接在压筒14的肩部位置处,通过垫圈12和压口32的限定,压筒14在扩径部3内本身也保持轴向固定。

在扩径部3内周面的内端形成有台阶31,该台阶31与内环面33之间形成一安装空腔,o形密封圈8设置在该安装空腔内。供水管与管接头相联接时,供水管的端部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卸圈4、卡圈10、卡爪11、支撑环15、垫圈12和o形密封圈8,供水管在插接时,供水管的外周面与卡爪11的端部接触滑动。向着外侧拉动供水管时,卡爪11对供水管进行限定,使得供水管与管接头之间联接稳定性好;o形密封圈8为橡胶材质,o形密封圈8使得供水管与扩径部3之间液密封,从而实现正常的密封供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