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池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0515发布日期:2020-03-31 16:12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浆池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基结构,具体是一种泥浆池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泥浆池是供钻井液循环用,钻井液的测试及处理工作通常都是在循环用的泥浆中进行。每一钻机备有多个泥浆池。泥浆池在循环系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过程中,用冲击式装置或卷扬机提升钻头,冲击成孔。由泥浆悬浮钻渣,使钻头每次都能冲击到孔底新土层,泥浆池与钻孔形成液循环系统。

组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目前现有的组合地基存在两个问题:1.桩间的承载力得不到有效的利用;2.对于传统的抗拔桩来说,抗拔桩只用于承担地下水产生的向上的浮力,不分担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向下荷载,导致抗拔桩高强的承载力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在沿海一带城市的软土地基中,往往地表有一层比较薄的硬壳层,其下是深厚的软弱淤泥质粘土层或泥浆形式的土层,两层土的性质差异较大,原状泥浆土含水率高,土性差,不能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属于饱和的软粘土,其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透水性差、灵敏度高。因此需要使用固化技术对土体进行改良,结合桩体,提高土地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小工后沉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浆池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以解决所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泥浆池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包括护栏、宕渣层、粉细砂填筑层、固化层、水泥搅拌桩层以及粉土层,所述护栏与宕渣层连接,安装于路堤两侧;所述粉土层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固化层、粉细砂填筑层和宕渣层;所述水泥搅拌桩贯穿粉土层、泥浆层、固化层和粉细砂填筑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化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两层加固结构,依次为第一水平固化层和第二水平固化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安装在路堤两侧的坡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泥搅拌桩为浆喷桩,水灰比0.45~0.55,桩体为圆柱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泥搅拌桩桩径0.7m,桩长16m,正方形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化层的厚度为3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细砂填筑层的厚度为1.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天然地基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有利于控制基础的沉降和变形,施工速度快,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就地固化技术能够实现废弃土的零排运,节能环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在桩相邻填充区的两侧采用固化技术,保证了填充区内泥浆固化后的稳固性,增强了土体和桩的咬合力,加强了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护栏;2-宕渣层;3-粉细砂填筑层;4-水泥搅拌桩;5-坡脚;6-固化层;7-泥浆层;8-粉土层、9-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泥浆池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包括护栏1、宕渣层2、粉细砂填筑层3、固化层6、水泥搅拌桩层4以及粉土层8,护栏1与宕渣层2连接,安装于路堤两侧;用于安全防护,粉土层8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固化层6、粉细砂填筑层3和宕渣层2;水泥搅拌桩4贯穿粉土层8、泥浆层7、固化层6和粉细砂填筑层7;组合地基两侧设置有坡脚5。使得组合地基结构更加稳固,固化层6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两层加固结构,依次为第一水平固化层和第二水平固化层。还包括安装在路堤两侧的坡脚5。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水泥搅拌桩4为浆喷桩,水灰比0.45~0.55,桩体为圆柱体结构。宕渣层2铺设的条件为水泥搅拌桩4强度应达到28天凝固强度,水泥搅拌桩4桩径0.7m,桩长16m,正方形布置。固化层6的厚度为3m。采用就地固化施工工艺施工完成,粉细砂填筑层3的厚度为1.5m。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