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0335发布日期:2020-02-07 23:04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清洁、垃圾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江湖、海洋的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城市里许多河道垃圾堆积,成为黑臭水体;近海海岸漂浮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中,以塑料垃圾为主,许多都漂浮在水表面,主要有塑料制品、食品包装袋、烟头等。

目前国内对水体垃圾清理的主要方式有:人工驾驶小船打捞,专业垃圾清理船清理。人工小船打捞耗时耗力、效率较低;专业垃圾船适用于聚集大量垃圾的水体。对于漂浮垃圾量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的水体,目前没有较为完善的回收方案。

因此,本领域中需要一种能高效回收分散分布的漂浮垃圾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其被配置为水平或倾斜地漂浮在水面上,其在第一端具有入水口,在第二端具有出水口,入水口和出水口的下沿位于水面之下;由滤网制成的垃圾收集篮,其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水槽之中,其位于所述入水口处的一端的上沿位于水面之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不但能够有效收集水面漂浮垃圾,而且可以利用自然水流实现垃圾收集,使得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并且节约了电力,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的装配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本说明书中涉及的各术语的含义一般为本领域中的通常含义,或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之后所正常理解的含义。本说明书中的用语“包括”、“包含”是开放式的,即除了所提及的各部件或步骤外,还可能包括其他未提及的部件或步骤。本说明书中的用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不同的实施例或部件,而不表示这些实施例或部件在顺序、重要性等方面有任何不同。

现参照图1-2,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的装配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包括:

水槽110,其被配置为水平或倾斜地漂浮在水面上,其在第一端具有入水口111,在第二端具有出水口112,入水口111和出水口112的下沿位于水面之下;

由滤网制成的垃圾收集篮120,其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水槽110之中,其位于所述水槽110的入水口111一端的上沿位于水面之下。

所述水槽110可由具有适当浮力的材料制成,或者做成中空的舱体,以保证当该装置100被放置在水中时,该装置100水平或倾斜地漂浮在水面上,且水槽110的入水口111和出水口112的下沿均位于水面之上,从而使得水流从入水口111进入水槽110,并且水流从出水口112离开水槽110。而放置在水槽110中的、由滤网制成的垃圾收集篮120位于所述水槽110的入水口111一端的上沿位于水面之下,使得水面漂浮垃圾能够与水流一起进入垃圾收集篮120内。

所述水槽110的入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可具有任何形状和大小。例如,所述入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可以如图1-2中所示是矩形,且入水口111的宽度可大于出水口112的宽度,以方便垃圾进入水槽110。再例如,所述出水口112也可以如图3-4中所示是管道形状,以便于在管道中安装水泵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篮120的密度可大于1g/cm3,以确保其沉没于水中。

可以将该装置100置于沟渠、河流、湖泊、近海等水域。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水及水面垃圾从入水口111流入水槽,水从出水口112流出,而流经水槽的垃圾将被垃圾收集篮120捕获,从而起到收集水面漂浮垃圾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不但可以有效地收集水面漂浮垃圾,而且可以利用自然的水流实现垃圾收集,不必使用水泵等额外设备,使得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并且节约了电力,降低了运行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篮120位于所述水槽110的入水口一端的上沿低于所述垃圾收集篮120位于所述水槽110的出水口一端的上沿。例如,所述垃圾收集篮120位于所述水槽110的出水口一端的上沿可位于水面之上或水面附近,以便于随水流进入垃圾收集篮120的垃圾能够被阻挡并保持在垃圾收集篮12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篮120可具有手提柄121,这样,可以方便地将垃圾收集篮120从水槽中提起,并在倾倒垃圾后可以将垃圾收集篮120重新放置于水槽110中。

所述垃圾收集篮120的滤网可具有适当大小的孔径,以完成对漂浮垃圾或油污等的回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水槽110中放置具有不同孔径大小的垃圾收集篮120,以完成对不同大小和种类的漂浮垃圾或油污等的回收。例如,可以在所述水槽110中放置滤网孔径较小且滤网材质具有油污吸附性的垃圾收集篮120,以完成对水面油污的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槽110和垃圾收集篮120的水平投影为大体矩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水槽110和垃圾收集篮120也可具有其他形状,例如梯形体、半圆柱体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还可以具有固定装置,以便于将装置100固定在水面上的一定位置。该固定装置例如可包括设置在所述水槽110底面或侧面的锁环(未示出),以及穿过锁环并且另一端固定在水底地面或码头等处的绳索(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槽110内设置有壁架结构(未示出),该壁架结构被配置为安装和固定所述垃圾收集篮120。所述壁架结构例如可以为分别从所述水槽110的两个内侧面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上表面为斜面;相应地,所述垃圾收集篮120的两侧外沿向外突出,且其底部也为斜面,从而便于垃圾收集篮120与所述水槽110的安装配合。

现参照图3-4,其中,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的装配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4中所示,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还包括水泵130,其位于所述水槽110的出水口112处,且被配置为通过运转来加速水流。所述出水口112例如可以是管道形状,所述水泵130可以安装在管道之中。

这样,可以利用水泵130来提高垃圾收集效率。所述水泵130可以通过电力线来驱动,也以由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来驱动。由于水泵130用来以水平方向加速水流,与水泵用来形成从上到下垂直方向水流的技术方案相比,能够节约电能,提高垃圾收集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泵130为喷水增氧泵。这样,可以实现回收垃圾、增氧的双重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还包括水管(未示出),其一端与所述水泵130的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槽110的上游。这样,可以使平静的水面形成较大的水流,促使水体有效地推流循环,将上游的漂浮垃圾推向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并收集。

在其他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类实施例的所述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可以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实施例的所述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现参照图5-6,其中,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的装配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6中所示,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篮120为多个,沿水流方向前后相继地放置在所述水槽110中。所述水槽110例如可以划分为多个(例如两个或更多个)腔室,每个腔室中可以放置一个垃圾收集篮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垃圾收集篮120具有不同大小的网孔孔径和/或滤网材质,以用于收集不同大小的垃圾,或者收集油污。这样,可以实现由不同的垃圾收集篮120收集不同种类和/或大小的垃圾,和/或收集油污。例如,第一个垃圾收集篮120可用来收集塑料垃圾,而第二个垃圾收集篮120可用来收集油污,等等。

在其他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类实施例的所述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可以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类实施例或第二类实施例的所述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水表漂浮垃圾回收装置100,应指出的是,以上描述和图示仅为示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装置100可具有更多、更少或不同的部件,且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包含和功能等关系可以与所描述和图示的不同。例如,通常多个部件可以合并为一个更大的部件,以及单个部分可以被拆分为多个更小的部件。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以权利要求的语言及其等价语言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