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1890发布日期:2020-08-05 00:1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安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漏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的洗漱活动通常在卫生间进行,人们在洗漱时洗漱用的水会洒出至卫生间地面上,为了防止卫生间地面积水,通常在卫生间地面内安装排水管,然后在排水管上端安装地漏装置以便将积水引导至排水管排出。

专利公告号为cn204940493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卫生间地漏安装结构,包括水沙泥浆结构和地漏装置,所述地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地漏和地漏盖板,所述地漏设在所述水沙泥浆结构中,所述地漏盖板设在地漏上方,所述地漏盖板上设有下水孔,所述地漏盖板四周设有水槽围边,所述水槽围边四周设有石材结构,所述水槽围边和石材结构的底部均与所述水沙泥浆结构相连,所述地漏盖板和所述水槽围边均由与所述石材结构相同的石材制成。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地漏设置于水沙泥浆结构中,地漏使用过久或者受损坏时需要对其进行更换,更换时需要切割工具对靠近地漏开口处的水沙泥浆结构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地漏开口边缘处与水沙泥浆结构分离,此时可以去除地漏,在原位置处涂抹特定的黏结剂后将新的地漏放入原位置处,按压牢固后等待地漏周边固结后将地漏周边清理干净即可完成更换。但是利用切割工具对地漏周边切割时通常是人工拿着切割工具进行切割,切割时还要注意切割的程度,不可切割不需要切割的地表,所以实际更换地漏时比较不方便,同时,容易过度割损地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漏安装结构,便于地漏的安装与更换。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漏安装结构,包括部分埋设于地底且与地漏连通的排水管、铺设于地表的水泥砂浆以及铺设于所述水泥砂浆上端的地表砖,地漏上端边缘处固设有固定环,所述地表砖上端开设有与所述排水管连通的圆形通道,所述圆形通道内壁固设有用于套设于所述固定环外壁的安装环座,所述安装环座内壁固设有安装环台,所述安装环座内壁嵌设有一圈橡胶圈,所述安装环座内转动设置有内环,所述内环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内环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内环与所述橡胶圈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

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内环内壁的多个壁槽、弹性设置于所述壁槽与所述橡胶圈之间的抵接杆,所述壁槽底端为斜面设置,所述抵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壁槽底端和所述橡胶圈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地漏放置于安装环台中,此时地漏一端通入排水管中,固定环侧壁与安装环座内壁贴合,同时固定环侧壁与橡胶圈内壁贴合,橡胶圈表面的摩擦系数比较大,所以橡胶圈与固定环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会增加,进而使固定环与安装环座之间不易发生相对移动。固定环贴合于安装环座的同时其底端与安装环台上端抵接,进而防止地漏发生沉降。转动内环,使抵接杆于壁槽内滑移,壁槽斜面迫使抵接杆抵紧橡胶圈,进而可以使固定环与安装环座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固。安装环座与安装环台之间的配合使地漏比较容易安装与更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安装环座上端的顶槽、固设于所述内环靠近所述顶槽一侧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内环一端穿过所述顶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拉驱动杆可以带动内环转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杆远离所述橡胶圈一端固设有半球块,所述半球块远离所述抵接杆一端为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块与壁槽底端抵接面为曲面,可减小其与壁槽底端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使抵接杆易于在壁槽内滑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杆外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半球块与所述安装环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弹性力可以迫使抵接杆于壁槽内往复摆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安装环台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环底端的插接环,所述安装环台上端开设有用于和所述插接环插接适配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接环与插接槽的插接适配,可以增加固定环与安装环台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积水流至地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砂浆上端设置为凹陷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表砖上端的凹陷面起到引流的作用,使积水比较容易流入地漏中。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砂浆与地表之间填充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水可透过水泥砂浆流至地表,积水会于地表内发生扩散,进而可以导致卫生间周围的地表潮湿,防水层能够使积水不易流至地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环座上端开口处呈倒斜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斜角可以形成扩口,进而可以使固定环更加容易进入安装环座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将地漏与排水管连通,此时固定环位于安装环座内且其侧壁与安装环座内壁抵接,同时橡胶圈与固定环外壁抵接可以增加固定环与安装环座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使固定环不易发生移动,固定环位于安装环座内时其下端与安装环台上端抵接,进而使固定环不易下沉;

(2)手拉驱动杆带动内环转动,进而使内环与抵接杆发生相对滑移,此时壁槽底端的斜面迫使抵接杆抵紧橡胶圈,进而可以使固定环与安装环座之间的位置更加稳固;

(3)通过插接环插接于插接槽内可使固定环与安装环台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可以使积水不易穿过固定环与安装环台之间的间隙,起密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驱动结构、安装环座以及锁紧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排水管;2、水泥砂浆;3、地表砖;4、防水层;5、圆形通道;6、漏管;7、网盖;8、安装环座;9、安装环台;10、固定环;11、橡胶圈;12、插接环;13、插接槽;14、内槽;15、内环;16、顶槽;17、驱动杆;18、壁槽;19、抵接杆;20、半球块;21、弹簧;22、黏结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漏安装结构,包括部分埋设于地底的排水管1,地表铺设有位于排水管1外侧的水泥砂浆2,同时,水泥砂浆2与地表之间填充有防水层4。水泥砂浆2上端凹陷设置且铺设有地表砖3,由于水泥砂浆2上端凹陷,所以地表砖3上端也呈凹陷状,凹陷面可以更加容易将积水聚集,地表砖3与水泥砂浆2之间填充有黏结剂22,通过黏结剂22将两者固定。排水管1上端低于地表转上端面且地表砖3对应于排水管1位置处开设有圆形通道5,圆形通道5口径大于排水管1轴径。排水管1上端用于与地漏连通,地漏包括截面呈漏斗状的漏管6和盖设于漏管6上端的网盖7,其中漏管6下端伸入至排水管1内。

参照图1和图2,圆形通道5内同轴固设有侧壁与其内壁贴合适配的安装环座8,安装环座8通过黏结剂22与地表砖3固定连接,安装环座8上端开口处为倒斜角设置,安装环座8上端面低于地表砖3上端面。安装环座8内壁远离圆形通道5一端绕其轴线固设有安装环台9,安装环台9截面呈直角梯形设置且梯形较小端靠近圆形通道5,安装环台9斜面远离安装环座8设置且与漏管6外壁贴合。漏管6上端边沿处绕其轴线固设有固定环10,当漏管6伸入至排水管1中时,固定环10侧壁贴合安装环座8内壁,同时固定环10底端抵接安装环台9上端。安装环座8内壁绕其轴线嵌设有橡胶圈11,橡胶圈11轴线与安装环座8轴线重合且橡胶圈11内径与安装环座8内径相等。安装地漏时将漏管6伸入至排水管1内,此时固定环10侧壁与安装环座8内壁贴合适配,同时固定环10侧壁抵接橡胶圈11内壁,进而可以增加固定环10与安装环座8之间位置的稳定性。

参照图2,安装环台9与固定环10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绕固定环10轴线固设于其底端的插接环12、绕安装环台9轴线开设于其顶端的插接槽13,插接环12插接适配于插接槽13内。通过插接环12插接于插接槽13内,可以增加固定环10与安装环台9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参照图2和图3,安装环座8内绕其轴线开设有内槽14,所述内槽14内转动适配有内环15,安装环座8上端绕其轴线开设有一段与内槽14连通的顶槽16,顶槽16对应于内环15设置且安装环座8上端设置有两个顶槽16,两个顶槽16之间的角度为180°。内环15上端对应环槽位置处固设有驱动杆17,驱动杆17远离内环15一端穿过顶槽16伸出至安装环座8外。

内环15与橡胶圈11之间设置有四个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开设于内环15内壁的壁槽18以及弹性设置于壁槽18与橡胶圈11之间的抵接杆19,其中,四个壁槽18绕内环15轴线等角度分布于内环15内壁。壁槽18开口绕内环15轴线开设且壁槽18底端设置为斜面,四个壁槽18底端的斜面均朝向同一方向倾斜且均垂直于内环15上端面。抵接杆19长度方向垂直于内环15轴线且一端穿过内槽14侧壁后抵接于橡胶圈11外壁,抵接杆19另外一端伸入至壁槽18内且固设有半球块20,半球块20远离抵接杆19一端为曲面且抵接壁槽18底端,抵接杆19外壁套设有弹簧21,弹簧21位于半球块20与壁槽18侧壁之间。内环15于内槽14中转动时,壁槽18底端的斜面迫使抵接杆19抵紧橡胶块,此时橡胶圈11与固定环10之间贴靠的更加紧密,进而使固定环10与安装环座8之间的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将漏管6从排水管1开口处放置于排水管1内,此时固定环10底端抵接安装环台9上端,进而可以使漏管6的高度确定,同时固定环10侧壁贴靠于安装环座8内壁,橡胶圈11内壁与固定环10内壁贴靠,由于橡胶圈11的摩擦系数比较大,所以橡胶圈11与固定环10之间不易发生滑移,进而可以使固定环10与安装环座8之间不易滑移。然后通过驱动杆17带动内环15于内槽14内转动,此时壁槽18相对抵接杆19发生相对运动,壁槽18底端斜面迫使抵接杆19朝向橡胶圈11滑移,进而可以抵紧橡胶圈11,此时橡胶圈11与固定环10之间的相对位置由于抵接杆19的抵紧作用更加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