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6699发布日期:2020-04-17 18:19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基加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软基处理,又叫软地基处理,是建筑之前如果地基不够坚固,为防止建筑后地基下沉拉裂造成建筑物不稳定等事故,需要对软地基进行处理,使其沉降变得足够稳固,提高软地基的固结度和稳定性至设计的要求的过程。

一般而言,软基加固处理时通常是将多根桩体打入软基内,利用数量较多的桩体分担作用力,使得每个桩体所需承受的作用力下降,以利用多根桩体稳定地支撑软基上的承台,以形成稳定的基础,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打入多根桩体,操作时较为不便,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包括在软基上的承台以及沿竖直方向插入软基的钢管,所述钢管固定连接于承台,所述钢管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通钢管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侧壁上设有第一气囊,所述连通管侧壁开有连通第一气囊的透过口,所述连通管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连通管可拆卸连接有底部锋利并朝向软基切割的切割件,所述钢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钢管的第二气囊,所述钢管底端可拆卸连接有底部尖锐并朝向软基插入的插入件,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插入件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钢管的第二气囊,当注入水泥浆到钢管内以形成钢管桩时,钢管内的水泥浆流到第二气囊内,使得第二气囊发生形变变得膨大,从而使得第二气囊挤压插入件,通过钢管与插入件可拆卸连接,使得插入件在受到第二气囊挤压后,插入件从钢管的底端脱离,进而使得第二气囊朝钢管外膨胀,从而增加钢管桩与软基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钢管桩与软基的摩擦力,增加了钢管桩对承台的承载力,以至于不需要打入多根钢管承载软基,减少了钢管的用量,操作方便,且节约经济成本;通过第一气囊连通于连通管且固定连接在连通管侧壁上,使得当钢管内的水泥浆越来越多时,水泥浆可通过连通管侧壁上的透过口流到第一气囊内,第一气囊内的水泥越来越多时,进而使得第一气囊发生形变变得膨大,通过支撑板与切割件可拆卸连接,当第一气囊发生膨胀后,支撑板抵住第一气囊,使得切割件受到第一气囊膨胀的挤压力,进而使得切割件可以脱离支撑板,从而使得第一气囊朝连通管外膨胀,增加了钢管桩与软基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钢管桩与软基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了钢管桩对承台的承载力;通过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发生形变膨胀,使得加强了钢管桩对承台的承载力,可减少钢管桩的数量,进而使得将钢管打入软基中的操作较为方便,通过切割件锋利处朝向软基,减少切割件与软基的摩擦力,使得打入钢管较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割件包括横截面呈v字形的切割刀,所述切割刀沿水平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切割刀横截面呈v字形,切割刀的锋利处朝向软基,打入钢管时,减少切割件与软基的接触面积,使得切割件打入软基时的摩擦力下降,进而使得打入钢管较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以及切割刀的长度大小和方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以及切割刀的长度大小和方向一致,使得切割刀与支撑板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得切割刀在支撑板上受力较为均匀,使得连通管侧壁连通的第一气囊受力较为均匀,方便切割刀进入软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母面一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魔术贴子面一侧与切割刀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魔术贴的母面固定连接于支撑板,魔术贴的子面固定连接于切割刀,使得钢管未打入软基中时,通过魔术贴连接切割刀与支撑板,减少切割刀掉落的情况,使得当第一气囊充入水泥发生形变膨胀时,第一气囊对切割刀的作用力易于使得切割刀脱离支撑板,操作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刚性绳,所述刚性绳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气囊的外壁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刚性绳拉住第一气囊,当第一气囊发生形变朝向切割刀的侧壁膨胀,拉绳提供拉力给第一气囊,使得第一气囊在连通管上的稳定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入件呈中空的圆锥状,所述插入件顶部开口,所述钢管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底部开有沿固定环周向环绕的滑动槽,所述插入件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入件为圆锥形状,使得钢管较为方便的插入软基内,当钢管刚打入软基时,通过插入件上滑块在固定环底部的滑动槽内滑动,插入件与钢管发生转动连接,插入件发生转动,使得钢管较为快速的进入软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入件外壁设有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入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使得增加了插入件与软基的摩擦力,同时提高了钢管的抗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插入软基的深度为13-20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管插入软基的深度为13-20m,使得钢管与软基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得钢管在软基内较为牢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发生形变膨胀,使得加强了钢管桩对承台的承载力,可减少钢管桩的数量,进而使得将钢管打入软基中的操作较为方便;

2.通过刚性绳拉住第一气囊,当第一气囊发生形变朝向切割刀的侧壁膨胀,拉绳提供拉力给第一气囊,使得第一气囊在连通管上的稳定性较好;

3.通过插入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使得增加了插入件与软基的摩擦力,同时提高了钢管的抗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中:1、承台;2、钢管;3、连通管;31、支撑板;4、切割件;41、切割刀;42、切割板;43、摩擦槽;44、第一气囊;5、插入件;51、固定环;52、第二气囊;53、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处理结构,参照图1及图3,包括在软基上的承台1以及沿软基竖直方向插入的若干根钢管2,本实施例中,钢管2插入软基的深度为13m,其他实施例中,钢管2插入软基的深度还可以为15m、18m、20m,钢管2一端伸出软基上方并与承台1固定连接,钢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钢管2连通的若干根连通管3,连通管3延伸方向垂直于钢管2延伸方向,连接管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块支撑板31,支撑板31呈长方形状,支撑板31沿连接管轴线方向延伸,支撑板31可拆卸连接有切割件4,钢管2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插入件5。

参照图3,连通管3远离钢管2的端部封闭,支撑板31的长度方向与切割件4的长度方向一致,连通管3侧壁上开有透过口(图中未标注),连接管侧壁上连接有包裹连通管3下半部分侧壁的第一气囊44,第一气囊44呈长条形,第一气囊44的所有侧边均与连通管3的侧壁密封连接,第一气囊44朝向连通管3的表面与连通管3的外壁留有间隙,连通管3通过透过口连通第一气囊44与连通管3之间的间隙,支撑板31上固定连接有三根均匀分布的刚性绳(图中未标注),刚性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31靠近第一气囊44的一侧,刚性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气囊44的外壁。

参照图2以及图3,切割件4包括横截面呈v字形的切割刀41,切割件4两端封闭,切割刀41的顶端上固定连接有沿切割刀41长度方向延伸的切割板42,切割板42呈长方形状,切割板42沿竖直方向延伸,切割板42与切割刀41连接处呈导角形状,支撑板31远离连通管3的侧边抵接于切割板42与切割刀41的连接处,切割刀41内壁与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气囊44的外壁之间留有间距,以避免切割刀41直接挤压第一气囊44,减少第一气囊44损坏。

参照图2以及图3,支撑板31上设有魔术贴,魔术贴分为子母面,魔术贴的母面与支撑板31远离连接管的侧壁固定连接,魔术贴的子面固定杆连接于切割板42与切割刀41的连接处,切割刀41的外壁上开有沿着切割刀41的外壁倾斜向下延伸的三个摩擦槽43,摩擦槽43横截面呈长方形状。

参照图2以及图4,插入件5呈中空的圆锥状,插入件5底部尖锐且顶部开口,插入件5外壁上缠绕有外螺纹,钢管2底端固定连接有连通钢管2内部的第二气囊52,第二气囊52位于插入件5内,插入件5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钢管2底端固定连接有套在钢管2外的固定环51,固定环51底部开有沿固定环51周向方向环绕的滑动槽53,滑块插接于滑动槽53内并沿滑动槽53滑动。

本实施例的工况以及原理:

当软基要开始加固工作时,利用打桩机将钢管2沿竖直方向打入软基内,由于插入件5上的滑块在滑动槽53内滑动,使得固定环51转动连接于插入件5,使得钢管2打入时,插入件5可利用外螺纹的导向作用自行旋转,使得插入件5更易于破开土壤,进而使得钢管2易于打入。

在打入钢管2的过程中,通过切割件4破开土壤,使得土壤对连通管3的阻力下降,使得钢管2易于打入软基内。

软基打入钢管2后,然后将水泥灌入钢管2内以形成钢管2桩,注入水泥的过程中,水泥流进第二气囊52内,当第二气囊52内的水泥越来越多时,第二气囊52发生形变膨胀,第二气囊52外壁挤压插入件5的侧壁,由于第二气囊52膨胀的越来越大,第二气囊52朝钢管2外膨胀,使得增加钢管2桩与软基接触面积,提高了钢管2桩与软基的摩擦力,增加了钢管2桩对承台1的承载力。

随着水泥越来越多时,水泥充满整个钢管2内,部分水泥流向连通管3内,水泥穿过透过口进入第一气囊44内,当第一气囊44里的水泥不断增多,使得第一气囊44发生形变以使得第一气囊44挤压切割刀41的内壁,由于魔术贴的母面与支撑板31的侧面固定连接,魔术贴的子面固定连接于支撑板31,使得钢管2未打入软基中时,通过魔术贴连接切割刀41与支撑板31,减少切割刀41掉落的情况,使得当第一气囊44充入水泥发生形变膨胀时,第一气囊44对切割刀41的作用力易于使得切割刀41脱离支撑板31,操作较为方便。

通过支撑板31远离连通管3的侧边抵接于切割板42与切割刀41的连接处,且切割刀41内壁与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气囊44的外壁之间留有间距,使得钢管2打入软基中时,利用支撑板31抵紧切割板42与切割刀41的连接处以驱动切割刀41向下切割,使得第一气囊44不易受到切割刀41的挤压,减少第一气囊44损坏。

通过在切割刀41表面开设沿着切割刀41的外壁倾斜向下延伸的三个摩擦槽43,使得切割刀41插入土壤中时易于利用摩擦槽43排出土壤,使得切割刀41更容易破土,进而使得钢管2更容易被打进到软基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