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管廊钢筋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3371发布日期:2020-05-06 23:58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管廊钢筋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廊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管廊钢筋骨架。



背景技术:

在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高速城市化建设背景下,老区改造、新区规划、路网建设不断开展,工程对于管线需求量逐步增大。水、电、气等管线纵横交错趋于密集,如何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成了关键问题。地下综合管线廊道(utilitytunnel),即建造于地面下方专供布置各类公用事业管道及缆线的隧道或管沟,利用地下空间,将复杂管线在管廊中进行统一布置和管理,能有效的解决多管线的交叉排布。是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管线廊道的建设一般分为现场浇筑和装配式预制管廊结构,由于现阶段的预制综合管廊在一些地区的普及度较低,生产阶段存在流程不清晰、操作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管廊构件质量参差不齐,而预制管廊是通过先进行钢筋骨架的制作再进行浇筑生产,因此钢筋骨架的构造对保证管廊构件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一些现有的管廊钢筋骨架在管廊主要受力点上的防护加固不够,钢筋连接方式简单导致管廊构件质量较低,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管廊钢筋骨架,通过对钢筋骨架的钢筋组成、钢筋连接的设计,以及对钢筋骨架多个重要受力点的加固,提升了管廊构件的强度,保证了管廊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管廊钢筋骨架,包括断面为矩形的外壁,连接外壁对边设内壁,外壁包括矩形外圈和矩形内圈,矩形外圈的内侧和矩形内圈的外侧均设有沿管廊安装方向的外壁面钢筋,内壁包括两根纵向的内壁钢筋,内壁钢筋的两端均与矩形外圈的内侧的外壁面钢筋连接,两根内壁钢筋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沿管廊安装方向的内壁面钢筋,外壁的转角处、两根内壁钢筋之间的外壁上均设有沿管廊安装方向的转角加强筋,矩形内圈的转角处、内壁钢筋与矩形内圈的交叉处均设有加腋钢筋。

进一步地,矩形外圈由四根外圈受力钢筋搭接而成,外圈受力钢筋的两端设弯折部,邻边的两根外圈受力钢筋的通过弯折部相互搭接,外圈受力钢筋与矩形外圈的内侧的外壁面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矩形内圈由四根内圈受力钢筋围成,内圈受力钢筋的两端设第一弯折段,第一弯折段与矩形外圈的内侧的外壁面钢筋连接,内圈受力钢筋与矩形内圈的外侧的外壁面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外圈受力钢筋、内圈受力钢筋、内壁钢筋均与转角加强筋连接。

进一步地,内壁钢筋与内壁面钢筋连接,内壁钢筋的两端设第二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与矩形外圈的内侧的外壁面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外壁四周设有吊钉预埋口。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圈受力钢筋的弯折部相互搭接提升了钢筋骨架外壁拐角处的连接强度;通过转角加强筋的设置,提升了钢筋骨架的外壁拐角、外壁与内壁交接处的抗压强度;通过内圈受力钢筋、内壁钢筋与外壁面钢筋的连接,在外圈钢筋网和内圈钢筋网之间额外形成了外壁的内部钢筋连接网,提升了钢筋骨架外壁的抗压强度,最终通过钢筋骨架连接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提升保证了管廊构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圈受力钢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圈受力钢筋的搭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转角加强筋;2-外圈受力钢筋;3-内圈受力钢筋;4-内壁钢筋;5-外壁面钢筋;6-内壁面钢筋;7-加腋钢筋;8-弯折部;9-第一弯折段;10-第二弯折段;11-吊钉预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预制管廊钢筋骨架,包括断面为矩形的外壁,连接外壁对边设内壁,外壁包括矩形外圈和矩形内圈,矩形外圈的内侧和矩形内圈的外侧均设有沿管廊安装方向的外壁面钢筋5,内壁包括两根纵向的内壁钢筋4,内壁钢筋4的两端均与矩形外圈的内侧的外壁面钢筋5连接,两根内壁钢筋4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沿管廊安装方向的内壁面钢筋6。

如图1、2所示,矩形外圈由四根外圈受力钢筋2搭接而成,其搭接方式具体为在外圈受力钢筋2的两端设弯折部8,邻边的两根外圈受力钢筋2的通过弯折部8相互搭接,弯折部8的弯折角度为90°,其弯折段的长度不小于100mm’,通过弯折部8的搭接,使得邻边的两根外圈受力钢筋2的连接更为紧固,进而提升了矩形外圈转角处的连接强度,另外,外圈受力钢筋2与矩形外圈的内侧的外壁面钢筋5连接。在整个钢筋骨架上,通过多个矩形外圈沿着管廊安装方向按照间距不大于150mm等距分布,多根外壁面钢筋5沿着矩形外圈按照间距不大于200mm等距分布,以此形成钢筋骨架的外圈钢筋网,另外,如图3所示,沿着管廊安装方向,矩形外圈上的外圈受力钢筋2进行分层错位搭接,使整个钢筋骨架在拐角处连接均匀,进而提升整个钢筋骨架在拐角处的连接强度。

如图1所示,矩形内圈由四根内圈受力钢筋3连接围成,在连接处形成十字交叉状,内圈受力钢筋3的两端设第一弯折段9,第一弯折段9的弯折角度为90°,第一弯折段9与矩形外圈的内侧的外壁面钢筋5连接,每根内圈受力钢筋3上的弯折段9接于与内圈受力钢筋3垂直的外圈受力钢筋2上的外壁面钢筋5,内圈受力钢筋3与矩形内圈的外侧的外壁面钢筋5连接。在整个钢筋骨架上,通过多个矩形内圈沿着管廊安装方向按照间距不大于150mm等距分布,多根外壁面钢筋5沿着矩形内圈按照间距不大于200mm等距分布,以此形成钢筋骨架的内圈钢筋网,通过第一弯折段9和外壁面钢筋5的连接,使得矩形内圈和矩形外圈之间形成连接,从而形成了钢筋骨架外壁在拐角处的内部连接网,进而提升了钢筋骨架拐角处的抗压强度。

如图1所示,内壁钢筋4与内壁面钢筋6连接,在整个钢筋骨架上,内壁面钢筋6沿着内壁钢筋4按照间距不大于200mm均匀分布,在整个钢筋骨架上,内壁钢筋4沿着管廊安装方向按照间距不大于150mm等距分布,通过内壁钢筋4和内壁面钢筋6的连接,在内壁上形成两片内壁钢筋网片,以保证内壁对外壁的支撑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钢筋骨架内外拐角处的抗压强度,在外壁的转角处、两根内壁钢筋4之间的外壁上均设有沿管廊安装方向的转角加强筋1,外圈受力钢筋2、内圈受力钢筋3、内壁钢筋4均与转角加强筋1连接,同时在矩形内圈的转角处、内壁钢筋与矩形内圈的交叉处均设有加腋钢筋7,其中每个矩形内圈的拐角处、内壁钢筋与矩形内圈的每个交叉处的转角加强筋1均不少于4根,并且每处的四根转角加强筋1按照间距不大于200mm均匀排列,即如图1所示,每处的4根转角加强筋1分布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处于正方形同一条边上的两根转角加强筋1的间距不大于200mm。

为了进一步提升钢筋骨架外壁的抗压强度,内壁钢筋4的两端设第二弯折段10,第二弯折段10的弯折角度为90°,第二弯折段10与矩形外圈的内侧的外壁面钢筋5连接,在整个钢筋骨架上,内壁钢筋4沿着管廊安装方向按照间距不大于200mm等距分布,在第二弯折段10与外壁面钢筋5的连接的同时,对内壁钢筋4与内圈受力钢筋3在两者的交叉处进行铁丝绑扎,实现内壁钢筋4支撑矩形外圈的同时连接矩形内圈和矩形外圈,进而同样形成钢筋骨架外壁的内部连接网。

如图1所示,由于管廊构件需要吊装,所以在钢筋骨架的外壁四周需要设吊钉预埋口11,处于吊钉预埋口11处的外圈受力钢筋2和内圈受力钢筋3的分布间距可以根据吊钉的安装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调整后的间距不能大于200mm。

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圈受力钢筋2的直径不小于20mm,内圈受力钢筋3的直径不小于16mm,转角加强筋1的直径不小于22mm,外壁面钢筋5的直径不小于16mm,内壁面钢筋6的直径不小于14mm,加腋钢筋7的直径不小于16mm,另外,除了明确的连接方式,比如搭接、绑扎外,其余的连接均为焊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