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垃圾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1061发布日期:2020-01-10 15:3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河涌垃圾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河涌垃圾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河涌垃圾的打捞与收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收集人员驾驶打捞船只在河涌水面来回进行垃圾打捞与收集作业,这种方式对收集人员基本操作技能要求过高,或造成人工成本过高;一种是收集人员在沿河涌岸边通过收集工具对河涌垃圾进行打捞与收集,这种方式除了工作效率低下,还危险系数高,对收集人员可能造成生命安全问题;还有一种是在河涌岸两边布设漂浮的收集网,这种收集网作用于对随着水流流动的垃圾,便于收集人员打捞与收集,但是漂浮在河涌水面上收集网,不利于船只的通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简单,提高河涌垃圾收集效率和便于船只通行的河涌垃圾收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河涌垃圾收集系统,包括拦截浮件,所述拦截浮件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之间是通过油管联通,油管与拦截浮件相互固定在一起,油管与液压装置连接,液压装置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有前感应装置和后感应装置,前感应装置和后感应装置分别分布在拦截浮件的前后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拦截浮件底部设有收集网,收集网上设有收集口。收集网可以将拦截的垃圾集中收集起来,捞取垃圾的工作人员把收集网拉起,打开收集口后,可以集中将收集的垃圾倒出。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拦截浮件两端通过缆绳分别与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连接。即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通过缆绳将拦截浮件拉至沉入水中的过程,油管没有受到拉力,避免油管被拉断。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均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活塞滑动设置在缸体内、并将缸体内分隔出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缸体对应上液压腔设有上油口,缸体对应下液压腔设有下油口;活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缸体底部外;第一液压缸的上油口和第二液压缸的上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联通,第一液压缸的下油口和第二液压缸的下油口通过第二油管联通,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分别与液压装置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感应装置包括两个红外感应器,所述后感应装置包括两个红外感应器。当一个红外感应器损坏了,另一个仍然可以工作,降低船只螺旋桨与拦截浮件缠绕的几率。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马达和换向阀,液压马达通过换向阀与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设置在河涌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这种河涌垃圾收集系统可以拦截河涌的漂浮垃圾,将河涌的漂浮垃圾集中在拦截浮件附近,便于工作人员集中打捞;

(2)这种河涌垃圾收集系统设有对经过船只进行检测的感应装置,当有船只需要通过布设有该系统的河涌河段时,原来处于水面上的拦截浮件可以下潜到水下,使船只顺利通过该河段,船只通过后,再次通过液压缸使拦截浮件重新浮至水面;

(3)这种河涌垃圾收集系统的拦截浮件还可连接收集网,收集网可以将拦截的垃圾集中收集起来,捞取垃圾的工作人员把收集网拉起,打开收集口后,可以集中将收集的垃圾倒出,提高了垃圾收集人员工作效率。

(4)这种河涌垃圾收集系统结构稳定简单,不仅便于安装使用、拆卸,在出现问题不能正常作业时,还能及时、方便进行处理与维修,有效地节省了时间的成本;既可以收集河涌垃圾,又保障了河涌水路的畅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6为液压缸布设河涌两侧示意图(a、b和c均为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河涌垃圾收集系统,包括拦截浮件3,所述拦截浮件3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液压缸1与第二液压缸2,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之间是通过油管联通,油管与拦截浮件3相互固定在一起,油管与液压装置6连接,液压装置6设有控制电路7,控制电路7电性连接有前感应装置81和后感应装置82,前感应装置81和后感应装置82分别分布在拦截浮件3的前后两侧。

所述拦截浮件3底部设有收集网16(见图2所示),收集网16上设有收集口。收集网16对水下垃圾进行集拢,便于清理收集垃圾。

所述拦截浮件3两端通过缆绳5分别与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连接。

所述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均包括缸体11、活塞12和活塞杆13,活塞12滑动设置在缸体11内、并将缸体11内分隔出上液压腔16和下液压腔14,缸体11对应上液压腔16设有上油口111,缸体11对应下液压腔14设有下油口112;活塞杆13一端与活塞12连接,另一端伸出缸体11底部外;第一液压缸1的上油口111和第二液压缸2的上油口111通过第一油管4联通,第一液压缸1的下油口112和第二液压缸2的下油口112通过第二油管10联通,第一油管4和第二油管10分别与液压装置6连接。

结合图2和图5所示,所述前感应装置81包括两个红外感应器,所述后感应装置82包括两个红外感应器。当前感应装置81与后感应装置82的其中一个红外感应器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另外一个外红感应器也能正常使用,保证有船只9经过也能通行。

所述液压装置6包括液压马达和换向阀,液压马达通过换向阀与第一油管4和第二油管10连通。

结合图6所示,所述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分别设置在河涌两侧。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既可以水平放置于河涌底部15两侧(见图6中a处所示),还可以根据河涌周边实际情况,对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调整一定角度倾斜放置于河涌底部15两侧(见图6中b、c处所示)。

其工作原理:将第一液压缸1与第二液压缸2的活塞杆分别与河涌底部15两侧固定,拦截浮件3横跨河涌两侧,当没有船只9通过拦截浮件3时,第一液压缸1与第二液压缸2的缸体处于升起状态,拦截浮件3漂浮在水面,以拦截垃圾;当有船只9将要通过拦截浮件3时,前感应装置81或后感应装置82通过红外感应器探测到有船只9,这时,控制电路7控制第一液压缸1与第二液压缸2的缸体下降,缸体通过缆绳5将拦截浮件3及与拦截浮件3连接的油管拉至沉入水中,以免阻挡船只9通过,船只9通过拦截浮件3上方后,第一液压缸1与第二液压缸2的缸体11复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