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和快速排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6640发布日期:2020-06-20 14:0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臭和快速排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排水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臭和快速排水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

在地漏的使用中,存在下水管道异味反冲的现象,还存在排水速度过慢、容易堵塞、维护不方便等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专利cn201720888972.8提供了一种“弹簧开合盖双重防臭地漏”,包括:地漏盒,防臭盒,弹簧开合盖,特征在于:地漏存水盒用于增加存水量,地漏盒底设置一根贯穿盒底内外的存水管,用于地漏盒内存水防臭,存水管内设置弹簧仓开合盖防臭,弹簧仓开合盖的作用是地漏盒内的水干涸后,用于防止建筑物管道臭气泄漏,防臭盒将地漏盒内的存水管口罩在里边,并深入存水里,而达到防臭的目的,流入存水管内的水的压力把张开的弹簧压缩,将开合盖打开,水流入建筑物管道,水流停止时,开合盖自动闭合,地漏盒内的水即使干涸,建筑物管道的臭气也不能进入存水管内,而达到防臭的目的。

现有专利cn201721099490.0提供了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地漏体、封碗和清理盖,封碗插接在地漏体承插口内的突出体外围,地漏体内对应突出体下方为主管承插口;所述地漏体似呈杯状,地漏体承插口下方地漏体的外周具有与地漏体一体的防渗体,清理盖置于封碗上表面的凹台内;其特征是,设有防臭装置,包括外芯、内芯,外芯、内芯竖向设置,外芯设置在主管承插口上,外芯为无顶有底结构,外芯侧壁12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孔,内芯设置在外芯上并位于外芯内,内芯为无顶无底结构;出水孔底部高于所述内芯下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漏下方设置防臭装置,通过外芯与内芯的之间的高度差,在外芯出水口13以下形成水密封,防止下水道内的异味回返,设计巧妙,防臭效果好。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解决了防臭问题,但普遍存在结构复杂、维护不便;排水阻力过大导致排水速度过低;异物堵塞现象严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至少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之一:解决地漏排水速度慢的问题;解决地漏容易积存杂物,造成堵塞的问题;结构复杂维护不便的问题;单一地漏只能适用于某种排水速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臭和快速排水地漏,包括内筒1、外筒2、连接筋3、连接杆4,所述内筒1为上下通透结构;所述外筒2呈u形,外套于所述内筒1;所述连接筋3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筒1的内壁,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一端与所述连接筋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2的桶底连接;所述内筒1包括进水口11、出水口13以及连接所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3的侧壁12,所述进水口11口径大于所述出水口13口径;所述侧壁12为曲面,其纵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和第三连接部123,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向内呈弧形凹陷,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呈近似直线,所述第三连接部123向外呈弧形凹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筋3呈“一”字形状,连接筋3的两端与所述内筒1的侧壁12连接,所述连接筋3的中心与所述进水口11的中心重合;所述连接杆4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筋3的中心,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筒2桶底的中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筋3呈“y”字形状,所述连接筋3的“y”字形的三个端点与所述内筒1的侧壁12连接,“y”字形的中心点与所述进水口11的中心重合;所述连接杆4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筋3的中心,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筒2桶底的中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筒2底部呈设置与所述内筒1出水口13相对应的向上凸起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4包括上杆41和下杆42,所述上杆41顶端与所述连接筋3固定连接,底端与所述下杆42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下杆42顶端与所述上杆41底端可拆卸的连接,底端与所述外筒2桶底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杆41和所述下杆42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采用铆接、卡接、螺纹连接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筒2的开口一端口径大于底部口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121为向内呈弧形凹陷的圆角,半径取1cm-3cm;所述第三连接部123为向外呈弧形凹陷的圆角,半径取3cm-6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向上凸起21形状为球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还包括延长杆43,所述延长杆43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杆41和所述下杆4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杆41具有内螺旋结构,所述延长杆43上端具有外螺旋结构,二者匹配连接;所述下杆42具有外螺旋结构,所述延长杆43下端具有内螺旋结构,二者匹配连接;所述上杆41的内螺旋结构与所述下杆42的外螺旋结构相匹配,用于所述上杆41和所述下杆42直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筒和外筒的形状,使得排水速度提高;通过内筒排水口与外筒桶底相配合,使得较小的杂物不易积存,避免堵塞;所述连接筋使得拿地漏方便,使得对水流的阻碍小,还能够阻碍较大的杂物进入排水管道;所述连接杆的可拆卸设置,一方面使得维护地漏更方便,另一方面使得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相对距离可调,增加地漏适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防臭和快速排水地漏的示意图;

图2是内筒及其纵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连接筋的示意图;

图4是外筒的示意图;

图5是连接杆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延长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考标号是指本实用新型中的组件、技术,以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在适合的环境下实现能更易于被理解。下面的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具体化,并且与权利要求相关的其它没有明确说明的具体实现也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图1示出了一种防臭和快速排水地漏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防臭和快速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1、外筒2、连接筋3、连接杆4,所述内筒1为上下通透结构;所述外筒2呈u形,外套于所述内筒1;所述连接筋3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筒1的内壁,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一端与所述连接筋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2的桶底连接;所述内筒1包括进水口11、出水口13以及连接所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3的侧壁12,所述进水口11口径大于所述出水口13口径;所述侧壁12为曲面,其纵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和第三连接部123,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向内呈弧形凹陷,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呈近似直线,所述第三连接部123向外呈弧形凹陷。

在排水时,水流从所述内筒1的进水口11流入,通过所述内筒1的出水口13流至所述外筒2内,然后从所述内筒1和外筒2之间形成的夹缝流向外筒2筒口,最终通过外筒2筒口溢出进入排水管道,当停止排水时,在所述外筒2和内筒1内仍然保存一定量的积水,形成水封,防止异味由下水管道进入。

所述连接筋3连接在所述内筒1的内壁,优选靠近入水口的一侧。由于入水口一侧口径大,连接筋3对排水的阻碍作用最小。所述连接筋3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筒1上,一方面,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杆4,另一方面,在需要清理或更换地漏时,直接拿取连接筋3的部位,即可将地漏整体取出。

所述连接杆4连接所述连接筋3和所述外筒2底部,从而将内筒1和外筒2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并连为一体,使排水能够经过内筒1、内筒1与外筒2之间的间隙流过,最终从所述外筒2的上端口溢出。

所述内筒1、外筒2、连接筋3、连接杆4均采用不锈钢材质,表面光滑,使排水更加顺畅。

图2示出了内筒及其纵截面的示意图。

所述内筒1包括进水口11、出水口13以及连接所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3的侧壁12,所述进水口11口径大于所述出水口13口径;所述侧壁12为曲面,其纵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和第三连接部123,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向内呈弧形凹陷,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呈近似直线,所述第三连接部123向外呈弧形凹陷。

在排水时,水流从所述进水口11进入,由于侧壁12的第一连接部121向内呈弧形凹陷,形成平滑的曲面,使得进水口11呈喇叭口状。这种结构使得进水口11开口较大,使得收集水流的范围较广,水流从所述进水口11流入时,其路径较为平滑,使水流从水平方向变为垂直方向的过程中,平滑的过渡方向,不容易产生乱流。

当水流进入所述内筒1后,沿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回转形成的圆柱筒向下流动,所述第二连接部122设置为近似直线,垂直于地心,所述近似直线表示所述第二连接部122可以有小角度的倾斜,如3-5度,也可以有较小的弧度,但其整体趋势是垂直于地面的。这种结构使得水流在通过所述内筒1时,更加顺畅,阻力较小,使水流能够快速排出。

当水流从所述出水口13排出时,所述第三连接部123回转形成的曲面,使得所述内筒1越靠近底部出水口13,其口径越小,呈收紧的趋势,使得水流在出水口13处收到挤压,增加水流的流速。即使水流中有一些杂物,水流高速流动,将杂物冲出所述内筒1,当水流保持一定的速度时,杂物继续被水流冲出所述外筒2,使得所述地漏内部不积存杂物,避免阻塞。此外,所述第三连接部123向外呈弧形凹陷,使得垂直向下的水流逐渐向出水口13的中心改变方向,所述第三连接部123回转,形成了出水口13处平滑的内表面,使得水流方向的改变较为平滑,避免湍流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不设置过滤网,较小的杂物会通过进水口11进入所述地漏,由于本实用新型内筒1进水口11较大、中间位置水流顺畅、出水口13收紧等结构,使得水流在内筒1和外筒2之间的间隙流速加快,较小的杂物在快速水流的冲力作用下,直接进入排放管道,不会在地漏中留存。

图3示出了连接筋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筋3呈“一”字形状,连接筋3的两端与所述内筒1的侧壁12连接,所述连接筋3的中心与所述进水口11的中心重合;所述连接杆4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筋3的中心,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筒2桶底的中心。

图3中左图为所述连接筋3呈“一”字形状时的立体图,其结构简单,使连接筋3对水流的阻碍作用减小,此外,所述连接筋3的中心连接所述连接杆4,并且所述连接杆4连接在所述外筒2桶底的中心位置,使得所述内筒1、外筒2的重心保持一致,避免地漏在安装或者运行过程中造成偏斜。

此外,所述连接筋3还可以呈弯曲的“一”字,即,连接筋3两端低,中心位置向上拱起。这种结构一方面方便拿取地漏,另一方面进一步减小连接筋3对水流的阻碍作用。

图3中右图由上至下依次示出了一字形、y字形、米字形的连接筋3的俯视示意图。所述连接筋3还可以呈“y”字形状,所述连接筋3的“y”字形的三个端点与所述内筒1的侧壁12连接,“y”字形的中心点与所述进水口11的中心重合;所述连接杆4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筋3的中心,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筒2桶底的中心。

呈“y”字形状的所述连接筋3更加稳定,对地漏的拿取更加方便。“y”字形的中心点可以设置为水平位置高于“y”字形的三个端点,形成向上凸起21的弧形面。减少对水流的阻碍,是所述地漏能够快速排水。

此外,所述连接筋3还可以是呈十字形,米字形等,本发明优选一字形和y字型,这种连接筋3结构简单,对排水流速影响小,向上拱起的结构能进一步减小对排水流速的影响。而且,对于容易造成排水管道堵塞的大的杂物,可以由所述连接筋3阻挡在进水口11;可以由管道排出的体积较小的杂物,可以通过连接筋3的间隙,顺利进入地漏的内筒1,并输送至排水管道排出。

图4示出了外筒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所述外筒2底部呈设置与所述内筒1出水口13相对应的向上凸起21。

图4中左图示出了外筒2底部的凸起21,右图示出了所述凸起21与内筒1的出水口13的匹配示意图。

所述内筒1的出水口13自上而下呈收紧的趋势,所述外筒2桶底向上凸起21与所述出水口13相对应设置,进一步形成对水流的挤压,使流经所述外筒2桶底的水流速度更快,冲击力更强,当水流中夹杂杂物时,可以通过水流将杂物冲出外筒2,避免在内筒1和外筒2之间形成堵塞。

此外,如果外筒2地面为平面时,水流向下冲击会形成反弹,形成湍流,阻碍排水速度。所述外筒2底部的向上凸起21的形状可以是圆台、圆锥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向上凸起21形状为球冠。所述外筒2底部的向上凸起21为球冠形状,其平滑曲面对水流形成导流作用,避免湍流的形成,使排水速度加快。

由于所述内筒1和所述外筒2中心线重合,所述凸起21设置在所述外筒2底部中心的位置,与所述内筒1的出水口13相对应。所述外筒2底部的周边,可以设置向下的凹陷,凹陷的曲面与所述凸起21的曲面平滑过渡,有利于帮助水流转向,提高排水速度,此时,所述外筒2底面的纵截面呈“w”形状。

图5示出了连接杆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杆4包括上杆41和下杆42,所述上杆41顶端与所述连接筋3固定连接,底端与所述下杆42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下杆42顶端与所述上杆41底端可拆卸的连接,底端与所述外筒2桶底固定连接。所述上杆41和所述下杆42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采用铆接、卡接、螺纹连接中的任一种。

所述上杆41和下杆42之间可拆卸的连接,使得在需要对地漏外筒2和内筒1相分离时,将上杆41和下杆42拆开即可。进一步的,上杆41和下杆42之间为内螺旋和外螺旋进行旋接时,还可以通过调节螺旋的旋进程度,调节内筒1出水口13和外筒2底部的距离,用以适用在不同排水量的工作场景。当所述外筒2桶底包括向上的凸起21时,凸起21与内筒1的出水口13之间的匹配,也可以通过调节上杆41和下杆42之间连接长度进行调节。例如,排水量大时,通过调节上杆41和下杆42连接,适当延长所述连接杆4的长度,从而增加凸起21和出水口13之间的距离,使排水速度增加;当排水量小时,通过调节上杆41和下杆42连接,适当缩短所述连接杆4的长度,从而减小凸起21和出水口13之间的距离,经过外筒2桶底的流速增加,避免因水流过小造成杂物沉积。

图6示出了延长杆43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杆还包括延长杆43,所述延长杆43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杆41和所述下杆4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杆41具有内螺旋结构,所述连接杆上端具有外螺旋结构,二者匹配连接;所述下杆42具有外螺旋结构,所述连接杆下端具有内螺旋结构,二者匹配连接;所述上杆41的内螺旋结构与所述下杆42的外螺旋结构相匹配,用于所述上杆41和所述下杆42直接连接。通过采用延长杆43可以增加凸起21和出水口13之间的距离,使排水速度增加;通过拆卸掉延长杆43,使上杆41和下杆42直接连接,从而缩小凸起21和出水口13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筒2的开口一端口径大于底部口径。所述内筒1呈上粗下窄,与之相对应的,将所述外筒2设置成开口口径大于底部口径,使外筒2和内筒1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为水流提供均衡的流动空间,使水流从外筒2底部向外筒2口流动时保持顺畅,从而增加排水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121为向内呈弧形凹陷的圆角,半径取1cm-3cm;所述第三连接部123为向外呈弧形凹陷的圆角,半径取3cm-6cm。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筒和外筒的形状,使得排水速度提高;通过内筒排水口与外筒桶底相配合,使得较小的杂物不易积存,避免堵塞;所述连接筋使得拿地漏方便,使得对水流的阻碍小,还能够阻碍较大的杂物进入排水管道;所述连接杆的可拆卸设置,一方面使得维护地漏更方便,另一方面使得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相对距离可调,增加地漏适用场景。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