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6947发布日期:2020-04-24 22: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屋顶绿化是一种特殊的绿化形式,它是以建筑物顶部平台为依托,进行蓄水、覆土并营造园林景观的一种空间绿化美化形式。屋顶绿化可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建筑防水层,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和烟雾;减少降雨时屋顶形成的径流,保持水分。

现在的建筑物顶面绿化一般设置储水桶对雨水的收集,然后利用雨水对植被进行灌溉,当遇到持续干旱的天气时,可能会存在灌溉不足的情况,这时需要人工进行灌溉,极为麻烦,且现在的喷头喷洒范围较小,会出现灌溉不全面的可能,这样不利于植被的生长,达不到我们所进行屋顶绿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该结构既可以进行储存雨水灌溉也可以通过家用水进行灌溉,在遇到长时间干旱时也不需要人工灌溉,省去了很多时间,且该结构灌溉范围较广,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包括设置在绿化区中心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内设有抽水机构,所述储水室的上内壁设有两个进水口,所述储水箱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设有装置腔,所述装置腔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装置腔内对称设有两个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转动机构,所述安装块的上端设有两个与转动机构相连的喷头,两个所述喷头均与抽水机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抽水机构包括安装在储水室内底壁的第一水泵和安装在储水箱一侧的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轴连接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贯穿储水室的一侧内壁并与第二水泵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吸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所述主管道的上端连接有两个支管道,两个支管道的上端均延伸至装置腔内并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贯穿装置腔的上内壁并与喷头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块上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延伸至装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与装置腔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杆上的不完全齿轮,两个所述套筒上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均与不完全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套筒上均固定套有扭力弹簧,所述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装置腔的上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防水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扭力弹簧的弹性系数适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设置有抽水机构,既可以进行储存雨水灌溉也可以通过家用水进行灌溉,在遇到长时间干旱时也不需要人工灌溉,省去了很多时间。

2、设置有驱动机构和转动机构,通过不完全齿轮带动两个齿轮转动,再通过两个齿轮带动套管转动,套管最终带动喷头转动,大大提高了灌溉的范围,有益于植被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不完全齿轮示意图。

图中:1装置腔、2传动齿轮、3套筒、4转杆、5不完全齿轮、6支管道、7扭力弹簧、8喷头、9驱动电机、10储水箱、11连接管、12主管道、13第一水泵、14储水室、15进水口、16进水管、17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设置在绿化区中心储水箱10,储水箱10内设有储水室14,储水室14内设有抽水机构,储水室14的上内壁设有两个进水口15,储水箱10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8,安装块18内设有装置腔1,装置腔1内设有驱动机构,装置腔1内对称设有两个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转动机构,安装块18的上端设有两个与转动机构相连的喷头8,两个喷头8均与抽水机构相连。

其中,抽水机构包括安装在储水室14内底壁的第一水泵13和安装在储水箱10一侧的第二水泵17,第一水泵13的输出轴连接有主管道12,主管道12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的一侧贯穿储水室14的一侧内壁并与第二水泵17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二水泵17的吸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16,主管道12的上端连接有两个支管道6,两个支管道6的上端均延伸至装置腔1内并转动连接有套筒3,套筒3的上端贯穿装置腔1的上内壁并与喷头8相连接。

其中,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块18上端的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末端延伸至装置腔1内并固定连接有转杆4,转杆4与装置腔1的内壁转动连接。

其中,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杆4上的不完全齿轮5,不完全齿轮5为一半有齿条一半没有齿条的齿轮,两个套筒3上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2,两个传动齿轮2均与不完全齿轮5相啮合,两个套筒3上均固定套有扭力弹簧7,扭力弹簧7的另一端与装置腔1的上内壁固定连接。

其中,驱动电机9为防水驱动电机,防止水下雨对电机造成损坏,影响装置的使用。

其中,扭力弹簧7的弹性系数适中,即可以保证转动齿轮2和不完全齿轮5不啮合时,其可以通过套筒3可以带动喷头8回复原位。

其中,在建筑内设有一个控制面板,第一水泵13、第二水泵17和驱动电机9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其中,连接管11内设有单向阀,保证第一水泵13工作时,水不会通过11进行回流。

本实用新型中,下雨时可以通过进水口15将雨水收集入储水室14内,需要灌溉时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第一水泵13和驱动电机9,第一水泵13可以将储水室14中的水吸入主管12中,在通过两个支管6将水传入两个条筒3内再通过两个套筒3将水传到喷头8时进行喷洒,与此同时,驱动电机9带动转杆4转动,转杆4带动不完全齿轮5转动,当不完全齿轮5上的齿轮与其中一个传动齿轮2处于啮合时,会带动其转动,该传动齿轮2会通过相对应的套筒3带动相对应的喷头8转动,当该传动齿轮2与不完全齿轮15不啮合时,受扭力弹簧7的弹性作用,套筒3会带动相对应的喷头8复位,同理另一个喷头也是如此,大大增加了灌溉的范围,且当遇到持续干旱的时候,只需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第二水泵17即可,第二水泵17通过进水管16将生活用水抽入连接管11中,在将水传入主管12中,最终传到喷头8处进行喷洒,不需要人工灌溉,省去了很多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包括设置在绿化区中心储水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0)内设有储水室(14),所述储水室(14)内设有抽水机构,所述储水室(14)的上内壁设有两个进水口(15),所述储水箱(10)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8),所述安装块(18)内设有装置腔(1),所述装置腔(1)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装置腔(1)内对称设有两个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转动机构,所述安装块(18)的上端设有两个与转动机构相连的喷头(8),两个所述喷头(8)均与抽水机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机构包括安装在储水室(14)内底壁的第一水泵(13)和安装在储水箱(10)一侧的第二水泵(17),所述第一水泵(13)的输出轴连接有主管道(12),所述主管道(12)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的一侧贯穿储水室(14)的一侧内壁并与第二水泵(17)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7)的吸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16),所述主管道(12)的上端连接有两个支管道(6),两个支管道(6)的上端均延伸至装置腔(1)内并转动连接有套筒(3),所述套筒(3)的上端贯穿装置腔(1)的上内壁并与喷头(8)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块(18)上端的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末端延伸至装置腔(1)内并固定连接有转杆(4),所述转杆(4)与装置腔(1)的内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杆(4)上的不完全齿轮(5),两个所述套筒(3)上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2),两个所述传动齿轮(2)均与不完全齿轮(5)相啮合,两个所述套筒(3)上均固定套有扭力弹簧(7),所述扭力弹簧(7)的另一端与装置腔(1)的上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9)为防水驱动电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包括设置在绿化区中心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内设有抽水机构,所述储水室的上内壁设有两个进水口,所述储水箱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设有装置腔,所述装置腔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装置腔内对称设有两个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转动机构,所述安装块的上端设有两个与转动机构相连的喷头,两个所述喷头均与抽水机构相连,该结构既可以进行储存雨水灌溉也可以通过家用水进行灌溉,在遇到长时间干旱时也不需要人工灌溉,省去了很多时间,且该结构灌溉范围较广,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李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琳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1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