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1668发布日期:2020-01-24 10:57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坡面施工的辅助工具,尤指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



背景技术:

安揭总干渠的灌溉流量为13.34m3/s,渠道及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安揭总干渠改造工程是将原安揭总干渠11.529km,加上扩建的原四支渠8.435km,共19.964km作为新的安揭总干渠。渠道护坡为贴坡式,坡比为1:1.5,厚10cm,纵向间距3m设立施工缝,由于渠道战线长,坡比比例陡,质量要求高,施工需要花费较大时间,直接影响渠道汛期的排洪,因此在保证质量、施工安全的情况下,需要加快渠道施工进度,缩短渠道施工工程时间,尽快实现通水目标,发挥社会效应,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问题。

渠坡采用溜槽进料,通过人工平仓,然后采用自制振动桥振动密实,再然后采用抹面机收面磨平,最后用铁抹子压光;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当混凝土震动完成后,表面要按工程要求处理,此过程称作混凝土收面,主要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关系密切,收面的好坏,关键在于时间的把握,一般收面要2遍,在振捣完成后收1道面子,最终是在将要初凝前几分钟收第2道面子,从而使得混凝土面子比较光滑且不易产生裂缝。

进行小面积混凝土收面现场时,一般方法是施工人员直接踩踏刚浇筑混凝土表面进行收面,该方法容易导致混凝土面受压变形,渠坡面踩踏容易造成大面积下滑变形。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铁抹子进行混凝土收面,铁抹子的长度有限,在对外侧站立时无法够着的部位进行收面时,容易造成表面受力不均导致外观不平整。因此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进行收面时,会产生的缺陷较多,主要体现在作业人员踩踏刚完成浇筑的工作面容易造成渠坡面混凝土大面积变形下滑或者采用长铁抹子施工容易受力不均;而无论是混凝土面下滑还是受力不均导致的后果都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修复和返工,由此造成时间、经济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一种用于坡面施工的辅助工具,尤指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达到浇筑后的外观更好、通用性强、周转次数高、施工成本低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筑工具包括两侧支撑模板与施工支撑主架,其中两侧支撑模板由一侧方架式模板与另一侧方块式模板组成,分别安装在施工支撑主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施工支撑主架主体成型为立体框架状结构,包括外框、内加强骨架与防滑结构,其中,外框由纵、横钢板垂直交错焊接形成网状框架,内加强骨架为钢筋骨架结构,嵌套焊接在外框以内,防滑结构为依次设置在外框外侧面上横钢板处的若干曲面凸缘,曲面凸缘与横钢板固定连接,长度为10-15cm,厚度为3-15cm。

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筑工具包括两侧支撑模板与施工支撑主架,其中两侧支撑模板由一侧方架式模板与另一侧方块式模板组成,分别安装在施工支撑主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施工支撑主架主体成型为立体框架状结构,包括外框、内加强骨架与防滑结构,其中,外框由纵、横钢筋垂直交错焊接形成网状框架,内加强骨架为钢板骨架结构,嵌套焊接在外框以内,防滑结构为依次设置在外框外侧面上横钢筋处的延伸阶梯结构,分别逐级连接在各横钢筋上,且逐级的延伸阶梯由下至上宽度依次递减。

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筑工具包括两侧支撑模板与施工支撑主架,其中两侧支撑模板由一侧方架式模板与另一侧方块式模板组成,分别安装在施工支撑主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施工支撑主架主体成型为立体框架状,包括外框与内加强骨架,外框为底面积小于顶面积的倒梯形台结构。

优选地,所述方架式模板由至少两个方形框组成,其中一方形框竖直纵向设置,从侧边连接在外框外侧面的边缘处,另一方形框水平横向设置,从底部垂直连接在竖直纵向设置的方形框上。

优选地,所述方块式模板由方形框、方块板组成,方形框竖直纵向设置,从侧边连接在外框外侧面的边缘处,方块板至少设置有两块,竖直或水平设置,与方形框立体空间垂直组装。

优选地,所述的钢板或钢筋为直长条结构。

优选地,所述方架式模板中,横向设置的方形框长度大于外框厚度,通过整体凸出的部分搭载在爬行梯上。

优选地,所述方块式模板中,竖直或水平设置的方块板长度大于外框厚度,通过整体凸出的部分搭载在爬行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倾斜坡面进行浇筑时,施工工艺简单,可重复多次应用于辅助浇筑施工中,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保证施工表面的收面质量,避免表面不平、受力不均等问题,更节约人力投入,整体效果比传统施工工艺更进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两侧支撑模板可埋设固定于泥土内或搭设在爬行梯上从而使得整体稳定设置,采用的施工支撑主架倾斜设置,与渠坡施工面平行,对施工表面没有施加压力,克服了表面混凝土大面积变形下滑及受力不均等问题,保障施工质量与施工效果、减轻技术人员的施工压力与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应用于施工的使用结构图。

附图标注说明:1-施工支撑主架,2-方架式模板,3-方块式模板,4-方形框,5-渠坡面,6-爬行梯,11-外框,12-内加强骨架,13-防滑结构,31-方块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筑工具包括两侧支撑模板与施工支撑主架1,其中两侧支撑模板由一侧方架式模板2与另一侧方块式模板3组成,分别安装在施工支撑主架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施工支撑主架1主体成型为立体框架状结构,包括外框11、内加强骨架12与防滑结构13,其中,外框11由纵、横钢板垂直交错焊接形成网状框架,内加强骨架12为钢筋骨架结构,嵌套焊接在外框11以内,所述的钢板或钢筋为直长条结构;防滑结构13为依次设置在外框11外侧面上横钢板处的若干曲面凸缘,曲面凸缘与横钢板固定连接,长度为10-15cm,厚度为3-15cm;防护结构在同一水平线上可间隔设置,在同一竖直线上可逐级设置,或设置在不同的竖直线上按需排列,通过防滑结构13增加技术人员与施工支撑主架1的摩擦力,站立在施工支撑主架上进行作业时可以防止滑移受伤;

所述方架式模板2由至少两个方形框4组成,其中一方形框4竖直纵向设置,从侧边连接在外框11外侧面的边缘处,另一方形框4水平横向设置,从底部垂直连接在竖直纵向设置的方形框4上,二者组成类立体“l”型的支撑架结构;本实施例中,方形框4为四边长条杆件围绕连接组成方形结构的框架结构;若设置的方形框4数量大于两个时,可平行任一方形框4或立体空间垂直于两方形框4设置,即组成空间立体的多面体模板结构或者加强纵向或横向方形框4的支撑强度;所述方架式模板2中,横向设置的方形框4长度大于外框11厚度,即方形框4朝施工的渠坡面5或泥土面时,其朝向长度大于施工支撑主架1的朝向长度,从而使得方形框4对于施工支撑主架1存在整体凸出的部分,通过整体凸出的部分搭载在爬行梯6上,或同时贯穿埋设于泥土中,可从施工支撑主架1的一侧稳定固定整体定位,并通过方块式模板3从施工支撑主架1的另一侧稳定固定整体定位,两侧固定后技术人员可安全可靠地借助施工支撑主架1的辅助作用进行倾斜坡面浇筑施工;所述方块式模板3由方形框4、方块板31组成,方形框4竖直纵向设置,从侧边连接在外框11外侧面的边缘处,方块板31至少设置有两块,竖直或水平设置,与方形框4立体空间垂直组装;所述方块式模板3中,竖直或水平设置的方块板31长度大于外框11厚度,即方块板31朝向渠坡面5的长度超出外框11朝向渠坡面5的厚度形成凸出部分,通过整体凸出的部分搭载在爬行梯6上,或同时贯穿埋设于泥土中。

实施例二:

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筑工具包括两侧支撑模板与施工支撑主架1,其中两侧支撑模板由一侧方架式模板2与另一侧方块式模板3组成,分别安装在施工支撑主架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施工支撑主架1主体成型为立体框架状结构,包括外框11、内加强骨架12与防滑结构13,其中,外框11由纵、横钢筋垂直交错焊接形成网状框架,内加强骨架12为钢板骨架结构,嵌套焊接在外框11以内,所述的钢板或钢筋为直长条结构;防滑结构13为依次设置在外框11外侧面上横钢筋处的延伸阶梯结构,分别逐级连接在各横钢筋上,且逐级的延伸阶梯由下至上宽度依次递减;防滑结构13设置的水平长度可以与外框11的横钢筋长度一致,或在同一外框11的横钢筋上分段设置几个长度较短的防滑结构13,除了实现增加摩擦防止滑移作用,还可作为阶梯梯级,移步时调整操作位置;

所述方架式模板2由至少两个方形框4组成,其中一方形框4竖直纵向设置,从侧边连接在外框11外侧面的边缘处,另一方形框4水平横向设置,从底部垂直连接在竖直纵向设置的方形框4上,二者组成类立体“l”型的支撑架结构;方形框4为四边长条杆件围绕连接组成方形结构的框架结构;所述方架式模板2中,横向设置的方形框4长度大于外框11厚度,即方形框4朝施工的渠坡面5或泥土面时,其朝向长度大于施工支撑主架1的朝向长度,从而使得方形框4对于施工支撑主架1存在整体凸出的部分,通过整体凸出的部分搭载在爬行梯6上,或同时贯穿埋设于泥土中,可从施工支撑主架1的一侧稳定固定整体定位,并通过方块式模板3从施工支撑主架1的另一侧稳定固定整体定位,两侧固定后技术人员可安全可靠地借助施工支撑主架1的辅助作用进行倾斜坡面浇筑施工;所述方块式模板3由方形框4、方块板31组成,方形框4竖直纵向设置,从侧边连接在外框11外侧面的边缘处,方块板31至少设置有两块水平设置的板块,与方形框4立体空间垂直组装;所述方块式模板3中,方块板31长度大于外框11厚度,即方块板31朝向渠坡面5的长度超出外框11朝向渠坡面5的厚度形成凸出部分,通过整体凸出的部分搭载在爬行梯6上,或同时贯穿埋设于泥土中。

实施例三:

一种斜坡面的辅助浇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筑工具包括两侧支撑模板与施工支撑主架1,其中两侧支撑模板由一侧方架式模板2与另一侧方块式模板3组成,分别安装在施工支撑主架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施工支撑主架1主体成型为立体框架状,包括外框11与内加强骨架12,外框11为底面积小于顶面积的倒梯形台结构;倒梯形台结构可提供一个较宽的工作表面,通过较宽工作面使得人的移位空间较大,方便调整工作位置;

所述方架式模板2由至少两个方形框4组成,其中一方形框4竖直纵向设置,从侧边连接在外框11外侧面的边缘处,另一方形框4水平横向设置,从底部垂直连接在竖直纵向设置的方形框4上,二者组成类立体“l”型的支撑架结构;方形框4为四边长条杆件围绕连接组成方形结构的框架结构;所述方架式模板2中,横向设置的方形框4长度大于外框11厚度,即方形框4朝施工的渠坡面5或泥土面时,其朝向长度大于施工支撑主架1的朝向长度,从而使得方形框4对于施工支撑主架1存在整体凸出的部分,通过整体凸出的部分搭载在爬行梯6上,或同时贯穿埋设于泥土中,可从施工支撑主架1的一侧稳定固定整体定位,并通过方块式模板3从施工支撑主架1的另一侧稳定固定整体定位,两侧固定后技术人员可安全可靠地借助施工支撑主架1的辅助作用进行倾斜坡面浇筑施工;所述方块式模板3由方形框4、方块板31组成,方形框4竖直纵向设置,从侧边连接在外框11外侧面的边缘处,方块板31至少设置有两块竖直设置的板块,与方形框4立体空间垂直组装;所述方块式模板3中,方块板31长度大于外框11厚度,即方块板31朝向渠坡面5的长度超出外框11朝向渠坡面5的厚度形成凸出部分,通过整体凸出的部分搭载在爬行梯6上,或同时贯穿埋设于泥土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