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2904发布日期:2019-12-20 20:58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地表的大部分已经水泥化,雨水基本上以地表径流的方式进入雨水管道,能够渗透土壤成为地下水的部分非常少。城市的河道,一般污染比较严重,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一般采集地下水作为工业用水,导致城市的地下水水位越来越远离地面;缺少地下水的流动性以及地下水压力的支撑,经常出现地面塌陷;地下水缺乏后,城市绿化的植被也经不起干旱,经常出现道旁树的,特别是是低矮灌木和草坪的干死现象。

例如公开号为cn10325583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渗透地下水的雨水管道,由支撑架和雨水管道组成,支撑架是一个中空的长方体,由四周的支撑板和底部承重板共五个面板组成的一体结构,其上部的形状与雨水管道的外部形状匹配,垂直于雨水管道的支撑板,称为横向支撑板,平行于雨水管道的支撑板,称为纵向支撑板,在支撑架中央位置再添加一个纵向支撑板;支撑架的底部的承重板上有渗水孔;雨水管道的底部有排水孔,排水孔的外侧左、右方向各有一排排气孔。

该雨水管道中长方体支撑架装满水后,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管道排走;如果下雨小,雨水自然会优先转化为地下水;如果土壤比较干燥,滞留在长方体支撑架的水分渗透也越快,易于实施。

然而,由于该雨水管道和支撑架为一体结构,两者之间无法进行拆装,当后期其中一个部件损坏时便需要将整体进行更换,耗费资源,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结构,该结构方便快捷的实现了雨水管道和支撑架之间的拆装,进而方便后期雨水管道或支撑架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结构,包括雨水管道以及用于支撑雨水管道且内部呈中空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呈开口设置,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渗水孔,所述雨水管道的底部沿雨水管道的长度方向设有排水孔和排气孔,所述排水孔和排气孔正对支撑架的中空部分,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相对两侧边缘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雨水管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导向槽滑移连接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和导向槽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合和解锁所述雨水管道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管道中的雨水,先填充支撑架内腔,滞留在支撑架内的水分渗透成为地下水;当支撑架装满水后,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管道排走;如果下雨小,雨水自然会优先转化为地下水,如果土壤比较干燥,滞留在长方体的水分渗透也越快;同时,利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滑移配合,便于将雨水管道定位于支撑架上,且固定组件方便了雨水管道和支撑架之间的拆装,进而方便后期雨水管道或支撑架的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供所述雨水管道外壁抵接的弧形槽,所述导向块滑移至导向槽的槽底时,所述雨水管道外壁抵于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雨水管道能够贴合于支撑架,提高雨水管道与支撑架之间连接的紧贴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固定板且与所述导向槽相连通的螺纹孔、设置于导向块且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凹槽以及与螺纹孔配合的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可贯穿所述螺纹孔并与所述凹槽抵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雨水管道时,将导向块滑入导向槽内,使凹槽与螺纹孔对齐,工作人员可将定位螺杆贯穿螺纹孔并与凹槽抵接,便于将导向块固定在导向槽内;在拆除雨水管道时,可先使定位螺杆脱离凹槽与螺纹孔,再使导向块滑移脱离导向槽,进而方便更换雨水管道或支撑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螺杆远离凹槽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块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转动定位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槽的槽底与导向块均设置有相互吸合的磁体,所述导向块滑移至导向槽的槽底时,所述螺纹孔与凹槽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磁体的相互吸合作用,实现导向块的初定位,提高了雨水管道安装的便捷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导向块一侧壁的容置槽、滑移连接于容置槽且可伸出于容置槽的卡柱、设于卡柱与容置槽的槽底之间的压簧以及设于导向槽槽壁的卡孔,所述卡孔与卡柱卡接配合,所述压簧在自然状态下,卡柱与卡孔卡接且贯穿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雨水管道时,将导向块滑入导向槽内,卡柱抵触于导向槽的槽壁,且压簧被压缩;当卡柱与卡孔对齐时,卡柱在压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滑出导向槽并卡入卡孔,进而导向块与导向槽相互固定;在拆除雨水管道时,可按动卡柱使卡柱与卡孔脱离,再使导向块滑移脱离导向槽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渗水孔等间距分布于支撑架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撑架内的雨水渗水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雨水管道中的雨水,先填充支撑架内腔,滞留在支撑架内的水分渗透成为地下水;当支撑架装满水后,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管道排走;如果下雨小,雨水自然会优先转化为地下水,如果土壤比较干燥,滞留在长方体的水分渗透也越快;同时,利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滑移配合,便于将雨水管道定位于支撑架上,且固定组件方便了雨水管道和支撑架之间的拆装,进而方便后期雨水管道或支撑架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雨水管道与支撑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雨水管道与支撑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雨水管道;2、支撑架;3、排水孔;4、排气孔;5、渗水孔;6、固定板;7、弧形槽;8、导向槽;9、导向块;10、螺纹孔;11、凹槽;12、定位螺杆;13、旋块;14、磁体;15、容置槽;16、卡柱;17、压簧;18、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雨水管道1以及用于支撑雨水管道1且内部呈中空设置的支撑架2,支撑架2呈长方体状且支撑架2的顶部呈开口设置;同时,支撑架2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渗水孔5,雨水管道1的底部沿雨水管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3和若干个排气孔4,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4设置有两排,且两排排气孔4分别分布位于排水孔3的两侧,排水孔3和排气孔4正对支撑架2的中空部分。

雨水管道1中的雨水,先填充支撑架2内腔,滞留在支撑架2内的水分渗透成为地下水;当支撑架2装满水后,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管道排走;如果下雨小,雨水自然会优先转化为地下水,如果土壤比较干燥,滞留在长方体的水分渗透也越快。

参照图1和图2,支撑架2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定位部。具体的,定位部包括分别固定安装于支撑架2顶部相对两侧边缘的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相对的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槽8,雨水管道1的外壁焊接有与导向槽8滑移连接的导向块9;此外,导向块9和导向槽8之间安装有用于锁合和解锁雨水管道1的固定组件。利用导向块9与导向槽8的滑移配合,便于将雨水管道1定位于支撑架2上,且固定组件方便了雨水管道1和支撑架2之间的拆装,进而方便后期雨水管道1或支撑架2的更换。

同时,支撑架2的顶部设置有供雨水管道1外壁抵接的弧形槽7,导向块9滑移至导向槽8的槽底时,雨水管道1外壁抵于弧形槽7,使得雨水管道1能够贴合于支撑架2,提高雨水管道1与支撑架2之间连接的紧贴度。

参照图2和图3,具体的,固定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固定板6且与导向槽8相连通的螺纹孔10、设置于导向块9且与螺纹孔10相对应的凹槽11以及与螺纹孔10配合的定位螺杆12,且定位螺杆12可贯穿螺纹孔10并与凹槽11抵接配合。同时,定位螺杆12远离凹槽11的一端焊接有圆柱状的旋块13。旋块13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转动定位螺杆12。

此外,导向槽8的槽底与导向块9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吸合的磁体14,且当导向块9滑移至导向槽8的槽底时,螺纹孔10与凹槽11对齐。利用磁体14的相互吸合作用,实现导向块9的初定位,提高了雨水管道1安装的便捷性。

总的工作过程:当安装雨水管道1时,将导向块9滑入导向槽8内,使凹槽11与螺纹孔10对齐,工作人员可将定位螺杆12贯穿螺纹孔10并与凹槽11抵接,便于将导向块9固定在导向槽8内;在拆除雨水管道1时,可先使定位螺杆12脱离凹槽11与螺纹孔10,再使导向块9滑移脱离导向槽8,进而方便更换雨水管道1或支撑架2,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实施例二:

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结构,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组件不同。具体的,固定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开设于导向块9一侧壁的容置槽15、滑移连接于容置槽15且可伸出于容置槽15的卡柱16、固定连接于卡柱16与容置槽15的槽底之间的压簧17以及沿水平方向开设于导向槽8槽壁的卡孔18,且卡孔18与卡柱16卡接配合,当压簧17在自然状态下时,卡柱16与卡孔18卡接且贯穿卡孔18。

当安装雨水管道1时,将导向块9滑入导向槽8内,卡柱16抵触于导向槽8的槽壁,且压簧17被压缩;当卡柱16与卡孔18对齐时,卡柱16在压簧17的回复力作用下滑出导向槽8并卡入卡孔18,进而导向块9与导向槽8相互固定;在拆除雨水管道1时,可按动卡柱16使卡柱16与卡孔18脱离,再使导向块9滑移脱离导向槽8即可。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