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5455发布日期:2020-06-23 23:0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坑排水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为了满足居住空间,城市建筑趋向于高层和超高层。目前,在高层和超高层的建设中,大多采用补偿性基础,然而这样会导致基坑较深,在基坑开挖时,往往会遇到基坑降水,出现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导致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的情况。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目前,建筑工程上广泛采用明沟加集水井法对基坑水进行处理,该方法主要是将基坑水通过水渠排入集水井,然后将集水井里的水抽出排掉,该方法虽然达到基坑排水的目的,但未能将基坑水充分利用,而导致资源浪费,增加施工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通过对集水井进行改进,使基坑水可以供给建筑施工,成为施工时的生活用水,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和资源再利用,增加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包括水渠,在水渠尾端连接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为容腔结构,在集水井左端上部设置进水口且该进水口与水渠位置对应,进水口横截面为长方形结构,进水口设计较宽,以使水流像瀑布一样流入集水井,从而减缓水流速度,在集水井内设置竖直放置的挡水墙且该挡水墙将集水井分为进水池和蓄水池,在集水井顶端设置盖板实现对集水井的密封,该挡水墙顶端与盖板连接密封,在挡水墙底部设置至少2条导向道,使蓄水池13里的水达到从下往上流动,在集水井底部设置底板,底板两侧的集水井两侧对应设置绳孔a和绳孔b且绳孔位置与对应导向道对应,在底板上设置推泥板,该推泥板两端设置绳索且该绳索穿过对应绳孔实现通过绳索控制推泥板来回移动;在蓄水池右侧的集水井上部处设置溢流孔,在其下部设置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集水井连接处俯视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实现减缓水流流速,且在连接处内设置滤网a。

优选的,所述底板为左高右低倾斜设计,该结构设计方便水流中杂质依靠自重留到蓄水池底部,也方便推泥板清楚杂质或污泥。

优选的,在蓄水池内设置至少2层滤网,且滤孔大小从下往上逐级递减,以使最上层水质最优。

优选的,所述溢流孔高度低于进水口。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数量与推泥板数量一致且位置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宽进水口和进水口处水渠的宽度,减缓水流速度,进而提高蓄水池中水的质量;在蓄水池中设有至少2个不同的滤网,可以充分滤除水中杂质,且本实用新型以溢流方式进行排水,从而做到所得到的水质最优;在集水井底板上设有推泥板,可以方便地对集水井中淤泥进行清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底板;2-导向道;3-通水孔;4-推泥板;5-绳孔a;6-集水井;7-进水口;8-滤网a;9-水渠;10-进水池;11-挡水墙;12-盖板;13-蓄水池;14-溢流孔;15-滤网b;16-滤网c;17-排水口;18-绳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包括水渠9,在水渠尾端连接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为容腔结且可设置在地面上,或者设置在地面先挖局一个坑,在将集水井放置在坑内,主要目标是是的水渠9高度不低于进水口7位置,也为控制绳索来回移动提供空间,在集水井左端上部设置进水口7且该进水口7与水渠9位置对应,进水口7横截面为长方形结构,进水口7设计较宽,以使水流像瀑布一样流入集水井,从而减缓水流速度,在集水井内设置竖直放置的挡水墙11且该挡水墙11将集水井分为进水池10和蓄水池13,在集水井顶端设置盖板12实现对集水井的密封,该挡水墙11顶端与盖板12连接密封,在挡水墙11底部设置至少2条导向道2,使蓄水池13里的水达到从下往上流动,在集水井底部设置底板1,底板1两侧的集水井两侧对应设置绳孔a5和绳孔b18且绳孔位置与对应导向道2对应,在底板1上设置推泥板4,该推泥板4两端设置绳索且该绳索穿过对应绳孔实现通过绳索控制推泥板4来回移动;在蓄水池13右侧的集水井上部处设置溢流孔14,在其下部设置排水口17。

其中进水口7和集水井连接处俯视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实现减缓水流流速,且在连接处内设置滤网a8,该底板1为左高右低倾斜设计,该结构设计方便水流中杂质依靠自重留到蓄水池底部,也方便推泥板4清楚杂质或污泥,在蓄水池13内设置至少2层滤网,附图所示,本实施例设置滤网b15和滤网c16,且滤孔大小从下往上逐级递减,以使最上层水质最优该,溢流孔14高度低于进水口7,该排水口17数量与推泥板4数量一致且位置对应。

具体工作时

当该基坑排水结构开始工作时,基坑水通过水渠9流入集水井,当基坑水流过进水口7时,较大杂质被滤网a所过滤掉,然后水流在进水口处流速减缓,当集水井蓄满水时,处理过的水将从溢流孔14溢出,供建筑施工使用。在集水井蓄水过程中,由于基坑水在蓄水池13中的经过滤网逐层过滤,所以溢流出的水质最优;在需要清理集水井中的淤泥时,可以使用用细绳通过绳孔拉动推泥板,将淤泥从排水口排出,以达到快速清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包括水渠(9),其特征在于:在水渠尾端连接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为容腔结构,在集水井左端上部设置进水口(7)且该进水口(7)与水渠(9)位置对应,在集水井内设置竖直放置的挡水墙(11)且该挡水墙(11)将集水井分为进水池(10)和蓄水池(13),在集水井顶端设置盖板(12)实现对集水井的密封,该挡水墙(11)顶端与盖板(12)连接密封,在挡水墙(11)底部设置至少2条导向道(2),在集水井底部设置底板(1),底板(1)两侧的集水井两侧对应设置绳孔a(5)和绳孔b(18)且绳孔位置与对应导向道(2)对应,在底板上设置推泥板(4),该推泥板(4)两端设置绳索且该绳索穿过对应绳孔实现通过绳索控制推泥板(4)来回移动;在蓄水池(13)右侧的集水井上部处设置溢流孔(14),在其下部设置排水口(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7)和集水井连接处俯视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实现减缓水流流速,且在连接处内设置滤网a(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左高右低倾斜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蓄水池(13)内设置至少2层滤网,且滤孔大小从下往上逐级递减,以使最上层水质最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孔(14)高度低于进水口(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17)数量与推泥板(4)数量一致且位置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结构,其包括水渠和集水井。集水井内壁设有与水渠相连通的进水口,该进水口处设有过滤网。集水井的底板为左高右低倾斜设置,底板上设有至少2条导向道和至少2块推泥板。集水井中设有挡水墙,将集水井分成进水池和蓄水池两部分,挡土墙底部设有通水孔。所述蓄水池中设有至少两层过滤网,滤孔大小从下往上逐级递减。集水井右侧内壁上端设有溢流孔,右侧内壁底部设有排淤孔。集水井左右内壁底部均设有与导向道相匹配的绳孔。集水井上部设有盖板。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做到基坑排水,而且可以对基坑水进行再利用,且污水处理彻底,设施简单,可以降低建筑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邬忠虎;娄义黎;刘镐;孙文吉斌;郑禄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3.25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