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5318发布日期:2020-05-08 14:2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



背景技术:

软弱土层地基广泛存在,当在其上修建土建工程时,如果稳定安全性达不到要求,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加固桩是一种常见的提高软弱土层地基稳定性的工程措施,特别是软弱土层位于倾斜岩层上时,常常采用加固桩进行侧向约束加固,从而提高软弱土层地基的稳定性。

侧向约束加固桩常用的有人工挖孔桩和钻孔灌注桩两种。挖孔桩特点是截面大、受力接触面大、提供抗力大,在软土地基中不能直接施工,需要采取其它有效的防护措施。钻孔灌注圆桩特点是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但由于施工机械影响,其截面尺寸通常不大于2.5m,且桩形为圆形、受力接触面积小,其提供的水平抗力小,故设置间距通常较小,造成其工程投资较挖孔方桩大得多。

因此,提出一种适宜的软土地基挖孔桩结构及施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并应具有施工简单、安全可靠、经济性优和符合环保要求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为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创造有利施工条件和有效防护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省工程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结构,包括设置于软土地基内的挖孔桩,其特征是:所述挖孔桩外设置环绕其侧壁的护壁结构,护壁结构外环绕设置1-2排水泥土搅拌桩,护壁结构内壁上间隔设置插入水泥土搅拌桩的连接钢筋。

所述水泥土搅拌桩在平面上交错布置。

所述护壁结构从上而下由依次施工的护壁节段竖向对接而成,护壁节段的高度为0.5-1.0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软土地基挖孔桩四周施工两排以上水泥土搅拌桩,交错布置,形成挖孔桩围护结构,在桩中心施工2-4根水泥土搅拌桩,形成开挖施工作业基础,桩中心的水泥土搅拌桩掺水泥量适当减小,以能承载挖孔施工工人的重量及少量其它荷载即可,四周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量适当增加,以增大开挖基坑的稳定性;

二、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传统挖孔桩施工过程中设置的护壁结构采用现浇立模时,由于软土的摩阻力很小,钢筋及施工模板难以固定,以及护壁结构浇筑混凝土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施工下一节护壁结构时,前期形成的护壁结构极易产生下滑,本方法在每节护壁结构施工前先在挖孔桩四周形成的水泥土搅拌桩中钻孔插入几根连接钢筋,对单节护壁结构施工的钢筋笼进行有效固定,从而避免下节护壁结构施工上节护壁结构向下滑动;

三、为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创造有利施工条件和有效防护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省工程成本,具有施工简单、安全可靠、经济性好、符合环保要求以及利于推广等特点。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的断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的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的施工立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水泥土搅拌桩1、连接钢筋2、护壁结构3、挖孔桩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结构,包括设置于软土地基内的挖孔桩4。所述挖孔桩4外设置环绕其侧壁的护壁结构3,护壁结构3外设置环绕1-2排水泥土搅拌桩1,护壁结构3内壁上间隔设置插入水泥土搅拌桩1的连接钢筋2。参照图3,所述护壁结构3从上而下由依次施工的护壁节段竖向对接而成,护壁节段的高度为0.5-1.0m。

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按如下步骤进行施工:

①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定厚度的普通土,整平场地,挖孔桩4平面定位;

②在挖孔桩4护壁结构3四周外侧紧邻施工1-2排水泥土搅拌桩1,水泥土搅拌桩1平面交错布置;

③根据挖孔桩4尺寸大小,在挖孔桩4护壁结构3位置内侧间隔施工2-4根水泥土搅拌桩1;

④人工开挖挖孔桩4第一节护壁结构3内侧的软土和水泥土搅拌桩1桩体;

⑤采用钻孔在挖孔桩4护壁结构3四周的水泥土搅拌桩1桩体上钻孔,并植入连接钢筋2,连接钢筋2进入水泥土搅拌桩1桩体及出露长度不小于20cm;

⑥绑扎第一节护壁结构3的钢筋笼,并与出露的连接钢筋2固定;

⑦立模施工第一节护壁结构3的混凝土;

⑧待第一节护壁结构3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后,开挖挖孔桩4第二节护壁结构3内侧的软土和水泥土搅拌桩1桩体;

⑨重复步骤⑤-⑧直至完成通过软土层的所有护壁结构3结构;

⑩在护壁结构3结构中放置挖孔桩4的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先在软土地基挖孔桩4四周施工两排以上水泥土搅拌桩1,水泥土搅拌桩1交错布置,形成挖孔桩4围护结构,然后在桩中心施工2-4根水泥土搅拌桩1,形成开挖施工作业基础,桩中心的水泥土搅拌桩掺水泥量适当减小,以能承载挖孔施工工人的重量及少量其它荷载即可,四周水泥土搅拌桩1的水泥掺量适当增加,以增大开挖基坑的稳定性。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传统挖孔桩施工过程中设置的护壁结构采用现浇立模时,由于软土的摩阻力很小,钢筋及施工模板难以固定,以及护壁浇筑混凝土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施工下一节护壁结构3时,前期形成的护壁结构极易产生下滑。本实用新型在每节护壁结构3施工前先在挖孔桩4四周形成的水泥土搅拌桩1中钻孔插入几根连接钢筋2对单节护壁结构3施工的钢筋笼进行有效固定,从而避免下节护壁结构施工上节护壁结构向下滑动;为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创造有利施工条件和有效防护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省工程成本,

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设置间距及数量以方便人工挖孔施工操作确定,其水泥掺量重量的10-20%。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的一些原理及操作步骤,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步骤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包括设置于软土地基内的挖孔桩(4),其特征是:所述挖孔桩(4)外设置环绕其侧壁的护壁结构(3),护壁结构(3)外设置环绕1-2排水泥土搅拌桩(1),护壁结构(3)内壁上间隔设置插入水泥土搅拌桩(1)的连接钢筋(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在平面上交错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护壁结构(3)从上而下由依次施工的护壁节段竖向对接而成,护壁节段的高度为0.5-1.0m。


技术总结
一种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结构,为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创造有利施工条件和有效防护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省工程成本。包括设置于软土地基内的挖孔桩,所述挖孔桩外设置环绕其侧壁的护壁结构,护壁结构外环绕设置1‑2排水泥土搅拌桩,护壁结构内壁上间隔设置插入水泥土搅拌桩的连接钢筋。所述水泥土搅拌桩在平面上交错布置。所述护壁结构从上而下由依次施工的护壁节段竖向对接而成,护壁节段的高度为0.5‑1.0m。

技术研发人员:姚裕春;谢毅;张耀;陈伟志;肖朝乾;吴沛沛;曾永红;袁报;刘乐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15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