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浚施工管线的浮筒下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3246发布日期:2019-12-17 20:4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疏浚施工管线的浮筒下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疏浚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疏浚施工管线的浮筒下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疏浚施工工程中,经常下锚固定管线或船位,下锚一般通过锚艇协助进行完成,但项目开工阶段难免会出现锚艇未及时调遣到到位而影响开工,国外项目受船舶调遣影响更大,能否利用浮筒直接下锚,解决没有锚艇情况下的施工难题,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目前使用锚艇下锚在国内外都是通用做法,在特殊的项目施工中有时并无锚艇可以租赁,因此通常需要从其它地点调遣锚艇,调遣周期长,在锚艇尚未进场的情况下通常无法保证项目按期开工,导致施工工期延后,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研发设计一种简易的下锚装置用于暂时或者永久替代锚艇设施,保证施工的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搭建、使用便捷的疏浚施工管线的浮筒下锚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疏浚施工管线的浮筒下锚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在两者前部的顶部之间架设有前部连接横梁、后部的顶部之间架设有后部连接横梁;在第一浮筒内侧的中部设有第一侧部挂钩,在第二浮筒内侧的中部设有第二侧部挂钩,在前部连接横梁的内侧中部设有前部挂钩,后部连接横梁的内侧中部设有后部挂钩;在前部连接横梁的外侧中部设有前部拉环,在前部拉环上连接有牵拉缆绳,在第二浮筒前部的顶部设有第一缆绳卷绕墩;在第一浮筒前部的顶部设有第二缆绳卷绕墩并收卷有锚缆绳,在锚缆绳的外端连接有随行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疏浚施工管线的浮筒下锚装置,易于搭建组装。通过设置两个浮筒以及前后两个连接横梁,提供了一个运送管线锚的浮力平台。通过在前部设置牵拉缆绳,便于整个装置采用拖船进行拖拽移动。通过在第一浮筒上设置随行锚及缆绳,便于本装置到达预设位置后下锚固定。通过设置第一侧部挂钩、第二侧部挂钩、前部挂钩和后部挂钩,为管线锚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框架结构,通过绳索将管线锚绑定在上述各挂钩之间时管线锚位于两个浮筒之间空隙的上方,通过解绑绳索即可实现管线锚的抛投,操作十分便捷省力。

优选地:第一浮筒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浮筒本体,第一浮筒本体的前部和后部成锥形形状;第二浮筒包括圆柱形的第二浮筒本体,第二浮筒本体的前部和后部成锥形形状。

优选地:在第一浮筒后部的锥体内侧中部设有第一后拉环,在第二浮筒后部的锥体内侧中部设有第二后拉环。

优选地:前部连接横梁为方钢材质,两端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两者的侧壁焊接固定;后部连接横梁为方钢材质,两端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两者的侧壁焊接固定。

优选地:第一侧部挂钩、第二侧部挂钩、前部挂钩和后部挂钩四者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基座,在基座上焊接固定有v形的勾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1、牵拉缆绳;2、前部拉环;3、第一缆绳卷绕墩;4、随行锚;5、第一浮筒;6、锚缆绳;7、第一侧部挂钩;8、第二缆绳卷绕墩;9、前部挂钩;10、后部挂钩;11、第二侧部挂钩;12、前部连接横梁;13、第二浮筒;14、后部连接横梁;15、第一后拉环;16、第二后拉环;17、管线锚;18、绑紧绳索;19、锚前缆绳;20、锚后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疏浚施工管线的浮筒下锚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浮筒5和第二浮筒13,在两者前部的顶部之间架设有前部连接横梁12、后部的顶部之间架设有后部连接横梁14,构成了一个浮力承载平台。

本实施例中,第一浮筒5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浮筒本体,第一浮筒本体的前部和后部成锥形形状;第二浮筒13包括圆柱形的第二浮筒本体,第二浮筒本体的前部和后部成锥形形状,第一浮筒5和第二浮筒13两者均可以采用金属板材焊接制得,现场加工也比较方便。

进一步地,前部连接横梁12为方钢材质,两端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浮筒5和第二浮筒13两者的侧壁焊接固定;后部连接横梁14为方钢材质,两端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浮筒5和第二浮筒13两者的侧壁焊接固定。

在第一浮筒5内侧的中部设有第一侧部挂钩5,在第二浮筒13内侧的中部设有第二侧部挂钩11,在前部连接横梁12的内侧中部设有前部挂钩9,后部连接横梁14的内侧中部设有后部挂钩10。上述四个挂钩用于绑定待抛投的管线锚17。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部挂钩7、第二侧部挂钩11、前部挂钩9和后部挂钩10四者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基座,在基座上焊接固定有v形的勾爪。上述基座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一浮筒5的侧壁上、第二浮筒13的侧壁上、前部连接横梁9的内壁上以及后部连接横梁10的内壁上。

在前部连接横梁9的外侧中部设有前部拉环2,在前部拉环2上连接有牵拉缆绳1,在第二浮筒13前部的顶部设有第一缆绳卷绕墩3,牵拉缆绳1可以卷绕在第一缆绳卷绕墩3上。工作过程中,采用拖船通过牵拉缆绳1对本下锚装置进行拖拽移动。

在第一浮筒5前部的顶部设有第二缆绳卷绕墩8并收卷有锚缆绳6,在锚缆绳6的外端连接有随行锚4。随行锚4用于本下锚装置行驶至预定水域后的下锚固定,在未行驶至规定位置时,随行锚4悬挂在第一浮筒5的侧部。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浮筒5后部的锥体内侧中部设有第一后拉环15,在第二浮筒13后部的锥体内侧中部设有第二后拉环16,第一后拉环15和第二后拉环17分别用于连接管线锚17的锚前缆绳19和锚后缆绳20。

工作方式:

请参见图2,采用四条绑紧绳索8将待抛投的管线锚17绑定在第一侧部挂钩7、第二侧部挂钩11、前部挂钩9和后部挂钩10上,此时管线锚17悬垂在第一浮筒5、第二浮筒13两者之间的空间上方;将管线锚17自身的锚前缆绳19和锚后缆绳20从下方向后方牵引并分别绑定在第一后拉环15和第二后拉环16上;

采用拖船连接牵拉缆绳1,将本装置连同管线锚17拖拽至合适水域,到达位置后抛投随行锚4对本装置在水域中的位置进行固定;之后采用拖船拖拽本装置进行位置的微调,直至靠近管线(管线通过浮箱浮动在水面),此时解开或者切断各绑紧绳索8,管线锚17向下落入水中,之后解开锚前缆绳19和锚后缆绳20并重新绑定连接在管线上,完成下锚操作;

收随行锚4并由拖船拖拽回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