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4980发布日期:2020-04-14 21:1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初期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不断重视,对于能够进行再利用的资源也在进行不断的拓展,对于雨水和污水处理就是其中的一种,初期雨水往往溶解了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工厂废气、汽车尾等污染性气体,其降落到地面后由于冲刷屋面和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许多的有机污染物质和重金属等,其直接直排入河道中,给水环境处理造成了一定程度污染。

然而,在市政规划的时候为了管道施工的方便性、支管设置的合理性、道路管线综合的整体性等,往往雨水和污水管道是并排设计的,现在的雨水收集装置并不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对初期雨水的收集不足,无法对初期的雨水的精确控制,会让雨水进入到污水井内,让后期的污水处理难度增加,间接的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在的雨水收集装置并不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对初期雨水的收集不足,无法对初期的雨水的精确控制,会让雨水进入到污水井内,让后期的污水处理难度增加,间接的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工作的速度和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检查井,所述雨水检查井内活动安装有雨水箅子,所述雨水箅子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加强筋,所述连接加强筋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定位座,所述雨水检查井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雨水井,所述雨水井内上端固定安装有检修爬梯,所述雨水井的右侧下端固定安装有防腐蚀外壳,所述防腐蚀外壳的上端活动安装有检修盖板,所述防腐蚀外壳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转接连管,所述转接连管的右侧活动安装有雨水转运管,所述雨水转运管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弹簧轴,所述弹簧轴端活动安装有阻水挡板,所述阻水挡板的右侧活动安装有污水检查井。

优选的,所述雨水检查井和污水检查井均为圆形结构设计,且雨水检查井的尺寸小于污水检查井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检修盖板为矩形结构,且检修盖板的尺寸大于等于防腐蚀外壳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控制阀门和转接连管相互配适,且转接连管为圆弧形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雨水转运管为倾斜的角度设计,且雨水转运管的长度等于雨水检查井到污水检查井的最短距离。

优选的,所述支撑连杆在雨水箅子上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五个,且支撑连杆下端交错排布有等间距设置的至少四个连接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在现有的初期雨水收集装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在雨水井的内部增加能够进行直接控制或者是远程控制的控制装置,并且把原来的雨水箅子的结构进行改善,能够更好的提供支撑,在不妨碍下水的流畅度的同时提高能够更好的保护,可以有效的将初期的雨水进行分离,降低初期雨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更加便捷准确的控制也能更方便控制初期雨水进入到污水管内的流量,降低后续加工的难度,提高后续加工的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雨水箅子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雨水箅子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检查井;2、检修爬梯;3、雨水井;4、检修盖板;5、防腐蚀外壳;6、控制阀门;7、转接连管;8、雨水转运管;9、出水口;10、弹簧轴;11、阻水挡板;12、污水检查井;13、雨水箅子;14、支撑连杆;15、连接加强筋;16、安装定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检查井1,雨水检查井1内活动安装有雨水箅子13,雨水箅子13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杆14,支撑连杆1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加强筋15,连接加强筋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定位座16,雨水检查井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雨水井3,雨水井3内上端固定安装有检修爬梯2,雨水井3的右侧下端固定安装有防腐蚀外壳5,防腐蚀外壳5的上端活动安装有检修盖板4,防腐蚀外壳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6,控制阀门6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转接连管7,转接连管7的右侧活动安装有雨水转运管8,雨水转运管8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口9,出水口9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弹簧轴10,弹簧轴10端活动安装有阻水挡板11,阻水挡板11的右侧活动安装有污水检查井12;

进一步的,雨水检查井1和污水检查井12均为圆形结构设计,且雨水检查井1的尺寸小于污水检查井12的尺寸,节约占地面积,方便进行雨水的收集;

进一步的,检修盖板4为矩形结构,且检修盖板4的尺寸大于等于防腐蚀外壳5的尺寸,增加对内部控制元件的保护,防止初期雨水对内部装置的腐蚀;

进一步的,控制阀门6和转接连管7相互配适,且转接连管7为圆弧形结构设计,方便进行雨水转移时候的方便程度;

进一步的,雨水转运管8为倾斜的角度设计,且雨水转运管8的长度等于雨水检查井1到污水检查井12的最短距离,在保证收集效果的同时,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支撑连杆14在雨水箅子13上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五个,且支撑连杆14下端交错排布有等间距设置的至少四个连接加强筋15,提高雨水箅子13整体稳定性和自身强度的同时,让雨水更方便的被收集。

工作原理:再对装置进行安装并固定、调试完成后,在进行工作,在遇到雨水天气的时候,初期雨水会从雨水检查井1上的雨水箅子13流入雨水井3中,而控制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根据雨量进行控制,通过控制控制阀门6选择打开或者是关闭,打开时,初期被收集的雨水会从转接连管7向雨水转运管8内进行运动,最后通过出水口9进入到污水检查井12内,而在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或者是内部收集水流压力并不能够顶起阻水挡板11,由于阻水挡板11上的弹簧轴10具有一定距离,能在保证雨水转运管8保证关闭的前提下减少直接和污水检查井12的联通,更好的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检查井(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检查井(1)内活动安装有雨水箅子(13),所述雨水箅子(13)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杆(14),所述支撑连杆(1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加强筋(15),所述连接加强筋(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定位座(16),所述雨水检查井(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雨水井(3),所述雨水井(3)内上端固定安装有检修爬梯(2),所述雨水井(3)的右侧下端固定安装有防腐蚀外壳(5),所述防腐蚀外壳(5)的上端活动安装有检修盖板(4),所述防腐蚀外壳(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6),所述控制阀门(6)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转接连管(7),所述转接连管(7)的右侧活动安装有雨水转运管(8),所述雨水转运管(8)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弹簧轴(10),所述弹簧轴(10)端活动安装有阻水挡板(11),所述阻水挡板(11)的右侧活动安装有污水检查井(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检查井(1)和污水检查井(12)均为圆形结构设计,且雨水检查井(1)的尺寸小于污水检查井(12)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盖板(4)为矩形结构,且检修盖板(4)的尺寸大于等于防腐蚀外壳(5)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6)和转接连管(7)相互配适,且转接连管(7)为圆弧形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转运管(8)为倾斜的角度设计,且雨水转运管(8)的长度等于雨水检查井(1)到污水检查井(12)的最短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杆(14)在雨水箅子(13)上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五个,且支撑连杆(14)下端交错排布有等间距设置的至少四个连接加强筋(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检查井,所述雨水检查井内活动安装有雨水箅子,所述雨水箅子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加强筋,所述连接加强筋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定位座,所述雨水检查井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雨水井,所述雨水井内上端固定安装有检修爬梯,所述雨水井的右侧下端固定安装有防腐蚀外壳,所述防腐蚀外壳的上端活动安装有检修盖板,所述防腐蚀外壳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转接连管。该基于雨污分流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装置,更加便捷准确的控制也能更方便控制初期雨水进入到污水管内的流量,提高后续加工的速度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徐京;叶艳红;倪晓宏;李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盛捷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9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