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0076发布日期:2020-02-07 23:0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土墙,尤其涉及一种水利挡土墙。



背景技术:

水利挡土墙是指河道两侧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通常的水利挡土墙通过现场使用水泥混凝土浇灌而成,造成工期长效率低的情况,而挡土墙所连接的土壤积水没有较好的流动去向,土壤受雨水冲刷易松动,产生坍塌的情况,留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挡土墙,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挡土墙,包括趾板、钢筋、墙板、墙压顶石、墙面石、河道基底层、土壤层、斜坝、排水道,所述趾板水平预埋于地下,所述趾板顶部通过钢筋垂直连接有多个墙板,所述墙板通过钢筋连接有墙压顶石,所述墙板右侧通过水泥混凝土粘接有墙面石,所述墙板和墙面石左右分别部分预埋于河道基底层和土壤层下,所述墙板左侧的土壤层上设有斜坝,所述斜坝底部设有u型排水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墙板为预制板,包括t型板、t型槽、连接孔、排水孔,所述墙板前后两侧一体成型有竖直方向的t型板和t型槽,两相邻所述墙板通过t型板和t型槽滑动连接,所述墙板上下竖直贯穿有四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连接有钢筋,所述墙板上部水平贯穿有排水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斜坝与竖直面夹角为10°-80°之间,所述排水孔左侧与排水道相通,右侧贯穿于墙面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预制墙板极大的缩短的工作人员的作业时间,加快了水利挡土墙的建设效率,且连接紧固不易坍塌,斜坝与排水道和排水孔的配合,改善了斜坝积水的情况,使积水能够尽快流入河道内,避免了深部的土壤层过渡潮湿,引起松动,延长了水利挡土墙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墙板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趾板,2、钢筋,3、墙板,4、墙压顶石,5、墙面石,6、河道基底层,7、土壤层,8、斜坝,9、排水道,10、t型板,11、t型槽,12、连接孔,13、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水利挡土墙,包括趾板1、钢筋2、墙板3、墙压顶石4、墙面石5、河道基底层6、土壤层7、斜坝8、排水道9,所述趾板1水平预埋于地下,所述趾板1顶部通过钢筋2垂直连接有多个墙板3,所述墙板3通过钢筋2连接有墙压顶石4,所述墙板3右侧通过水泥混凝土粘接有墙面石5,所述墙板3和墙面石5左右分别部分预埋于河道基底层6和土壤层7下,所述墙板3左侧的土壤层7上设有斜坝8,所述斜坝8底部设有u型排水道9。

所述墙板3为预制板,包括t型板10、t型槽11、连接孔12、排水孔13,所述墙板3前后两侧一体成型有竖直方向的t型板10和t型槽11,两相邻所述墙板3通过t型板10和t型槽11滑动连接,所述墙板3上下竖直贯穿有四个连接孔12,所述连接孔12内连接有钢筋2,所述墙板3上部水平贯穿有排水孔13。

斜坝8与竖直面夹角为10°-80°之间,所述排水孔13左侧与排水道9相通,右侧贯穿于墙面石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预制成型的墙板通过钢筋与支板连接,相邻墙板通过t型板与t型槽连接,加快了整体建设效率,斜坝水流顺着斜坡流入排水道,再由排水孔流入河内,避免斜坝多度积水的情况。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