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加固支护结构、桩板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3109发布日期:2020-01-07 09:1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加固支护结构、桩板挡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区边坡改造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加固支护结构、桩板挡墙。



背景技术:

随着已施工的抗滑桩支护结构使用环境的变化,比如道路拓宽改造项目,为了满足道路宽度需求,需将既有的桩板挡墙地面以上部分截断后,在其背后一定距离重新布设支护结构来支挡边坡岩土体。

针对这种情况,现有的边坡支护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既有抗滑桩背后一定距离重新布设新的抗滑桩来支挡边坡岩土体;第二种方法是,在其背后一定距离布设锚拉抗滑桩来支挡边坡岩土体。

上述两种支护方法均采用重新布设新的支挡结构的方式进行边坡支护,均没有考虑既有抗滑桩地下部分的有利作用。造成支挡结构受力不合理,支挡费用较高,例如第一种方法新布设的抗滑桩的嵌固深度较长,其嵌固段长度通常不小于既有抗滑桩的嵌固深度,如果是在深回填区,由于回填土的抗力较小,抵抗变形的能力弱,必将造成新增抗滑桩产生较大变形,经济性也比较差。第二种方法通过增设锚杆(索)来减少抗滑桩的内力及变形,但土层较厚、岩层埋深大时则锚杆(索)无法锚固,该结构体系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边坡加固支护结构、桩板挡墙,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既有抗滑桩嵌固段的水平抗力,形成的组合式边坡加固支护结构可提高新增抗滑桩的水平抗力,降低其结构内力和嵌固点变形,还可以减少建设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边坡加固支护结构,包括既有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及固定连接于既有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之间的连系梁,所述新增抗滑桩位于既有抗滑桩嵌固段远离临空面的一侧,新增抗滑桩的嵌固段沿竖向插入到边坡坡脚的岩土层内,新增抗滑桩的悬臂段用于支护边坡岩土体,所述连系梁将新增抗滑桩所受的部分水平推力传递到既有抗滑桩地下部分上,形成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协同受力。

优选地,所述连系梁位于既有抗滑桩的嵌固点以下1m~2.5m。

优选地,所述既有抗滑桩嵌固段为既有抗滑桩地面以上部分切除后剩余的地下部分。

优选地,既有抗滑桩嵌固段的嵌固点位于地面以下0.5m~1m。

优选地,所述连系梁分别垂直于既有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

优选地,所述连系梁与既有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之间均采用植筋的方式固定连接。

一种边坡加固桩板挡墙,包括多个边坡加固支护结构,相邻新增抗滑桩的悬臂段之间设置挡土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相邻新增抗滑桩的桩顶之间设置冠梁固定连接。

一种边坡加固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挖新增抗滑桩的桩孔桩孔;

将钢筋笼放入新增抗滑桩的桩孔中,并浇筑成新增抗滑桩;

挖连系梁基坑;

在既有抗滑桩和新增抗滑桩上绑扎连系梁钢筋并浇筑形成连系梁;

当新增抗滑桩及连系梁强度达到要求后,凿除既有抗滑桩的悬臂段,同时,清除既有抗滑桩被凿除悬臂段、新增抗滑桩悬臂段之间的土体。

优选地,对既有抗滑桩的悬臂段自上而下进行分段凿除,直至将既有抗滑桩悬臂段全部清除。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充分利用既有抗滑桩的地下部分的抗推能力,形成的组合式结构可提高新增抗滑桩的水平抗力,降低其结构内力和嵌固点变形。在深填方区域可以大幅度减小新增抗滑桩的嵌固深度、截面尺寸、配筋、也可以避免使用锚杆,可以大大的减少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附图中,1为既有抗滑桩嵌固段,2为既有抗滑桩悬臂段,3为新增抗滑桩悬臂段,4为挡土板,5为连系梁,6为新增抗滑桩嵌固段,7为土体,8为冠梁,9为边坡线,10为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边坡加固支护结构,包括既有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及固定连接于既有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之间的连系梁,所述连系梁分别垂直于既有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所述连系梁与既有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之间均采用植筋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新增抗滑桩位于既有抗滑桩嵌固段远离临空面的一侧,新增抗滑桩的嵌固段沿竖向插入到边坡坡脚的岩土层内,新增抗滑桩的悬臂段用于支护边坡岩土体,所述连系梁将新增抗滑桩所受的部分水平推力传递到既有抗滑桩地下部分上,形成抗滑桩嵌固段、新增抗滑桩协同受力。

所述连系梁位于既有抗滑桩的嵌固点(嵌固点的标高既为有抗滑桩嵌固段的桩顶标高)以下1m~2.5m。所述既有抗滑桩嵌固段为既有抗滑桩地面以上部分切除后剩余的地下部分,本实施例中,既有抗滑桩嵌固段的嵌固点位于地面以下0.5m~1m。

参见图1,一种边坡加固桩板挡墙,包括多个边坡加固支护结构,各边坡加固支护结构的连系梁相互平行,新增抗滑桩与既有抗滑桩地下部分之间前后一一对应设置,相邻新增抗滑桩的悬臂段之间设置挡土板固定连接。相邻新增抗滑桩的桩顶之间设置冠梁固定连接,相邻新增抗滑桩之间的桩间距为新增抗滑桩桩径的2倍~5倍。

一种边坡加固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距离既有抗滑桩后缘预设距离处挖新增抗滑桩的桩孔;

将钢筋笼放入新增抗滑桩的桩孔中,并浇筑成新增抗滑桩;

自上而下地挖连系梁基坑,基坑宽度为连系梁宽,基坑深度为从地面到连系梁设计底标高;

连系梁基坑开挖到位后,在既有抗滑桩和新增抗滑桩的预设位置上绑扎连系梁钢筋并浇筑形成连系梁;

当新增抗滑桩及连系梁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对既有抗滑桩悬臂段自上而下进行分段凿除(每一段的高度1.5~2.0m),同时,清除既有抗滑桩被凿除悬臂段、新增抗滑桩悬臂段之间的土体,直至将既有抗滑桩悬臂段全部清除。

一种边坡加固桩板挡墙的施工方法:

完成多个边坡加固支护结构的施工后,在相邻新增抗滑桩的悬臂段之间设置挡土板,在相邻新增抗滑桩的桩顶之间设置冠梁,形成新的边坡加固桩板挡墙(桩板挡墙组合结构),完成施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