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0779发布日期:2020-06-30 20:1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天然潟湖区域水下空间与地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



背景技术:

海洋资源的优化开发与利用是持续性建设和发展海洋强国的基础。目前,海洋资源的开发主体涵盖水产养殖、油气开发、海水淡化、海上航运、多能互补等内容。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强化发展,人们对不同地域海岛的地理空间、气象气候、资源价值等特征的系统分析不断完善,为海样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基础。围海造田、桩式海上建筑、浮式海上建筑等是典型的海上空间功能开发,而针对自然岛的地下空间和海上空间集成开发不足。

天然潟湖是分布在海洋上由珊瑚礁包围的规则或者不规则自然岛。环礁潟湖的封闭性程度越高,避风条件越好。因此,与外海连通性差或基本不通的天然潟湖,具有较高的土地资源开发价值,特别是水下空间和地下空间,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利用方法。

为了促进天然潟湖的空间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地下和水下空间的协调利用方法,进而促进海洋特色水下空间开发模式的创新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促进天然潟湖的空间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本实用新型结合海洋中天然潟湖的珊瑚环礁有力地形,进行水下空间与地下空间的双重利用,为提升海洋水下空间利用提供一种降本增效的开发思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包括:

防波堤,所述防波堤设置在天然潟湖的潟湖地基上,将原本间歇性连通的所述天然潟湖的内外水域分隔为外海水体和内湖水体,同时,将所述潟湖地基分为堤外地基区和堤内地基区;所述堤外地基区外环绕为所述外海水体;所述堤内地基区内包围所述内湖水体,所述堤内地基区为地下空间利用区;

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设置在所述堤内地基区上;

地下储藏库,所述地下储藏库设置在所述堤内地基区内;

隔水幕布,所述隔水幕布设置在所述内湖水体内,对所述内湖水体进行分区形成水下空间利用区。

进一步地,所述防波堤的底部基础内、靠近所述外海水体的一侧设置有纵向防渗帷幕。

进一步地,所述隔水幕布的底部固定在包围所述内湖水体的所述堤内地基区上、顶部固定在浮球上。

进一步地,所述隔水幕布设置有n个,将所述内湖水体分割成n+1个用于不同规划作业的区域以实现水下空间的利用,其中,n≥1。

其中,所述隔水幕布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浮球。

进一步地,在所述建筑结构与所述地下储藏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储物便捷存储、并且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通通道。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隔水幕布对所述内湖水体进行分区所形成的各个区域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水体交换、并且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通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外海水体和所述内湖水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水体交换、并且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通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结合天然潟湖地形顺势设置防波堤,在防波堤外围设置防渗帷幕,增强了围区内水下和地下空间的防浪抗渗安全性;围区地下空间,地基上设置建筑结构和地下储藏库,用以配套居民楼、监测站、交通站等生产生活区;围区水下空间,通过上置浮球的隔水幕布进行分区,便于调控分区水库容量,实现水产养殖和海上发电设施的规划作业;淡水水库方便调控区域空间的淡水储藏量,也有助于属地生产生活用水的调度灵活性。该种海洋水下空间利用设计,以“有人岛”实用和适用性功能需求为导向,具有因地制宜、节约施工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的优势,属一种低能耗的海洋水下空间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的纵剖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的主功能区俯视图。

附图标注:1、防波堤;2、堤内淡水水库;3、隔水幕布;4、堤内海水区;5、堤内地基区;5-1、建筑结构;5-2、地下储藏库;6、防渗帷幕;7、堤外地基区;8、外海水体;9、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以天然潟湖为开发基础,在所述天然潟湖的潟湖地基上布设防波堤1;所述防波堤1将原本间歇性连通的所述天然潟湖的内外水域分隔为外海水体8和内湖水体,同时,将所述潟湖地基分为堤内地基区5和堤外地基区7;所述堤外地基区7外环绕为所述外海水体8;所述堤内地基区5内包围所述内湖水体;所述堤内地基区5为地下空间利用区,为了方便地区发展,在所述堤内地基区5上布设建筑结构5-1;为了方便物件存储,在所述堤内地基区5内开挖布设地下储藏库5-2;为了实现水下空间的利用以满足不同规划作业,在所述内湖水体内设置隔水幕布3,对所述内湖水体进行分区形成水下空间利用区;所述隔水幕布3的底部固定在包围所述内湖水体的所述堤内地基区5上、顶部固定在浮球9上。

为了使得所述防波堤1兼具防浪抗渗安全性,所述防波堤1的底部基础内、靠近所述外海水体8的一侧设置有纵向防渗帷幕6。

为了控制天然潟湖的空间分区,所述隔水幕布3设置有n个,将所述内湖水体分割成n+1个区域,其中,n≥1。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水幕布3设置有一个,将所述内湖水体分割成2个区域,为了扩充淡水源,一个区域采用自然降雨或人工干预形成堤内淡水水库2,另一个区域为堤内海水区4(所述堤内海水区4内的水体为所述内湖水体原本水体),可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和海上光伏产业。

为了天然潟湖的空间分区进行功能分类标识,在所述隔水幕布3上安装至少一个所述浮球9。

为了储物的便捷存储,在所述建筑结构5-1与所述地下储藏库5-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通通道。

为了方便不同时期的水体交换,通过所述隔水幕布3对所述内湖水体进行分区所形成的各个区域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通通道;所述外海水体8和所述内湖水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通通道。本实施例中,所述堤内淡水水库2和所述堤内海水区4之间、所述堤内海水区4和所述外海水体8之间设置上述用于水体交换的连通通道。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波堤(1),所述防波堤(1)设置在天然潟湖的潟湖地基上,将原本间歇性连通的所述天然潟湖的内外水域分隔为外海水体(8)和内湖水体,同时,将所述潟湖地基分为堤外地基区(7)和堤内地基区(5);所述堤外地基区(7)外环绕为所述外海水体(8);所述堤内地基区(5)内包围所述内湖水体,所述堤内地基区(5)为地下空间利用区;

建筑结构(5-1),所述建筑结构(5-1)设置在所述堤内地基区(5)上;

地下储藏库(5-2),所述地下储藏库(5-2)设置在所述堤内地基区(5)内;

隔水幕布(3),所述隔水幕布(3)设置在所述内湖水体内,对所述内湖水体进行分区形成水下空间利用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波堤(1)的底部基础内、靠近所述外海水体(8)的一侧设置有纵向防渗帷幕(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幕布(3)的底部固定在包围所述内湖水体的所述堤内地基区(5)上、顶部固定在浮球(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幕布(3)设置有n个,将所述内湖水体分割成n+1个用于不同规划作业的区域以实现水下空间的利用,其中,n≥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幕布(3)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浮球(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结构(5-1)与所述地下储藏库(5-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储物便捷存储、并且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通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隔水幕布(3)对所述内湖水体进行分区所形成的各个区域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水体交换、并且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通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海水体(8)和所述内湖水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水体交换、并且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通通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海洋水下空间利用的海洋水库,包括防波堤,建筑结构,地下储藏库和隔水幕布;所述防波堤设置在天然潟湖的潟湖地基上,将原本间歇性连通的天然潟湖的内外水域分隔为外海水体和内湖水体,同时,将潟湖地基分为堤外地基区和堤内地基区;所述堤外地基区外环绕为外海水体;所述堤内地基区内包围内湖水体,所述堤内地基区为地下空间利用区;所述建筑结构设置在堤内地基区上;所述地下储藏库设置在堤内地基区内;所述隔水幕布设置在内湖水体内,对内湖水体进行分区形成水下空间利用区。本实用新型结合海洋中天然潟湖的珊瑚环礁有力地形,进行水下空间与地下空间的双重利用,具有因地制宜、节约施工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练继建;燕翔;刘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